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21 d模拟失重及间断性头高位45°对兔股静脉及颈静脉内皮素(ET-1)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失重组和对抗组,每组8只。模拟失重组在21 d实验期间保持头低位-20°。对抗组在21 d模拟失重期间每天保持45°头高位倾斜2 h。实验结束后取股静脉和颈静脉,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ET-1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股静脉组织ET-1表达明显,颈静脉组织表达不明显;21 d模拟失重后,股静脉ET-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颈静脉ET-1明显升高;对抗组的股静脉和颈静脉ET-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结论21 d模拟失重可引起兔股静脉ET-1表达减少,颈静脉ET-1表达增高;每天2 h头高位45°可对抗模拟失重所引起的股静脉及颈静脉ET-1表达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模拟失重对兔股静脉应力 应变关系的影响及股静脉的组织形态学变化。 方法 建立头低位 (- 2 0°)倾斜的模拟失重家兔模型。 2 4只雄性健康新西兰兔 ,随机分为模拟失重 2 1d组、模拟失重 10d组和对照组 ,每组 8只。各组取股静脉各做成血管条及血管环并分别做轴向和环向拉伸实验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血管试样均行显微结构观察。 结果 随着载荷应力的增加 ,血管试样的轴向和环向形变均显著增加 (P <0 .0 1) ,卸载时 ,均显著减少 (P <0 .0 1) ,相同应力下 ,3组试样的轴、环向卸载形变均较加载时增大 (P <0 .0 5 ) ,存在明显滞后环。相同应力 (轴向 :0~ 2 g ;环向 0 .5~ 1g)下 ,HDT 2 1d及HDT 10d组的轴、环向加卸载形变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且HDT 2 1d组较HDT 10d组仍有显著增加。组织形态学观察表明 ,模拟失重时股静脉的管壁材料组份及结构均发生变化 ,内皮细胞呈矮柱或立方状 ,并伴有部分内皮细胞脱落 ,平滑肌层变薄等萎缩性改变。 结论 模拟失重后股静脉顺应性明显增加 ,且 2 1d组较 10d组增加更显著 ,同时股静脉管壁的组织结构发生明显改变 ,这可能是其顺应性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间断性头高位45°对21d模拟失重兔股静脉及颈静脉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失重组和对抗组,每组8只。模拟失重组在21d实验期间保持头低位-20°。对抗组在21d模拟失重期间每天保持45°头高位倾斜2h。实验结束后取股静脉和颈静脉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可见模拟失重组股静脉内皮细胞脱落,平滑肌细胞层萎缩,管壁变薄;颈静脉内皮细胞增生,弹力层增厚;对抗组静脉的组织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透射电镜下可见模拟失重组股静脉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肿胀,染色质边集;颈静脉平滑肌细胞内质网发达,向分泌型转变;对抗组静脉的超微结构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结论21d模拟失重可引起兔股静脉发生萎缩性改变,颈静脉发生增生性改变;每天2h头高位45°可部分对抗模拟失重所引起的股静脉及颈静脉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模拟失重对新西兰兔股静脉压力-容积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对兔股静脉压力 -容积关系的影响及静脉壁显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采用头低位 ( - 2 0°)倾斜的方法作为模拟失重家兔模型。 2 4只雄性健康新西兰兔 ,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失重 2 1d组和模拟失重 1 0d组 ,每组 8只。进行股静脉的压力 -容积 (P V)关系测试 ,并观察血管壁的显微结构。结果模拟失重后股静脉P V曲线向容积变化比增大的方向移动 ,模拟失重 2 1d组较 1 0d组移动更明显。分别于加、卸载测试时拟合出的模拟失重 2 1d组P V二次抛物线方程式系数B1 、B2 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模拟失重 1 0d组 (P <0 .0 1 ) ,模拟失重 1 0d组的B1、B2值和对照组相比有增加的趋势。组织学观察表明 ,模拟失重组股静脉内皮细胞呈立方或矮柱状并有细胞脱落 ,平滑肌层变薄等变化。结论模拟失重后股静脉顺应性增加 ,2 1d组较 1 0d组增加明显 ,同时股静脉管壁结构也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1d模拟失重期间间断性头高位45°对兔股动脉及颈动脉内皮素(ET-1)表达和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失重组和对抗组,每组8只。模拟失重组兔在21d实验期间保持头低位-20°。对抗组兔在21d模拟失重期间每天保持45°头高位倾斜2h。实验结束后取股动脉和颈动脉进行组织学和ET-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光镜下可见模拟失重组兔股动脉内皮细胞脱落,管壁变薄,ET1-表达减少;颈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弹力层增厚,ET1-表达增加;对抗组兔股动脉和颈动脉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和内皮素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21d模拟失重可引起兔股动脉发生萎缩性改变,ET1-表达下降;颈动脉发生增生性改变,ET1-表达增加。每天2h头高位45°可部分对抗模拟失重所引起的兔动脉结构和ET-1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模拟失重对家兔股静脉壁超微结构的影响 ,了解模拟失重下股静脉血管的重塑情况。 方法 建立头低位 -2 0°倾斜的模拟失重家兔模型。 2 4只雄性健康新西兰兔 ,随机分为模拟失重 2 1d组、模拟失重 10 d组和对照组 ,每组 8只。用透射电镜观察兔股静脉壁的超微结构。 结果 模拟失重组家兔股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器减少 ,线粒体溶解、消失 ;空泡变性增多并可见吞噬体 ;内弹力板变薄且有断裂 ;平滑肌层变薄 ,部分平滑肌细胞有变性 ,间质增多。模拟失重 2 1d组较模拟失重 10 d组变化更明显。 结论 在模拟失重影响下 ,家兔股静脉壁结构发生血管重塑性变化 ,呈萎缩性改变 ,模拟失重时间越长 ,改变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21d模拟失重家兔股静脉血管反应性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对下肢静脉系统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新西兰家兔 2 4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水平限动组和头低位限动组 ,每组 8只。利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技术 ,测量了 2 1d水平限动及 - 2 0°头低位限动家兔股静脉对组胺 (Ht)、苯肾上腺素 (PE)和氯化钾 (KCl)的收缩反应以及对乙酰胆碱 (ACh)和硝普钠(SNP)的舒张反应。结果 2 1d水平限动及头低位限动家兔股静脉对较高浓度PE和KCl的收缩反应均显著下降 (P <0 .0 5 ) ;对Ht的收缩反应有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对ACh和SNP的舒张反应无显著变化。结论 2 1d模拟失重后家兔后肢深静脉对血管活性物质的收缩反应性下降 ,提示这可能是失重或模拟失重后立位耐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模拟失重情况下下肢顺应性的变化及双下肢静脉加压套带的影响,探讨模拟失重后立位耐力下降的机理和静脉加压套带防护作用的机理.方法6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了两次7d-6°头低位卧床试验.第一次试验时3名受试者卧床中使用双下肢加压充气套带,压力40mmHg,每天800~2000使用12h;另3名受试者不使用任何对抗措施.第二次试验时两组受试者互换.在卧床前和卧床第7d进行的立位试验中测量了受试者右侧小腿截面积的变化;在卧床前、第6d和起床后第2d应用静脉阻断法测量了在阻断压力分别为20、30、50、70和80mmHg时受试者右侧小腿截面积的变化.结果立位试验和静脉阻断法中较高阻断压力时,卧床后对照组下肢顺应性明显增加(立位10min时,P<0.05),而套带组有下降趋势.结论下肢顺应性的增加可能是模拟失重后立位耐力下降的原因之一;双下肢加压套带阻止头低位卧床后立位耐力的下降,部分是通过阻止下肢顺应性的增加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模型,观察人工重力联合运动锻炼对抗短期模拟失重致心血管功能失调的作用效果.方法 12名男性受试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对抗组.对照组仅进行4 d头低位卧床,对抗组利用SAC-Ⅱ型短臂离心机在卧床期间每天进行1 h梯度(1~2 G)人工重力联合40W运动锻炼.所有受试者卧床前后进行立位耐力、心脏泵血与收缩功能、最大工作负荷(PWC170)、胭静脉顺应性测试.结果 与卧床前相比,对照组卧床后立位耐力、心脏泵血与收缩功能、PWC170显著降低(P<0.05),胭静脉横截面积及顺应性显著升高(P<0.05).对抗组上述参数在卧床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4 d头低位卧床可导致心脏泵血和收缩功能降低,运动耐力下降以及下肢静脉顺应性明显升高.每天1 h梯度(1~2 G)人工重力联合40 W运动锻炼能够有效维持头低位卧床期间心脏泵血和收缩功能、运动耐力以及静脉顺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模型,观察人工重力联合运动锻炼对抗短期模拟失重致心血管功能失调的作用效果。方法 12名男性受试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对抗组。对照组仅进行4 d头低位卧床,对抗组利用SAC-Ⅱ型短臂离心机在卧床期间每天进行1 h梯度(1~2 G)人工重力联合40 W运动锻炼。所有受试者卧床前后进行立位耐力、心脏泵血与收缩功能、最大工作负荷(PWC170)、腘静脉顺应性测试。结果与卧床前相比,对照组卧床后立位耐力、心脏泵血与收缩功能、PWC170显著降低(P0.05),腘静脉横截面积及顺应性显著升高(P0.05)。对抗组上述参数在卧床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4 d头低位卧床可导致心脏泵血和收缩功能降低,运动耐力下降以及下肢静脉顺应性明显升高。每天1h梯度(1~2 G)人工重力联合40 W运动锻炼能够有效维持头低位卧床期间心脏泵血和收缩功能、运动耐力以及静脉顺应性。  相似文献   

11.
头低位卧床对眼内压、近视力、视野的影响及其中药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对人体眼压、视野、近视力的影响 ,及中药对抗模拟失重的效果。方法 1 0名被试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中药组 ,用头低位 - 6° 2 1d卧床模拟失重 ,分别于卧床前、中、后测量两组被试者眼内压、近视力及视野。结果眼内压及近视力在卧床期间呈波动下降趋势 ,两者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中心视野变化无显著性 ;服中药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近视力下降。结论 1 )头低位卧床可引起眼压、近视力下降 ;2 )服中药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抗模拟失重对近视力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模拟失重 4周大鼠心血管调节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 方法 选体重 2 5 0~ 2 90 g的雄性大鼠2 0只随机分为悬吊组和对照组各 10只。采用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大鼠模型 ,以倾斜 (HDT)和下体负压 (L BNP)实验及左心室插管方法检测立位耐力及血流动力学结果。 结果 模拟失重 4周大鼠在 30°、 40°及 6 0°倾斜作用下 ,其平均动脉压的下降幅度远大于对照大鼠 (P<0 .0 5 ) ;在 - 30°、-45°以及 - 6 0°HDT时 ,其平均动脉压的上升幅度有大于对照组的趋势 ,但差别均未达显著程度。在 L BNP作用下 ,模拟失重 4周大鼠平…  相似文献   

13.
间断性头高位倾斜对模拟失重大鼠肌萎缩的对抗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间断性45°头高位倾斜(HUT)能否减轻或防止模拟失重大鼠后肢骨骼肌的萎缩性变化.方法将SD大鼠按体重匹配的原则随机分为同步对照(CON)、模拟失重(SUS)和模拟失重每日6 h+45°头高位倾斜(SUS+HUT)3组.4 wk后,取大鼠比目鱼肌(SOL)、腓肠肌内侧头(MG)及外侧头(LG)与趾长伸肌(EDL),并称其湿重.采用组织酶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骨骼肌I、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CSA)、比例,及毛细血管与肌纤维数的比值(C/F)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CON相比,SUS大鼠后肢骨骼肌的湿重均显著减少,但各骨骼肌变化程度不一致.所有骨骼肌的C/F比值均显著降低.SUS+HUT组的变化如下:①肌肉湿重,SOL完全恢复,MG+LG部分恢复;间断HUT对抗肌萎缩的相对对抗效果分别为93.4%及34.8%.②骨骼肌I、Ⅱ型肌纤维CSA及比例,SOL完全恢复,MG部分恢复,其余骨骼肌仅有恢复趋势.③所有骨骼肌的C/F比值均得到恢复.结论本项研究表明间断HUT性能有效地对抗模拟失重所引起的后肢骨骼肌萎缩性变化,但不同骨骼肌的反应尚存在一定差异.本工作提示,应用间断性人工重力对抗失重不利影响的同时,尚应辅以其他对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重力联合运动锻炼对模拟失重引起的心血管功能失调的对抗效果。方法 12名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锻炼组。对照组仅进行4天头低位卧床,锻炼组在卧床期间每天进行60min的2 G人工重力联合80%~95%无氧阈强度的有氧锻炼。卧床前后测量立位耐力、运动能力、心脏收缩功能、血浆容量、腘静脉顺应性等。结果与卧床前相比,对照组卧床后立位耐力、运动耐力及心脏泵血与收缩功能明显下降(P0.05),腘静脉横截面积及顺应性显著增加(P0.05),而锻炼组志愿者卧床后上述参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4 d头低位卧床可导致心脏收缩功能降低,血浆容量减少以及下肢静脉顺应性升高,立位耐力及运动耐力下降。每天60 min的2 G人工重力联合80%~95%无氧阈运动强度的锻炼可有效维持卧床期间心脏收缩功能、血浆容量以及下肢静脉顺应性,从而对抗模拟失重引起的立位耐力和运动耐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头低位-20°限制活动期间兔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为了用中医药进行失重防护措施的研究,用兔头低位-20°限制活动的方法作为模似失重的动物模型。将56只兔放入一个特制的笼内,兔头在外,笼体向下倾斜20°,实验时间15d。测量动物在头低位前、中、后体重、血液学指标、溶菌酶、脾淋巴细胞和血脂,比较对照组和头低位组在实验第15天时的比目鱼肌、腓肠肌、胸腺的重量和心、肺、腹主动脉、肾、比目鱼肌等组织的结构和循环状态。结果发现兔头低位限制活动后,出现了微循环障碍、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变化、骨骼肌萎缩、免疫功能下降、血脂增高,这些变化与人和动物在失重时的变化十分相似。因此认为兔头位-20°限制活动可作为模拟失重的动物模型。实验结果也表明血循环的紊乱是引起其它生理功能紊乱的主要起因。同时发现失重或模拟失重所引起的血循环系统的改变十分类似中医“血瘀症”时的变化,因此提出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来改善失重状态下血循环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两种气功对模拟失重对抗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比较两种气功对模拟失重的对抗能力,观察了77名男性青年被试者。其中10名为未练过任何气功的对照组;17名为大专气功二年级学生,修练动功1年多为气功1组。50名相当于大专的气功师资班学生练的是智能气功,为气功Ⅱ组。以受试者头低位(─30°)30min作为模拟失重的急性刺激,观察心搏量、下肢血流、血压、心率、膻中和劳宫穴的皮肤温度变化。结果表明,在头低位(─30°)的刺激下,气功组的下肢血流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气功Ⅱ组又好于气功Ⅰ组。对照组的舒张血压升高,达14%,而气功Ⅰ组只增加4%,气功Ⅱ组则未有增减。同时,气功组的膻中、劳宫穴皮肤温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气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较高的对抗模拟失重能力。两组气功组相比,则气功Ⅱ组对模拟失重有更好的对抗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人在头低位卧床 (- 6°)模拟失重状态下 ,口服扑热息痛后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以指导载人航天中的合理用药。方法 用人在头低位卧床 (- 6°)模拟航天中的失重状态 ,口服扑热息痛后测定唾液中的药物浓度 ,从而推算血浆中的药物浓度 ,根据血药浓度来计算Cmax、Tmax、AUC(0~ 12h) 。结果 人在头低位卧床 (- 6°)模拟失重状态下 ,Tmax显著延长 ,而Cmax和AUC(0 -12h) 变化不明显 ,直到第 19d才显著降低。结论 头低位卧床 (- 6°)模拟失重状态对口服扑热息痛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健康家兔为实验对象研究抗癌药羟喜树碱的毒性作用与剂量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对羟喜树碱毒性作用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新西兰兔,经耳廓静脉连续推注羟喜树碱14d,观察不同剂量(2.1mg/kg组,1·05mg/kg组,0·52mg/kg组)对家兔免疫功能、肾脏、肝脏和心脏的毒性作用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三组WBC,RBC,IgG,IgM,AST,CK0·52mg/kg组,LDH2·1mg/kg组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和0·01);ALT则显著增高(P<0·01)用药后21d时PLT与LDH1·5mg/kg组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和0·01)。用药后14,21d时LDH0·52mg/kg组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和0·01)。结论羟喜树碱可引起家兔明显的肝组织、免疫功能、造血功能的损伤和轻度心脏毒性。但对其损伤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间断性45°头高位对尾吊大鼠股骨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时段间断性 45°头高位对抗措施 (intermittent 45°head up tilt,IHUT)对尾吊大鼠承重骨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 2 8只 ,按体重配对后随机等分为 :对照组 (C) ,悬吊组 (S) ,2h头高位组 (H2 )和 4h头高位组 (H4) ,每组 7只。在尾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的基础上 ,H组大鼠每日分别给予 2h、4hIHUT。利用物理测量和 3点弯曲实验 ,观察了 3wkIHUT对尾吊大鼠股骨生长、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S、H各组大鼠股骨重量、灰分、直径和密度 (H2组除外 )均较C组大鼠显著下降 (P <0 .0 1或P <0 .0 5) ;与S组比较 ,H2组大鼠的股骨直径 (P <0 .0 5)和密度 (P <0 .0 1 )显著改善。生物力学测定结果显示S组大鼠股骨的强度和刚度显著降低 (P <0 .0 1 ) ;与S组大鼠相比 ,H2组大鼠弹性载荷显著提高 (P <0 .0 5) ,H4组弹性载荷、最大载荷、韧性系数显著恢复 (P <0 .0 1或P <0 .0 5)。结论IHUT对尾吊大鼠的承重骨的力学特性改善明显 ,延长作用时间可促进生物力学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过程中心脏 X线形态变化及四肢加压套带、下体负压的作用。 方法  18名健康男性青年 ,自愿接受试验 ,随机分为对照组、套带组和下体负压组 ,进行- 6°头低位卧床 2 1d试验。对照组卧床中不用任何对抗措施 ;套带组卧床期间每天 0 8∶ 30~ 2 0∶ 30 ,四肢戴加压套带 ,压力维持在 5 .3k Pa;下体负压组卧床期间第 1周和最后 1周每天下午使用 1h下体负压裤 ,压力维持在 - 4k Pa。分别于卧床前 1d和卧床后 1d摄取 X线胸片 1张 ,按有关标准测量胸廊横径、心脏横径、长径和宽径 ,并计算反映心脏形态大小的心胸比和心脏面积。 结果 对照组卧床后较卧床前心脏横径减小 0 .5 4cm,心胸比减小 0 .0 2 4,心脏面积减小 9cm2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套带组和下体负压组心脏面积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头低位卧床 2 1d模拟失重过程可使心脏体积变小 ,这可能是心脏功能降低的结果 ,与有关实验结果相符 ;使用四肢加压套带和下体负压等对抗措施可以防止心脏形态改变 ,而下体负压作用效果及可操作性均优于四肢加压套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