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可导致严重慢性肝病,并且与肝细胞癌密切相关。近5年来,我们改进肝炎病毒核酸诊断技术,建立热变性HCVRNA直接扩增技术、RTPCR夹心斑点杂交技术、HBV前C区点突变检测技术,以及克隆HCV、HGV基因序列。此外,对广东甲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与输血传播HCV、HGV及TTV人群感染的情况、慢性HBV感染者病情反复发作的因素、HCV与肝癌关系、干扰素、Lamivudine的临床治疗观察、基因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等作了一系列研究。这些技术的改进与研究成果,迅速应用到临床防治工作中,对当前病毒性肝炎诊治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叶下珠复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叶下珠复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4例,与灭澳灵10例作对照。结果显示叶下珠复方组治疗3个月(其中10例治疗6个月).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肝功能复常或明显改善者达82.6%;e抗原及HBV—DNA转阴率分别为46.2%(24/52)和46.3%(19/41);疗效优于灭澳灵组(上述3项指标分别为20%,10%,100%;P<0.01和P<0.05)。叶下珠复方组治疗3个月后e抗原及DNA未阴转中10例延长疗程至6个月,结果e抗原及HBV—DNA转阴分别为6例;e抗原阴转患者中大部分伴随HBV—DNA阴转(85.7%)及肝功能复常或改善(100%)。e抗原及NBV—DNA的阴转率似在成年患者及病程短者较高;而与中医证型似无明显关系。研究表明叶下珠复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一定的疗效,延长疗程似可提高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4.
叶下珠复方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比较叶下珠复方、拉米夫定、叶下珠复方合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3组,分别为叶下珠复方组(剂量2.6g/次,3次/d)、拉米夫定组(剂量100mg/次,1次/d)和叶下珠复方合用拉米夫定组,均连续口服52周.治疗前、后定期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及乙型肝炎标志物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及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含量.[结果]叶下珠复方组肝功能复常率、HBeAg转阴率均高于拉米夫定组,而HBV-DNA转阴率低于拉米夫定组(P<0.05),YMDD变异少于拉米夫定组(P<0.05);两药合用组的HBeAg转阴率与叶下珠复方组相仿(P>0.05)而高于拉米夫定组(P<0.01),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叶下珠复方组和拉米夫定组(均P<0.01),肝功能复常率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或P <0.01),YMDD变异也少于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叶下珠复方与拉米夫定联合用药可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减少YMDD变异,推迟和避免拉米夫定耐药株产生,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病毒在体内的持续复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在抗病毒治疗允许的前提下,抗病毒治疗方法和一般的综合性保肝治疗方法所产生的效果比,以期规范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方法 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隆化诺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的综合性保肝治疗,以6个月为疗程,检测患者乙肝标志物的阴转率。结果 抗病毒治疗比一般的综合性保肝治疗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应尽量创造条件选择抗病毒药物,以期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7.
叶下珠复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叶下珠复方(主要由叶下珠、黄芪、三七、甘草等组成)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叶下珠复方联合拉米夫定(100mg/d)治疗,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100 mg/d),6个月后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6个月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为83.3%,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为73.3%,HBeAg/Anti-HBe血清转换率为53.3%,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阴转率(PCR法)为93.3%;而对照组分别为53.3%、13.3%、6.7%和70.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叶下珠复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提高患者HBeAg和HBV DNA阴转率。 相似文献
8.
徐瑞平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96,(6)
平肝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84例疗效观察徐瑞平(河南省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455000)主题词%平肝汤/治疗应用,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采用自拟“平肝汤”对收治的18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临床诊断及疗效判定按1990年上海第六届... 相似文献
9.
10.
使用4种α-干扰素的98例病毒性肝炎病人,在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定期检测抗干扰素中和抗体,结果发现阳性率为34.7%,该抗体的产生与病人的性别、年龄、治疗前ALT水平、肝炎病毒感染类型、以及肝炎的临床类型均无显著相关;低剂量干扰素较易产生中和抗体;使用不同干扰素制剂产生中和抗体存在差异,其中以rIFNα2a最高,IFNαN1最低;但中和抗体的出现对干扰素的抗病毒疗效影响不大,由于病例数较少,干扰素治疗期间出现的肝炎再活动现象与抗干扰素中和抗体产生的关系,未能下结论。 相似文献
11.
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目前,我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在12%左右,慢性乙型肝炎患至少有1200万之众,部分患可发展至肝硬化,少数患可演变成原发性肝癌,至今仍缺乏短期内治愈该病的特效药物。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这不双影响了患的生活、工作和家庭幸福,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12.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性肝炎病毒(HBV)引起,通过血液,体液或其他途径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念的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多样。易发展成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中医史籍虽无乙肝病名记载,但与本病相关的症状描述,可见于胁痛。鼓胀,黄疸,积聚,虚痨,郁证,呕吐等证候中。现将近年来中医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概况作一综述,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肝炎(CHB)的疗效。方法:78例CHB临床随机分为治疗组(干扰素联合苦参素组)、对照组(干扰素组)。对照组采用干扰素α1b300万U,1次/d,1月后改为每周3次,疗程6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苦参素氯化钠注射液100m1,1月后改为苦参素胶囊200mg,口服3次/d,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的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抗Hbe阳转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它们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12月,治疗组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抗Hbe阳转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较能更有效的治疗慢性乙型病毒肝炎,且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治疗组HBVDNA阳转反跳率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4.
三种叶下珠属植物在体外细胞培养中抗HBV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3种叶下珠属植物的水提物在2215细胞培养中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显示:3种药物在6.25g/L加药后第5天,苦味叶下珠对2215细胞HBsAg和HBeAg分泌的抑制率分别为57.79%和55.00%,黄珠子草为64.62%和61.51%,新发现的珠子草延益亚种为44.32%和2.98%。提示苦味叶下珠和黄珠子草在体外细胞培养第5天中对HBsAg和HBeAg的分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广西叶下珠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重庆麻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观察广西叶下株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用广西叶下珠治疗1月,检测用药前后血清中的DHBV DNA及转氨酶、肝组织病理等。广西叶下珠用药2周、1月能使血清DHBV DNA总体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停药后DNA滴度回升不明显。血清转氨酶检查及肝脏常规HE染色病理检查未发现叶下珠对肝脏有明显的毒性损害。广西叶下珠在体内有抗鸭乙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6.
左俊岭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2(4):259-262
[目的]观察肝纤Ⅰ号冲剂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20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及对照组80例,在护肝、对症处理及无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服用肝纤Ⅰ号冲剂(由汉防己、桃仁、三七等组成),每次1袋(10g),每天3次;对照组服用大黄(?)虫丸,每次9g,每天3次。治疗2个疗程(半年)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及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等肝纤三项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两组B超检查结果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在降低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方面,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在改善脾脏厚度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门静脉宽度的影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各项肝功能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肝纤Ⅰ号冲剂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可有效降低肝纤维化程度和改善各项肝功能指标,疗效确切且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近年中医中药在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肝纤维化和保护肝脏功能等方面对乙肝的多靶位治疗的研究进展,认为中药及复方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有很好的优势,但是缺乏统一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从而认为利用新技术FQ—PCR开发中药抗HBV效果量化标准有着积极的意义,并为筛选低毒、有效的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开发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
孙宗杰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2(9):817-818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之一,也是国际上所关心的重大课题。谈病毒的感染,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的血液传播。由肝细胞中复制的病毒释放到血液循环而进入唾液、眼泪、鼻腔分泌物、汗液、关节液、尿液、粪便、精液、母乳、月经、羊水和阴道分泌物等,使密切接触呈横向感染和母婴垂直传播。它的中心环节是T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6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与多种免疫性疾病有关。目前认为乙型肝炎是由于免疫引起免疫损伤和免疫功能紊乱所致。IL-6在乙型肝炎的损伤和纤维化时增高明显,其与乙肝的发病、肝细胞损伤、肝纤维化有重要关系,将来有望通过对IL-6的有效调节达到对乙型肝炎的有效治疗和控制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