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9例直肠癌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仿真内镜(VE)、多平面重建 (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和透明法(Raysum)重建,并与结肠镜和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CT检查结果显示:49例患者中,肠壁不规则增厚者49例,腔内肿块者43例,肠腔狭窄者36例,浸润至浆膜者39例;病变向心性狭窄27例,偏心性狭窄22例;大体形态:溃疡型10例,浸润型4例,肿块型22例,混合型13例.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MPR、CT仿真结肠镜(CTVE)、Raysum、SSD显示肿块浸润环肠周程度的符合率分别为95.9%、81.6%、71.4%和59.2%;Raysum、SSD、MPR、CTVE、电子结肠镜(EC)显示癌肿长度的符合率依次为100.0%、93.9%、77.6%、65.3%和55.1%;EC、CTVE、MPR、SSD、Raysum显示病理分型的符合率依次为100.0%、93.9%、83.7%、59.2%和59.2%.CTVE结合MPR、SSD 和Raysum技术能对直肠癌病变准确定位,并有利于观察肿瘤的形态及特征.结论 螺旋 CT是一种无创、快捷、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对直肠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螺旋CT工作站后处理各种成像方式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螺旋CT扫描后,采用表面覆盖成像法(SSD)、透明重建技术(Raysum)、仿真内窥镜(CTVE)、多平面重建技术(MPR)等工作站后处理方法,对57例结肠病变患者的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SSD 、Raysum能较好显示结肠病变范围及肠腔狭窄程度,CTVE利于肠腔内结构的显示,MPR及断面图像可以较好显示肠壁改变以及肠道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论 SSD、Raysum、CTVE、MPR及断面图像在结肠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各有侧重,三维图像可以直观的显示病变范围、形态,在病变定性及肿瘤分期MPR及断面图像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2 0例可疑大肠癌患者清洁肠道及灌注空气满意后行多层面螺旋CT扫描 ,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仿真内窥镜 (VE)、MPR、SDD和Raysum三维重建。 2 0例患者中 13例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4例行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结果 :共检出 2 1个病灶 ,全部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CT仿真内窥镜结合MPR、SDD和Raysum技术使大肠占位性病变定位准确、直观。 结论 :CTVE是一项实用的非创伤性肠道占位检查新技术 ,尤其适用于不能承受纤维结肠镜和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结肠病变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手术或结肠镜活检病理证实的20例结肠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6排MSCT对20例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和MPR、CTVC、SSD、Raysum等图像后处理.结果 20例中12例结肠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残胃癌累及横结肠,CT横断面、MPR、SSD、CTVC、Raysum图像均清晰显示.结肠息肉4例(共12枚),CT横断面显示7枚较大息肉,MPR、SSD、Raysum图像各显示10枚,CTVC清晰显示1 2枚.3例结肠炎症由CT横断面图像,结合MPR、CTVC而诊断.结论 在MSCT结肠成像检查时合理应用后处理技术,有助于结肠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运用与价值,分析其CT表现。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机对50例肺栓塞病人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轴位和动脉增强扫描,将增强扫描图像进行MPR(多层面重建)、MIP(最大密度投影)、VRT(容积重建)技术重组处理。比较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与多层螺旋CT薄层轴位显示栓塞数目的差异。从MPR、MIP、VRT技术优势,体现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栓塞诊断意义价值。结果 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相比多层螺旋CT薄层轴位,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更能清楚准确显示栓子显示肺段动脉以上的栓塞,两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MPR、MIP、VRT在后处理技术中更能够清晰、立体显示血管走形、异常病变。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有直观、立体、准确的优点,有利于进一步显示病变细节的CT表现,能早期发现栓塞并可提高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对32例肠梗阻患者进行容积扫描,然后分别在工作站对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结肠镜(CTVC)、表面遮盖显示(SSD)、透亮显示(Raysum)等方面的后处理,将所得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32例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均为肠梗阻,诊断准确率为100%;病因诊断中,1例回盲肠淋巴瘤患者诊断为结直肠癌,准确率为97%.32例患者中肠肿瘤20例,肠粘连4例,肠扭转2例,腹外疝3例,胆石5例.结论 MPR、CTVC、SSD与Raysum 4种后处理技术在检查肠梗阻时各有优点,但是将4种后处理技术相结合对患者病变的检出以及病变的定位、定性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研究16层螺旋CT结肠成像的多种显示方法在结直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2例结直肠肿瘤病例作16层螺旋CT 扫描,将原始横断面图像以及在工作站经后处理技术获得的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表面遮盖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 SSD)、透明显示(Raysum)、CT仿真结肠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 CTVC)、管壁显示(Wall View)和全景平铺显示(virtual dissection, VD)图像,按病变长度、累及肠壁周径和分型3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病变均经结肠镜和/或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结果 对病变长度的显示,Wall View、SSD和Raysum的符合率(分别为97.6%、95.2%、95.2%)都高于CTVC(78.6%)和横断面(73.8%);对病变累及肠壁周径的显示,VD的符合率(100%)高于CTVC、SSD、Raysum和横断面(分别为85.7%、80.9%、80.9%、78.6%);对病变分型的显示,CTVC的符合率(90.5%)高于SSD、Raysum和VD(分别为71.4%、71.4%、61.9%);Wall View的符合率(88.1%)高于VD(61.9%).结论 CT结肠成像的7种不同显示方法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各有优劣,合理的选择成像方法并联合运用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双排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民 《华夏医学》2008,21(1):160-161
目的:初步研究探讨双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例已知结肠癌患者进行结肠充气行全结肠容积扫描,在独立工作站上进行结肠的三维重建,包括表面遮盖法(SSD)和CT仿真内窥镜技术(CTVE)以及多平面重建技术(MPR)、Raysum技术运用并经结肠镜和手术病理证实的CT三维图像,将这些图像作对照分析。结果:多平面重建(MPR)在检出病灶的同时可显示病灶的密度、形态、范围、肠壁受损程度以及肠外情况做出准确判断,而CT仿真内窥镜(CTVE)对病灶检出率及对病灶大体形态显示略有优势。结论:通过容积扫描发现病灶后,再通过表面遮盖法(SSD)、CT仿真内窥镜(CTVE)对全结肠进行浏览以及MPR图像对病灶进行多视角、多方位观察,将能提高结肠三维成像技术对结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9.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结肠癌检查后处理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16层螺旋CT对30例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包括直肠癌9例,升结肠癌10例,横结肠癌8例,降结肠癌3例,行一次屏气全结肠段容积扫描,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透明法(Raysum)及CT仿真内窥镜(CTVE)等后处理。结果 CT结肠成像可显示全部的结肠,较好地反映了结直肠病变的数量、位置、范围、表面形态、管腔狭窄、肠管周围及远处脏器的情况。结论 MPR、Raysum、CTVE3种后处理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各不相同,它们相互结合,更有利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及CT分期,也是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徐利权 《中国现代医生》2011,(27):110-111,F000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局限性肠壁增厚作为观察对象,结合平扫、增强检查观察结肠壁的强化程度及方式,对病变部位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30例结肠癌的CT表现为肠壁局限性增厚,增强后病变部位明显强化,MPR图像准确地显示病变部位,手术证实定位准确。结论多层螺旋CT轴位图像、MPR重建图像有机地结合,在结肠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