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艳萍 《中外医疗》2014,(5):131-132
目的探讨分析门诊注射室对患儿输液时存在的护理难点及对策。方法选择该院门诊注射室行静脉穿刺输液的15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加以回顾分析。结果主要难点有一次穿刺成功、患儿自身原因、家长原因、输液管理以及护理人员心理因素。通过存在的难点分析,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使其可以充分的解决。结论根据门诊注射室内患儿输液时所存在的护理难点,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门诊注射患儿应激心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降低注射患儿不良应激反应,使患儿在认同和放松状态下接受治疗。方法采用访谈、调查、心理行为观察法,对172例门诊注射患儿进行心理分析,发现分离性焦虑68例、控制感丧失72例、疼痛所致的恐惧169例,并对他们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结果进行心理干预后仍存在分离性焦虑24例、控制感丧失38例、疼痛所致的恐惧102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对注射患儿进行心理干预,能减轻或避免因害怕疼痛引起的不良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门诊输液患儿的心理行为反应和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访谈、调查、心理行为观察法,对150例门诊输液患儿进行心理分析,发现分离性焦虑58例,控制感丧失38例,疼痛所致的恐惧150例,并对他们进行了针对性护理。结果心理护理后分离性焦虑17例,控制感丧失21例,疼痛所致的恐惧98例,与护理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5)。结论对门诊输液患儿进行心理护理,能减轻或避免因害怕疼痛引起的不良心理行为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门诊输液患儿的心理行为反应和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采用访谈、调查、心理行为观察法,对150例门诊输液患儿进行心理分析,发现分离性焦虑58例,控制感丧失38例,疼痛所致的恐惧150例,并对他们进行了针对性护理.结果 心理护理后分离性焦虑17例,控制感丧失21例,疼痛所致的恐惧98例,与护理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5).结论 对门诊输液患儿进行心理护理,能减轻或避免因害怕疼痛引起的不良心理行为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解儿童门诊输液药物不良反应时病人家长的心理状态,以便作出针对性的护理,让病人家长保持良好心态,使患儿接受继续治疗,以利疾病恢复.方法 对2009年我科56例儿童门诊输液药物不良反应患儿家长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 发现56例病人家长存在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本组56例病人家长全部配合医务人员,使患儿继续接受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对儿童门诊输液药物不良反应时家长的心理状态,作出针对性的护理,让病人家长保持良好心态,使患儿接受继续治疗,以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注射长效青霉素患儿心理特征,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患儿配合治疗的成功率及肌内注射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参照调查,心理询问,表情观察等方法,将128例患儿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均为64例,分别采取注射长效青霉素患儿特别护理和常规护理进行干预,针对不同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护理组患儿合作率以及肌内注射配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取个体化、针对性护理模式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儿配合治疗的成功率以及肌内注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解学龄前患儿在接受门诊注射治疗时的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对我院在门诊注射治疗的学龄前儿童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学龄前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做好心理安慰并将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过程中,使患儿在治疗时减少痛苦(恐惧感),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8.
接受门诊注射的学龄前患儿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门诊注射窒每天接受注射的患儿很多,其中学龄前儿童占80%以上。他们不仅承受着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还要承受着打针时疼痛。产生一系列不良心理行为反应,造成护士不易确定进针位置,使肌肉损伤,针头弯曲等。只有掌握学龄前儿童在注射前的心理特征与需求,才能作出相应的心理护理。为此,笔者对2004—11~12对肌肉注射200例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进行分析、调查和行为观察,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开展门诊注射患儿的心理护理,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增强患儿及家长治疗疾病的信心,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心理护理在儿童咽喉注射疗法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德好 《吉林医学》2006,27(6):626-627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儿童咽喉注射疗法的重要性。方法:对463例儿童进行咽喉注射,分析不同因素造成的婴儿心理特点,包括社会因素、年龄因素和气质因素,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结果:患儿主动配合的384例,其中65例是以前患病在医院多次拒绝注射疗法而此次顺利进行的,成功率达96.9%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讨论:儿童咽喉注射成功与失败,除了护士的操作技术之外,还与心理护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沟通在患儿注射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交流是护患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采取适当的沟通技巧是心理护理的重要基础手段之一.在门诊患儿的注射治疗过程中,由于患儿对注射治疗的意义不理解,面临注射治疗会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而难以配合治疗.根据对心理学、护理管理学等理论以及"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研究,护士的语言艺术及良好的沟通技能,可使患儿更好地接受与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总结儿童医院儿内科门诊学龄前期患儿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从初诊、复诊两个方面来分析门诊学龄前期患儿的心态、容易引发的相应问题和可能产生的矛盾。结果:了解了儿童医院儿内科门诊学龄前期患儿的心理特点,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营造了良好的就诊环境。结论:掌握儿童医院儿内科门诊学龄前期患儿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医院信誉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和分析门诊静脉抽血患儿的心理状态,探讨心理护理在5~9岁患儿抽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减少患儿抽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抽取400例5~9岁患儿,通过有效沟通,进行心理干预,观察患儿在抽血过程中心理行为的应激反应。结果 门诊患儿抽血前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心理。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患儿对抽血的恐惧情绪明显缓解,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 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高静脉抽血的成功率及安全性,避免晕针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患儿静脉输液时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2~10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个月~10岁127例门诊静脉输液患儿进行观察,分析他们不同年龄的心理动态和家属的心理反应,探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儿不良心理反应都有显著性改善,合作程度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认真分析患儿静脉输液前的心理特征,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不仅明显提高了患儿静脉输液的配合率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且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蒋惠芳 《中外医疗》2012,31(27):136+138-136,138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在缓解3~6周岁患儿肌肉注射中的紧张、害怕心理,以及增强对注射疼痛耐受能力、配合注射操作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6—12月期间门诊注射室100例3~6周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进行常规注射和心理干预条件下注射,对比两组患儿配合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在肌肉注射中的配合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3~6岁患儿肌肉注射中运用心理干预手段,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紧张、害怕心理,提高自控效果,配合护士开展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门诊各类注射患者发生晕厥的原因分析、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注射室35例患者发生晕厥的原因,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现场救护,积极预防,防止发生意外。结果:35例晕厥患者经过及时护理救治均恢复正常,无外伤及并发症。结论:对门诊注射患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巡视,能有效防止晕厥发生,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门诊注射室对患儿实施心理护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燕飞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6):176-177
在门诊护理中对注射治疗的患儿实施心理护理,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拉近护患距离,也使护理人员体会到心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门诊注射室是患儿集中进行注射治疗的场所,如何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减轻家长的心理压力,是当前门诊治疗工作中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门诊病人接受注射治疗时发生昏厥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分析21例门诊注射发生昏厥的原因和护理措施。结果21例昏厥者经过门诊治疗及护理后,除1例病情加重需入院治疗外,其他患者都获好转。结论门诊护士熟悉昏厥的原因及掌握其处理方法,可以有效防治各类昏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由于儿童牙颌系统的生理解剖和患病后的病理过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措施等均与成人有所不同 ,再加上其尚未发育成熟的人格特征 ,因此在临床上儿童牙病的治疗相对困难。掌握患儿心理变化特点 ,有针对性地运用恰当的护理措施 ,是儿童牙病得以顺利治疗的重要保证。1 患儿心理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1.1 恐惧 所谓牙科恐惧症是指对牙科所特有的忧虑、紧张或害怕的心理状态 ,以及在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耐受力降低、甚至躲避治疗的现象。据统计 82 .15 %的患儿进入医院就害怕[1] 。原因大致有 :1)陌生的环境以及身穿白大衣的医护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与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动症患儿74例,依据随机数字平均原则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37例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患儿实行全方位护理。对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多动症病情变化及家长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护理后的多动症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多动症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多动症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临床护理人员应当针对儿童的心理及生理特点观察病情,并实施具体、科学的全方位护理干预措施,从而能更加有针对性地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