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 分析愈梗通瘀汤加减联合体外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濮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12例AMI伴心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体外反搏治疗,56例)和B组(愈梗通瘀汤加减联合体外反搏治疗,5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PCI介入术,并给予控制血压、抗血小板凝集、抗心肌缺血、调脂等相关药物对症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T(cTnT)及脑钠肽(BNP)],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并记录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hs-CRP、H-FABP、cTnT及BNP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且B组hs-CRP、H-FABP、cTnT及BNP水平低于A组(P<0.05)。治疗后B组LVESD、LVEDD均低于A组,LV...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体外反搏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相似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A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加用体外反搏治疗组(B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每人每天接受体外反搏治疗1次,每次持续1小时,治疗30天,观察入选患者治疗前后24h心绞...  相似文献   

3.
体外反搏辅助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勇  陈锡辉  明亮  方铭达 《广东医学》2007,28(7):1075-1076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分为体外反搏组(85例)与对照组(94例).对照组采用金纳多、弥可保、胞二磷胆碱等药物治疗,辅以每天2 h的中流量吸氧;体外反搏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体外反搏治疗.以纯音测听结果(250~6 000 Hz各频率平均听阈)评价听力恢复效果,并比较两组间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体外反搏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8.9%和85.9%,优于对照组的29.8%和73.4%;两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未见副作用.结论 体外反搏是突发性聋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体外反搏联合运动治疗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及moesin抗体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择2017年9月—2019年8月本院心脏康复中心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案的不同被纳入到对照组(仅服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25例)、运动治疗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加运动治疗,29例)及体外反搏组(二级预防药物联合运动治疗及体外反搏治疗,49例)三组。用运动平板实验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耐量指标(运动总时间、最大负荷量、运动诱发ST段下移0.1 mv时间);治疗10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入选者血清moesin抗体,对其moesin抗体阳性检出率及OD检测值进行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的moesin抗体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其OD检测值运动治疗组及体外反搏联合运动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体外反搏联合运动治疗组明显低于运动治疗组(P<0.05);三组患者的运动总时间、最大负荷量、运动诱发ST段下移0.1 mv时间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  相似文献   

5.
对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41例进行临床观察,分为3个组,用激素、抗生素、血管扩张药物及体外反搏等治疗,认为应用体外反搏加血管扩张药,黄斑区水肿消退,渗出吸收,视力恢复快,与过去用激素、抗生素、维生素等治疗相比,治愈率提高39.5%,有效率达10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相似文献   

6.
将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62例)列为体外反搏加药物治疗组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组(68例),作疗效观察。结果是:前者效果优于后者(P<0.01)。再把急性期组与慢性期组(后遗症组)进行体外反搏效果观察,结果为:急性期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7.
刺五加注射液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失眠症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失眠症的刺五加注射液联合体外反搏治疗体会。方法 治疗组用刺五加注射液及体外反搏治疗 ;刺五加组只使用刺五加注射液 ;体外反搏组只使用体外反搏治疗 ;对照组用安定片。疗程均为 10d。结果 治疗组显效 18例 ,有效 15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率 91.7%。刺五加组显效 10例 ,有效 12例 ,无效 14例 ,总有效率 6 1.1%。体外反搏组显效 12例 ,有效 11例 ,无效 13例 ,总有效率6 3.9%。对照组显效 10例 ,有效 10例 ,无效 16例 ,总有效率 5 5 .6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刺五加组及体外反搏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治疗组与刺五加组、体外反搏组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静脉注射联合使用体外反搏是治疗失眠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对照病例研究,抽取103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全身和眼部的诊治详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3例患者(83眼)行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B组50例患者(74眼)行单纯药物治疗,并根据视力眼底荧光造影血流动力学等指标评价和比较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单纯药物治疗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 A组患者经治疗后视力眼底改变血流动力学等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者(P < 0.05)。【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可显著提高患者视力,减轻眼底病变,改善血流动力学等各项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体外反搏联合维生素B1、甲钴铵、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维生素B1、甲钴铵、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传导速度(SCV、MCV)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P<0.05).结论 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探讨EECP治疗突发性聋的机制.方法 将220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成体外反搏组(120例)和单纯药物组(100例),治疗前后做纯音测听判断疗效.同时收集50例突发性聋患者(体外反搏组30例,单纯药物组20例)治疗前后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清,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各血清中NO3-和NO2-的含量(反映NO的浓度),用比色法测定MDA和SOD的含量,并进行各组分析比较及NO、MDA和SOD相关性分析.结果 体外反搏组总有效率(86.67%)优于药物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反搏是突发性聋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突发性聋患者呈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状态.增强型体外反搏可促进NO的释放,从而调整内皮功能,并降低MDA的产生,促进SOD的释放,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这可能是增强型体外反搏在临床上治疗突发性聋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米翔  管起招  付鹏 《华夏医学》2015,28(1):32-35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仪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50例和体外反搏组50例,药物治疗组接受7周常规药物治疗,体外反搏组接受7周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血压、ST段压低程度和硝酸甘油用量。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收缩压、ST段压低、硝酸甘油用量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外反搏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ST段压低、硝酸甘油用量等指标优于药物治疗组(P<0.01),两组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仪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体外反搏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体外反搏组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每次30 min,每天2次,连续35 d的体外反搏治疗。治疗前,治疗后48 h、2周、3个月和6个月测量患者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PI)、糖耐量负荷试验2 h葡萄糖(PPG120)水平及一氧化氮(NO)含量;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48 h及2周时体外反搏组FPG和PPG120水平降低,HOMA-IR及ISI改善,NO含量增加(P<0.05);治疗后3个月,HbA1C水平降低(P<0.05)。结论:体外反搏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且疗效可持续3个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体外反搏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方法突发性耳聋患者444例,随机分为3组。A组100例,体外反搏治疗。使用广州产WFB—V型正负压体外反搏装置。每天治疗1次,每次1h。B组244例。体外反搏加药物治疗。体外反搏治疗同A组,药物治疗同C组。C组100例,药物治疗。主要以扩血管、营养神经、吸氧、抗感染等不同方案组合。分别酌情使用烟酸、能量合剂、丹参制剂等。部分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疗程最短10d,最长36d。结果A组有效率显著高于C组(P〈0.05)。B组痊愈占43.9%,显效占48.0%,显著高于C组(P〈0.01)。结论体外反搏对突发性耳聋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增强型体外反搏针对冠心病是一项绿色、安全、经济、有效的无创治疗方式,本研究旨在探究其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脂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受治疗并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选取接受体外反搏治疗联合常规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体外反搏组,随机选择同时间段内接受常规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常规治疗组,收集两组患者各项相关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7周前后的血脂[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超声结果及相关评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及颈动脉斑块等级积分),并评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经过7周的规范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及体外反搏组血脂及颈动脉斑块均较前好转(P<0.05),且体外反搏组在改善LDL-C及颈动脉斑块方面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体外反搏组HDL-C水平升高(P<...  相似文献   

15.
对体外反搏加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 40例和单纯药物 (或药物加高压氧治疗 ) 43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5 )。并分析了体外反搏对耳蜗血流量的影响 ,认为体外反搏对突发耳聋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体外反搏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对围生期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围生期心肌病患者86例,44例采用体外反搏治疗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干预组),42例采用单纯体外反搏治疗(对照组),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心电图、LVEF的变化,对比两组治疗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总有效率。结果: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干预组(4.0±1.0)周明显短于对照组(8.0±1.5)周(P<0.05)。并发症及并发症发生率:干预组发生1例慢阻肺,并发症发生率2.27%;对照组发生2例慢阻肺、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和2例病毒性心肌炎,并发症发生率14.2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临床症状、心电图、LVEF的变化评估治疗的总有效率:临床表现,干预组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LVEF变化,干预组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心功能变化,干预组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69.05%;心电图变化,干预组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71.19%。结论:体外反搏治疗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围生期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黄俊  蔡广  曾海城  肖旋  庞亮亮 《广东医学》2012,(21):3275-3276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为3组:反搏组、前列地尔组和综合治疗组,每组40例,治疗10 d后观察眩晕发作情况。结果近期疗效:综合治疗组97.5%,前列地尔组85.0%,反搏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综合治疗组>前列地尔组>反搏组。结论应用体外反搏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体外反搏与心脏康复联合治疗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2月在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治疗的60例HFp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慢性心力衰竭管理指南进行规范化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体外反搏和心脏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运动耐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心肌做功(Tei)指数、心脏每搏输出量(SV)、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二尖瓣舒张早期运动速度之比(E/e’)、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之比(E/A)、6分钟步行距离(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ei指数、NT-proBNP、E/e’低于对照组,SV、E/A、6MW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反搏联合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脑血流变化情况的影响.方法 9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2组均按内科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体外反搏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14d为一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复查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图.结果 体外反搏治疗前后2组之间比较LMCA、RMCA、LVA、RVA平均流速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RMCA、BA阻力指数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45例中痊愈5例、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45例中痊愈1例、显效9例、有效2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5.56%,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体外反搏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率和临床症状,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体外反搏治疗失眠的机理与改善失眠患者的脑血流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我院1988年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劳力型心绞痛21例,分体外反搏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相仿。体外反搏组为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上体外反搏治疗,共10例。药物组为单纯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共11例,抗心绞痛药物及剂量两组相同。利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作~(201)Tl运动心肌显像和极坐标靶心图显示(Bullsege display),以客观评价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