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收集了42例疑有肝占位的病例,血管造影之后即行动态CT扫描。造影剂为26%的Utrovist(优维显),注射速度1 ml/sec,注入途径有三:①腹腔动脉(25例);②选择性肝动脉(11例);③替代肝右动脉(6例)。造影剂注射30sec 后开始扫描。作者发现:①腹腔动脉注射组可见明显的脾及门/肝静脉强化,多血管的病灶边缘显示为增强环;②肝动脉增强组可致良好的门/肝静脉增强,肝动脉供血为主的多血管病灶边缘有明显增强;③选择性注入替代右肝动脉时可见良好的肝右叶门/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肝外血供的血管造影分析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肝外血供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 本组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外血供探查,并对其行超选择性插管及化疗栓塞治疗(TACE).结果 32例患者共见37支肝外营养血管,分别为肠系膜上动脉12支,右膈下动脉9支,左膈下动脉1支,胃左动脉6支,胰十二指肠动脉弓2支,胃网膜动脉2条,胃十二指肠动脉2支,右胸廓内动脉1支,右肋间动脉1支,脾动脉1支.大多数肝外血供为肠系膜上动脉和右膈下动脉;4支肝外营养血管因未能成功行超选择性插管而只予化疗药灌注治疗,其余33支肝外血供均行超选择性插管和化疗栓塞治疗.结论 原发性肝癌的肝外血供较为常见和多变,对肝外血供的化疗栓塞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43例CT-动脉、门静脉造影(CT-AP造影)表现,男22例、女21例。年龄24~84岁。28例为转移性肝肿瘤,15例为原发性肝肿瘤,在行CT-AP造影之前均先作SMA及腹腔动脉DSA检查,然后将导管插入SMA作CT-AP造影。在注射造影剂后20s开始从肝下缘通过肝脏作连续CT横断面扫描、层厚10mm,扫描时间2s,间隔时间6 s,注射速度2ml/s,造影剂总量为150~200ml碘异酞醇。结果见到,43例中11例(26%)技术失败。其中4例因导管脱落后造影剂注入主动脉,2例导管选择性插入SMA近端分支至门静脉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病患者的肝内可出现各种结节性病变。作者对腹部血管造影(包括DSA)显示的无浓染的肝结节病变进行了门脉CT成像(CTAP)检查,研究其血流动态变化与病变发展的关系,并作了随访观察。选自1991~1996年间的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48~76岁,发现结节23个。将碘对比剂(300mg I/ml)稀释2~3倍,取100ml经肠系膜上动脉注入,速度0.7~1.7ml/s,30~40s后行全肝静息扫描,床移动速度10mm/s,层厚10mm,每1层扫描  相似文献   

5.
作者应用单一层面肝动脉造影薄层动态CT扫描(SLDTS-CTHA)结合对切除标本的组织学研究,评价富血供肝细胞癌(HCC)血流动力学以确定肿瘤主要引流血管。32例HCC患者普通肝动脉造影CT发现32个直径9~53mm(平均25mm)的高密度瘤灶,SLDTS-CTHA时肝动脉内注射320mgI/ml对比剂10ml(1ml/s),层厚1mm(22例)或3mm(10例),以1s间距重建图像。对包括本组9例在内的40个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6.
作者总结了404例肝肿瘤患者术前在行动脉性门静脉造影时所作的CT检查,并对肝扫描结果作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动脉性门静脉造影时的CT扫描在确定肝肿瘤能否切除的作用。全部病例均使用压力注射器。将120~150ml60%碘造影剂以0.5~3.0ml/s的速率经先前作动脉造影时留置于肠系膜上动脉的5F导管注入,注入造影剂8~20s后开始扫描。层厚8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肺血栓栓塞症(简称VIE)血管造影中的扫描技术及其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6例临床疑诊为肺血栓栓寒症的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其中有4例在溶栓治疗后进行血管造影复查,患者常规先进行螺旋CT平扫,然后经肘正中静脉由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剂120ml,扫描延迟时间为20-25秒,注射速度为3ml/s,由膈顶上扫描至主动脉弓下,扫描范围约12—16cm,层厚为2—4mm,果:26例患者中6例血管造影显示肺动脉正常,16例均显示有肺血栓典型症状,呈条状或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影像表现,4例经溶栓治疗后,肺血栓有不同程度的吸收。结论:一应用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能够对肺动脉血栓栓塞症进行较精确的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100例肝细胞性小肝癌(病灶直径小于3cm)分别用不同影象学方法作了检查。实时超声检查98例,增强CT扫描97例,肝血管造影99例,其中随机选择60例于普通血管造影后行门静脉造影CT和1或动脉造影CT检查。43例作碘油CT扫描,方法为从肝固有动脉和/或肝左、肝右动脉内注入5 ml 碘油,术后零到75天内作非增强CT 扫描。患者首次诊断依据为血清甲胎蛋白增高(21  相似文献   

9.
螺旋 CT 扫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某一容积的数据,若选择在血管增强峰值时采集数据,就能够在后处理时得到最佳的血管解剖结构,这种 CT 扫描技术即为 CTA。本文回顾了螺旋 CTA 对显示胰周血管、特别是对胰腺癌病人的应用。胰周血管的螺旋 CT 血管造影,扫描范围应从腹腔动脉上2cm 水平到钩状突下2cm 水平,总长约10~11cm,以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为中心。扫描参数为:140kVp,200~240mAs,3mm 层厚,1mm 重建间隔,螺距1.3~1.8(床速3.9~5.4mm/s)。先对目标区域进行平扫(预扫描)。为保存一些球管热容量,使用低 mAs(150mAs)和10mm 层厚。将兴趣区光标置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水平。进行一次小剂量的造影剂团注(如20ml),并在同一水平进行连续扫描,以获得时间衰减曲线。按照血管增强达到峰值的时间确定扫描延迟时间。造影剂用量一般150ml,以每秒3~5ml的速度注入。心脏功能正常的病人,动脉期的 CT 扫描延迟时间一般为20秒,静脉期为60秒。对于胰腺癌的病人,一般不用动脉期 CTA:在评价胰腺癌的价值上,双期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选择了欲行肝门恶性肿瘤梗阻切除术的19例患者,男10例、女9例,年龄43~73岁。其中胆管癌15例,胆囊癌3例,肝细胞癌1例。病例均行血管造影、CT动脉性门脉造影(CTAP)及彩色和光谱多普勒超声检查,各方法分别与手术所见及病理结果比较。以5~7ml/s的速度将30~40ml对比剂(Renografin30或Iohexol 140)分别注入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行血管造影。数字减影采用Digitron2(西门子公司)。导管置于肠系膜上动脉顶部,对比剂同前,速度1.5ml/s,总量150ml,延迟20~30s后10mm连续横扫,过肝门时5mm层厚,使用GEHiLite Advantage或GE HiSpeed Advantage行动态  相似文献   

11.
在27个月期间,作者对104例经手术的肝癌病人中的56例进行血管造影和碘油CT检查,对27例单发的经病理学检查有包膜的结节型肝癌选出作回顾性研究。男21例,女6例,年龄33~71岁。全部病例均进行了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血管造影后导管头进入肝固有动脉或选择性进入左或右肝动脉,并经导管缓慢注入5~10ml碘油阿霉素乳剂,碘油乳剂的配制是用5~10 ml碘油和20~30mg阿霉素,2~3 ml泛影葡胺混合而成,阿霉素和碘油用不断抽吸方法达到小的比重,以增加碘油的稳定性。用“手推”的栓塞方法将碘油送入靶血管,透视下观察碘油乳剂的返流情况,碘油和阿霉素平均用量分别为6.0±3 ml和26.0±10.2mg。  相似文献   

12.
作者报道了95例约103个直径小于3cm肝细胞癌(HCC)的CO_2微气泡超声血管造影结果;并同常规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碘油CT进行对照。男68例,女27例,年龄38~72岁。用CO_210ml、肝素化生理盐水10ml、病人自己血5ml,剧烈混合制备成CO_2微气泡液。超声血管检查是在常规选择性肝血管造影和DSA后,通过置于右或左肝动脉内的导管,以大约2ml/s推入CO_2微气泡液,根据动脉状态估计从初期至后期肝和肿瘤内CO_2流量。注入CO_2的总量用超声监视确定,避免深部肝实质内急剧衰减。造影中病人吸氧、以保持深呼吸状态,便于精确观察结节的血管类型。研究中使用3.5或5.0MHz凸面和/或线阵电子转换器扫描。全部病人自CO_2微气泡注入至肝冲洗后之间的动态图象摄制在录象带上。每个结节的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周围血管成像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8例临床怀疑周围血管疾病的患者 ,均行上肢或下肢动脉或静脉CT血管造影。动脉系统疾病经肘前静脉以 3ml/s流率注入 10 0ml对比剂 ,延迟 2 5~40s后扫描 ;静脉性疾病经足背静脉或手背静脉以 1ml/s流率注入 5 0ml对比剂 ,延迟时间为 60~ 70s。扫描条件为层厚3 .2mm ,重建间隔 1.6mm ,螺距 1.2 5。结果 :动脉系统疾病 10例 ,狭窄或闭塞性疾病 9例 ,其中 1例合并动脉瘤 ,1例传统血管造影均不能插管操作 ,1例动脉瘤MRA以及传统血管造影均没有做出正确诊断 ;1例为正常下肢动脉。静脉系统疾病 3例 ,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 2例 ,上肢多发性静脉瘤 1例 ,经传统血管造影证实。结论 :应用MSCT诊断周围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膈下动脉供血在肝肿瘤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膈下动脉侧支形成原因和膈下动脉供血病灶的分布范围,探讨膈下动脉供血在肝癌介入化疗加碘油栓塞(TACE)术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膈下动脉供血的肝癌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41-67岁,平均58岁,其中原发性肝癌17例,结肠癌肝转移3例,乳腺癌肝转移1例,术前行CT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术中发现膈下动脉供血后,行膈下动脉造影,在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灌注化疗药,注入碘油,明胶海绵栓塞血管,并摄肝内碘油平片。结果:膈下动脉造显示接受膈下动脉供血的肝内病灶沿膈下动脉走行分布,供血以右膈下动脉为主,病灶多发,多数与其他动脉支同时供养肿瘤组织,注入碘油后,病灶内碘油沉积良好,结论:膈下动脉是供养肝肿瘤的重要侧支血管,原发于肝动脉的供血支闭塞是促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动脉解剖变异和肝癌多支供血及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140例肝癌行介入治疗前常规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邻近膈肌病灶加作选择性膈下动脉造影,分析造影图象。结果:肝动脉常见型113例(80.8%),变异27例(19.2%)。病灶单纯由肝动脉供血92例,48例存在除肝动脉外的多支血管供血。结论:熟悉肝癌的血供特点可指导术者方便快捷插入导管,发现除肝动脉外的供血动脉,并给予化疗栓塞以确保疗效。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44例肝肿瘤病人作了血管造影CT检查,以估计肝脏手术的可能性。年龄28~77岁,其中肝细胞癌7例,转移性肝癌37例。44例都作了动脉门静脉造影CT(C7AP)、肝血管造影、延迟4~6小时CT和MR检查。CTAP方法为造影剂经高压注射器注入肠系膜上动脉,速度为2~3ml/sec,总量100~150ml,造影剂注射开始后8~10sea行肝脏CT快速扫描,扫描时间为2~3 sec。对所有CTAP资料分析,发现在肝内造影剂增强区域和未增强区域间有一条长度不等的分界线,从肝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目的是评估暂时闭塞肝静脉后肝癌及其周围肝实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21例结节型肝癌病人使用螺旋CT行CT动脉造影(CTA),共检出28个肿瘤。将病人分成A、B两组:A组(11例)在肝固有动脉和左或右肝动脉内注射对比剂,B组(10例)在邻近HCC的亚肝段动脉内注药。动脉内注射对比剂持续30s,总量6~75ml。准直线束7mm,进床速度7mm/s(螺距1)。注药后10s开始行常规CTA和以球囊行肝静脉闭塞下的CTA以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例肾动脉狭窄行螺旋CT血管造影.层厚2mm螺距1.0,120kv,200mA.肘静脉注脉80~100ml造影剂,注射速度2.5~3ml/s,延时时间25~30s.扫描结束后行MPR和3D重建.本组10例均有DSA对照.结果10例病例SCTA显示11条肾动脉狭窄,狭窄段长1~1.5cm,9条起始段狭窄,2条中段狭窄.与DSA显示的肾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完全一致.结论SCTA能如实显示肾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完全可取代有创伤性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9.
MDCT血管造影评价膈下动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MDCT血管造影评价膈下动脉,为拟行动脉导管栓塞术的肝癌患者术前提供更多信息. 材料和方法对128例经MDCT增强扫描的肝癌患者,于动脉期行智能跟踪法扫描,记录双侧膈下动脉的起源、大体解剖形态,了解是否参与肿瘤供血. 结果128例可见右膈下动脉起源及大体解剖形态,126例可见左膈下动脉起源,双侧膈下动脉按起源可分为8型,以起源于腹主动脉及腹腔干为主,双侧IPA可共干或分别起源,其中右膈下动脉参与肝癌供血5例. 结论MDCT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膈下动脉的起源、解剖形态,为肝癌患者动脉导管栓塞术前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表现为高密度肿块的肝细胞癌在动态CT扫描早期时相的最佳时间选择与扫描方法,并确定其临床意义,作者回顾性分析39例肝细胞癌患者。其中17例经组织学证实、22例根据血管造影和/或血清胎甲球蛋白升高合并肝硬变而诊断。共分析61个瘤灶。直径<2cm的瘤灶因部分容积效应平均密度不能正确记录而未包括在内。静脉增强用碘异肽醇-300,开始80ml以2ml/s速度注入,后10ml以1ml/s速度注入。15例(30个瘤灶)用快速程序CT,扫描时间1s,间隔2.2s,层厚10mm。在患者屏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