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标本分离的95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金属β-内酰胺酶、诱导型和质粒型AmpC酶检测,并对其中的29株进行联合药敏试验。结果95株鲍曼不动杆菌金属β-内酰胺酶、诱导型AmpC酶和质粒型AmpC酶的检出率分别为95.79%、24.21%和47.37%。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8.95%和73.6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头孢吡肟与阿米卡星的协同作用分别为51.72%、27.59%、37.93%。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产酶率和耐药性高,临床应慎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如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可使用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及其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的产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药物敏感性,通过改良酶提取物头孢西丁和头孢曲松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和ESBLs,E试验MBL试条检测MBLs。结果186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达82.3%,对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依次为75.3%,74.2%,72.6%,71.0%,70.4%,对替卡西林、头孢哌酮、氨曲南的敏感率均〈60%,对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61.8%和55.9%。单产AmpC酶、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单产ESBLs和单产MBLs检出率分别为8、6%(16/186),2.7%(5/186),14.5%(27/186),4.8%(9/186)。结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象不容忽视,产生高活性β内酰胺酶是导致其耐药的机制之一,亚胺培南仍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褪色沙雷菌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的272株褪色沙雷菌进行药敏试验;用表型筛选及三维试验法进行ESBLs和AmpC酶检测;采用改良的Hodge试验,以厄他培南为指示药物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结果 褪色沙雷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80.0%,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10.0%;272株褪色沙雷菌中产ESBLs菌30株,检出率为11.0%,产AmpC酶菌41株,检出率为15.1%,同时产ESBLs和AmpC酶15株,检出率为5.5%;Hodge试验结果,有15株为阳性.结论 褪色沙雷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耐药性的产生与细菌产AmpC酶、ESBLs以及碳青霉烯酶有关,实验室应加强检测和监控.  相似文献   

4.
王敏敏  董晓勤  苏婧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2):2600-2601,2802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情况。方法: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2-巯基丙酸纸片协同试验筛选金属酶菌株。结果:6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呈多重耐药,对临床常用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IPM100%、CTX98.3%、TIM96.7%、TZP85.0%、LEV78.3%、ATM78.3%、FEP73.3%、AK73.3%。纸片协同试验产金属β-内酰胺酶4株,检出率为6.7%。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呈多重耐药。产金属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的机制之一。密切监视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 讨引起社区和医院感染的大肠埃希菌产AmpC、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头孢西丁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测定AmpC酶;双纸片协同试验和纸片确证试验筛选并确认产ESBLs菌株。结果 143株大肠埃希菌产AmpC酶、ESBLs及AmpC+ESBLs的总检出率分别为4.90%、28.67%、2.10%。非产酶株总耐药率,医院感染株为35.36%,社区感染株为21.8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产酶株总耐药率两者分别为73.40%、75.60%,差异无显著性(P〉0.05)。社区和医院感染的非产酶菌株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环丙沙星等常用抗菌药物都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57.58%、39.39%、42.42%、39.39%及77.97%、71.19%、66.10.%、54.24%;产酶菌株的耐药率均高于上述平均水平。所有被测药物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性最高,未出现耐药株。结论 社区感染的大肠埃希菌非产酶株耐药率明显低于医院感染株。大肠埃希菌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ESBLs和AmpC;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目前大肠埃希菌产酶株感染的临床经验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臭鼻亚种(Koz)所产各种β-内酰胺酶(β-lase)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多底物纸片法、ESBLs确认试验、AmpC酶检测法检测36株Koz所产各种β-lase,采用琼脂扩散法分析其耐药性。结果(1)36株Koz β-lase检出率为69.4%,其中单独产广谱酶、青霉素酶、ESBLs分别为1、1、12株,产AmpC酶总数11株(30.5%),ESBLs总数22株(61.1%),未检出碳青酶烯酶;产复合酶11株(30.5%),青霉素酶 诱导型AmpC酶1株,诱导型AmpC酶 ESBLs7株,持续高产AmpC酶 ESBLs3株;(2)22株产ESBLs菌株中.CAZ,ATM,CTX检出率分别68.2%、77.3%、95.5%;(3)非产酶Koz对12种抗生素均敏感;25株产β-内酰胺酶Koz中,非产ESBLs菌株对PRL、GN、SXT多数耐药,青霉素酶 诱导型AmpC酶、ESBLs 诱导型AmpC酶产酶菌株和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较高耐药率,持续高产AmpC酶 ESBLs仅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36株Koz产β-lase总检出率很高,产4种酶,以AmpC酶、ESBLs为主,未检出碳青酶烯酶;复合产酶是其主要产酶形式之一,臭鼻克雷伯菌所产ESBLs的检出率以CTX最高;不同产酶菌株耐药谱不同,持续高产AmpC酶 ESBLs仅对亚胺培南敏感。  相似文献   

7.
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在抗菌药物作用下,生物膜和浮游菌对β-内酰胺酶表达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模型,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诱导生物膜和浮游菌产生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酶进行定量分析;改良头孢西丁三维实验鉴定β-内酰胺酶的类型。结果在抗菌药物作用下,生物膜和浮游菌均有明显β-内酰胺酶表达,两者酶活性最大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诱导产生最大酶活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诱导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为AmpC酶。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比浮游菌更易被诱导产酶;亚胺培南是AmpC酶的强诱导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产β-内酰胺酶的关系.方法 对分离出的细菌采用API 20NE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菌株产β-内酰胺酶的情况,用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筛选金属酶.结果 在150株鲍氏不动杆菌中,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4.0%),其次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从20.0%~55.0%),耐药率最高的是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和阿米卡星,均>60.0%;在所有菌株中有37株(24.7%)产ESBLs,66株(44.0%)产AmpC酶,16株(10.7%)产碳青酶烯酶,其中12株(8.0%)为金属酶.结论 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外,鲍氏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产ESBLs、AmpC酶和金属酶是其对多种抗菌药物高度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产酶情况以及KPC-2和NDM-1耐药基因的检出,分析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改良Hodge试验、亚胺培南-EDTA纸片协同试验和AmpC酶三维试验检测29株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产酶情况;PCR法检测KPC-2及NDM-1两种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结果 29株分离菌中26株菌改良Hodge试验阳性,7株亚胺培南-EDTA纸片协同试验阳性,7株AmpC酶三维试验阳性,16株携带KPC-2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占55.17%,未扩增出NDM-1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结论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主要是产碳青霉烯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谱及产金属β-内酰胺酶情况.方法 K-B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亚胺培南纸片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结果 19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44株(22.9%)对亚胺培南耐药,这44株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耐药;对阿米卡星耐药率相对较低;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部分敏感;对亚胺培南耐药的44株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11.3%.结论产金属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及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之一,治疗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宜参考实验室的细菌药敏结果选用较敏感的四代头孢或环丙沙星结合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用药;实验室提高对其检出可帮助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并减少耐药性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法进行常规药敏试验,筛选出5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各种β-内酰胺酶,用PCR检测各种相关的耐药基因。结果5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2株(4%)、产AmpC酶20株(40%),11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22%),耐药基因检测中共有8种基因阳性,其中阳性率较高的为CTX(56%)、外膜孔蛋白OprD(60%)、aac(6′)-Ⅱ(60%)。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以AmpC酶为主,基因型以CTX阳性率较高,耐亚胺培南主要为外膜孔蛋白缺失,同时已获得较多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及耐消毒剂基因,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2.
耐头孢西丁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监测及其β内酰胺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头孢西丁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耐药性监测,并对所产的β内酰胺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所选菌株对13种常用抗生索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菌株粗提酶进行等电聚焦电泳和三维试验。结果(1)所测的13种抗生素中,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100%敏感,其次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为20.6%,头孢噻肟的敏感性高于头孢他啶。(2)等电聚:焦电泳发现:绝大部分菌株都有多条β内酰胺酶条带。等电点为5.4和7.8的条带多见。(3)三维试验结果: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率为79.5%。AmpC酶(Ambler C型)的产生率为一41.0%,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产生率为35.9%。结论头孢西丁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大部分菌株同时产两种甚至多种β内酰胺酶,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此类菌株所产的β内酰胺酶特别是AmpC酶的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及其产碳青霉烯酶的基因特征。方法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Carba NP法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确证;PCR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 64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耐药率最高,为58.8%;对3种氨基糖苷类耐药率最低,为19.2%~20.6%;对其他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为40.0%~51.1%。检出72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产碳青霉烯酶,阳性率为11.3%。基因型检测3株为KPC-2型,占4.2%,26株为IMP型,占36.1%,43株为VIM型,占59.7%。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敏感性较好,但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碳青霉烯酶主要以金属β-内酰胺酶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肠杆菌科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持续高产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性。[方法]用改良三维法对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2年2~12月从临床送检各类标本中分离的248株肠杆菌科菌进行ESBLs和持续高产AmpC酶检测,用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24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的72株,占29.03%;产AmpC酶的26株,占10.48%。产ESBLs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85.29%~94.12%(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和氨曲南除外);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的交叉耐药性最高,分别达到76.47%、88.24%、85.29%;所有菌株对亚胺培南均敏感。产酶菌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结论]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15.
113株阴沟肠杆菌ESBLs和AmpC酶的携带率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两种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在阴沟肠杆菌中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采用VITEK或API系统鉴定细菌。K-B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双纸片确认试验检测:ESBLs;三维试验确认法检测AmpC酶。结果:113株阴沟肠杆菌中产ESBLs和AmpC酶的阳性率分别为26.55%和42.48%;ESBLs和AmpC酶共同存在者为9.73%。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佰司他汀的耐药率分别为98.2%,66.4%,45.1%,23.0%,17.7%,9.7%和4.4%。产ESBLs菌株对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西司他汀的耐药率为6.7%和3.3%;产AmpC酶菌株对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西司他汀的耐药率为12.5%和2.1%;非产酶菌株对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佰司他汀的敏感率为100.0%。结论:阴沟肠杆菌产EESBLs和AmpC酶的状况已十分突出,尤其是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已逐渐成为引起医院感染的流行菌,应引起临床高度关注。临床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阴沟肠杆菌耐药株的产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孔蛋白与β-内酰胺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外科监护室分离株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提取β-内酰胺酶进行三维水解试验及等电聚焦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酶活性;用PCR扩增IMP、VIM金属酶基因;用Western印迹分析外膜孔蛋白OprD2表达水平。结果从外科监护室分离的49株铜绿假单胞菌,有4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耐药组34株菌产AmpC酶,其中8株同时产ESBLs酶,2株仅产ESBLs,未筛选出产金属酶菌株;亚胺培南耐药组酶活性(74.32±53.42)μmmol/mg与亚胺培南敏感组酶活性(8.7±16.16)μmmol/m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耐药组OprD2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或缺失,而敏感组均正常表达OprD2,耐药组OprD2相对表达量(0.20±0.27)与敏感组(3.10±2.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扩增出IMP、VIM金属酶基因。结论外膜孔蛋白OprD2表达降低或缺失以及高活性AmpC酶,是外科监护室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原因,与IMP、VIM金属酶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β-内酰胺类酶的表达情况,比较产酶菌和非产酶菌的耐药性,并探讨产AmpC酶基因对其耐药表型的影响。方法采用EDTA协同试验检测β-内酰胺类酶,PCR扩增β-内酰胺类酶耐药基因及其序列测定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112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产β-内酰胺类酶菌85株(75.9%),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比非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明显严重,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吡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均大于35.3%;耐药基因TEM、SHV、OXAI、MP-1、AmpC、VIM-2阳性率分别为53.57%、10.17%、2.71%、4.46%、46.43%、16.96%,且有42.85%的菌株表现为多基因耐药。结论产β-内酰胺酶菌株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耐药基因以产TEM、AmpC为主,少部分产SHV、OXA、IMP-1、VIM-2,产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3种主要的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头孢菌素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携带情况,并分析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方法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验证药敏结果;双纸片增效法试验检测ESBLs、三维法检测AmpC、EDTA协同试验检测MBLs。结果 22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单产ESBLs菌株有37株(16.23%),单产AmpC菌株有10株(4.39%),单产MBLs菌株有2株(0.88%),同时产ESBLs及AmpC的菌株有11株(4.82%),同时产AmpC及MBLs的菌株有3株(1.32%),未检出同时产ESBLs和MBLs的菌株,同时产3种酶的菌株有12株(5.26%)。全阴性组、产1种酶、产2种酶及产3种酶的菌株对常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在产3种酶组中耐药率最高。分别将每种抗菌药物在产1种酶、产2种酶及产3种酶组进行两两比较。美罗培南、氨曲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在产1种酶及产3种酶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产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胺培南耐药率在产1种酶与产3种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实验室应当注意耐药菌株产酶实验的筛选,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分离的常见革兰阴性(G-)耐药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其耐药谱特征。方法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单产AmpC酶、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表型筛选和确认试验检测单产ESBLs菌株,纸片扩散法及E test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检出单产AmpC酶、单产ESBLs、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细菌分别为28株(16.67%)、71株(42.26%)和12株(7.14%)。AmpC酶检出率在阴沟肠杆菌中最高,为57.14%;ESBLs检出率以肺炎克雷伯菌最高,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分别为71.70%和55.81%。单产AmpC酶菌株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分别为3.57%和28.57%;单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2.82%、32.39%和25.35%;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菌株仅对亚胺培南敏感,未发现耐药株。结论RICU常见G-耐药菌的AmpC酶和ESBLs检出率较高,该类菌对大多数新型广谱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亚胺培南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的产生及耐药特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亚胺培南纸片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K-B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在28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93株对亚胺培南耐药,耐药率为32.5%,在93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产金属β-内酰胺酶15株,产酶率为16.1%;28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5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分别为16.8%、24.8%、26.6%,对环丙沙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43.7%和33.6%,耐药率>90.0%的抗菌药物有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泊肟和头孢呋肟等.结论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较高,多药耐药现象较严重,产金属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及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参考实验室的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