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等离子体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分别收集来自解放军总医院骨科2002-03/2003-02收治的20例和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脊柱科疼痛科2004-11/2005-04收治的18例腰椎间盘源性腰腿痛患者。病变为1个间隙的22例,2个间隙的16例。应用等离子体髓核成形术治疗。术后第2天即开始主动和被动直腿抬高锻炼;3d后即可下地正常活动,并进行系统化腰背肌过伸功能锻炼。随访2个月,分析影响临床疗效诸因素。手术前后腰腿疼痛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AS);疗效评定分为优,良,无效,差。结果:3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患者腰腿痛疗效评定结果及影响因素:术前平均为4分,随访后平均分为1分。38例患者中优23例,良10例,无效5例。腰痛伴下肢放射痛者较单纯下腰痛者优良率高[90%(27/30)比63%(5/8)],椎间盘突出呈包容性旁侧型者较中央型者优良率高[9l%(21/23)比73%(11/15)1,椎间盘造影疼痛复制阳性较阴性者优良率明显增高[94%(30/32)比50%(3/6)],术后能坚持配合系统化康复训练者较未能坚持系统化康复训练者优良率高[92%(23/25)比77%(10/13)]。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提高等离子体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临床疗效的因素有:①椎间盘源性腰痛伴有下肢放射痛。②腰椎间盘突出为包容性旁侧型。③腰椎间造影过程中能复制出腰腿痛症状。④术后能配合系统化康复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2.
目的:选择应用椎间盘内减压术治疗腰腿痛患者的最佳适应证。 方法:实验于2001—03/2003—11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完成。应用髓核成形术治疗98例腰腿痛住院患者,男68例,女30例,年龄16~46岁,平均34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3.6年,其中腰痛伴有下肢及臀部放散痛72例,单纯腰痛26例。术后随访时间3-32个月,平均16个月。手术先进行椎间盘造影,然后行髓核成形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疼痛症状的变化进行疗效评定。优:症状基本消失;良:症状明显减轻,能恢复正常工作;无效:症状无任何改善;差:症状加重。 结果:98例腰腿痛患者中,优良率为79%(77/98);站或坐时腰痛伴有下肢及臀部放散痛者优良率为85%(61//2);单纯下腰痛为62%(16/26);椎间盘突出类型无突出优良率为81%(17/21),中央型为53%(17/32).一侧突出为95%(43/45);椎间盘造影阳性者优良率为90%(71/79),阴性者优良率为21%(4/19)。无效17例,症状复发2例,术后加重2例。 结论:髓核成形术如能选择以神经根刺激为主要症状、较小的包容性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治疗对象将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辨证分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以中医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患者共 36例,其中男 29例,女 7例;年龄 35~ 60岁,平均年龄 56.5岁,病程 2d~ 3年,腰痛 31例,无腰痛 5例,腰痛并单腿放射性痛 29例,单纯腰痛 2例,单纯腿痛、腿麻 5例,两侧腿痛 0例,腰椎活动均不同程度受限。实验室检查: X线摄片 36例, CT检查 20例, MR检查 16例。部位: L1- 21例, L2- 31例, L3- 40例, L4- 527例, L5~ S17例。诊断依据: (1)患者有腰腿痛。腰椎侧弯畸形:腰部运动受限;腰部压痛点;直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板开窗潜行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6年5月采用后路腰椎板开窗潜行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并获得有效随访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个月~6年(平均12.3个月)。参照日本整形外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标准评定疗效,其中优41例,良1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94%。结论:该法在对椎管进行有效减压的同时对腰椎生物力学功能影响小,治疗效果较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一种较好的方法。[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一期后路手术治疗合并硬膜外脓肿的腰椎布鲁氏菌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一期后路手术治疗腰椎布鲁氏菌脊柱炎伴硬膜外脓肿23例,在规范抗布鲁氏菌病基础上,采用后路病灶清除、椎板减压、短节段固定及椎间植骨融合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腰腿痛减轻及植骨融合情况。 结果术后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28±3.26)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布鲁氏菌病的症状消失,内固定牢固,植骨融合时间(7.42±1.26)个月。按Nakano等提出的腰背痛手术疗效标准:优,16例;良,5例;可,2例。 结论对合并硬膜外脓肿的腰椎布鲁氏菌脊柱炎在规范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短节段固定及植骨融合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患者经CT、MRI扫描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腰椎间盘突出部位选择相应的棘突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将导管尖端准确的置于病变部位椎间隙,间隔3 d注药一次。硬膜外留管3周后拔管。结果:30例患者:23例腰腿痛症状消失,脊柱活动自如,5例疼痛症状减轻,但下肢稍感麻木,腰椎旁仍有轻度压痛,2例患者腰腿痛症状未消失,治疗前1 d疼痛VAS评分均为(7.91±0.72),治疗后当日,第7天和第15天平均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65±0.86),(2.26±0.65),(1.68±0.7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应用玻璃酸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为椎间盘损伤引起的盘源性下腰痛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方法:2003-01/2004-05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完成本项工作。136例慢性腰腿痛急性发作,经CT及MRI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选择玻璃酸钠硬膜外注射术治疗。其中选择L4~5椎间隙为硬膜外穿刺术87例。L3~4椎间隙硬膜外穿刺术49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对患者的腰腿痛情况进行目测类比评分(VAS)评定,同时评估腰椎硬膜外穿刺术后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19个月,平均11.5个月。87例行L4~5椎间隙硬膜外穿刺术者注射前腰腿痛评分平均8.9分,注射后平均2.7分。83例术后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4例仍有轻度的腰痛,有效率为95.4%(83/87)。49例行L3~4椎间隙硬膜外穿刺术者注射前腰腿痛评分平均8.5分,注射后平均3.6分。46例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3例仍有轻度腰腿痛。有效率为93.8%(46/49)。136例患者注射前后腰腿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玻璃酸钠应用于硬膜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硬膜外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应用玻璃酸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为椎间盘损伤引起的盘源性下腰痛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方法:2003-01/2004-05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完成本项工作.136例慢性腰腿痛急性发作,经CT及MRI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选择玻璃酸钠硬膜外注射术治疗.其中选择L4-5椎间隙为硬膜外穿刺术87例.L3-4椎间隙硬膜外穿刺术49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对患的腰腿痛情况进行目测类比评分(VAS)评定,同时评估腰椎硬膜外穿刺术后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19个月,平均11.5个月.87例行L4~5椎间隙硬膜外穿刺术注射前腰腿痛评分平均8.9分,注射后平均2.7分.83例术后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4例仍有轻度的腰痛,有效率为95.4%(83/87).49例行L3~4椎间隙硬膜外穿刺术注射前腰腿痛评分平均8.5分,注射后平均3.6分.46例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3例仍有轻度腰腿痛.有效率为93.8%(46/49).136例患注射前后腰腿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性意义(P<0.01).结论:玻璃酸钠应用于硬膜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硬膜外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CT导引下硬膜外穿刺置管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7例,根据疗效评定标准:优: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半个月后恢复原工作。良: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可维持原工作。可:症状及体征有好转,能做轻工作。差:症状与体征均无明显好转。术后随访3—9个月。结果37例优18例、良1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89%。术后3个月复查CT20例,15例突出颈椎间盘影像消失或明显缩小、5例突出椎间盘有不同程度缩小。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导引硬膜外穿刺置管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影像直观,定位准确、优良率高等优点,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应用B—Twin膨胀式脊柱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应用B—Twin膨胀式脊柱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应用B—Twin膨胀式脊柱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腰椎间盘突出9例,腰椎退变伴1度滑脱3例。观察其疗效。结果 12例腰椎不稳症的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无B—Twin退出现象。患者腰痛及下肢的放射痛症状明显缓解。大多数患者恢复工作和生活。疼痛分值术前7.6,术后下降至3.5;功能评定结果优10例,良1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6%。结论应用B—Twin膨胀式脊柱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现将我院2001年以来疼痛门诊收治的腰腿痛误诊1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4例,年龄35~72(平均54)岁。本组均为腰腿痛就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别行硬膜外及腰椎旁阻滞治疗,效果不佳。经仔细问诊、查体及CT、核磁检查,2例确诊为骨转移瘤;3例确诊为梨状肌综合征;3例因下肢剧烈疼痛,伴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域明显疼痛,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治疗,1周后出现带状疱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双侧多节段腰椎板间环形减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对36例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行双侧多节段腰椎板间环形减压术。结果 随访1.5~6年,36例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均得到缓解,32例有反复发作腰痛者29例明显好转,23例术后腰痛症状消失,30例下肢神经根性痛全部消失,25例皮肤感觉减退者23例恢复,16例拇趾背伸肌力下降者14例恢复。按照Nakal评分标准:优25例,良5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达83.3%。结论 双侧多节段腰椎板间环形减压术安全、简便,可最大限度减少脊柱不稳定性,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物(髓核)内及硬膜外腔注入胶原酶溶解术的疗效.材料和方法:在CT导引下经椎板间孔穿刺注入胶原酶治疗16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62例实施硬膜外腔内注药,另一组101例实施突出物内注药.根据日本骨科学会制定的腰腿痛疗效判断标准[1],对两组病例术后疗效进行随访比较.结果:突出物(髓核)内注药法:优41例,占40.59%;良51例,占50.5%;可6例,占5.94%;差3例,占2.97%.硬膜外腔注药法:优14例,占22.58%;良28例,占45.16%;可13例,占20.97%;差7例,占11.29%.两组疗效进行χ2检验(χ^20.005(3)=15.69,P<0.005)有显著差异.结论:突出物(髓核)内注药疗效明显,其效果优于硬膜外腔内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麦肯基力学诊疗技术联合超短波治疗与应用慢牵引和超短波治疗腰腿痛患者进行疗效比较。方法:选择2002—10/2003—10南阳市中心医院理疗康复门诊收治的腰腿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患者知情同意。①治疗组采用麦肯基力学治疗方法联合超短波治疗。麦肯基力学治疗方法包括:腰椎姿势不良综合征的治疗;腰椎功能不良综合征的治疗;腰椎间盘移位综合征的治疗;麦肯基力学治疗腰腿痛的练习方法:分7节,前4节前俯屈曲练习,后3节是向后伸展练习。以上治疗做10d。超短波治疗:功率为250W,波长7.37m,电流4A,输出频率40.68MHz,治疗20min/次,1次/d,做10服d。②对照组采用慢牵引和超短波治疗。牵引力15-30kg,1次/d,做10d。超短波治疗同治疗组。③两组均于10d后运用改进的腰腿痛评分量表(分为腰背痛、腿痛或麻木感、步态、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日常生活受限制程度等12项,每项分为0-3分,0分为无障碍,3分为重度障碍)评分值计算疗效判定标准。优: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日常活动无障碍,病情程度积分〈5分。良好: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改善率≥50%。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改善率〈50%。改善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215;100%。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0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治疗组优38例。良11例,无效1例。对照组优25例,良19例,无效6例。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8%(49/50),88%(44/50),P〈0.011。结论:麦肯基力学方法对于非手术治疗的腰腿痛患者是一种比较安全和有效的疗法。其作用在于能通过自我主动改变体位运动,逐渐拉长腰背肌肉的适应性,使缩短的肌肉组织重建丧失的功能和增强运动能力.与物理疗法并用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摘要 目的:调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前和术后5年的情况,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1年1月—12月在本院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首次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予信件随访,具体内容包括:①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关于下腰痛的评分系统的简化设计;②主观症状;③临床体征;④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患者手术前和术后5年的情况。结果:得到随访资料完整者37例;37例患者手术前和术后5年的JOA简化评分分别为(4.70±2.37)和(8.38±2.87)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手术前和术后5年的下腰痛评分分别为(0.84±0.73)和(1.81±0.97)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时仍有25例(67.6%)患者残留下腰痛,只有2例(5.41%)患者有严重的下腰痛;术后5年疗效评定,优8例(21.6%),良21例(56.8%),可7例(18.9%),差1例(2.7%)。结论:诊断明确并有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合适的手术治疗后,下腰痛等症状明显缓解,临床疗效良好;配合术后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可取得更佳的效果。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康复训练;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1,R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242(2008)-03-0260-0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利用关节镜进行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5月该院利用关节镜行UBE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并获得完全随访的患者16例。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终末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腰腿痛VAS和ODI均明显改善(P <0.05);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7例,良8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3.8%,并发症有:硬膜囊损伤2例(包括硬膜囊撕裂1例)和术后短期复发1例。结论 利用关节镜进行UBE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特别适用于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17.
注射疗法和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德强  杨廷荣 《中国康复》2005,20(4):238-238
目的:比较注射疗法与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5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8例,注射组采用椎管外封闭和硬膜外阻滞治疗;牵引组常规腰椎牵引治疗,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连续治疗4周后优良率比较,注射组明显高于牵引组(P〈0.01)。结论:椎管外封闭和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较快缓解疼痛、缩短病程,且疗效高于常规腰椎牵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和评估脊柱撑开、复位、固定系统(DRFS)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应用DRFS复位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患者36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依邹德威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32例,良3例,可1例。结论:腰椎滑脱症采用DRFS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是一种简便易行、复位效果可靠、疗效优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自1990年以来,对住院的6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康复治疗和临床观察,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文6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经腰椎CT检查证实,其中男427例,女221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者531例(81.79%),合并腰椎管狭窄(LSS)者117例(18.21%);年龄24~71岁,平均43.2岁,病程0.5~96个月,平均9.6个月;有明确腰部外伤史389例(60.03%),从事体力工作231例(35.65%);主要症状为下腰痛和腰腿痛,合并有间歇性跛行者93例(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脊柱矫正技术治疗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分析治疗原理,以便于临床选择。方法对194例慢性下腰痛患,这些患均通过其他方法治疗慢性下腰痛至少2年,疗效不满意或复发;放射学检查提示有骨质增生,椎间盘变性(假性椎体滑移)位于L4-5,L5-S1或以上两个间隙,但无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其中179例应用美国脊柱矫正治疗,15例腰椎手术植骨融合治疗。治疗方法:单纯腰椎脊柱矫正(61例);腰椎脊柱矫正同时行腰椎牵引治疗(58例);脊椎矫正并予以消炎止痛等治疗(60例)。结果所有患均予以随访,随访0.5-2.0年,进行疼痛、功能的评估,并将脊柱矫正治疗与腰椎手术植骨融合术疗效及并发症的比较。所有的治疗方法均能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优117例(61%),良54例(28%)。一般22例(11%),差0例。结论美国矫正治疗慢性下腰痛能有效的减轻疼痛,提高功能。是治疗慢性下腰痛的疗效确切的方法,对于严重慢性下腰痛需手术治疗植骨融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