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多发病,西医治疗以雌孕激素序贯疗法为主.中医药治疗有其优势,胥京生主任基于多年临床经验,强调"肝血为妇人经血之本",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以疏肝安坤、养肝滋肾,柔肝健脾,柔肝泻心、暖肝化瘀等法治之,临床效果确切.附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水平及保健的一般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401例社区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有88.8%妇女出现至少1种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其中中、重度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占到22.4%;被调查女性保健意识相对积极,但其保健知识、行为情况不容乐观。结论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健康及保健状况不容乐观,建议积极深入的开展健康教育,促进社区围绝经期妇女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庆红  李小玲  钟京燕 《全科护理》2013,11(10):879-880
分析围绝经期妇女躯体及心理的变化,提出相应的基础护理、家庭护理、心理护理指导措施。  相似文献   

4.
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心理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心理康复对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 10 0例确诊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5 0例。治疗组给予谷维素、舒乐安定片等治疗 ,同时每周进行心理治疗 2次 ;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 ,疗程 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并采用SCL 90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的SCL 90各因子及总均分均有下降 ,但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各因子均分与正常成年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心理治疗能有效缓解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 ,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王忠民(1954-),男,硕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天津市中医传承工作室导师,先后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50余篇,获国家药物发明专利14项,获市级科研成果奖励7项,参编医学书刊8部,独立著书8部。王老师尤其擅长从中西医结合角度论治疑难病症,特别是对临床缺乏可靠疗效之病潜心攻克,对妇产科综合征等颇有研究[1],探究病因病机,摸索辨治规律,临床研究多有独特见解。笔者有  相似文献   

6.
就近年来中医药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从脏腑论治、辨证论治、专方治疗、综合治疗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了更多的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围绝经期综合征也称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1],多发生于45~55岁的妇女。有研究认为,46~50岁发病率最高[2]。一般持续至绝经后2~3年。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情绪不稳定、阵发性潮热、头晕、失眠、心悸、抑郁、暂时性血压升高等[3]。因此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使她们顺利地度过心理、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音乐运动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Kupperma评分法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益阳市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筛查,选取Kupperman评分≥15分以及SDS评分指数≥0.5的患者100例,年龄为45~55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实施音乐运动疗法训练,50例)和对照组(50例).训练24周后,采用Kupperman量表和SDS量表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训练24周后,试验组Kupperman评分和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训练前后Kupperman评分、SDS评分和Kupperman单项评分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音乐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症状.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妇女运动对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参加体育运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的方法抽样,选择40~65岁的妇女4489名进行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情况以及围绝经期妇女参加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文化程度高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者占比例大,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者其围绝经期综合征较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者发生率低。结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除药物治疗外,改变生活方式(如增加体育运动)可降低或减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降低骨关节疼痛,从而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在绝经前后因体内性激素波动或减少而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俗称更年期综合征[1]。中医称之为绝经断前后诸症,以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失眠健忘、头晕耳鸣、腰酸背疼、手足心热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临床症状为主[2]。《金匮要略》说"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形象的描述了其发病时情志不遂的症状。据统计,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普遍偏高,达到  相似文献   

11.
<正>谢萍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十批四川省政府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老中医药专家杨家林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妇科肿瘤方向学术带头人。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对围绝经期诸症的认识及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同导师谢萍教授随诊,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特举导师门诊治疗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我县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5月我院门诊接诊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80例。通过问卷调查、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进行统计,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婚姻质量差、年龄大、婆媳关系差、子女关系差、睡眠质量差的患者易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结论全南县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婚姻质量差、年龄大、婆媳关系差、子女关系差、睡眠质量差有关,全南县女性行激素替代治疗的接受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指妇女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衰退,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也称更年期综合征,中医称为绝经前后诸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多疑、心悸、失眠、尿频、骨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比较步行与八段锦等运动训练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伴抑郁的康复效果,寻找非药物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途径。方法:用Kupperma评分法和流行病学调查-抑郁量表(CES-D)对唐山市西山道社区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筛查,选取Kupperman评分≥16分(即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度以上)以及CES-D评分≥20分(即存在抑郁症状)患者145例,年龄45—55岁之间;按数字排序随机分对照组50例,步行组46例和八段锦组49例,训练3个月后对三组用改良Kupper-ma量表和CES-D量表进行评价。结果:训练后步行组和八段锦组与对照组Kupperman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ES-D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步行组与八段锦组CES-D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Kupperman单项评定,在潮热出汗、失眠、焦躁、忧虑、疲倦乏力、肌肉关节痛等方面得到改善(P<0.05),且八段锦组在失眠、焦躁、忧虑、胸闷、心悸等方面明显优于行走组(P<0.05)。结论:步行和八段锦等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症状,且八段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或其他原因造成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至完全消失的过渡时期内,由于心理和生理改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常见有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或抑郁健忘、浮肿便溏、皮肤感觉异常、头晕、腰酸等[1]。属祖国医学脏躁、郁证、绝经前后诸证等范畴。现  相似文献   

17.
国家级名老中医韩明向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独到的疗效。他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病机是肾精亏虚,血虚肝郁,中医治疗应以滋补肝肾,养血疏肝法为主,以二至丸合一贯煎化裁随证加减。在临床上能明显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诸多不适症状,效果良好。总结整理分析成文以启迪同道。  相似文献   

18.
1相关概念 1.1 围绝经期与围绝经期综合征 1.1.1围绝经期指女性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1年内的期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紫参胶囊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3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作为治疗组,用紫参胶囊治疗;3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作为对照组,用坤宝丸治疗。疗程4周。观察临床总疗效、主要证候积分以及治疗前后体内性激素变化。结果:2组间显效率、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临床症状治疗后的积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参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确切,对烘热汗出,失眠,心烦易怒等症状的疗效优于坤宝丸。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