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阴沟肠杆菌Ⅰ类整合子可变区基因盒的种类及位置,探讨Ⅰ类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特点,分析耐药基因盒与阴沟肠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抗生素的敏感性;PCR扩增阴沟肠杆菌Ⅰ类整合子阳性株中的可变区基因盒,并测序分析。结果 可变区一共扩增出15种基因盒,其中耐药基因盒7种:aadA2-dfrA12、aadA2-aadB、aadA2、aadB、dfrA12、aac(6′)-Iica-catB3和blaIMP-4,以aadA2-dfrA12(1913bp)最常见。许多质粒DNA和染色体DNA的PCR扩增产物相同。结论 Ⅰ类整合子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以耐氨基糖昔类和耐甲氧苄氨嘧啶类抗生素基因为主。耐药基因在阴沟肠杆菌中存在水平播散和垂直传播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Ⅰ类整合子在住院儿童分离大肠埃希菌中分布流行情况。方法:根据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扩增临床大肠埃希菌Ⅰ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和可变区基因盒。结果:患者整合酶检出率68%,Ⅰ类整合子基因盒检出率为65%。Ⅰ类整合子的大小约为772 bp~2360 bp,100株细菌各含1~2个Ⅰ类整合子,整合子中最常见的基因盒排列为dfrA17+aadA5和dfrA12+aadA2。结论:Ⅰ类整合子在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中广泛流行,是介导细菌多重耐药性的重要分子机制,应加强基因水平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沈阳地区儿科产超广谱p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及ESBLs基因型分布,初步探讨其多重耐药性传播的分子机制。方法 KB法药敏试验,按照CLSI/NCCLS2005年标准筛选确认ESBLs表型,PCR法进行ESBLs基因型别分析,扩增Ⅰ类整合子全可变区,分析产ESBLs菌株中整合子的存在情况。结果在分离出的180株革兰阴性菌中,有62株经表型确证试验证实为产ESBLs菌株,检出率34.4%。产ESBLs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基因分型结果表明,blaTEM基因阳性48株(77.4%),blasHV阳性32株(51.6%)。blacTX-M9组阳性31株(50%),blacTX-M3组阳性12株(19.4%)。62株ESBLs菌株中26株整合子全可变区PCR扩增阳性,阳性率41.9%。结论沈阳地区儿科革兰阴性菌中ESBLs菌株检出率较高,多数菌株同时携带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型别的β-内酰胺酶,且为多重耐药菌株,整合子机制参与其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与传播。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中Ⅰ类整合子及携带的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整合子在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分布状况及其主要类型,研究Ⅰ类整合子的结构特征并探讨其与细菌多重耐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检测3类整合子整合酶的编码基因,并扩增整合子的可变区,运用DNA测序技术分析整合子可变区的耐药基因及其排列顺序,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检测到的可变区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在20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中,15株检测到Ⅰ类整合子,未检测到Ⅱ类和Ⅲ类整合子,其中一株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全长序列含有Ⅰ类整合子整合酶、Aac A4氨基糖甙乙酰转移酶、IMP-25金属β-内酰胺酶、OXA-30 β-内酰胺酶和Cat B3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的编码基因及其相应的基因重组位点,GenBank登录号为EU588392,其中IMP-25为一个新的金属β-内酰胺酶亚型.结论 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存在的整合子类型是Ⅰ类整合子,并且该整合子可变区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盒,其中一个是金属β-内酰胺酶新亚型IMP-25,在分子水平上阐述了I类整合子参与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59株大肠杆菌中整合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59株耐头孢西丁大肠杆菌整合子的分类、结构及其在介导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整合酶基因(intI),对其阳性菌株可变区(Int)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22种抗生素对试验菌株的敏感性。结果:59株大肠杆菌中,45株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76%);所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绝大多数为aadA5和dfr17;仅有2株携带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盒;整合子阳性组抑菌浓度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Ⅰ类整合子广泛地存在于耐头孢西丁大肠杆菌中;耐药基因盒是整合子阳性菌株对氨基糖苷类、磺胺类药物及氯霉素耐药的主要原因,但对介导β-内酰胺类耐药方面,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25株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中整合子的分类、结构及其在介导AmpC酶基因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20种抗生素对试验菌株的敏感性。利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整合酶基因(intI)及其定位,对其阳性菌株可变区(Int)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这25株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20株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80%);所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绝大多数为aadA5和dfr17;未发现携带AmpC基因盒的整合子。结论:Ⅰ类整合子广泛地存在于产AmpC酶的大肠杆菌中;耐药基因盒是整合子阳性菌株对氨基糖苷类、磺胺类药物及氯霉素耐药的主要原因,但对介导AmpC酶基因转移,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1,45(11):1148-1152
目的 了解院内奇异变形菌中各类整合子的携带分布情况、阳性菌株可变区基因盒类型以及其与宿主菌耐药表型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治疗和院内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份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的150株奇异变形菌进行第1、2和3类整合子的筛选,并对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进行测序分析以及宿主菌的耐药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50株奇异变形菌中携带整合子的菌株共有91株,阳性率为60.7%,其中第1类整合子阳性菌株有30株,占20.0%;第2类整合子阳性菌株22株,占14.7%;同时携带第1和2类菌株39株,占26.0%;未筛出第3类整合子;在91株整合子阳性菌株中,86株可变区出现扩增产物条带,其余5株可变区未见扩增产物;第1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主要为AadA2、DfrA32,第2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携带耐药基因盒主要为DfrA1;可变区携带AadA2的菌株对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1),可变区携带DfrA1或DfrA32的菌株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即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也明显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1);91株整合子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噁唑、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妥布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1)。结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院内奇异变形菌中各类整合子的携带分布情况、阳性菌株可变区基因盒类型以及其与宿主菌耐药表型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治疗和院内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份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的150株奇异变形菌进行第1、2和3类整合子的筛选,并对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进行测序分析以及宿主菌的耐药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50株奇异变形菌中携带整合子的菌株共有91株,阳性率为60.7%,其中第1类整合子阳性菌株有30株,占20.0%;第2类整合子阳性菌株22株,占14.7%;同时携带第1和2类菌株39株,占26.0%;未筛出第3类整合子;在91株整合子阳性菌株中,86株可变区出现扩增产物条带,其余5株可变区未见扩增产物;第1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主要为AadA2、DfrA32,第2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携带耐药基因盒主要为DfrA1;可变区携带AadA2的菌株对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1),可变区携带DfrA1或DfrA32的菌株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即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也明显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1);91株整合子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噁唑、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妥布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1)。结论 临床分离的奇异变形菌携带整合子的比例较高,其可变区所携带的耐药基因主要为编码氨基糖苷类和甲氧苄氨嘧啶类抗菌药物的基因,整合子的携带与宿主菌产生的耐药性呈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整合子在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中的分布及其与细菌耐药的相关性,探讨Ⅰ类整合子与临床耐药播散的关系.方法 运用K-B法检测临床株的耐药表型,双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PCR扩增筛选含整合子的临床菌株,接合传递实验、套式PCR、质粒谱分析及DNA测序研究携带耐药基因的Ⅰ类整合子与耐药播散的关系.结果 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69.2%含Ⅰ类整合子,未检测出Ⅱ类和Ⅲ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可变区扩增片段大小从1.0~2.3kb不等,编码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和氯霉素耐药的基因.整合子阳性组中ESBLs、多重耐药菌均明显高于阴性组.整合子可通过质粒在不同菌属间水平传播.结论 Ⅰ类整合子在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中广泛分布.可通过质粒在不同菌属间水平传播,在耐药基因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应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革兰阳性细菌整合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重耐药菌的出现造成抗菌药物有效性下降。可移动遗传元件整合子被认为是导致耐药基因在细菌间水平转移的重要原因。以往对整合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革兰阴性菌中,但是近年来在革兰阳性菌中也发现了Ⅰ类整合子。本文就革兰阳性菌中整合子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