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人心脏性猝死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脏性猝死(SCD)的相关因素,提高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的防治水平。方法:对64例老年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老年人SCD的主要病因是冠心病44例(68.8%);(2)SCD发作前有心电图检查55例,结果有48例(87.3%)明显异常,其中频发室性早搏16例(33.3%),多源多型性室性早搏13例(27.1%),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9例(18.7%);(3)猝死时即刻多为心室颤动39例(60.9%)。结论:应提高对老年人心脏性猝死的认识,重视原发病的防治,尽量减少或避免相关因素,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院内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探讨院内SCD防治策略。方法对在房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60例SCD的病因、死因及猝死前心电图、电解质和心脏缺血事件进行回顾分析,探讨院内SCD的防治策略。结果冠心病是SCD的主要病因,室颤是主要死因。猝死前常有电解质紊乱、心脏缺血事件,心电图表现为室内阻滞、左室肥大和心肌缺血。结论电解质紊乱、心脏缺血事件、心电图提示室内阻滞、左室肥大和心肌缺血是SCD的高危因素,积极防治高危因素可降低院内SCD发生。  相似文献   

3.
老年心源性猝死(SCD)是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抢救复苏至关重要.现总结本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急诊抢救68例老年SCD患者的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8例老年SCD患者的诊断符合文献[1-2]标准.其中男58例,女10例;年龄61~89岁,平均(71.6±1.5)岁.21例在夜间睡眠中发生猝死;47例在白天发生猝死,其中19例在休息状态下猝死,28例在日常生活时猝死.  相似文献   

4.
猝死(SD)是指猝不及防,以急性症状开始1小时内骤然发生、出乎意料的自然死亡[1],包括心脏性猝死(SCD)( 60% ~70%)和非心脏性猝死(30% ~40%).SCD是指由心源性因素,如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等引起的猝死,患者既往可有或无心脏病史.美国Knller等报道,在城市死亡调查中约12%的死亡是突然发生的,88%突然自然死亡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由于猝死病因的复杂性,发病突然性、意外性,进展快及有效治疗易延等多方面因素,死亡率极高.Buist等报道了院内SCD患者仅有20%~50%能成功复苏及出院[2].  相似文献   

5.
从心源性猝死谈建立家庭自助急救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系指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美国每年大约有30~40万人死于SCD,占猝死总人数的89%,我国约为65%,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心脏性猝死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根 《临床医学》2008,28(7):89-90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由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其特点是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 h内.但猝死的发生具有无法预测的特点.相当数量的心脏病患者可能会以猝死作为首发表现.据国内有关研究报道,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  相似文献   

7.
68例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美国每年约有40万人发生SCD,其中80%为冠心病(CHD)猝死。。减少SCD对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为探讨SCD的发病特点、危险因素与预防,对5年内发生的68例SCD病例进行了观察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力生  王有国 《临床荟萃》1994,9(13):582-584
心脏猝死(SCD)是指心脏引起的未预料的突然死亡。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采用起病后6小时内死亡为SCD标准,但大多数心脏病学者仍多采用1小时内死。由于SCD目前仍占心血管病死因的首位,已成为当今心脏科研究的一大课题。本文旨在对SCD预防方面的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突发心血管事件如猝死(SCD)或心搏骤停不仅是中老年人、也是青年人较为常见的心脏意外事件.因此,掌握其相关的急救策略与保健要点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黄晓琴  糜敏鸽 《护理研究》2007,21(4):983-984
心脏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我院外科2001年10月-2005年12月发生围手术期SCD11例,现对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外科护士对老年病人围手术期SCD的早期发现及防护救治,以期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黄晓琴  糜敏鸽 《护理研究》2007,21(11):983-984
心脏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1]。我院外科2001年10月—2005年12月发生围手术期SCD11例,现对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外科护士对老年病人围手术期SCD的早期发现及防护救治,以期提高抢救成功率。1临床资料本组11例,男9  相似文献   

12.
<正>心脏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由各种心脏性原因所引起,该类患者在猝死前主要表现为一种急性症状,开始1 h之内骤然意识丧失为前驱的自然死亡。对于心脏性疾病患者来说,猝死发生时间、方式都是不可预料的,并且呈现一种快速状态,造成心脏性疾病患者临床猝死的主要起因就是自然的病理生理,并非人为造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心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亦增多,其中,冠心病是威胁老年人生命的疾病之一,而冠心病又易发生心脏猝死,因此,了解老年心脏猝死发生的规律性,有助于进行医护干预,指导老年冠心病病人进行预防保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脏性猝死(SCD)的病因、高危因素和护理对策,提高护理人员认识,降低其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SCD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 35例SCD基础病因以冠心病最多(85.7%),心脏停搏、心源性休克是SCD的主要原因.死亡时间集中在每年的冬、春季,以12点至零时(60%)多见.猝死前24 h,62.9%的患者出现心室率增快,91.4%的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两种异常37.1%,三种或三种以上异常14.3%.结论 使用SCD危险分层和预测,识别高危患者,做好心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主动观察、收集临床资料,加强高危时段护理人力的配备,对降低SCD死亡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是指因心脏自身疾病而导致的猝死,是所有猝死案例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猝死案例的80%以上[1]。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rightventrieularcardiomyopathy,AInrC),  相似文献   

16.
张泉  陈刚  韦毅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7):728-730
猝死(SD)是指突然发生、出乎意料的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发病后6h死亡者为猝死,多数作者主张定为1h,但也有人将发病〈24h死亡者归入猝死之列。心源性猝死(SCD)是指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突然死亡。在美国估计每年猝死人数为30万-35万。我国统计学资料显示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为41.9/10万,年猝死人数为54.5万。  相似文献   

17.
心脏猝死是最危重的急症之一,严重威胁着患的生命,因此防治工作至关重要:大量研究证明,β-受体阻滞剂通过对儿茶酚胺的作用,可以防止由异常自律性,折返或触发激动引起的心律失常。更重要的是β-阻滞剂可能通过多种综合途径而有效地降低心脏猝死发生率,周而被认为是迄今防治心脏猝死中较为理想的药物。章重点就β-阻滞剂防治心肌梗塞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理,β-受体阻滞剂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β-受体阻滞剂对室性心律失常并SCD的治疗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β-受体阻滞剂是迄今治疗和预防SCD理想可靠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心脏性猝死(SCD)发病突然、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识别处于猝死高危状态的人群并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减少猝死发生的关键。目前用于SCD预测的无创性心电学指标众多,每项检测都有各自的优势,可从不同的侧面为SCD的预测提供参考信息,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或缺陷,尚无一项指标能够对SCD做出准确可靠的预测。SCD并非单一突发事件,而是由缺血程度、左心室功能、心肌瘢痕以及心律失常基质的存在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从SCD的发生机制(心肌基质异常、心肌复极异常及电活动不稳定、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来筛选预测参数,多参数联合应用可能是提高SCD预测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心性猝死(SCD)是当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死因之一,对此人们作了大量的研究,观察到一些常见的诱因、先兆,对SCD的预防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然而仍有一些少见的先兆、诱因尚未被人们所重视,从而招致院内SCD的发生。为进一步探讨SCD的发病规律,以做好其预防及抢救工作,现将我院1979年1月~1991年12月遇到的13例少见先兆诱因的院内SCD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对象及方法 本文病例均系1979年1月~1991年12月住院病例,分析每例入院后猝死时的临床及心电图(ECG)资料,文中所述“猝死前”指猝死发生前3天内,猝死先兆为此期内的临床表现。 1.2 诊断标准 按Goldstein1982年提出的标准:突然症状加重,出现心室颤动,心脏停搏并在1小时内死亡者。  相似文献   

20.
巫霖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3):2788-2789
慢性心力衰竭因常伴有肺循环或体循环的被动性充血,故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它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发展的终末阶段.CHF主要死亡原因是进行性心力衰竭和心脏猝死(SCD).临床研究证实,对于CHF患者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可以改善心功能,降低住院率,并能减少因进行性心力衰竭导致的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