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病求本”是中医治疗学中一条重要的治疗原则(简称治则),是中医治则理论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治疗原则,反映了具有最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规律,充分体现了中医注重人体生命运动和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是中医辨证论治精神实质的具体体现。笔者现不揣浅见,将《内经》中有关“治病求本”的治则思想和理论的相关内容做一浅析,与同道商榷,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内经》治病求本治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秀云 《光明中医》2009,24(10):1854-1857
"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源于<内经>,是指针对疾病本质进行治疗.<内经>在治病本于"阴阳"这个最高层次下,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又分别提出了以病因、病人、体质、病机、证候、先病、正气等为本.历代医家对治病求本理论的不断探讨与实践,从而形成了传统中医独特的治病求本思想体系.笔者首先对<内经>"治病求本"的含义以及后世关于"治病求本"含义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论证,从理论上探求"治病求本"的内涵;其次,对"治病"如何"求本"之法加以详细探讨,并得出"治病求本"就是求得疾病与证候本质的统一,即辨病求本与辨证求本的有机结合.通过辨病,找到不同疾病各自独有的特殊本质;通过辨证,找到疾病处于不同阶段时病理变化的本质.从而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对于"治病必求于本"这一问题,历代医家多有阐述,然而由于历代医家研究的方法和角度不同,对"治病必求于本"的"本"字认识和理解也不尽一致,至今亦多有争议.因此有必要加以探讨,使求本之"本"的涵义更正确,更具体,因而能更加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4.
略论治病必求于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病必求于本”是指导辨证论治的根本法则。其涵义包括3个方面,即:①治病求本,阴阳为纲。本,乃病因之本,正气为本,阴阳为本。②标本缓急,宜当细辨,正确处理“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关系。③辨证求本,去伪存真。治病求本,重在“治本”,而“治本”之先,是辨证求本。  相似文献   

5.
治病求本,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求:是探求、追究以及针对之意;本:即本质、本原、根本之谓.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寻找疾病的根本原因,抓住疾病的本质,针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变化的机理,即病机进行治疗.如<伤寒论>中同属外感风寒的太阳病证,然而一则用麻黄汤治,一则用桂枝汤治.究其原因是病人体质之"本"不同.所以<医门法律>云:"故凡治病者,在必求于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知病所由生,而直取之,及为善治.若不知求本,则茫如望洋.无可问津矣."  相似文献   

6.
康卫东  任红艳 《光明中医》2012,27(6):1073-1074
根据《黄帝内经》“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精神,临床辨证论治因追循到疾病最本质的阴阳层次,然后加以施治,则临床疾病无有不愈者.本文将以例证的方式依次从诊察疾病、确立病机、处方用药等方面来探讨、论证“治病必求于本”对临床诊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治病求本纵横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建飞 《江苏中医》1994,15(3):35-36
“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古有的治病原则,随着疾病谱的改变,中西医结合治法的多样化,需化辨证辨病的角度探求其本质:1透过现象看本质;2结合疾病探本质;3补编求弊重本质。文中理论联系实际以探求辨证辨病之本。  相似文献   

8.
杨新蕊 《光明中医》2011,26(8):1539-1540
《素问.标本病传论》载:"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提出了分辨标本的重要性。本与标相对应,本为根本;标为末梢。标本比喻事物的元始本体与效应现象。先发与后发及上与下,内与外,病与医等两方面的先后轻重缓急。《素问.至真要大论》:"知标与本,用之不殆……言标与标,易而勿损,  相似文献   

9.
梁齐桁  简乐乐 《新中医》2017,49(5):167-168
<正>《内经知要》为明代医家李中梓所著,其执简驭繁,将《内经》按原文辑录,内容分成两卷。上卷有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藏象5篇,下卷有经络、治则和病能3篇,两卷共计8篇。该书作为《内经》的入门书籍,其内容简要,条理清晰,选录切要,讲解明白,且经注自成特点,适于初习者使用,故流传较广。其下卷治则篇的《阴阳应象大论》有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中医药》2010,30(3):27-27,62
凡治病必先找出发病的根本,即<内经>所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这一点,是临床治疗的绳墨.历代先哲的著述,无处不体现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11.
《陕西中医函授》2010,(3):27-27,62
凡治病必先找出发病的根本,即《内经》所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这一点,是临床治疗的绳墨。历代先哲的著述,无处不体现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治病求本原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病求本是仲景治疗学上的一项基本原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于本”。疾病是正邪相争,阴阳盛衰错杂复杂的过程,在一系列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对峙中,必然有一方主导地位而起关键的作用。“治病求本”就是为了在复杂的病变中把握疾病的本质,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治疗。治病求本可分求病因之本、求病机之本、求病位之本、求症状之本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根据“治病必求于本”的学术理论,分别从辨证以阴阳为本,以求因为本,以顾护元气为本,来探讨临床证治要领。  相似文献   

14.
治病求本乃祖国医学治病之基本原则。疾病于演变过程中,可表现出各种症状,只有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才能确立适宜的治法。本文仅就治病求本常用的几项指导原则,陈述如次。1无病早防,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相似文献   

15.
治病先明标本凡病有标本,本者根源,标者末也。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云:“本为病之原,标为病之变,病本惟一,隐而难明,病变甚多,显而易见,故今之治病者多有不知本末,而惟据目前,则最为斯道之大病。”可见治病不辨标本,或指本为标,或指标为本,必迷乱经常,倒施针药。故云:“良工之治病,必辨新病邪实,久病正虚,论缓急先后而调理,因病有当急治有不当急治,夫若外感之邪必乘其方起之时,邪入尚浅,先驱而出之,若候邪气已深,与气血相乱,乃至伤于元气则治难焉,此当急治之理。”大凡新病可急治,久病宜缓调,急则治标,缓则固本,先治其实,后治其虚…  相似文献   

16.
《内经》曰 :“知标本者 ,万举万当 ,不知标本 ,是为妄行”。所谓治病必求于本 ,就是要透过疾病的现象———症状 ,去探求疾病的根本———病因病机 ,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主要分以下两个方面。1 逆者正治疾病的现象和本质大多是一致的 ,寒病有寒象 ,热病有热象 ,虚病有虚象 ,实病有实象。所以 ,采用和病象相反的治法 ,如针对寒象用热药 ,《内经》称“逆者正治”。主要有四种基本情况。病人怕冷 ,大便清稀 ,脉象微细 ,这是寒邪在里 ,阳气衰弱的寒性病证 ,应用附子 ,干姜等热性药物去治疗 ,称为“寒者热之”。病人发热 ,大汁大渴 ,脉象洪…  相似文献   

17.
“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治疗原则之一,现就治病求本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18.
":治病求本"是中医学的重要治则,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临床工作者既要寻求病证的本质采取针对性治疗,还要体现人文关怀;既关注人患的病,更重视患病的人,这是临床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本与标是相对而言的,常用以说明疾病的本质和现象,以及病变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先后关系。从邪正关系而言,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从病因与症状而言,病因是本,  相似文献   

20.
治病求本.这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治疗原则。所谓“本”者.根本也,指疾病的根本,它是疾病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本”又是与“标”相对而言的.譬如:就疾病的表现与疾病的原因而论,疾病的表现是标.病因是本:就致病的邪气和患者的正气而言,致病的邪气是标.患者的正气是本:就医生和患者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而言,医生是标.患者是本。在治疗的过程中.中医所看重的是本,一般情况下.把本放在第一位。只有在“标”甚急的情况下,才作为权宜之计.重点治标,以便病情缓解后根治其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