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成人上下颌牙列散在间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下颌牙列存在散在间隙或牙列缺损的成人病例35例,设计个性化正畸矫治方案集中散在间隙,矫治结束后进行修复治疗。结果:通过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患者口腔功能与美观均得到改善,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对于成人患者牙列散在间隙采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能使口腔功能得到较好恢复,并兼顾美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失牙患者的缺牙特征及单纯正畸或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6~2014年在我科矫治的先天失牙患者24人,拍全口曲面断层片、颞下颌关节开闭口位片及头颅定位侧位片,并根据面型及牙列拥挤度等决定治疗方案,通过正畸治疗将间隙集中后再义齿修复,观察临床疗效。结果:24例先天失牙患者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治疗,均获得正常覆盖、覆牙合关系,面型协调,软组织侧貌得到改善。结论:先天缺失1~2牙的错牙合畸形, 根据面型、错牙合情况、缺牙数目设计不同矫治治疗方案, 能够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多牙先天牙缺失,常需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伸长磨牙的正畸-修复联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扬  孙丽艳  刘奕 《口腔医学》2011,31(7):441-442
目的 探讨伸长磨牙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例因磨牙伸长无法镶牙患者,先通过正畸矫治将伸长磨牙及牙槽骨压低,待缺牙区镶复高度足够时行修复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经正畸治疗后伸长磨牙及牙槽骨均被成功压低,修复治疗后磨牙可正常行使咀嚼功能。结论 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是治疗伸长磨牙的有效方法,修复前正畸治疗可为缺失牙修复提供有效间隙,使修复体及牙列在功能和美观两方面都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冯莉  马松波  唐兵  段义峰 《口腔医学》2012,32(9):574-575
目的 观察正畸牵引联合牙槽外科手术矫治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病例,利用正畸牵引联合牙槽外科手术进行矫治。结果 6例埋伏尖牙,经开拓间隙或减数助萌治疗,3~5个月后自然萌出;24例行牙槽外科开窗术配合正畸牵引,8~12个月后萌出。牙髓活力正常,牙龈形态美观,牙周情况良好。结论 正畸牵引联合牙槽外科手术,可快速有效地矫治上颌埋伏阻生尖牙。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正畸-种植修复联合治疗患者减数下颌单个切牙矫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适合的病例选择标准及临床操作要点。方法从148例正畸-种植修复联合治疗病例中选出涉及减数下颌单个切牙矫治的21例患者,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32.1岁。所有患者均存在缺失数目不等的上颌前牙。21例患者均存在针对具体矫治目标而需要考虑的前牙牙量不调。其中7例接受了上下颌矫治,14例仅接受了下颌固定矫治器治疗。正畸治疗和种植修复完成后,对21例患者的前牙咬合关系和牙齿排列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21例下切牙拔牙间隙完全关闭,相邻牙齿牙冠无倾斜,X线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拔牙间隙关闭处两侧牙齿牙根平行。所有患者治疗后下前牙排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后牙段维持了治疗前的排列和与[牙合]关系。下切牙间隙关闭处未出现和邻近牙位明显差异的“黑三角间隙”。正畸治疗后上前牙种植牙处覆盖平均2mm。种植医师对正畸治疗后的前牙[牙合]关系满意。结论对存在Bolton指数不调,上前牙牙量较小,下前牙中度拥挤或伴有下牙轻度前突的Ⅰ类或轻度Ⅲ类正畸-种植修复联合治疗患者,设计减数单个下切牙治疗,可以获得正畸和种植均满意的牙齿排列和前牙[牙合]关系。  相似文献   

6.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的适应证,患者常畏惧手术风险而选择单纯正畸治疗.传统正畸治疗此类病例的效果有限,山西红十字口腔医院正畸科对一例骨性Ⅲ类错(牙合)使用传动直丝弓技术进行矫治,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环切导萌术与封闭性导萌术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临床研究上颌埋伏阻生产牙的外科导萌及正畸联合治疗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环切导萌术和封闭性导萌术联合正畸治疗两种方法矫治埋伏阻生前牙87颗。结果 行环切导萌术完成矫治后患牙临床冠较长,牙龈形态欠佳,疤痕可见。行封闭性助萌术正畸完成后其暴露牙齿的远中面宽度较小,唇侧骨高度增加。结论 行封闭性助萌术矫治的埋伏牙在美学效果等方面较行环切导萌术的好。  相似文献   

8.
牙颌面畸形由于存在颌骨间、颅颌间三维方向上大小、形态或位置关系的不调,对于生长发育完成、颌骨关系严重不调的成人患者,单纯的正畸或正颌治疗均不能完美的同时解决颌骨及咬合关系问题,惟一的途径是正畸-正颌联合矫治。本文就牙颌面畸形患者生长发育过程中,正畸和正颌外科治疗方案的选择、时机以及联合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引导组织再生(GTR)术后患牙正畸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9—2011年来锦州市口腔医院就诊的因牙周病导致个别牙严重错牙合畸形患者19例(患牙26颗),GTR术后6个月开始正畸治疗,比较矫治前后患牙牙周状况。结果 19例患者经牙周-正畸治疗后,有17例达到矫治目标,牙周状况明显改善。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的前牙牙槽骨高度略有增加,后牙牙槽骨高度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GTR手术可使牙周-正畸治疗的安全性、疗效性及稳定性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引导组织再生(GTR)术后患牙正畸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9—2011年来锦州市口腔医院就诊的因牙周病导致个别牙严重错牙合畸形患者19例(患牙26颗),GTR术后6个月开始正畸治疗,比较矫治前后患牙牙周状况。结果 19例患者经牙周-正畸治疗后,有17例达到矫治目标,牙周状况明显改善。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的前牙牙槽骨高度略有增加,后牙牙槽骨高度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GTR手术可使牙周-正畸治疗的安全性、疗效性及稳定性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下颌前突Ⅲ类(牙合)的术前和术后正畸疗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外科-正畸联合矫治下颌前突Ⅲ类错(牙合)的疗效观察。方法:2004~2008年按照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序列,治疗下颌前突Ⅲ类错(牙合)80例。全组病例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27~43岁。全部选用了以SSRO为主体的手术方案。结果:80例患者均取得较为满意的面形改善和咬(牙合)关系重建效果。全组病例中坚持完成矫治程序的占97.3%(75/80)。而由于患者居住地址远离城市和其它原因未能完成术后正畸的占6.3%(5/80)。前者(牙合)关系稳定性优于后者,防止了复发。结论:从医患两方面仍需加强对外科-正畸联合矫治的认识,坚持做到每一例患者完成术前术后正畸,对提高正颌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查对比分析成人骨性反牙合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前后的主要咀嚼肌肌电 ,揭示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后咀嚼肌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2 0名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治疗的成人骨性反牙合患者 ,利用肌电图仪测试治疗前后咬肌、颞肌前束、二腹肌前腹在功能活动中肌电变化。结果 :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对咬肌、颞肌前束、二腹肌前腹的功能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对咬肌的功能影响最明显。结论 :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反牙合 ,咀嚼肌的异常肌张力多数得到纠正 ,但咀嚼肌的功能未能得到满意的恢复 ,咀嚼肌的功能恢复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还需要较长的功能锻炼恢复期  相似文献   

13.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正畸治疗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固定正畸矫治埋伏阻生上前牙临床疗效。方法 12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病例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进行矫治。结果 8例埋伏前牙经开拓间隙或减数助萌治疗,3—4个月后自然萌出;4例行开窗术配合正畸牵引,5—7个月后萌出排齐。结论 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可快速有效矫治上颌埋伏阻生前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骨性开15年后的骨性以及牙性变化.方法 本研究样本为10例成年骨性开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上颌采用了Le Fort I型截骨术,下颌采用了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O).选择患者在正畸治疗前(T1)、治疗后(T2)以及正颌手术后平均15年(T3)的头颅侧位片进行...  相似文献   

15.
外科正畸联合矫治陈旧性面中份骨折所致牙颌面畸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颌面部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和不愈合,将引起严重的牙颌系统功能障碍与面颌畸形,外科正畸联合矫治及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应用为治疗颌面骨折所致牙颌面畸形提供了全新的概念。方法:采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模型外科、骨切开复位及坚固内固定技术矫治46例颌面部骨折所致牙颌面畸形咬合紊乱。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满意的功能和形态效果。结论:外科正畸联合是矫治颌面部骨折所致牙颌面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智齿以外恒牙阻生是牙列畸形矫治中较为复杂的情况,需通过外科-正畸联合导萌治疗,以恢复完整牙列的美学形态和咬合功能等。牙槽外科医生在这项协同治疗过程中,担负重要职责,在诊断与治疗设计、阻生牙齿定位、外科显露技术、导萌阻力去除、萌出愈合等方面应具备足够的知识或经验,对减少患者手术痛苦,缩短矫治时间,最终矫治成功等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蔚  朱麒  陈慧霞 《口腔医学》2012,32(10):601-602,616
[摘要] 目的 应用PAR指数评价先天缺牙患者正畸矫治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2011年在我院正畸科进行固定正畸治疗的先天缺牙患者22例,记录患者缺失牙数目、部位及矫治时拔牙与否;采用PAR指数对矫治前后的牙齿排列、磨牙牙合关系、覆盖、覆牙合及中线情况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缺牙部位最常见的是下颌中切牙(54.29%),以少数牙缺失为主;正畸治疗中拔牙矫治者多(63.64%),以补偿性拔牙为主。先天缺牙患者正畸治疗后的PAR总分和加权总分均小于治疗前,正畸治疗前后的PAR指数各项分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矫治后PAR总分值减少(30.59±10.50)分,加权PAR总分值减少(38.09±22.08)分,减少百分率为(71.40±22.46)%。结论 先天缺牙患者多为单侧、单颌缺牙,拔牙矫治者多为补偿性拔牙;PAR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先天缺牙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牙合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术前正畸及手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要: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临床中比较复杂的情况之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一般包括术前正畸、正颌手术及术后正畸3个阶段:排齐上下牙列,去除牙代偿,协调上下颌牙弓;采用颏成形术、单颌或双颌手术后退下颌骨或(和)前移上颌骨,改善侧貌美观;术后精细调整,形成良好咬合关系。治疗应根据患者颌骨畸形的严重程度、上下唇形态、颏部位置、牙列拥挤度、牙齿倾斜度等畸形特征,具体分析,严格把握适应证,对于边缘病例尤应重视。矫治过程中,应重视术前正畸和手术设计,为正颌手术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查对比分析成人骨性反(牙合)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前后的主要咀嚼肌肌电,揭示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后咀嚼肌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20名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治疗的成人骨性反(牙合)患者,利用肌电图仪测试治疗前后咬肌、颞肌前束、二腹肌前腹在功能活动中肌电变化.结果: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对咬肌、颞肌前束、二腹肌前腹的功能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咬肌的功能影响最明显.结论: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反(牙合),咀嚼肌的异常肌张力多数得到纠正,但咀嚼肌的功能未能得到满意的恢复,咀嚼肌的功能恢复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还需要较长的功能锻炼恢复期.  相似文献   

20.
下颌前突外科手术前后的正畸治疗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总结、分析口腔正畸-正颌外科联合矫治下颌前突畸形的治疗经验,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对40例年龄为17 ̄38岁的下颌前突患者经口腔正畸与正颌外科联合矫治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0例下颌前突患者平均术前正畸治疗时间9个月(2 ̄25个月),术后正畸治疗时间7.6个月(2 ̄15个月)。整个治疗过程平均16个月(4 ̄25个月)。术前正畸治疗的目标为排齐上下牙列,完成切牙和磨牙的去代偿治疗,整平牙例,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