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是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术式之一.颈椎前路手术与其他部位手术相比,具有解剖复杂、血管神经变异多、邻近重要器官组织密集、手术操作范围有限、手术难度大等特点[1].因此,手术医师需谨慎操作,同时高质量的手术护理配合亦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我院2004-01至2009-01共开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123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因其显露良好,减压彻底,被广泛应用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后缘骨赘形成,后纵韧带钙化,髓核组织突破后纵韧带进入椎管的颈椎病手术治疗。既往采用三面皮质髂骨,异体腓骨支撑进行术后重建。但存在植骨块塌陷,骨不愈合,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1]。我们采用钛网笼植骨,钢板固定治疗32例颈椎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百成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2012-2013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黑龙江省医院骨科2004-04~2009-10间行前路手术的156例进行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并对临床结果采用Odom.s法进行疗效评定及影像学分析。结果:应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CSM具有减压较彻底!植骨牢靠融合率高!术后颈椎即刻稳定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椎管明显狭窄或多平面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绝大多数病人需行前路减压术。常用的前路减压手术方式有:Cloward前路减压融合术(椎间隙钻孔、骨赘切除并植骨融合)、Smith-Robinson前路减压融合术(椎间盘切除并植骨融合)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3种。我院自2004年8月-2006年8月共行颈椎病前路减压术76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旧性颈椎脊髓损伤手术的远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76例合并不完全性瘫痪的陈旧性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并经颈前路于损伤节段施行减压和植骨融合术。分别于术后3年至12年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以临床症状、体征和影象检查评价其效果。按照Frankel功能分级法,术后神经能提高一级以上者占85.5%(65/76),植骨愈合率达100%。对陈旧性颈椎损伤合并不全瘫痪手术治疗的理论、损伤节段的稳定程度及影响手术远期效果的因素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前后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波  范里  黄晶  陈家禄  郑望苟  徐勇 《武警医学》2012,23(2):105-107,110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前后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方法 对28例前后方同时受压的严重颈椎病患者,采用一期前路减压(椎间盘摘除或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植骨或钛笼自体骨植骨、颈前钢板固定,后路单开门丝线缝合或CENTER PIECE固定,观察脊髓功能恢复情况、颈椎稳定情况及植骨融合率.结果 随访12~36个月,平均13.7个月,28例皆获得骨性愈合,术后融合节段稳定,颈椎生理曲度得到良好重建及维持,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前后受压的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有助于脊髓的功能恢复及颈椎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的不同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32例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行头颅牵引复位成功8例,其中3例维持牵引1个月后改行头颈胸石膏固定,余5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3例牵引失败,其中14例行前路切开复位、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例前路复位失败行椎间盘切除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1例前路复位失败改行后路切开复位后再前方植骨内固定术;3例行后路切开复位侧块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例行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1例由于漏诊,伤后8个月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发现颈椎不稳2例,均为仅行牵引复位,未做融合术者.颈前路手术者植骨块术后12周均获骨性融合.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恢复较好.无内固定并发症,亦无治疗中神经并发症.结论 下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是否伴有椎间盘损伤、是否合并后柱骨折、脊髓压迫及损伤情况.对伴有创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的单侧关节突交锁者,前路减压复位稳定术是首选方法,对于不伴椎间盘突出者,可试行牵引复位或直接后路切开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8.
268例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专科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76-02~2000-02共护理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病人268例,无护理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68例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下称《颈前路减压术》),其中颈椎病189例,颈椎骨折脱位并不同程序四肢瘫痪58例,颈椎结核并不同程度四肢瘫痪21例。男性193例,女性75例。年龄11~68岁,中位数47岁。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协会的评分  相似文献   

9.
颈椎前路手术中减压植骨技术及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洪兴 《武警医学》2011,22(9):737-740
颈椎经前路的显露方法最早可追溯到1895年,在法国出版的神经外科教材上首次提出了颈前路手术途径。20世纪50年代,Robinson等报道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iscect0.myandfusion,ACDF)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取得良好疗效。此后,ACDF术式成为治疗颈椎伤病的经典术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肿瘤、创伤等。手术中摘除相应椎间盘,同时进行减压区域植骨融合,通过植骨块撑开变窄的椎体间隙和神经根孔,解除神经压迫,并使椎体间融合。其远期疗效与融合效果关系密切,而术后融合成功与否和术中植骨技术和材料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两种颈椎前路自锁钢板对术后脊柱稳定性作用的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2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比较Orion、Zephir两种颈椎前路自锁钢板对术后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急诊前路手术治疗的价值,以便尽早恢复颈椎正常排列、彻底减压、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解除对脊髓和神经的机械压迫,使患者能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及防止继发脊髓神经血管损伤,为脊髓神经损伤提供康复的有利条件.方法 总结2001年3月~2006年5月收治的23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临床资料,本组均在全麻下急诊行颈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及颈椎前路钢板固定.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7个月,平均13.5个月.植骨于术后12周均获得牢固骨性融合,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均获得完全复位.10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者功能均获不同程度的改善,13例脊髓完全性损伤者临床症状(如疼痛、麻木等)得到缓解.结论 下颈椎骨折脱位可行急诊前路手术,并能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融合椎体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50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情况,对退变患者组与无退变患者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共72例(75个节段)(28.8%)发生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椎间盘退变程度按评分,1分48...  相似文献   

13.
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已经成为治疗颈椎疾患的经典术式[1,2]。随着融合节段的增多及随访时间的延长,融合导致的邻近节段退变也逐渐引起了脊柱外科医师的重视[3-5]。创伤导致邻近1~2个节段骨折脱位仅有2例[6,7],骨折脱位发生在融合节段本身水平仅有1例[8]。国内尚未见此类报道。我科近期收治了1例颈前路C4、C5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因外伤导致C6/7水平椎间盘突出伴骨折脱位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椎管狭窄是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扩大椎管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过去文献报道多用颈后入路。60年代初期国内开始用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颈椎病,多采用椎间盘切除开窗植骨术)。我院自1985年7月至1986年12月对较重的脊髓型颈惟病采用前路开槽减  相似文献   

15.
国内自1996年开始报道应用颈椎前路钢板治疗颈椎损伤以来[1],目前逐渐用于颈椎退变疾患、颈椎椎体肿瘤等,由于颈椎前路带锁钢板为植骨提供有效固定,植骨融合率明显提高。我院2002~2007年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Orion及Zephir锁定型钢板系统13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后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接受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后均实施全面护理,分析效果.结果 60例患者术后均没有出现并发症,咳痰、咳嗽以及咽喉疼痛在术后一周内恢复;1例轻微饮水呛咳以及声音嘶哑患者术后3个月后恢复;患者对术后护理满意度为96.67%.结论 针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后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并发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道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减压固定术后患者麻醉清醒后检查四肢活动良好,其后短时内(术后4h内)突发一过性四肢截瘫的发病、处理、预后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41 ~61岁.均在全身麻醉下接受前路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和钛板内固定术.减压节段:1例C5椎体,1例C6椎体,1例C5椎体+C6/7椎间盘.发生瘫痪时间为术后30 min~4 h.2例为完全性瘫痪,1例为不全瘫.全部患者发现截瘫后立即给予脱水、营养神经药物、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同时急症行颈椎MRI,均可见颈脊髓肿胀,未见明显血肿压迫脊髓. 结果 经早期药物治疗后2例患者截瘫在2h内完全缓解,未采用二次手术减压.1例患者药物治疗后24 h仍恢复不全,遂进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术中发现颈脊髓内高压,经减压术后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恢复,再次手术后1周脊髓功能基本恢复. 结论 颈椎病前路减压术后早期出现一过性四肢瘫痪除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外,还与术后颈脊髓肿胀及椎管减压空间有限有关.术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够挽救脊髓功能,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8.
陈辉东  童辉东 《人民军医》1999,42(7):385-386
1990年以来,我们行颈椎前路手术86例,其中骨块脱落8例,现就其原因进行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颈椎外伤不稳7例,脊髓型颈椎病1例。植骨方式:单间隙应用原位圆柱形旋转植骨2例,原位圆柱形旋转植骨同时应用记忆扩张钉内固定1例,圆柱形植骨2例,原位方形旋转植骨1例;双间隙应用长条形植骨1例;三间隙应用长条形植骨块同时应用界面钉固定1例。植骨块脱落程度:骨块滑脱<3mm4例,3~5mm2例,>5mm2例。1.2 术后外固定方式 (1)对较轻的颈椎骨折不伴有后柱损伤,术后应用枕-颏或颅骨牵引3周,后改用环形气囊式颈-胸支架固定6~8周;(2)严重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应用自体颈椎椎板行椎间植骨融合加前路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6月采用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前后方均受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7例,其中A组采用后路所切除的颈椎椎板行椎间植骨加前路钢板固定,B组采用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植骨加前路钢板固定(n=22)。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植骨融合率、VAS评分、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 A组手术时间(102.7±13.9min)及术中出血量(170.3±25.7ml)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128.9±12.3min、191.1±3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后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7.4个月。术后6个月A、B两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4.4%(14/15)和100%(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两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行前后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椎板作为颈椎前路椎体间植骨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Ⅰ期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治疗严重下颈椎椎管骨性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4月- 2009年3月采取Ⅰ期后路减压、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治疗严重下颈椎椎管骨性狭窄患者29例,其中颈椎陈旧性骨折11例,颈椎后纵韧带钙化7例,颈椎间盘突出钙化11例。病程2个月~3.2年,平均1.4年。术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19例,D级8例;日本骨科学会( JOA)术前平均评分为9.8分。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7~28个月,平均15.2个月。植骨块于术后5个月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所有患者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2级,神经症状均有明显减轻。JOA脊髓功能术后平均评分为13.8分,平均提高4.0分,平均改善率为55.6%。结论 Ⅰ期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是治疗严重颈椎管骨性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术中可进行电生理监护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