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了解涎腺上皮性肿瘤在新疆的发病情况。方法:对378例涎腺上皮性肿瘤按不同民族、组织学类型、发生部位、患病年龄、性别进行了分析。结果:民族构成中汉族占绝大多数;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病变组织学分类中混合瘤最常见;病变部位以腮腺为首;良性肿瘤患者以30~39岁组最多,而恶性肿瘤患者以50~59岁组最多;性别分布男性略多于女性。结论:涎腺上皮性肿瘤在新疆的发病情况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
涎腺上皮性肿瘤378例病理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涎腺上皮性肿瘤在新疆的发病情况。方法;对378例涎腺上皮性肿瘤按不同民族,组织学类型,发生部位,患病年龄,性别进行了分析。结果:民族构成中汉族占绝大多数;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病变组织学分类中混合瘤最常见;病变部位以腮腺为首,良性肿瘤患者以30-39岁组最多,而恶性肿瘤患者以50-59岁组最多性别分布男性略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ΔNP63在涎腺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分布情况,探讨ΔNP63在涎腺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经华西口腔医院病理科病理确诊为涎腺上皮性肿瘤的病例68例,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ΔNP63表达于涎腺上皮性肿瘤肌上皮样细胞和基底细胞样细胞,ΔNP63在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有差别(P<0.05),恶性肿瘤表达强于良性肿瘤。结论ΔNP63在促进癌细胞增殖与去分化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提示ΔNP63具有一定的原癌基因活性。ΔNP63是良好的肌上皮细胞标记物,与不同指标的联合使用,为涎腺肿瘤鉴别诊断提供一个新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Np63在涎腺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分布情况,探讨△Np63在涎腺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经华西口腔医院病理科病理确诊为涎腺上皮性肿瘤的病例68例。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ANp63表达于涎腺上皮性肿瘤肌上皮样细胞和基底细胞样细胞。△Np63在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有差别(P〈0.05),恶性肿瘤表达强于良性肿瘤。结论△Np63在促进癌细胞增殖与去分化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提示△Np63具有一定的原癌基因活性。△Np63是良好的肌上皮细胞标记物,与不同指标的联合使用,为涎腺肿瘤鉴别诊断提供一个新的指标。具有一定的桩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关大涎腺肿瘤的临床资料报道较多,对于小涎腺肿瘤的研究报道则比较少。我科自1983年~1994年间共收治涎腺上皮性肿瘤426例,其中跨部诞腺上皮性肿瘤54例,占12.6%。本文对54例腭部涎腺上皮性肿瘤进行回顾分析,并对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和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4例患者中,男24例,女30例,发病年龄最大78岁,最小5岁,平均年龄487岁,45~55岁为跨部诞腺上皮性肿瘤的高发年龄(84.5%)。35~45岁为跨部诞腺上皮性良性肿瘤的高发年龄,50~60岁为跨部涎腺上皮性恶性肿瘤的高发年龄。男女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上皮源性涎腺肿瘤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2011年小于19岁的涎腺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22例患儿,105例为良性,17例是恶性。最易受累的部位是患儿的腮腺。在良性病例中,混合瘤占91.4%,恶性病例中,黏液表皮样癌占47.1%。1例患儿诊断为腺淋巴瘤。在我们的随访中,所有患儿均未出现颈部复发。恶性涎腺肿瘤患儿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是81.8%和66.7%。结论:上皮源性涎腺肿瘤少见,混合瘤和黏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恶性涎腺瘤患儿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恶性淋巴上皮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复习我科20多年来收治的16例恶性淋巴上皮病的发病、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恶性淋巴上皮病最初常与良性淋巴上皮病相混淆,若治疗不彻底可复发,甚至远处转移。结论:正确诊断恶性淋巴上皮病,彻底切除病变及周围腺体,并配合局部放疗,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9.
10.
应用6种抗体(CEA、MAK-6、EMA、S-100、GFAP、HHF-35)对55例涎腺肿瘤和9例肿瘤旁涎腺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肿瘤旁涎腺组织的免疫光谱,以腺管上皮细胞为一端,肌上皮细胞为另一端,润管细胞和腺泡细胞位于光谱中间段,多形性腺瘤起源于同一类细胞,而不是混合性起源。简略介绍HHF-35的性质和应用价值,在识别肌上皮细胞方面,HHF-35比GFAP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口腔颌面部肿瘤中涎腺肿瘤极为常见,目前的治疗方法尚不够满意,迫切需要发展其他治疗手段。乳腺癌、前列腺癌等一些肿瘤的内分泌治疗成功为此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定量研究涎腺雌激素受体(ER)的报道。国外也只有笼统地描述性定量研究涎腺胞浆ER的...  相似文献   

12.
对 5例涎腺淋巴上皮瘤样癌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是一种具有特殊组织学表现的低分化或未分化癌 ,浸润的淋巴细胞以T细胞为主。肿瘤预后与肿块大小、发生部位、浸润程度及有否淋巴结转移有关。诊断应与良性淋巴上皮病变、转移或浸润性低分化鳞癌及恶性淋巴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3.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91例涎腺肿瘤进行核DNA定量分析,初步探讨核DNA倍体水平,细胞增殖活动与涎腺肿瘤病理类型及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核DNA倍体与病理类型无关。异倍体肿瘤细胞DNA合成旺盛,分裂增殖活跃。DNA倍体水平和细胞增殖活动随肿瘤恶性度增加而增加。本文还提出了依据核DNA含量定性诊断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目的研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涎腺肿瘤中分布规律,并与波形丝蛋白、细胞角蛋白和S-100蛋白的分布规律进行比较,以探讨涎腺肿瘤组织发生学。方法免疫组化ABC法。结果在正常涎腺中,肌上皮细胞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阴性反应。在紧邻肿瘤或已受癌浸润的腺体中,围绕着闰管和萎缩的腺泡外围有层扁平的细胞,它们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在多形性腺瘤中,导管双层结构的外层瘤细胞、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粘液样细胞和软骨样细胞均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反应。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还见于腺样囊性癌和乳头状囊腺癌癌巢的基底部。这些细胞同时表达波形丝蛋白、细胞角蛋白和S-100蛋白。结论涎腺肿瘤可能起源于涎腺闰管的基底细胞,该基底细胞可能与神经外胚层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应用PNA、UEA、ConA三种生物素化凝集素对30例涎腺肿瘤、8例正常涎 腺进行半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PNA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增强,且PNA的表达强度与涎腺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恶性肿瘤中的PNA强阳性率为85.7%。高于良性肿瘤(43.8%)和正常涎腺(12.5%);(2)UEA在涎腺肿瘤中表达减弱,UEA阴性的病例呈侵袭性生长并可发生淋巴结转移,提示UEA与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有关,UEA阴性可作为预测涎腺肿瘤转移和复发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涎腺肿瘤组织发生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涎腺肿瘤中分布规律,并与波形丝蛋白,细胞角蛋白和S-100蛋白的分布规律进行比较,以探讨涎腺肿瘤组织发生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97例涎腺肿瘤的发病特点与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有助于本病诊断与治疗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