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常见的髋部骨折,发病率约占肢骨骨折的3.51%[1].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剧,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目前动力髋螺钉已为大部分骨科医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金标准.但是很多病例中发现术后螺钉松动,骨折断端旋转,骨折不愈合致内固定失败.笔者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采用空心螺钉辅助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70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股骨髁上牵引、动力髋螺钉(DHS)、多枚加压螺钉、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股骨髁上牵引、DHS、多枚加压螺钉、Gamma钉、PFN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I~V型骨折106例,年龄21~94岁,平均年龄65.3岁。结果获得平均1.2年随访者106例。采用Kuderna疗效评定:优62例,良33例,可8例,差1例,死亡2例。结论PFN是治疗粗隆间骨折最牢靠、有效的内固定方式,其具有生物学固定、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抗旋转性强、骨折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骨折,近年来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自2000年8月至2003年8月应用经皮空心加压螺钉治疗60岁以上高龄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的疗效.方法:采用DHS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27 例.结果:27 例患者全部得到临床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骨折均愈合,总优良率96.2%.结论: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尽可能采用手术治疗,DHS强度好,结构合理,具有动力性和静力性加压作用,使患者在活动时骨折断端相互紧靠,有利于骨折稳定和愈合,是一种较好的固定内植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结合防旋转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DHS结合防旋转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结果:32例病例均获随访,术后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DHS结合防旋转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其固定可靠、抗旋转能力强,是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方式体会及其疗效。方法DHS内固定方式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6例,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动力髋螺钉(DHS)效果优良。结论DHS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最常用的内固定装置之一,具有动静力加压及张力带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评价.方法本组对56例获得随访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按AO的MULLER分类方法:A1型24例、A2型37例、A3型7例,均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结果术后获平均18个月随访,优良率为77%.结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选方法.对于不稳定股骨粗隆间A2、A3型骨折改用髓内固定降低并发症和失败率的发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自2005年8月至2009年3月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结果 50例经6~18个月随访,平均11.5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骨折延迟愈合伴股骨颈螺钉退1例,出现股骨颈螺钉退出、同时髋螺钉向内侧豁出(cutout)1例。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达90.21%。结论 PFNA内固定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 使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92例,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经皮空心钉内固定7例.切开复位内固定85例;其中,动力髋螺钉(DHS)38例,股骨近端外侧加压锁定板29例,Gamma钉等髓内固定1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6例.随访8个月~4年半,92例患者中.优56例,良26例,可7例,骨不连1例.髋内翻2例;总优良率89.13%.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粉碎程度及骨折类型差异较大,选用正确的手术方式及术后护理是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例高龄高危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局麻下小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8例髋部功能恢复良好,疼痛均缓解,内科并发症均得到控制。结论局麻下小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对患者身体机能干扰小等优点,较适用于合并症多、耐受力差、不适宜进行麻醉及较大手术的高龄高危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39例患经2~18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关节功能恢复较为满意,优良率为92.3%。结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具有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半髋关节置换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DHS)治疗老年人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35例,随机分为A组、B组。A组20例采用DHS髋动力钢板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B组15例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随访12至48个月,平均24个月。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统计分析比较A、B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并发症:泌尿系感染3例,肺部感染2例,内固定松动1例,髋内翻3例。B组并发症:泌尿系感染1例,术后疼痛1例。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于A组(P=0.049);A、B两组手术前功能进行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t=0.527,P=0.602),术后功能进行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t=0.602,P=0.551)。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患者可以早期下地,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丁华  章洪喜  樊晓臣  汪雷  刘涛  稽鹏 《中国医药》2010,5(5):447-449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64例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DHS组34例行DHS内固定治疗,关节组3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60例获随访,时间8个月-7年,随访期内死亡5例。关节组发生并发症4例,DHS组发生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髋功能评定采用Harris评分法:关节组71~96(平均85.5±5.3)分,DHS组69~92(平均83.2±6.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年龄≥75岁,骨质疏松及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是可行的,远期效果仍需继续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明显低于DHS组(P〈0.05)。人工关节置换术较内固定术明显缩短了卧床时间,减少了由于长期卧床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其治疗高龄、活动量小、预期寿命短、一般状况差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敬德春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2):179-180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术中观察及术后随访。结果: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4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操作简单,术后固定可靠,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制定疗效评定标准:优36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5.7%。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常合并骨质疏松,使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固定稳固,疗效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并能减少患者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2月本科收治的3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对其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27例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髋关节活动受限、股骨头塌陷、骨不连,髋关节内、外翻畸形,下肢短缩、螺旋刀片切割股骨头、感染等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优19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2.59%。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符合微创治疗原则、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等,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应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63例,术后随访半年,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分析术后功能恢复及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3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的骨折均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6个月,Harris评分,优42例,良16例,差5例,优良率为92.1%;所有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无内固定松动、骨不连、脱出或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未见严重内科并发症发生。结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手术损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快,是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理想内固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5.29%,对照组优良率为61.76%,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项手术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性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具有明显作用,但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过程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可及时恢复,在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具有更为明显的效果,但无法完全代替内固定手术,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LISS系统内固定系统(1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s,LISS)在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将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DSH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50例(LISS系统治疗),对照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骨不连率、畸形愈合率、内固定物变形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t=5.22、5.33、5.3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不连率、畸形愈合率、内固定物变形率(χ2=4.56、4.66、5.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ISS内固定系统从生物力学和解剖结构上较其他内固定方法能够满足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要求,对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