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CD166)在IgA肾病中的表达及与IgA肾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CD166蛋白在79例IgA肾病患者肾组织的表达.结果:CD166在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普遍表达,按Lee分级的级别增加逐渐增高.与单纯性血尿患者(A组)相比,混合蛋白尿、血尿患者(B组)肾小管间质CD166表达明显增高.肾小管间质CD166表达与患者病理分级、小管间质病变、单个核细胞浸润程度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正相关.结论:CD166在IgA肾病中表达异常,在IgA肾病小管、间质病变及疾病进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及其下游靶基因在IgA肾病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分组,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En Vision-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IgA肾病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患者肾活检组织中Wnt/β-catenin及其下游靶基因snail、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各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IgA肾病患者肾活检组织中β-catenin、snail、MMP-7、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β-catenin、snail在伴有轻度肾小管间质病变的IgA肾病患者肾活检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无肾小管间质病变的IgA肾病患者(P0.05),其后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加重逐渐下降。MMP-7、α-SMA在IgA肾病患者肾活检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Wnt/β-catenin及其下游靶基因在IgA肾病中表达异常,可能参与IgA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MCP-1在人类IgA肾病肾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了解MCP-1与IgA肾病临床病理关系,并探讨其在IgA肾病进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根据IgA肾病病理半定量评分系统中8个病理指标评分标准,给予IgA肾病组按照病变程度赋予分值,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Iga肾病组肾组织中MCP-1的表达,探讨MCP-1与IgA肾病临床病理关系.结果 (1)在正常肾组织中,MCP-1表达较弱,正常对照组与IgA肾病组肾组织中MCP-1表达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IgA肾病肾组织中MCP-1表达量与IgA肾病组织学半定量评分法8个病理指标中破坏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活动性指数(dGAI)、系膜细胞增生指数(MsHI)、系膜基质增多指数(MsMI)、肾小球慢性病变指数(GCI)、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指数(infI)、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指数(TCI)等6个指标正相关(P<0.05),而与内皮细胞增生指数(endol)、小动脉慢性病变指数(VCI)无明显相关性(P>0.05);IgA肾病肾组织中MCP-1表达量与患者的蛋白尿水平正相关、肌酐清除率水平负相关(P<0.05),而与患者血尿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在IgA肾病组肾组织中,MCP-1表达量与反映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细胞外基质积聚的病理指标呈正相关,提示其在IgA肾病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在IgA肾病组肾组织中,MCP-1表达量与蛋白尿呈正相关、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提示其与IgA肾病肾功下降、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4.
106例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IgA肾病患者肾活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了解IgA肾病患者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的肾脏病理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分析106例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患者血肌酐水平分为3组,分别按Lee分级标准和Hass分型标准将肾脏的病理改变分级,Katafuchi半定量积分法判断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血管的病变程度.研究血肌酐水平(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临床其它指标以及肾脏病理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影响血肌酐水平的因素.结果106例患者全部为LeeⅣ~Ⅴ级或HassⅣ~Ⅴ型.Scr>266 μmol/L的患者Lee Ⅴ级/Hass Ⅴ型的患者数量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肾脏病理总积分和间质积分均与其它两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尿蛋白定量、肾小球全球硬化程度、间质积分均与Scr、Ccr有显著相关性(P<0.05),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与Scr、Ccr均显著相关(P<0.01).肾小管萎缩是预测肾功能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IgA肾病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时,肾脏病理学主要特征为全球硬化比例高,肾小管间质损害突出.尿蛋白量以及间质病变与肾功能损害程度显著相关,肾小管萎缩程度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IgA肾病患者,当间质有大量炎细胞浸润时应给予相应治疗,同时要积极控制蛋白尿和高血压,这样可以延缓其进展至尿毒症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IgA肾病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Flk-1)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不同病理改变的IgA肾病肾组织进行序列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VⅢ因子、VEGF和Flk-1的表达.对各指标之间与临床病理改变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肾小管间质中微血管密度在中度病变的病人表达最多,在重度者表达最少(P〈0.05).VEGF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Flk-1主要表达于肾间质中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两者与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呈正相关(P〈0.05).在中、重度组肾小管间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微血管密度与患者尿NAG酶的含量呈负相关(r=-0.57,P〈0.05),与间质纤维化呈负相关性(r=-0.82,P〈0.01).结论:IgA肾病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变化与肾小管间质的病变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能是导致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plelet-derived growth fctor-C,PDGF-C)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lelet-derived growth fctor-D,PDGF-D)与IgA肾病患者不同程度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将50例肾组织标本按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分为4组(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PDGF-C及PDGF-D的表达,并将PDGF-C/-D的表达情况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及临床指标(24h尿蛋白、尿素氮、肌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gA肾病患者肾组织PDGF-C/-D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成正相关(r=0.654和r=0.571,P<0.01).此外,IgA肾病肾组织PDGF-C/-D的表达与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24h尿蛋白定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加重,PDGF-C、PDGF-D的表达量明显上调,PDGF-C/-D可能在IgA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骨成形蛋白-7在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中骨成形蛋白-7(BMP-7)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部位、动态变化及其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大鼠组、假手术组和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分别于术后1d、3d、7d、14d处死。采用RT-PCR方法检测BMP-7mRNA、TGF-β1.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BMP-7、TGF-β1、α-SMA的蛋白定位、表达及其与输尿管梗阻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MP-7mRNA于术后第1天即出现表达下降并随梗阻时间延长递减;而TGF-β1mRNA则随梗阻时间延长而递增(P均<0.05)。BMP-7蛋白在对照组中高度表达,主要分布在肾小管及肾间质,肾小球内基本无表达。在梗阻组随着肾间质损害的加重,BMP-7蛋白表达呈进行性下降,第14天表达量最弱,几乎没有明显的阳性表达,而TGF-β1、α-SMA蛋白表达则逐渐增加(P均<0.01)。BMP-7与TGF-β1蛋白表达阳性面积成显著负相关(r=-0.875,P<0.05)。BMP-7与α-SMA蛋白表达阳性面积亦成显著负相关(r=-0.843,P<0.05)。结论BMP-7于肾小管间质病变早期即出现表达下调,早于肾间质纤维化的出现,其表达量与肾间质TGF-β1、α-SMA表达负相关且随间质病变进展进行性下降。BMP-7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介导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幼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形成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表达趋势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相关关系;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制备UUO模型。3~4周龄幼年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于实验第3、7、14、28天取大鼠8只处死。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BMP-7、TGF-β1及α-SMA蛋白表达。了解BMP-7与TGF-β1、α-SMA、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随梗阻时间延长,模型组BMP-7表达逐渐下降,TGF-β1、α-SMA表达进行性增高,干预组BMP-7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TGF-β1、α-SM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肾小管间质TGF-β1、α-SMA表达明显增高(P〈0.05),BMP-7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肾小管间质TGF-β1、α-SMA表达显著减少(P〈0.05),而BMP-7表达显著增多(P〈0.05)。BMP-7与TGF-β1、α-SMA、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成负相关(r分别为-0.844、-0.787、-0.952,P均〈0.01)。结论:BMP-7表达减少伴随着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出现,提示BMP-7可能具有维持小管上皮细胞表型作用。苯那普利联合氯沙坦可能通过下调TGF-β1、α-SMA蛋白的异常高表达,上调BMP-7蛋白的异常低表达,直接或间接负性调控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阻止肾间质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9.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目的探讨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以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肾组织为标本,作常规Masson染色化病理检查;用天狼星红组织化学(组化)染色检查胶原Ⅰ、Ⅲ表达;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角蛋白(CK)、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对结果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结果 肾间质Masson染色纤维化面积及胶原Ⅰ、Ⅲ面积,与肾小管间质α-SMA及Vim阳性表达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肾小管CK阳性表达面积呈显著负相关(P<0.05);病变过程中健存肾小管TGF-β1表达明显增强。结论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参与肾间质纤维化,而这细胞转分化很可能与其自身高表达TGF-β1相关。  相似文献   

10.
钠依赖二羧酸转运蛋白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人钠依赖二羧酸转运蛋白(human Na~+/dicarboxylate cotransporter,NaDC)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内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IgA肾病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34例IgA肾病肾活检标本依据病理改变程度分为5级,同时对肾小管间质病变进行半定量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肾组织内NaDC1和NaDC3的表达变化,并与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随着IgA肾病病理改变程度的加重,肾小管间质病变亦加重。Ⅳ和Ⅴ级病变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尿NAG酶均显著升高,尿渗透浓度显著下降(P<0.05)。NaDC1表达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刷状缘上,与Ⅰ~Ⅲ级病例相比,Ⅳ和Ⅴ级病例中的NaDC1的表达减少,其中以Ⅴ级表达最少(P<0.05)。NaDC3表达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基底侧膜上,与Ⅰ~Ⅱ级病例相比,Ⅱ~Ⅳ级病例中的NaDC3的表达增多,在Ⅴ级病例中,其表达显著减少(P<0.05)。肾小管NaDC1表达与尿NAG酶呈负相关(r=-0.627,P<0.05)。结论 钠依赖二羧酸转运蛋白的表达变化在IgA肾病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2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