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脑膜瘤为常见颅内原发肿瘤,仅次于脑胶质瘤,国内外统计脑膜瘤占原发颅内肿瘤19.2%。脑膜瘤可发生于神经系统各个部位,颅内脑膜瘤多数位于大脑凸面邻近矢状窦和大脑镰,约占50%,脑室内脑膜瘤较少见,约占1%~2%[1]。脑室内脑膜瘤发现时多较大,手术完全切除困难,术后反应重。我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4l岁,主因“睡眠增多20余天,头痛伴左下肢麻木10余天”于2012年3月23日人院。既往体健,人院查体:T:36.0℃,P:72次/min,R:18次/min,BP:130/8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言语流利,遵嘱动作,神经系统体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头颅核磁平扫+增强提示后顶枕巨大占位病变,大小约7cm×8.5cm×8.0cm,肿瘤分叶状,侵犯矢状窦,大脑镰,颅骨,长至皮下,压迫周围脑组织,肿瘤内较大血管留空影,增强明显(见图1,2,3)。  相似文献   

3.
一、临床资料自 1991~ 2 0 0 1年间收治儿童脑膜瘤 15例 ,男性 7例 ,女性 8例 ,年龄最小 6月 ,最大 13岁 ,平均 8 5岁。起病至住院时间最短 5天 ,最长 5年 ,平均 13 7月。首发症状头痛呕吐8例、头部包块 2例、抽搐 2例、视力下降 2例、听力下降 1例。肿瘤部位 :硬膜外 2例、鞍区 4例、额叶 2例、颞叶 2例、桥小脑角 2例、顶叶1例、枕叶 1例、脑室内 1例。肿瘤大小 :最大 9cm ,最小 3 3cm ,平均5 4 6± 1 87cm。二、结果手术全切除肿瘤 5例 ,大部分切除 10例 ,其中 1例术后行伽玛刀治疗。病理 :纤维型 7例、血管外皮型4例、混合型 1…  相似文献   

4.
5.
儿童脑膜瘤(附2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儿童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过去6年间我科收治的25例儿童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占同期儿童颅内肿瘤的1.6%,其中发病年龄以10~15岁居多,平均11.3岁,男女比例接近。结果本组25例肿瘤中,位于脑室系统内和后颅凹者各占20%;肿瘤位于脑皮层下、与硬膜无粘连者占24%;显微手术肿瘤全切除和近全切除为92%。结论儿童脑膜瘤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其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早期诊断和手术切除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鞍旁巨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鞍旁巨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手术治疗的15例鞍旁巨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达到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术后第二天7例出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2例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障碍,2例对侧肢体轻瘫;术后2周2例对侧肢体轻瘫者已恢复,但颅神经障碍者未见明显变化;术后3月随访时,7例动眼神经麻痹者5例已恢复,2例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障碍者1例恢复,术前视力减退者2例明显改进,6例无变化。术后无死亡。结论用现代颅底外科技术大部分鞍旁巨大脑膜瘤可全切。但对于已侵润神经、血管外膜者不要勉强切除,以免神经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7.
1病历摘要女,52岁。因头顶部包块1年,加大2个月入院。体检:头顶部皮肤局部隆起,质地硬,无红肿压痛,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头颅X-线(图1):顶骨巨大骨性隆起,密度均匀,与颅板分界不清,其相应内板边界模糊,考  相似文献   

8.
<正>脑膜瘤是常见的起源于脑外的良性肿瘤,多位于大脑凸面、大脑镰旁,典型的表现为实质性肿块,具有特征性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普遍认为起源于直窦和镰幕交界的脑膜瘤统称为松果体区脑膜瘤~([1])。松果体区脑膜瘤约占松果体区肿瘤的6. 2%,且多见于中老年人,儿童松果体区脑膜瘤较为罕见。1临床资料患者女,5岁,因间断性头痛1 y余,头痛呈胀痛且渐进性加重,表现为全颅疼痛,10 d前突发恶心呕吐,进食较差,遂就诊于我院。体格检查:智力同正常儿童,视神经乳头稍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患者79岁女性,1年前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头痛症状,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高血压病,予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近半年头昏头痛症状进行性加重,同时伴有定向力、记忆力严重障碍,数天前患者开始出现行走不稳,伴有左侧肢体无力,以“高血压病脑中风”收治入院。入院时神志恍惚,查体欠合作,无失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右瞳孔对光及调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非典型脑膜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例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学龄期儿童病人进行显微手术并行病理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病变达到镜下全切除,病理结果提示肿瘤符合非典型脑膜瘤特征。结论非典型脑膜瘤与胶质瘤的术前鉴别诊断较网难,诊断疑似胶质瘤儿童病人时,需考虑非典型脑膜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46岁。进行性头晕、头痛、视物模糊2+年,于2003年2月24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4mm,光反射灵敏,左侧同向偏盲,眼底正常。四肢活动自如,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征(—)。头颅CT平扫及增强显示:双侧顶枕区镰旁巨大肿瘤,增强密度均匀一致,边界清楚,大小约11cm×6cm×7cm。于2月26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经顶枕部左侧大脑镰旁入路,手术全切除双侧肿瘤。术后病理报告为纤维型脑膜瘤,复查CT提示肿瘤完全切除,左颞侧视野缺损无变化,2周后康复出院。讨论脑膜瘤为颅内常见肿瘤,占颅内肿瘤的第二位。大脑镰旁为脑膜瘤好发部位之…  相似文献   

12.
患者 女,8岁,以“头痛、行走不稳一月余,加重伴恶心、呕吐10d”于2005年10月11日入院,伴小便失禁,无发热。查体:神志恍惚.呼唤睁眼,哭闹不安.反复用手击打自己头部、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均存在。颈部有抵抗。四肢肌张力高.站立不稳。双侧巴彬斯基氏征阳性。头颅MRI示:第四脑室内可见团块状稍长T1不均匀长T2异常信号影,  相似文献   

13.
儿童颅内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脑膜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年龄在15岁以下的儿童颅内脑膜瘤的临床与病理资料以及随访情况。结果24例儿童颅内脑膜瘤,占同期收治的颅内脑膜瘤总数的2.3%。其中,男14例,女10例,男女比例为1.41,平均年龄为9.5岁(2~15岁)。绝大多数肿瘤位于幕上,其中大脑凸面11例(45.8%),脑室内3例(12.5%),多发性脑膜瘤2例。手术全切肿瘤16例(66.7%),术后死亡2例(8.3%),病检主要清理类型为合作细胞型、纤维型和过渡细胞型,有7例为恶性脑膜瘤(29.2%)。随访14例,6例复发。结论儿童脑膜瘤发病率低,男多于女,脑室内脑膜瘤较多见,肿瘤生长快速,恶性脑膜瘤发生率较高,易复发,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矢状窦旁脑膜瘤是指基底附着于上矢状窦壁的脑膜瘤,传统的观点将其分为前、中、后三部分。而与上矢状窦中1/3相对应的是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后回,且该区域上引流静脉粗大,故矢状窦旁中1/3脑膜瘤尤其是巨大型脑膜瘤手术的并发症相对较多。对其手术的难点在于:术中既要处理受累的上矢状窦,又要保护好中央前、后回及其引流静脉。我们于1996年至2005年共收治巨大矢状窦旁中1/3脑膜瘤患者32例,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并根据不同类型应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以提高疗效和减少手术并发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脑中央区双侧镰旁巨大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跨中线骨瓣、条状硬脑膜瓣、向对侧牵引上矢状窦和经单侧纵裂切除双侧肿瘤等显微手术技术,切除16例脑中央区双侧镰旁巨大脑膜瘤.结果 肿瘤均为Simpson I级切除,术后症状较术前改善13例,与术前相同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5年,全部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能够较好地避免过度牵拉脑叶,减少功能区脑皮层和重要回流静脉的损伤,消除了上矢状窦对大脑镰的"屋檐效应",有利于肿瘤的暴露和完全切除.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microsurgical techniques in bilateral falcine meningiomas of central gyrus region surgery. Methods Sixteen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falcine meningiomas in central gyrus region were treateded with a series of microsurgical techniques, including midline - crossing craniotomy,dural cut in a strip fashion with a flap based on the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retraction of the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toward the opposite side and an ipsilateral interhemispheric fissure approach. The clinical data and prognosis was summarized. Results Simpson I grade removal was achieved in all patients.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s were improved in 13 cases, unchanged in 3 cases postoperatively. There was no postoperative death. The follow up period of patients ranged from 6 to 60 months and no tumor recurrence was observed.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minimally microsurgical techniques can be better to avoid over -stretch the brain leaves, reduce significant damage to eloquent cerebral cortex as well as venous reflux,and eliminate the "eaves effect" of the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to the falx in favor of exposure and complete resection of tumor.  相似文献   

16.
巨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大脑膜瘤多属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手术全切后复发率低。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巨大脑膜瘤12例,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8例,女4例。年龄45~55岁,平均48岁。1.2 临床表现 头痛、头昏12例,视物模糊2例,癫痫2例,失语1例,一侧肢体偏瘫2例,视乳头水肿4例。1.3 影像学特征 CT检查12例,MRI检查6例。  相似文献   

17.
正1病例资料39岁男性,因渐进性右侧肢体乏力1个月于2018年11月29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意识清楚,跛行入院;右侧上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Ⅳ级,右侧肢体肌张力高;左侧肢体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病理反射阳性。外院颅脑CT及MRI示左侧额顶叶囊性占位性病变(图1A~C),考虑胶质瘤。12月7日,在全麻下行左侧额顶叶颅内囊性占位病变切除术。术中切开脑膜后,见淡黄色液体流出,压力较高;液体释放后,见大小约8 cm×6 cm×8 cm囊腔,脑组织表面光滑;翻开脑膜后,见异常组织附着,大小约3 cm×2 cm×2 cm,血供一般,质脆,和脑组织边界清楚;电凝肿瘤周边供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脑中央区双侧镰旁巨大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跨中线骨瓣、条状硬脑膜瓣、向对侧牵引上矢状窦和经单侧纵裂切除双侧肿瘤等显微手术技术,切除16例脑中央区双侧镰旁巨大脑膜瘤.结果 肿瘤均为Simpson I级切除,术后症状较术前改善13例,与术前相同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5年,全部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能够较好地避免过度牵拉脑叶,减少功能区脑皮层和重要回流静脉的损伤,消除了上矢状窦对大脑镰的"屋檐效应",有利于肿瘤的暴露和完全切除.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脑中央区双侧镰旁巨大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跨中线骨瓣、条状硬脑膜瓣、向对侧牵引上矢状窦和经单侧纵裂切除双侧肿瘤等显微手术技术,切除16例脑中央区双侧镰旁巨大脑膜瘤.结果 肿瘤均为Simpson I级切除,术后症状较术前改善13例,与术前相同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5年,全部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能够较好地避免过度牵拉脑叶,减少功能区脑皮层和重要回流静脉的损伤,消除了上矢状窦对大脑镰的"屋檐效应",有利于肿瘤的暴露和完全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