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自然生存期3~5年,急变后生存期6~12个月,急变为一种细胞类型,我院血液科收治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生存10年余,相继发生急粒、急淋变。急粒变后生存8年余,急淋变后1个月内死亡。 患者,男,39岁,1984年10月出现头晕、疲乏无力,并发现左侧腹部肿块来院检查,脾脏肋下8cm,血常规:WBC83×10~/L,中性分叶核0.21,中幼粒0.08,晚幼粒0.22,杆状核0.33,L 0.10,Hb110g/L,BPC280×10~9/L。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45∶1,粒系极度增生,原粒0.005,早幼粒0.08,中幼粒0.22,晚幼粒0.26,杆状核0.265,分叶核0.07,红系、淋巴系增生受抑,巨核细胞全片30只。诊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给马利兰治疗,体力基本恢复,脾脏回缩,门诊不定期检查,白细胞<15×10~9/L时停服马利兰。1986年10月病人再次出现头晕、疲乏无力和脾脏肿大,血常规:WBC2.9×10~9/L,N0.46,L 0.32,M 0.06,E 0.02,B 0.04,幼稚细胞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2岁主因咳嗽、发热5天于1979年1月6日第一次住院。查体:T37℃,体重10kg,发育正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偶闻干性罗音。心率100次/分。肝大肋下3cm,脾大肋下3cm。验血BPC610×10~9/L,RBC3.6×10~(12)/L,Hb11.5g/L,WBC110.4×10~9/L。分类:早幼粒0.02,中幼粒0.06,晚幼粒0.24,杆状粒0.29,分叶粒0.19,NAP阳性率0%,积分0。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例为5.31,粒系早幼以下各期细胞可见,以晚杆为主。  相似文献   

3.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8岁.因发热,乏力半月于1993年11月25日入院.体检:T39℃,P85次/min,BP13/gkPa,轻度贫血貌,皮肤、粘膜无黄染,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肝无肿大.脾肋下1.5cm,其余均无异常.既往史、家族史均无待殊.实验室检查;Hb80g/L,WBC2.8X10~9/L.分类:N0.46,L0.47,M0.06,异常组织细胞0.01,BPC60 X 10~9/L,尿、大便常规均(-),肝、肾功能、ANA、红斑狼疮细胞、胸片检查均(-)B超示脾肿大.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异常组织细胞0.57,胞体明显大小不均,形态呈多形性畸形,核形多不规则,染色质呈细网状,核仁1~6个,且大而清楚,胞浆着灰蓝色,部分细胞浆内含有空泡;粒系;中幼粒0.02,晚幼粒0.05.杆状核0.07,分叶核0.05;红系;早幼红0.01,中幼红0.08,晚幼红0.03,形态均无异常;全片见巨核细胞4个,血小板少见,诊断恶性组织细胞病.给予去甲氧柔红霉5mg/d,第1~3天静注;阿糖胞昔100mg/d,第1~7天静滴.化疗后8天,Hb46g/L,WBC0.6×10~9/L,N0.17,L0.73,M0.10,BPC30×10~9/  相似文献   

4.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5岁,乏力半年,加重伴劳力性气短10天于1995年2月16日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颈部和胸前可见数个出血点,左颌下和左腋下可触及数个黄豆至花生米大小淋巴结,质韧,活动,无压痛.肝肋下2cm,质韧,无触痛,脾未及.外周血象:WBC3.1×10~9/L,中性杆状核0、14,中性分叶核0.53,L0.28,M0.03,E0.02;RBC 2.56×10~(12)/L;Hb56g/L;PC78X10~9/L;血片中可见巨大血小板、骨髓穿刺5次干抽,1次骨穿成功报告: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粒0.07,早幼粒0.07,中幼粒0.09,晚幼粒0.14,中性杆状0.07,中住分叶0.04.嗜酸杆状0.01,嗜酸分叶0.002,成熟中性粒细胞可见Pekger畸形;红系增生活跃,部分呈类巨幼样变,核染色质呈粗块网状;巨核细胞7个,血小板少见;淋巴细胞0.008、诊断:MDS-RAEB.3次骨髓活检报告:骨髓纤维组织明显增多,造血组织少并和纤维组织  相似文献   

5.
刘×,男,16岁。因发热,鼻衄就诊。体检:T37.8℃,贫血貌,四肢皮肤淤斑,周身多处有蚕豆大淋巴结,肝肋下2cm,脾肋下3cm,生殖器正常,脑膜刺激征(一),查Hb65g/L,WBC46×10~9/L,原+早幼粒85%,BPC44×10~9/L。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粒:红=50:1,原+早幼粒92.5%,POX粒  相似文献   

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化疗后继发恶性淋巴瘤,近来已有个案报告,亦有报告继发其他恶性肿瘤者。我院自1983年5月至1991年4月发现了3例。例1,男,13岁,因腹胀、消瘦、乏力伴肝脾肿大1月于1979年7月28日入院。化验:Hb75g/L,WBC298×10~9/L,早幼粒0.03,中性中幼粒0.04,晚幼粒0.49,杆状核0.20,plt216×10~9/L。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为主,NAP积分为“零”,诊断为慢粒。给予马利兰治疗,病情控制,白细胞计数10~15×10~9/L出院。以后视白细胞计数高低,间断予马利兰维持量。4年后,发现颈部淋巴肿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 ,35岁 ,于 10天前发现腹部一肿块 ,且身体逐渐消瘦入院就诊。查体贫血貌 ,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明显增高。血象 :WBC10 .75× 10 9/ L,原粒 0 .0 3,早幼粒 0 .0 6 ,中幼粒 0 .15,晚幼粒 0 .19,杆状核及分叶核粒细胞 0 .4 0 ,嗜酸性粒细胞 0 .0 3,嗜硷性粒细胞0 .0 9,淋巴细胞 0 .0 5,血红蛋白 10 0 g/ L,血小板 112×10 9/ L。骨髓象 :增生极度活跃 ,原粒 0 .0 5,早幼粒细胞0 .0 9,中幼粒 0 .13,晚幼粒 0 .2 0 ,杆状及分叶核粒细胞0 .4 0 ,嗜酸性粒细胞 0 .0 4 ,嗜碱性粒细胞 0 .0 5,红系严重受抑 ,巨核及血小板多见。 pox染色阳…  相似文献   

8.
胸腺切除术后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2岁。(?)(?)行性面色萎黄、乏力半年,于1994年4月27日入院.患者1993年5月体检时发现左前纵隔有一7cm×1lcm×12cm肿物,并于同年7月1日在北京肿瘤医院做切除手术.手术前血象Hb128g/L,RBC4.42×10~(12)/L.WBC8.3×10~9/L,BPC230×10~9/L,术后病理报告为胸腺瘤混合细胞型,经放射治疗1月半后血象Hb126g/L,RBC4.38×10~(12)/L,WBC3.1×10~9/L,BPC178×10~9/L.自10月2日出现面色萎黄、乏力、心慌症状,在张家口医院附属医院查血Hb53g/L,RBC1.78×10~(12)/L.WBC5.8×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21.6:1.粒系细胞0.855,形态正常,红系增生低下,占0.04,巨核细胞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6岁,因急性心梗于1991年4月23日入院。经通脉扩冠治疗两周后心梗得到控制。入院时血象Hb145g/L,WBC4.1×10~9/L,N0.60,L0.40BPC39×10~9/L,5月3日WBC、BPC急骤下降,最低时WBC1.55×10~9/L,晚幼杆状各0.01,NO.02,L0.94,BPC17×10~9/L,Hb131g/L,网织红0.007。骨髓象:增生明显减低,退化细胞多见,粒系、红系明显受抑(粒系2%,红系2.5%),个别红细胞有巨变,全片未见到巨核细胞;骨髓小粒中浆细胞网状细胞易见。  相似文献   

10.
慢粒急性嗜碱粒细胞变并发性骨髓坏死、脑脂肪栓塞少有报道,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0岁,农民。因腹胀、双下肢浮肿、乏力月余于1988年11月26日首次入院。T36.4℃,贫血貌,皮肤无黄染和出血,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压痛( ),肝肋下4.0cm,剑下6.0cm,脾肋下8.0cm,双下肢呈凹陷性浮肿。WBC267×10~9/L,分类早幼粒0.03,中幼粒O.09,晚幼粒0.34,杆状核0.29,分叶核0.17,淋巴0.01,嗜酸粒0.04,嗜碱粒0.03,Hb85g/L,BPC226×10~9/L。骨髓:增生极度活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 ,4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乏力、面色苍白 ,于 2 0 0 1年 3月 1 3日入院。体检 :中度贫血貌 ,浅表淋巴结不大 ,胸骨无压痛 ,肝脾肋下未触及。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 74g/L ,白细胞1 2 .0× 1 0 9/L ,原粒 0 .5 5 ,早幼粒 0 .0 5 ,中幼粒 0 .0 2 ,晚幼粒 0 .0 2 ,杆状核 0 .0 3 ,分叶核 0 .0 5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 ) 0 .0 1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 ) 0 .0 5 ,淋巴细胞(淋巴 ) 0 .2 0 ,单核细胞 (单核 ) 0 .0 2 ,血小板 6 .0×1 0 9/L。检查骨髓象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原粒0 .6 9,早幼粒 0 .0 2 ,中幼粒 0 .0 2 ,晚幼粒 0 .0 3 ,杆状…  相似文献   

12.
急性粒—组织嗜碱细胞混合型白血病,极为罕见,国内尚未见报告.近年我院收治一例,复习有关文献加以讨论,现报告如下: 陈×、女、7岁,因面色苍白两月,发烧,于1988年1月29日入院.查体:体温38.5℃,重度贫血貌,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颈淋巴结肿大如枣核,胸骨有压痛,余无异常。血象:血红蛋白38克/L,白细胞12×10~9/L, 血小板50×10~9/L.分类:原粒10.0、早幼粒3.0、中幼粒14.0、晚幼粒12.0、杆状核19.0、分叶核8.0.淋巴细胞34.0,浓缩血片组织嗜碱细胞2%左右.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细胞系统明显增生,原粒34.0、中幼粒4.5、晚幼粒5.0、干状核粒6.0、分叶核1.0、嗜酸粒1.0,组织嗜碱细胞(肥大细胞)  相似文献   

13.
以造血功能停滞为首发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38岁。因发热、乏力、咳嗽就诊。体检 :重度贫血貌 ,咽部充血 ,左肺底可闻及湿口罗音 ,脾肋下刚及。实验室检查 :WBC 0 .9× 1 0 9/L ,Hb 32g/L,BPC1 1× 1 0 9/L。红细胞大小不等 ,个别畸形 ,少数染色稍浅 ,分类中见有核红细胞两个。中性杆状 0 .0 8,中性分叶 0 .31 ,异常淋巴细胞 0 .0 1 ,成熟淋巴细胞 0 .85,单核细胞 0 .0 2 ,散在血小板可见。骨髓象 :有核细胞增生减少 ,粒∶红 =0 .32∶ 1 ,粒系增生减少 0 .0 9,部分细胞浆中颗粒较粗 ,余未见异常 ;红系增生减少 ,以晚幼红增生为主 0 .2 8,可见核碎裂 ,成熟红细胞略不等…  相似文献   

14.
兹报道我院1987年以来收治的急性骨髓纤维化(AMF)3例如下: 例1,男,52岁。因头昏、心悸半年入院。体检:肝肋下刚及,脾肋下1cm。Hb19GL,WBC1.74×10~9/L,BPC148×10~9/L,血片中少量晚幼粒、晚幼红细胞,未见泪滴状红细胞.骨髓活检仍符合AMF.曾用支持疗法治疗14个月病情无改善。改用VitD_(?)30万u肌注每周一次,3周后Hb上升稳定在102~114g/L,WBC3.1~4.5×10~9/L,  相似文献   

15.
患者系男性,19岁,农民。因发冷、发热、出汗呈间日发作26d,伴头昏、乏力18d,于1990年9月22日入院。发病前在海南务工3月,有露宿蚊叮咬史。体检:T39.5℃,贫血貌,肝肋下1.5cm,脾未及。实验室检查:Hb30g/L,RBC0.68×10~(12)/L,WBC32.4×10~9/L,中性0.71,其中晚幼0.2、杆状核0.15、分叶核0.54,淋巴0.29。血小板56×10~9/L,外周血见极少中、晚幼红细胞及网织细胞。尿常规正常。肝功能大致正常。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M:E=1.2:1。粒系增生活跃,占0.47,红系增生活跃,占0.36,除原始粒细胞外各阶段细胞均可见,  相似文献   

16.
病历摘要男性,31岁,因确诊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半年欲行骨髓移植(BMT)于1991年1月23日住院。病后主要用羟基脲治疗,亦间断用过环磷酰胺、阿糖胞苷等。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未见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未触及,脾肋下2cm,质韧,无压痛,无其它阳性体征。血常规:Hb132g/L,WBC8.8×10~9/L,BPC110×10~9/L。骨髓象:增生Ⅱ级,原始粒细胞3.5%,早幼粒细胞2.5%,中幼粒细胞40.5%,晚幼粒细胞15%,杆状核粒细胞5%,分叶核粒细胞12.5%。血生化:  相似文献   

17.
男患,22岁。乏力,腹部不适半年,阴茎持续性痛性勃起半月,于1989年6月16日就诊。体检:中度贫血面容,胸骨无压痛,肝右肋下2cm,脾左肋下10cm,阴茎勃起,长约12cm,皮肤颜色较苍白,有触痛。实验室检查:Hb72g/L,WBC410×10~9/L,BPC 300×10~9/L,骨髓象∶粒∶红=62∶1,粒系增生极度活跃占94%,原粒加早幼粒占7%,中晚加幼粒细胞占76.5%,部分中幼粒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核落后于浆,血小板易见,有时成片聚集。NAP(一)。入院诊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并阴茎异常勃  相似文献   

18.
现将我院今年曾用全反式维甲酸(RA)治疗APL三例.报告如下: 例1: 江某,男,54岁。牙龈出血、全身散在紫斑10天,胸骨下端压痛(+).既往患银屑病十三年,自1985年以来,间断服乙双吗啉7瓶(140克)。实验室检查:Hb111g/L,WBC2.1×10~9/L,分类原粒1%,早幼粒17%,杆状核6%,分叶核30%,淋巴45%,单核1%,BPC41×10~9/L.骨髓涂片示:增生极度活跃,早幼粒细胞占89%,异常颗粒粗大,未见Atter小体,POX染色强阳性,PAS阳性反应,甲苯胺蓝染色阳性,尿液水解试验阳  相似文献   

19.
患者为女性,4岁,因面黄纳差2月余,伴发热10天入院。查体:贫血貌、咽红、肝脾不大,双腹股沟淋巴结蚕豆大各二粒,活动、质韧、无压痛。血常规Hb82g/L,RBC 2.41×10~(12)/L,WBC 136×10~9/L,BPC 64×10~9/L,Ret 0.1%。血型:A型。外周血细胞学分类:原粒73%,早幼红1%,原始红5%,早幼粒1%,小巨核细胞2%,分别于门诊和病房化疗前作过二次骨穿(间隔六天),均见骨髓红、粒及巨核系恶性增生,但两次骨髓三系比例不全相同,见附表。  相似文献   

2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为一多能干细胞受损的克隆性疾病,终末期可出现不同形式的急变。本文报告1例慢粒嗜碱变并用AD方案诱导缓解。1 病例介绍 患者,女,41岁。于1991年3月在本院确诊为“慢粒”,经CA方案治疗缓解后一直口服“马利兰”维持治疗,病情稳定。1995年4月间出现乏力、盗汗、发热、骨骼肌肉疼痛,贫血加重月余而来我院。查体:贫血貌,全身皮肤可见色素沉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结膜、口唇苍白,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未及,脾左肋下及边质硬,无压痛。实验室检查:Hb60g/L,WBC 10.0×10~9/L,plt 82×10~9/L,血片分类原粒0.03,嗜碱粒细胞O.23,骨髓增生活跃,粒∶红=14∶1,原粒0.22,早幼粒0.06,中幼粒0.04,晚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