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TCA术后再狭窄的血小板机制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后再狭窄大大降低了 PTCA本身的临床优势 ,尽管 PTCA早期成功率较高 ,但并发症经常发生且需反复进行血管重建 ,冠脉内支架植入降低了再狭窄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但并没有消除再狭窄。再狭窄病灶在组织病理学上不同于最初的动脉粥样硬化病灶 ,因为多种机制参与了再狭窄的病理过程 ,而血小板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对血小板功能及其在 PTCA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和抗血小板治疗对再狭窄发生与发展过程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再狭窄病理过程中的血小板功能状态与作用1.1 血小板激活 :…  相似文献   

2.
PTCA术后再狭窄机理研究及其防治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 ,随着介入性心脏病学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已在我国许多医院开展起来 ,这是值得可喜的。但是 PTCA后的主要长期并发症——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较高 ,这也是目前开展冠心病 (CHD)介入性治疗的主要障碍。本文就 PTCA术后再狭窄的机理及其防治作简要综述。1  PTCA术后再狭窄形成的机制Gruentzig[1] 于 1977年首次将 PTCA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以后随着 PTCA的广泛应用及技术提高 ,PTCA成功率大于 90 % ,而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为 4 %~ 5 % ,然而 PTCA术后再狭窄率高达17%~ 4 0 % …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首次PTCA后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探讨PTCA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为防治PTCA后再狭窄提供依据。方法:对70例患PTCA的一般情况、PTCA有关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再狭窄率为25.7%(18/70)。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大量喝酒、糖尿病、缺少运动是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8.122,7.528,4.906。首次PTCA时低年龄、男性相对容易发生再狭窄。结论:PTCA患(尤其是男性)不宜嗜酒,应控制血糖,更多活动。  相似文献   

4.
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 (PTCA)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 ,但术后再狭窄的发生限制了 PTCA的远期疗效。据统计 PTCA术后再狭窄率为 30 %~5 0 % ,且主要发生于术后 3~ 6个月内 [1,2 ]。再狭窄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深入研究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并寻找有效预防再狭窄的手段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1  PTCA术后再狭窄的机制PTCA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主要包括以下病理生理机制 [3 ] :早期的血管弹性回缩 ;血小板聚集和附壁血栓形成 ;新生内膜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形成 ;动脉慢性的几何形态变化 (即血管重塑 )等。再狭窄的病理生理过程开…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为代表的冠心病介入治疗 ,是冠心病治疗的突破性进展 ,但病人术后 3~ 6个月出现约 35 %~ 5 0 %的再狭窄 (RS)率 ,使远期疗效受到严重影响。再狭窄发生机制研究认为 ,血管腔内成形术后早期有球囊损伤导致的内膜撕裂 ,血小板粘附、聚集 ,以及血管痉挛或弹性回缩 ,进一步则有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堆积 ,终致再狭窄形成。在这一过程中 ,内皮素 (ET)、血管紧张素 (Ang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于 (b FGF)、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样生长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管腔内放疗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用家兔经颈外动脉插管对其颈总动脉实行了 PTCA,术后给予血管腔内放疗 (核通后装治疗计划 ) ,放射源中心轴外 3m m为处方剂量点 ,分别照射 10 Gy、2 0 Gy和 30 Gy。术后 4、12、2 4周取颈总动脉行病理检查。结果 :对照组PTCA后 4周 ,可见管腔狭窄 ,内膜不规则增厚 ,新生内膜内见大量棱形平滑肌细胞 ,排列紊乱 ,部分内弹力膜断裂。 10 Gy剂量放疗组未见有新生内膜 ,管腔无狭窄 ,内弹力膜完整 ,管壁略变薄。 2 0 Gy或 30 Gy放疗组管腔变大 ,管壁明显变薄 ,胶原组织和平滑肌细胞数量减少。 12周的病理结果与 2 4周时无明显差异。结论 :血管腔内放射治疗可明显抑制血管损伤后的组织增生 ,且抑制程度与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为代表的冠心病介入治疗 ,是冠心病治疗的突破性进展 ,但病人术后 3~ 6个月出现约 35 %~ 5 0 %的再狭窄 (RS)率 ,使远期疗效受到严重影响 ,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病人预后。由于 RS有较多参与因素 [1 ,2 ] ,目前还未能找到一种理想的方法来防治 ,对此的策略只能是综合的、从整体上加以防治 [3 ] 。现代医学通过抗氧化剂、抗血小板糖蛋白体、抗增生药物、调节血脂药物、支架的改进、放射性支架、球囊的改进等方法防治再狭窄 ,但仍然不尽人意 [4] 。近年来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者采用中医药的方法在防治 RS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研究发现,粘附分子在PTCA后再狭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粘附分子抗体治疗能减轻PTCA后再狭窄,本文就此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自 1977年 9月 Gruentzig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首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以来 ,随着导管质量的不断改进和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 ,PTCA的成功率逐渐提高 ,达 90 %~ 95% ,适应范围日益拓宽 ,迅速在发达国家得以普及 ,已成为冠心病 (CHD)较简便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但是 ,众多的临床实验研究发现 PTCA术后 6个月内再狭窄率高达 30 %~50 % [1]。PTCA术后再狭窄限制了其治疗的远期疗效及临床应用 ,也给病人增加了生理上、经济上的负担 ,那么 ,如何判定 PTCA术后病人发生了再狭窄呢 ?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1 临床…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首次开展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但是其后的临床实验研究发现:PTCA术后易发生急性冠脉闭塞,6个月内易发生术后再狭窄(restenosis,RS)且RS率高达30%~50%,因而影响了其远期疗效和临床应用。支架植入术作为PTCA术后的补充已于1987年开始应用于临床,降低了PTCA术后RS的发  相似文献   

11.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但术后 3 0~ 5 0 %病变血管再狭窄发生率 ,已严重地影响了 PTCA术后的远期疗效 ,临床上目前尚无有效预防 PTCA术后再狭窄发生的药物。全反式维甲酸 (ATRA)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效应维生素 A类衍生物 ,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 ,该药在防治 PTCA术后再狭窄发生方面具有多种抑制作用 ,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成形术是心血管疾病治疗学上的一大突破,但术后局部血管的再狭窄仍然是制约其发展、应用,迄今尚未攻克的难题。本文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生物学、流行病学和防治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辐射治疗是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一个新手段。然而尚存在许多问题。究其原因是机制尚未明确,本文主要从相关的细胞及细胞因子着看综述了辐射治疗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降脂治疗对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疗效肯定,虽然现有资料不能表明降脂治疗预防PTCA术后再狭窄,但此类病人仍应积极地控制血浆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钾在临床上预防PTCA术后再狭窄的安全性的有效性。方法 80例PTCA患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加钾缓释片(Slow-K)1.2g,q8h,于术前3d开始服药至术后6个月。将两组的多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7例完成随访,治疗组平均能提高血钾浓度0.3mmol/L,血Na^ 、Cl^-、Ca^2 、Mg^2 水平两组间无显性差异;可疑心绞痛和心肌缺血于对照组有14例(28.9%),而治疗组仅有7例(17.9%);冠脉造影随访对照组21例中有11例出现再狭窄,而治疗组17例中有6例;随访期间对照组有23.7%;治疗组有10.2%需再次进行血管重建术(包括PTCA和CABC),但两组比较P=0.116。结论 钾剂治疗初步显示:PTCA术后心肌缺血再发率、冠脉造影再狭窄例数以及因再狭窄需要再次行血管重建术例数,治疗组较对照组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 99Tcm- MIBI运动 -静息心肌显像预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再狭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PTCA后有运动 /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完整的 6 0例确诊为冠心病病人 ,根据是否有心肌梗死分两组 ,分析心肌灌注显像结果 ,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99Tcm- MIBI运动 -静息心肌断层显像预测再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9% ,90 % ,对左前降支 ,左回旋支 ,右冠状动脉再狭窄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4~ 84 % ,5 3~ 90 % ,5 0~ 6 0 %。结论  99Tcm- MIBI运动 -静息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是预测 PTCA术后再狭窄较特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玉茹 《山东医药》2007,47(17):70-71
2001年1月~2005年10月,我们对23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术,术后口服辛伐他汀,观察了其冠状动脉再狭窄(RS)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后再狭窄仍然是目前的重要难题之一。本研究对303例PTCA成功者,测定正常冠状动脉管径和PTCA术后再狭窄管径,结合临床冠心病危险因子及与再狭窄相关连的病变形态因子的定量分析进行对比研究,采用Automatededgedetecting法测出术前正常冠状动脉管径(NCD)按NCD的大小分为三组,A组NCD<25mm;B组2.5~3.0mm;C组≥3.0mm;同时分别测出A、B、C三组术前、术后PTCA部位的最小血管径(MVD.mm)以及PTCA术后3个月追踪造影时PTCA部位的MVD,采用Caliper法分别计算出PTCA前、后狭窄率、3个月后追踪时再狭窄率。结果显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PTCA前偏心性病变、钙化病变及扩张后冠状动脉夹层在三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TCA前NCD(mm)、MVD(mm)及PTCA术后MVD(mm)C组显著高于A组(P<0.01),再狭窄率A组显著高于C组(P<0.01)。我们认为正常冠状动脉径较细者,PTCA术后容易发生再狭窄,冠状动脉本身的粗细可以作为PTCA术后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术后再狭窄问题一直是妨碍其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防止术后再狭窄是f临床心血管病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药物防治再狭窄的研究现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PDGF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后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DGF可通过促进SMC迁移导致PTCA术后再狭窄,抑制PDGF可能对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