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外佩带式起搏器作为永久性起搏器缺点甚多,因此,只适用于临时性起搏。目前体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已成为临床上永久性心脏起搏的主要方法。我院自1979年7月~1983年6月共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25例,因其中4例随访时间较短,兹仅报告21例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共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21~81岁,平均58.6岁,大于60岁11例。冠心病17例(合并高血压5例),病毒性心肌炎3例,心肌病1例。21例中18例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复发性心脑缺血综合征,3例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引起反复性昏厥。6例装国产埋藏式R抑制型按需起搏器(5例南京产品,1例复旦大学产品),14例是美国制埋藏式R抑制型按需起搏品(其中2例是多功能程序控制式心脏起搏器),1例是澳大利亚制多功能程序控制式心脏起搏器。插管途径、电极和起搏器的位置:经头静脉16例(右侧10例,左侧6例),3例因头静脉细小,插管困难,改用右颈外静脉,2例因  相似文献   

2.
由于人工心脏起搏术在治疗心率过缓和心律失常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心脏疾患中,具有显著而又不能完全被其它治疗方法代替的效果,因此这一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研制人工心脏起搏器已近20年的历史,体内埋藏式起搏器用于临床迄今亦有10余年了。据统计,我国体外心脏起搏器生产量的总和已达9000台,其中具有超速抑制功能的按需型起搏器约占80%,目  相似文献   

3.
起搏器安置术后的交叉感知已被临床认识,多由于永久性(埋藏式)起搏系统参数设置不当产生.而术中的交叉感知发生在台上用临时起搏器测试起搏阈值时,如不能正确判断及处理,会造成手术难以圆满完成及术后起搏器工作异常,现将我们遇到的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人工心脏起搏器属于生物医学工程的内容之一,它是治疗严重心律失常和抢救心搏骤停的电子医疗仪器,是近代医学史上一项重大科研成果.自从1952年Zoll最先应用人工体外起搏救治2例生命垂危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获得成功后,各类型起搏器如雨后春笋一样相继问世,1965年上海、北京、南京先后制成体外佩带式固定频率起搏器,并成功地用于临床.近20年来起搏器从体外佩带式到体内埋藏式,从心外膜起搏到心内  相似文献   

5.
心脏起搏器在临床上的应用是近代电子仪器应用于医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当患者窦房结或其它起搏点发出的起搏频率过缓、或不能起搏、或不能传导而引起的阿——斯综合征不断发作,以及其它严重心律失常时,均可用心脏起搏器得到抢救或维持生命。 1976,9~1985,4我院用国产AXQ—Ⅰ型或Ⅱ型体外配带式或体内埋藏式按需型心脏起搏器,给16例有阿——斯症、室速、室颤、室停的患者做临时或永久心  相似文献   

6.
多功能程控式心脏起搏器(简称程控式起搏器)是八十年代最先进的起搏器之一。迄今为止有关其临床应用国内尚鲜见报道。这种起搏器的特点是:人们可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需要,通过程控器(Programm-r)无创也改变体内埋藏的脉冲发生器的某些起搏参数,达到最佳起搏功能。在西德基尔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系学习期间(1980~1982),作者为35例患者安装了这种起搏器。临床观察和随访表明,它不仅  相似文献   

7.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将起搏系统埋置于体内,治疗缓慢性和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微创方法。文中回顾性分析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其原因。方法门诊随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324例,其中双腔起搏器(du-al-chamber pacemaker,DDD)104例,单腔起搏器(singal-chamber pacemaker,VVI)220例。根据患者是否有临床症状分为有症状组:138例,DDD54例,VVI84例;无症状组:186例,DDD50例,VVI136例。随访时间为术后当天至16年不等,根据患者的主诉、心电图及起搏器功能测试情况,进行起搏器参数优化和调整,必要时行胸部X线片、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无症状组患者中,其中13例患者虽无不适主诉,却发现心电图及起搏功能异常。起搏功能障碍表现为电极脱位或微脱位共14例(外院植入4例),女10例,男4例,平均年龄(67.2±9.7)岁。有症状组患者,心室电极脱位VVI1例,DDD3例,心房电极脱位2例,微脱位5例;无症状组患者,VVI电池耗竭2例,DDD心房电极脱位2例,微脱位1例。结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引起患者临床症状的原因,除了患者起搏器系统障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外,主要是由于起搏器植入后未及时随访和优化起搏器参数,造成不适合的起搏工作状态所致。  相似文献   

8.
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感染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心脏起搏器已成为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感染是安置埋藏式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造成感染有直接的,也有继发的,正确的预防感染是埋藏式起搏器成功的关键。我院从1989年7月-2003年12月共植入心脏起搏器262例,发生感染4例,感染发生率1.5%.现将有关预防起搏器植入术后的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处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脏起搏疗法是心血管疾病治疗学方面一项新技术。近年来国外这项工作进展十分迅速,国内亦有很大发展。我院于72年制成佩带式心脏起搏器,经过一系列动物实验,73年经心外膜起搏治疗两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获得成功。77年2月起应用心内膜电极及佩带式起搏器(南京无线电厂研制)治疗一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现已30个月起搏效果良好。78年2月应用心内膜导管电极埋藏式起搏器(上海复旦大学及天津市心脏起搏器研制协作组研制)治疗六例(9例次)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现将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4例起搏器囊袋出血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明  徐现萍等 《新疆医学》2001,31(4):317-318
起搏器囊袋积血是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中较易发生的并发症,由于积血囊袋中有起搏器的存在,处理起来较为棘手。本文通过收治4例囊袋积血患者对起搏器囊袋积血的原因、处理和预防加以探讨。临床资料 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2~60岁,平均年龄57.6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Ⅲ°房室  相似文献   

11.
我所与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为五例患者按装了埋藏式R波按需型起搏器及临时按需型起搏器,五例患者起搏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心脏起搏器可发生某些并发症,往往导致起搏失效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加强术前及术后病人的配合与护理。现浅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低能量起搏的安全性及对心脏起搏器使用寿命的影响。方法 :对 1 0 6例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在术后 3个月进行起搏阈值测试 ,并将起搏器输出电压降为实测起搏阈值的 2倍 ,在 5~ 1 0年的随访期间观察起搏器的工作状态。结果 :术后 3个月与术后 1年比较电极的起搏阈值无差别。随访期间 ,1 0 4例(98.1 1 % )起搏器安全起搏。结论 :长期低能量起搏方法安全有效 ,可节省能耗、延长起搏器寿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77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77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术中疗效及术后各种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起搏模式:植入单腔起搏47例,房室双腔起搏28例,单腔心室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1例,心脏再同步化起搏1例。术后囊袋血肿3例,电极脱位2例,起搏器囊袋渍破1例,起搏器综合征7例。结论采取相关措施,加强起搏器术后随访工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多功能程控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由于该类心脏起搏器系统的各种参数可以进行体外程控调节,以适应起搏器患者正在改变的生理状况。临床上采用无创伤性血流动力电脑监护仪(阻抗法)测定程控式心脏起搏器患者在不同起搏刺激频率时的血流动力学效应,调整心脏起搏器的最适宜刺激频率,以获得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1988年12月~1990年1月,我院安置陕西  相似文献   

15.
王哲  张莉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5):2022-2022
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双腔(右房+右室)心脏起搏器是近年来新发展的生理性起搏装置。其主要特点为通过复杂的程控方式保持正常房室收缩顺序,根据机体生理改变而自动调节起搏频率,具有房室同步功能及频率自适应功能,但由于心腔内双电极放置,并发症增加,起搏器的功能表现的更复杂,对传统的起搏器护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我科成功为1例98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回顾心脏起搏器的发展简史及起搏器技术的发展过程,介绍国内外起搏技术的最新进展,促进临床起搏器治疗技术的新发展.随着起搏技术的发展,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已不局限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和传导系统疾病的狭小范围内,新的治疗作用、新的适应证不断拓宽,纠正心电紊乱和治疗非心电紊乱疾病已成为起搏器治疗的新领域,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 心脏起搏器系统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脉冲发生器,2.刺激电极,3.联接两者的导管或导线。在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心脏起搏术广泛采用开胸手术的方法将电极直接缝在心外膜上或心肌内,通过导线与体外起搏器相连,称为导线经皮式或体外式起搏。自六十年代初开始了埋藏式起搏器的应用,电极可经静脉送入心脏内(心内膜起搏)或仍采用开胸手术方法安置心外膜电极。由于经静脉心内膜起搏法显著优于开胸手术的方法,如操作简单(即使内科医生也可单独从事)、手术损伤甚少、较为安全(静脉起搏手术死亡率低于1%)、易为  相似文献   

18.
心脏起搏器是当代新兴的临床技术。六十年代以来,我国医务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就开展了心脏人工起搏技术的研究工作。研制出的心脏人工起搏器有固定式、可调式、感应式、按需型、房室同步式按需型、程序控制式等类型。目前已经批量生产的有南京、上海、天津、重庆和成都等地的产品,包括体外应用的可调式和按需型起搏器以及可供埋藏在体内  相似文献   

19.
自1958年人工心脏起搏器问世以来,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过程。尤其是近10年科学电子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心脏起搏器的要求提高,相继出现了更合乎生理要求的房室全能型起搏器、频率应答式起搏器  相似文献   

20.
1 起搏器的功能埋植式心脏起搏器基本功能的测试,主要是指测试起搏器的起搏功能和感知功能,这是起搏器的最主要功能。正常的起搏功能是指起搏器发放的脉冲信号能有效地起搏心脏,并且有稳定的起搏频率;正常的感知功能是指起搏器能准确地感知快于起搏脉冲频率的自身心律,并抑制或触发脉冲信号的发放。起搏器基本功能测试的方法,就是用起搏器监测仪准确地测定起搏脉冲频率和脉冲宽度,并结合对记录的心电图的分析来评价起搏功能和感知功能。2 按需心室起搏器基本功能测试步骤和方法按需心室起搏器(VVI)是一种功能最简单,在国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