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特别规划委员会于1994年废除长期应用的“更年期”这一术语.推荐使用“围绝经期”一词。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临床特征、内分泌学及生物学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40岁左右).也就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到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围绝经期抑郁症是指首次发病于围绝经期,以情绪忧郁、焦虑、紧张为主要症状,属于情感精神障碍。本文通过检验围绝经期抑郁症妇女的FSH、LH、E2三项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特别规划委员会于1994年废除长期应用的“更年期”这一术语.推荐使用“围绝经期”一词。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临床特征、内分泌学及生物学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40岁左右).也就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到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围绝经期抑郁症是指首次发病于围绝经期,以情绪忧郁、焦虑、紧张为主要症状,属于情感精神障碍。本文通过检验围绝经期抑郁症妇女的FSH、LH、E2三项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3.
社区护理学     
正社区妇女保健护理2社区妇女健康状况的评价2.3围绝经期绝经(Menopause)是指月经完全停止1年以上。我国城市妇女的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农村妇女的平均绝经年龄为47.5岁。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是指从绝经前一段时间,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改变及临床表现到绝经后12个月这段时期。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征兆出现到绝经后一年,一般发生在45~52岁。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垂体分泌大量促性腺激素,此期间出现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即围绝经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从40岁左右开始出现接近绝经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的一段自生殖年龄过渡到无生殖能力年龄的正常生理变化时期。此期妇女的卵巢功能逐渐减退直至消失,有1/3的妇女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而有  相似文献   

6.
更年期常见心理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邹晓波  林桂梅  金宇 《新医学》2000,31(4):243-244
1 引言 人的一生中,从生育能力与性活动正常的时期,经过一段生育能力和性活动逐渐减弱到完全停止的过程,进入老年期,这一过程称之为更年期.在女性,更年期中有一个特殊的症候是绝经.在绝经前后又各有一段特定的历程,分别称为绝经前期和绝经后期.更年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更年期是指女性45岁至55岁左右,男性在50岁至60岁左右.更年期是一生中继青春期后的又一生理转折期,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心理、生理各方面不稳定因素的干扰,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此时出现的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情绪障碍为主的症状群称更年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戴晖  郭惠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458-6458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从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1月经后1 a,也就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一直持续到最后1次月经后1 a。在围绝经期由于雌、孕激素水平开始降低,很多女性时常出现潮热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是妇女自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是指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学、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1年内的期间,即绝经过渡期至绝经后1年[1]。围绝经期抑郁症是在围绝经期发生的一种精神疾病,常发生在绝经前后,年龄大约在45~55岁之间,以情感忧郁、焦虑和紧张为主要临床表现,另外可有疑病、自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指从绝经前,出现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后一年内的时间.城市妇女平均绝经年龄49.5岁,农村妇女为47.5岁.绝经后妇女约有25%患骨质疏松症、腰酸背痛、腿抽筋、肌肉关节疼痛等.糖尿病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其引起的并发症几乎累及机体各个组织,其中糖尿病骨质疏松(diabetic osteoporosis,DO)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1].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1].在围绝经期内分泌功能失调,雌激素水平降低,妇女逐渐向老年期过渡.围绝经期带器妇女绝经后应及时取出宫内节育器(IUD),以免使身心健康受到损害[2].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绝经期妇女性激素和血脂水平与红细胞流变性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性激素、血脂、红细胞流变性的测定.结果 (1)在女性刚进入更年期阶段(40~50岁),血脂水平及雌激素水平尚在正常范围内,随着年龄的增加(51岁以后),血脂水平逐渐升高,雌激素水平则逐渐降低,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生成素则呈先逐渐升高然后逐渐降低.(2)绝经妇女大多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处于异常状态,但随着年龄的增加(61岁以后),绝经妇女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变形指数等指标更加异常显著变化.结论女性进入绝经期后,其血脂水平和雌激素水平,以及红细胞流变学等均逐渐发生异常改变.维持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对降低绝经后妇女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能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2.
<正>围绝经期综合征也称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1],多发生于45~55岁的妇女。有研究认为,46~50岁发病率最高[2]。一般持续至绝经后2~3年。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情绪不稳定、阵发性潮热、头晕、失眠、心悸、抑郁、暂时性血压升高等[3]。因此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使她们顺利地度过心理、生  相似文献   

13.
围绝经期,曾称为更年期,包括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此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理状态发生较大变化,对此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对围绝经期妇女阴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MI)与血清总胆同醇含量(TC)两项指标进行检测,旨在探讨同绝经期妇女明道脱落细胞成熟指数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1].  相似文献   

15.
围绝经期妇女的现存问题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是指从接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临床特征起至绝经1年内的期间。绝经是指月经完全停止超过1年。有研究发现,妇女平均绝经年龄已经从1989年的49岁提前到了现在的46.47岁,可能与月经初潮年龄、生育状况、疾病、生活和饮食习惯等有关。围绝经期妇女常出现的问题是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由于卵巢功能迅速减退,雌激素水平明显波动或下降,导致部分人群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失调的症状,同时,心理活动也会发生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综合征与激素替代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 定义更年期是妇女从性功能成熟到衰退进入老年期的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 ,通常称这一时期为围绝经期 ,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 ,包括从临床上或血中激素水平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 (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征兆 )一直持续到来过最后一次月经后 1a,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2 雌激素在妇女健康中的作用近年研究发现雌激素受体除存在于生殖系统和第 2性征器官中外 ,还存在于全身其他很多部位 ,如心脏、冠状动脉、主动脉、骨骼、皮肤、脂肪、泌尿道等。雌激素参与体内重要代谢 ,如脂肪、糖、蛋白、骨代谢等。雌激素在妇女一生的…  相似文献   

17.
嗣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1],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激素缺乏而出现月经周期紊乱.通过一定的神经机制影响着妇女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加之患某种疾病往往心理反应更为强烈.笔者通过对前来我院内科住院的100例45岁~55岁围绝经期女病人的心理状态与职业、家庭关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是指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一年内的期间,即绝经过渡期至绝经后一年。我国城市妇女的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农村妇女为47.5岁。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几已耗尽,尤其剩余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低下,雌激素分泌量锐减,对垂体的负反馈变弱,于是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但不能形成排卵前高峰,终至发生无排卵性功血。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年WHO将围绝经期定义为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从绝经前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症状,至绝经后1年的这段时期。围绝经期妇女不仅出现潮热、盗汗、骨质疏松等躯体症状,心理症状也非常突出。围绝经期抑郁是发生于围绝经期的情感障碍性疾病,以情绪忧郁和焦虑紧张为主要表现,严重者有自杀倾向。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因素。Dennerstein等对438名45-55岁妇女进行的为期11年的前瞻性研究显示,24%的妇女发生了围绝经期抑郁。  相似文献   

20.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这一生命阶段中许多健康问题与卵巢功能衰退有关。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或丧失、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可引起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骨代谢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症候群。本研究对506例41—60岁围绝经期妇女同时测定血清雌二醇(E2)及跟骨的骨密度(BMD),以5岁为一个年龄组进行比较,分析其E2水平与BMD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