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18F-FDG SPET/CT扫描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病理金标准比较,评价18F-FDG SPET/CT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6月首程治疗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的胸段食管癌根治术40例患者,术前1周内行18F-FDG SPET/CT检查,将18F-FDG SPET/CT诊断食管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全组共清除淋巴结1216枚,平均每例清除淋巴结30.4枚(15~55枚),淋巴结转移率67.5%。SPET/CT诊断食管癌总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44.4%、84.6%和57.5%。但进一步分析SPET/CT诊断对颈部、上纵隔、下纵隔及腹部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较低,分别为35.0%、50.0%、32.5%和27.5%。其中转移淋巴结短径<0.8cm、0.8~1.2cm和>1.2cm的准确性分别为0.0%、43.8%和84.6%。结论 18F-FDG SPET/CT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及准确性较低;对转移淋巴结短径>1.2cm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 对17例经"三区域"淋巴结清除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淋巴结转移率6.6%,转移度11.38%,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率为5.5%.胸上、中、下段食管癌颈部、胸部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达到31.7%、1.9%、9.75%,1.%、30.5%、1.7%和1.1%、15.6%、34.5%.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管浸润(P<0.05).结论 胸段食管癌表现出上下"双向性"转移和跳跃性转移的特点,对胸段食管癌尤其是胸上、中段食管癌在条件具备时应施行"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以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 JD  Wang WG  Xu JL  Gao ZR  Shao LF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5):3197-3200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指导食管癌淋巴结清除术及为术后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23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及病理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特点。结果全组共清除3689组淋巴结(8603枚),淋巴结转移率47.2%,淋巴结转移度10.3%;Tis期食管癌无淋巴结转移,T1期以后各期食管癌均可见淋巴结转移。不同T分期胸段食管癌间,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407,P=0.000和x^2=118.438,P=0.000);随T分期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均增加,两者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1,P=0.000;r=1,P=0.000);不同病理类型的胸段食管癌间,其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x^2=6.284,P=0.179),而淋巴结转移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84.577,P=0.000),食管腺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均明显高于食管鳞癌;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上下双向性和跳跃性;各段食管癌均可以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最高。结论食管癌淋巴结清除应适度,应重视对腹腔淋巴结的清除;在保证手术的相对彻底性的基础上,根据淋巴结转移趋势及其他一些指标,尽早接受合理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才应该是食管癌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肺癌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对2006年10月~2009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115例肺癌和53例肺良性病变的PET/CT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观察肺部病灶的CT形态及PET显像的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结合临床、病理诊断及治疗资料,分析PET、CT、PET/CT对肺癌原发灶及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CT对168例肺部病变患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3.9%(85/115)、73.6%(39/53)、73.8%(124/168);PET分别为82.6%(95/115)、62.3%(33/53)、76.2%(128/168);PET/CT分别为90.4%(104/115)、81.1%(43/53)、87.5%(147/168)。55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31例,PET诊断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0.9%、95.8%、81.8%;CT分别为41.9%、87.5%、65.5%;PET/CT分别为90.3%、95.8%、92.7%。肺癌远处转移41例,PET/CT发现105处骨转移,单纯C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在定性评估不同分化食管癌转移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内镜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癌病人,术前均接受能谱CT胸部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测量纵隔内淋巴结短径、动脉期70 keV下的CT值(CT70 keV)、动脉期及静脉期碘浓度,计算标准化碘浓度,并且与手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48例食管鳞癌病人中,食管癌手术及病理证实伴淋巴结转移32例,无淋巴结转移16例。经术后病理结果确认转移淋巴结79枚,其中高、中、低分化鳞癌转移淋巴结分别为14枚、27枚和38枚;非转移性淋巴结32枚,能谱CT成像诊断淋巴结转移与手术后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分化食管鳞癌转移性淋巴结短径、动脉期CT70 keV、动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均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P < 0.05~P < 0.01)。低分化食管鳞癌转移性淋巴结短径、动脉期CT70 keV、动静脉期NIC均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P < 0.05~P < 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动脉期CT70 keV、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联合诊断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和87.5%。结论CT能谱成像在定性评估不同分化食管癌淋巴结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食管癌的N分期、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18F—FDG PET显像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24(10):1186-1187,1191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FDGPET/CT)在诊断宫颈癌原发灶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宫颈癌患者病历资料,将治疗前18F-FDGPET/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宫颈癌原发灶18F-FDGPET/CT检查阳性55例,阴性2例,诊断敏感度96.5%(55/57)。22例经手术治疗患者中,9例(9/22,40.9%)经手术病理证实盆腔淋巴结转移。18F-FDGPET/CT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6/9)、92.3%(12/13)、81.8%(18/22)、85.7%(6/7)、80.0%(12/15)。结论18F-FDGPET/CT诊断宫颈癌原发灶具有极高的敏感度,能有效地检出宫颈癌原发灶;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特异度较高,但敏感度一般,特别是短径<1.0cm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标准。方法: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2019年食管癌数据库中选取3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1周CT检查淋巴结转移的位置、淋巴结的短径、长径和数量,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以淋巴结短径≥6.5 mm为诊断锁骨上窝淋巴结转移标准,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Youden指数为0.633;而当短径≥10 mm时,Youden指数为0.100。以淋巴结短径≥7.5 mm为诊断喉返神经区淋巴结转移标准,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Youden指数为0.411;而当短径≥10 mm时,Youden指数为0.199。以淋巴结短径≥6.5 mm为诊断非喉返神经区淋巴结转移标准,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640,Youden指数为0.297;而当短径≥10 mm时,Youden指数为0.048。以淋巴结短径≥6.5 mm为诊断贲门、胃左区淋巴结转移标准,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65,Youden指数为0.406;而当短径≥10 mm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FDG PET显像对肺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41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癌的患者,回顾分析其术前胸部PET对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结果,与同期胸部CT检查对比,并以病理为标准。结果经理检出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者18例,PET正确诊断17例,CT正确诊断10例;病理未见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者23例,PET正确诊断22例,CT正确诊断20例;~(18)F-FDG PET显像对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灶检出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4.4%、95.1%)明显高于CT(分别为55.6%、73.2%)(P<0.05)。结论~(18)F-FDG PET显像对于肺癌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灶的检出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对CT难以检出的小淋巴结转移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准确分期、确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18F-FDG PET/CT评价纵隔淋巴结老年性非特异性高摄取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纵隔淋巴结18F-FDG PET/CT表现的对比分析,探讨纵隔淋巴结老年性非特异性高摄取的PET/CT特点及其与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鉴别。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10例病例,其中老年性非特异性高摄取组55例(组1),转移组53例(组2),两组并存者2例。盲法测量PET/CT图像上高摄取淋巴结的SUVmax和SUVmean、CT图像上淋巴结的长、短径和CT值(平均值和最大值)。结果  两组数据的SUV max [(3.98±1.48)mm和(7.41±3.69)mm]、SUV mean [(3.37±1.16)mm和(5.88±2.64)mm]、长径[(10.32±3.01)mm和(16.0±5.97)mm]、短径[(7.48±2.29)mm和(11.95±4.78)mm]、平均CT值[(64.16±21.73)Hu和(33.84±8.80)Hu]和最大CT值[(111.02±149.41)Hu和(67.93±32.45)Hu]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1的SUV值及长短径均小于组2,而前者CT值大于后者。结论  纵隔淋巴结老年性非特异性高摄取的特点为:多对称分布,SUV值多<5,CT值多>50Hu。SUV值及CT值对于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CT值增高对其与恶性肿瘤,特别是肺癌所致的淋巴结转移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 男性,58岁,纳差、消瘦、右上腹疼痛2个月,于我院就诊.CT扫描示肝多发占位,肝癌肝内转移或肝转移瘤可能性大.18F-FDG PET/CT融合图像见肝左、右叶多个大小不等的明显异常高代谢灶,其中右叶中份病灶中央有明显放射性减低区,降结肠中段见一约3.8 cm×5.5 cm×3.6 cm局限性异常核素浓聚影,提示降结肠恶性病变伴肝内多发转移(图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诊断肝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6例(男3 0例,女16例)可疑肝转移瘤的患者,先行18F-FDG PET/CT扫描,并测病变的大小、病灶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及瘤/肝sUVmax.对18F-FDG阴性的难于定性的肝占位病变再行CT增强检查.肝内所有病灶均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结果 本组46例显像中共148个病灶.肝转移癌灶124个,良性病灶共24个,病灶大小为1.2 cm~15.5cm.124个恶性病灶SUVmax的范围1.64~36.9,平均6.39±5.23.SUVmax≥2.5的FDG浓聚灶有120个,SUVmax<2.5个恶性病灶4个.24个良性病灶SUVmax的范围0.7 0~7,4,平均2.1 0±1.28.明显小于恶性病变的8UVmaX,良恶性病变的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1,P=0.0001).但所有恶性病灶SUVmaX与正常肝区域SUVmax的比值(瘤/肝SUVmax)均大于1.20.18F-FDG PET/CT对肝转移瘤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77%,95.83%和96.62%.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肝转移瘤的准确性高,在肝转移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诊断腹部段食管癌与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贲门癌(贲门组)患者30例及腹部段食管癌患者(食管组)32例,分析两组胸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及分布情况。结果:淋巴结短径≥10mm为CT诊断是否转移的标准,食管组胸腹腔淋巴结转移的CT检出率71.89%(133/185),贲门组检出率81.12%(159/196);在胸腔腹部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主要以7区6.25%(2/32)、8区25%(8/32)和9区9.38%(3/32)为主,在腹腔主要以No.1~2组[15.63%(5/32)、9.38%(3/32)]和No.7组21.88%(7/32)为主;贲门癌腹腔转移主要以No.1~4组[13.33%(4/30)、16.67%(5/30)、26.67%(8/30)、13.33%(4/30)及No.7组33.33%(10/30)为主。结论:CT通过增强检查及图像重建,观察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分布变化,来评判腹部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评估肿瘤生长侵袭程度,能为患者临床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单纯放疗后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未行手术治疗单纯放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338例进行研究,分析食管癌不同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率以及肿瘤浸润深度、病变长度、肿瘤分化程度、不同放疗技术等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 (1)133例食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39.3%。(2)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7.0%3、6.1%、47.7%。胸上段食管癌颈部、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0%、42.5%、20.0%、7.5%和5.0%;胸中段食管癌分别为19.2%、32.7%2、1.2%、9.6%和17.3%;胸下段食管癌分别为17.1%、14.6%2、2.0%、12.2%和34.1%。(3)食管壁CT下形态≤5 mm与〉5 mm脂肪线完整、脂肪线消失、外侵征象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0%与39.2%、42.2%、3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病变长度≤3 cm组、3~5 cm组和〉5 cm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7%、38%和47.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中高分化、低分化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6.9%和76.2%(P〈0.01)。(6)普通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1.7%、37.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段食管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且发生时间早,涉及部位多。低分化癌尤其明显。胸上段易于发生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转移;胸中段既可向上也可向下转移;胸下段以腹部转移多见,各段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均较少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PECT/CT显像技术在诊断肿瘤骨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49例可疑肿瘤骨转移和不明原因骨痛的患者,注射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后2~4小时行全身骨显像,对发现的可疑病灶立即行同机CT扫描,并行图像融合和分析.结果:SPECT/CT诊断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为93.24%,特异性90.32%,准确性91.73%,阳性预测值89.98%,阴性预测值93.47%,阳性似然比9.63,阴性似然比0.07.结论:SPECT/CT不仅可见精确定位,还可以补充CT检查的获得的信息,对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 对2008年10月至2010年1月72例PET/CT显像诊断为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观察肺部病灶的CT形态及PET显像肺部病灶感兴趣区(ROI)的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 );结合临床、病理诊断及治疗资料,分析PET/CT对肺癌及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67例病理证实为肺癌,SUVmax为8.85±3.59;其中6例SUVmax< 2.5;5例确诊为良性病变,SUVmax 为8.46±3.50,其中4例SUVmax >2.5;两组SUVmax 差异无显著性(P>0.05).PET/CT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00%、94%.远处转移41例,PET/CT发现105处骨转移,单纯CT只发现25处.结论 PET/CT融合了功能代谢和解剖定位,在肺癌的诊断和分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郭佳  陈跃  黄占文  张春银  蔡亮  张莉 《重庆医学》2011,40(8):760-761,763,834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G PET)/CT显像在颈部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以颈部肿块就诊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对所有患者行病理检查或临床随诊,并将结果 与PET/CT显像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30例患者中PET/CT显像发现可疑恶性病变或既往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与短径大小的关系。方法:CT诊断是检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最常见最常应用的诊断方法。将CT图片与病理诊断相结合进行对照,探讨和研究短径大小对研究淋巴结转移的合理性的影响。通过对4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在手术前1周做薄层CT扫描,研究其短径大小对诊断淋巴结的不同影响因素。结果:短径≥0.8 cm的比短径≥1.0 cm的作为诊断的标准测其淋巴转移的敏感性更高,由30%提高到60%,但其特异性和准确性不会受短径大小的影响,只是Youden指数的J值会升高,由0.29升高到0.56;最后需要经ROC验证,计算机会曲线计算面积,其结果分别为0.638和0.591。结论:用短径≥0.8 cm的标准来诊断淋巴结转移,其诊断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与CT断层扫描融合显像(PET/CT)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初诊患者49例,皆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肺癌,所有患者均行^18F-FDGPET/CT显像,并进行PET/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结果:1.49例肺癌患者,肺癌病灶PET/CT检出灵敏度100%,表现为结节状或团块状病灶,病灶直径介于0.8~8.2cm,标准摄取值(SUV)为7.03±3.93。PET所见高代谢病灶与CT所见占位性病变位置及形态基本匹配。PET/CT在病灶定性、定位及在区分肺癌与肺不张面优于单纯PET和CT。2.在转移灶的检出方面,PET/CT优于单纯PET和CT,灵敏度分别为95.4%、90.9%、72.7%。PET和CT对病灶的捡出有互补性,PET在小淋巴结转移灶、骨转移检出及定性方而优于CT,而CT对肺内小转移灶检出优于PET。结论:PET/CT显像在肺癌诊断方面优于单纯CT或单纯PET。  相似文献   

20.
张占文  胡平  张杰  崔文民  陈春 《重庆医学》2011,40(8):778-780,835
目的 评价40层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G PET)/CT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直肠癌PET/CT表现,按解剖学定位统计直肠癌区域淋巴结的数目、大小、分布、代谢情况并与病理检查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同机40层CT以5、8、10 mm作为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