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4 新的起搏适应证[10 ]4 .1 神经心源性晕厥 神经心源性晕厥是由于不恰当的自主神经反射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周围血管阻力和心率的调节异常。在临床实践中大多数晕厥由此引起。最常见的类型是颈动脉窦高敏综合征和血管迷走性晕厥 ,其他相关综合征包括 :咳嗽性、吞咽性及排尿性晕厥。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但颈动脉窦刺激和倾斜试验分别是颈动脉高敏综合征及血管迷走晕厥的非常有用的诊断方法 ,异常的反射反应分为心脏抑制型 (停搏超过 3s ,心动过缓或房室阻滞 )、血管抑制型 (收缩压下降超过 6 .7Kpa)或混合型。主要表…  相似文献   

2.
神经介导性晕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丹 《中国乡村医生》2003,19(18):18-19
神经介导性晕厥,又称反射性晕厥,是临床最常见的晕厥类型,约占所有晕厥病例的35%--38%,分布于各个年龄组,包话血管迷走性晕厥、情境性晕厥、颈动脉窦过敏,疼痛性晕厥等多个综合征。这些类型晕厥的共同特点是由突然发生的神经反射介导的血管张力和心率变化引起,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些情况如情绪悲伤而晕倒,可能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另外的病例中,心室壁或膀胱,食道、呼吸道、颈动脉窦等器官的感受器激活反射性增加迷走神经而减低交感神经活性。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对高心率动物——家兔进行了心脏效应在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中的作用的研究。一、阻断总颈动脉血流以减少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刺激而引起的加压反射,主要系血管效应。反射性血压升高并不伴有心率明显增加,而伴有心率明显增加者对血压水平的升高无明显影响。二、压迫颈动脉窦所引起的减压反射,表现为心脏血管混合效应,但以血管效应为主。如伴有心脏效应时则减压效应更为明显。三、排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控制后,颈动脉窦加压反射仍然发生,血压上升、心率无明显变化。颈动脉窦减压反射中,心脏效应仍可发生,血压呈双相变化,升高或降低。上述情况可能系生理状态下高心率动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徐峰  郑军 《辽宁医学杂志》1997,11(5):270-270
颈动脉窦综合征血管抑制性晕厥1例报道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110001)沈阳市卫材制药有限公司徐峰齐国先郑军刘合忠颈动脉窦综合征的晕厥多发生于老年人,临床较少见。现报道1例如下。1病历摘要男患,76岁。以反复晕厥4个月,加重20天为主诉入院。入院...  相似文献   

5.
4.颈动脉窦按摩 早已发现压迫颈动脉分叉处能够产生反射性心跳减慢和血压下降.某些晕厥患者,特别是>40岁的患者,可以见到对颈动脉窦按摩的异常反应.室性停搏持续≥3 sec,收缩压下降≥50mmHg为异常反应称为颈动脉窦过敏.  相似文献   

6.
位于人体颈部外侧中点.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的旁边,有一个被称为颈动脉窦的小球状体结构.颈动脉搏动在此处较为明显。此窦有许多感觉受体纤维,这些纤维均与一条细微的窦神经相连.并通过舌咽神经进入脊髓.与血管舒缩中枢、心动抑制中枢相联系。颈动脉压力增高时.颈动脉窦即出现反应,引起心率变慢、血压下降及周围血管扩张。颈动脉窦的这一功能起着调节人体血压、心跳,使之保持动态平衡的作用。医学上把这种作用形象地比喻为心跳的“刹车器”。因穿着不当.比如衣领或领带压迫这一“刹车器”.是导致“衣领压迫症”(医学上称颈动脉窦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目的是检查减压反射引起动脉血压下降是否必定出现心率减慢。在人工呼吸的27只家兔上,做了91次实验。结果是弱刺激减压神经使动脉血压平均下降18mmHg(P<0.001),但无心率变化。强刺激减压神经。血压下降36mmHg(P<0.001),且伴有心率平均减慢31次/分。弱牵拉颈动脉窦血压平均下降12mmHg(P<0.001),也无心率变化。强牵拉颈动脉窦,血压平均下降19mmHg(P<0.001),心率也平均减慢18次/分(P<0.001)。结果说明减压反射引起血压下降,不一定引起心率减慢。只有当刺激减压神经或牵拉颈动脉窦的强度引起血压下降更低时,心率方减慢。推测减压反射必须达到一临界水平,方激活心抑制环路。  相似文献   

8.
神经心源性晕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晕厥,常描述为“昏倒”,是一种症状,而非一种疾病,可根据病因进行分类,其中最常见的是神经心源性晕厥。神经心源性晕厥(也可称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一种良性疾病,其特点是自限性系统性低血压发作。心脏C纤维刺激致血管舒张及迷走神经张力升高,造成心充盈量下降与心动过缓,而后发生晕厥。鉴别诊断包括颈动脉窦过敏(是对颈动脉窦刺激产生过度反射性反应所致)及体位性低血压(自主神经反射反应丧失)。治疗主要是要告知患者应尽量避免易于发生晕厥的情况,控制焦虑,学习一些应对技巧,以及向患者及有关人员明确说明这是一种良性病情。  相似文献   

9.
本征系指由颈动脉窦反射亢进所致的一组自发的突然发生的头晕、无力、耳鸣及腹部不适病征而言的。一般发作1~4分钟,超过20分钟时,即可出现晕厥。本征也称为颈动脉窦反射亢进综合征。本征的病因很多:如颈动脉窦处的动脉硬化者、高血压患者、心肌损害者、胆道疾患、食管憩室患者、食管裂口疝患者及使用洋地黄治疗的患者均易发生本征。  相似文献   

10.
晕厥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蓉  黄德嘉 《中国医刊》2001,36(6):47-48
1 定义和分类晕厥是突发的短暂的意识改变或丧失 ,可自行完全恢复。晕厥的临床表现可为短暂的发作的意识状态改变 (晕厥先兆 ) ,也可为意识完全丧失 (晕厥 )。多种原因都可导致晕厥 ,不同病因 ,预后差别很大。根据病因 ,将晕厥分为三类 :①心脏源性晕厥 :由各种心脏疾病所致。②反射性晕厥 :包括血管迷走抑制性晕厥 ,颈动脉窦综合征等。③其他原因的晕厥 :见于各种神经和精神疾病。不同原因晕厥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预后大不相同。2 心脏源性晕厥见于心脏血流受到严重阻塞以及各种心律失常时。由于心排血量突然减少 ,造成…  相似文献   

11.
<正> 王某,女,45岁。1978年7月4日诊。1971年因心前区不适,晕厥,憋气心慌去北京阜外医院诊为“心肌病”。1972年晕厥四次,多次住院检查,心率30~40次/分,心电图示窦性型 P波,P—P 间隔>1.0秒,P—R 间期>0.12秒,T—P 段明显延长,常有三联律,诊为“病窦综合征”。迭经中西药治疗无效而求治于针灸。  相似文献   

12.
方烂基  王大健 《微创医学》2005,24(5):852-854
颈动脉海绵窦瘘(CCF)是颈动脉海绵窦段本身或其分支断裂,造成动脉血经瘘道直接进入海绵窦,致颈动脉与海绵窦的异常交通.  相似文献   

13.
Steve  W  Parry Maw  Pin Tan 《英国医学杂志》2010,(3):156-162
本文要点 晕厥可见于所有年龄段,40%的人在一生中 有过晕厥发作 晕厥就诊病人并不多 良性神经性晕厥最常见 心律失常或结构性心肺疾病引起的心源性晕 厥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心源性晕厥可引起病死率增加,必须被排除 晕厥病人并不都需要做脑影像学、颈动脉多 普勒超声、脑电图和胸部X线检查。  相似文献   

14.
据国内文献报道,颈部软组织扩张并发症较多,重要的有压迫或刺激颈动脉窦引起血压下降及晕厥。扩张器若用于头部或胸部,由于有颅骨或胸骨的支撑作用,皮肤扩张效果较好。但颈部为软组织区,是活动的部位,而且有双侧胸锁乳突肌、神经、血管、食管,难以固定。由于常规埋...  相似文献   

15.
<正> 颈动脉窦按摩(简称CSM):患者取平卧位,头略向后仰,且只可在一侧进行。按摩点在下颔三角下面的颈动脉分叉处,每次5秒钟。在疑有颈动脉窦过敏的患者,颈动脉窦按摩应取坐位反复进行。心律失常患者行颈动脉窦按摩需心电图临视。可能有颈动脉窦过敏者,开始时应轻轻按摩,如无效再用较强按摩法。 CSM主要适应: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和颈动脉窦过敏。也可鉴别房室阻滞部位或矫正室内传导异  相似文献   

16.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以下简称血管迷走性晕厥)一词是Lowis。于1932年提出的,当时指的是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引起的晕厥发作。若干年以后,Barcroft和他的同事们对健康人由于出血或肢体结扎止血带所致晕厥发作的血流动力学进行研究。发现在晕厥发生前心率增快和血管阻力增加,尽管心输出量明显下降,而血压的变化轻微。晕厥往往突然发生,它是由于动脉血压突然下降引起,血压下降与血管扩张  相似文献   

17.
观察川芎嗪(TMP)对家兔动脉血压、心率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MP 能使正常血压兔、硝普钠性急性低血压兔、去甲肾上腺素性急性高血压兔的血压降低,且降低幅度与用药前血压水平成正比;心率加快;降低正常血压兔及硝普钠性急性低血压兔的窦反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舒张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降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或兴奋交感神经中枢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褚玉明 《吉林医学》2010,31(14):1978-1979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9例病窦综合征患者用加味通脉四逆汤治疗,采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价窦房结功能,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判。结果:治疗1~3个疗程后81例有明显疗效,临床症状、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晕厥症状消失。89例中显效65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1.01%。结论:加味通脉四逆汤对病窦综合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明显提高心率,降低晕厥发生,改善窦房结功能,值得临床探讨应用。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对岁。因心悸、手颤、颈部增粗半年,晕厥1次于1992年7月28日入院。门诊检查:甲状腺增大,有血管杂音,心率12D次/分,律整。T37.04ndlnl,飞32()ndm,ISllZ.3Wnd。门诊拟‘呷亢”,予他巴峻30ndd和心得安3nyd治疗。2个月后心悸消失,但颈增粗渐严重。人院前3周因心跳慢而停服心得安。入院前2天突然晕厥,持续约1分钟后苏醒,无抽搐和遗大小便,心电图示窦停伴结性演搏。肌往阿托品lIng后心电图恢复“正常”而入院。体查:甲状腺Ill度肿大,有血管条音;心界正常,心率70次/分,律不整;无浮肿。心电图示窦性心率、窦…  相似文献   

20.
体位性低血压不是一个特殊疾病,而是血压对许多原因的调节异常的表现。指由卧位起立后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Hg以上,或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正常人由卧位起立时,因重力作用,血液易淤积于下半身的静脉容量血管内,随即发生一过性回心血量和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但机体可通过一系列代偿机制如反射性小动脉和动脉收缩,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反射使心率加快,肌肉活动及小静脉反射性收缩使静脉回流增加,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上升等,尚可使血压保持于一定水平,脑血流也有一定灌注压。若反射弧的传入、中枢或传出部分由于疾病或药物损害时,心肌功能减退时,或血容量减低时,这些代偿机制可能不足以使降低的血压恢复正常,则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而引起晕厥。与血管迷走性晕厥不同,这类患者晕厥发作没有前驱症状。造成体位性低血压的植物神经功能不全可以是原发的,但继发性更为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