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水蛭素活性因子对S180肿瘤及血管新生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S180肿瘤实验:取小鼠44只,随机分组,接种S180瘤细胞。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5-FU,实验用药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水蛭素活性因子,连续用药14天,第15天剥离肿块,比较各组肿瘤生长情况,并计算抑瘤率。(2)血管新生实验:取纯种鸡胚蛋,随机分组,恒温箱中孵育。分别吸取生理盐水、水蛭素活性因子不同浓度的药液,滴于滤膜载体上,将含药载体种植于鸡胚绒毛尿囊(CAM)中,密封后放入恒温箱内孵育96h,滴加甲醛,20m in后立体显微镜下观察药物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并用计算机分析系统对CAM进行扫描,记数血管VN、血管VD、血管VA的多少和大小。结果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小剂量用药组对S180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瘤率分别为43.33%和40.67%。CAM观察发现,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小剂量用药组血管分布稀疏、间距增大,含药载体周围血管减少。而模型对照组则血管分布密集、间距缩小、呈放射状排列。结论实验表明,水蛭素活性因子对S180肿瘤和CAM新生血管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水蛭素活性因子对H22肝癌瘤细胞、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小鼠48只,每只小鼠左前腋下接种H22肝癌瘤细胞0.2 mL,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成模型对照组、5-FU组、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剂量组(水蛭素活性因子2.6 g/kg)和水蛭素活性因子小剂量组(水蛭素活性因子1.3 g/kg);另取小鼠44只,每只小鼠左前腋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0.2 mL,随机分为4组,每组11只,分成模型对照组、5-FU组、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剂量组(水蛭素活性因子2.6 g/kg)和水蛭素活性因子小剂量组(水蛭素活性因子1.3 g/kg);连续给药14 d,比较各组肿瘤生长情况,并计算抑瘤率.结果 ①水蛭素活性因子对H22肝癌实体瘤的影响:5-FU组[瘤重(0.78±0.41)g]、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剂量组[瘤重(0.99±0.48)g]、水蛭素活性因子小剂量组[瘤重(1.15±0.50)g]对H22肝癌抑瘤率分别为58.73%、47.62%、39.1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其中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小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抑瘤作用明显优于小剂量组(P< 0.05),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②水蛭素活性因子对S180肉瘤的影响:5-FU组[瘤重(0.68±0.30)g]、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剂量组[瘤重(0.85±0.44)g]、水蛭素活性因子小剂量组[瘤重(0.89±0.47)g]对S180肉瘤抑瘤率分别为54.67%、43.33%、40.67%,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其中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小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所有5-FU组小鼠在给药第9天开始出现精神萎靡、蜷缩少动、脱毛、食欲减退等,而水蛭素活性因子组小鼠未发生此现象.结论 水蛭素活性因子对H22肝癌瘤细胞和S180肉瘤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水蛭素因子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探讨荞麦花叶总黄酮(TFBFL)对S180实体型和腹水型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②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种S180实体瘤和腹水瘤,再将这两组分别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及TFBFL高、低剂量组,另加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TFBFL灌胃给药剂量分别0.2、0.4mg/(kg.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小鼠一般状况,每5天称重1次,并记录死亡数。③结果 TFBFL明显改善荷瘤小鼠的一般状况,延长S180肉瘤和腹水瘤小鼠生存期,但用药剂量高低对小鼠生存期无明显差异。④结论 TFBFL能明显延长S180肉瘤和腹水瘤小鼠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血管新生与肿瘤生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血管新生对于肿瘤的生长、转移具有重要作用。血管新生是一个由多因素参与调控的复杂过程。肿瘤内促进血管新生因子活性离子抑制血管新生因子活性,两者处于失衡状态,从而启动并促进血管新生。肿瘤血管网系乱,管腔不规则且基底膜不完整,有利于肿瘤转移。深入对肿瘤血管新生的研究有助于肿瘤临床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姥鲨软骨组织提蛋白质中筛选具有新生血管抑制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的分子。方法:盐酸胍抽提姥鲨软骨蛋白,采用超滤和分子筛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获得相对分子质量为8.3*10^3的蛋白质,以体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体外抑制新生血管生长和抑制小鼠移植S180肉瘤生长作为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6.
水蛭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水蛭素是从水蛭体内和新鲜唾液中提取的天然多肽,具有抗凝血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并不是所有品种的水蛭体内都含有水蛭素。该文综述了几种常见水蛭中含有的抗凝血活性物质成分以及水蛭素的提取和纯化方法,旨在为高效快速提取水蛭素的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任晓霞  王显  庞兴学  赵怀兵  许玉韵 《医学综述》2011,17(10):1570-1573
目的探讨水蛭素对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剂量依赖关系。方法用体外培养兔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第3~5代,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水蛭素0.78、1.56、3.13、6.25、12.5、25 mg/L,每6孔为一个浓度组,1640培养液为空白对照组,共7组,培养48 h后用噻唑蓝比色试验(MTT法)测定各孔贴壁细胞的吸光值(OD)。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中、高浓度水蛭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内皮细胞后,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贴壁良好,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而水蛭素作用于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浓度水蛭素对平滑肌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中、高浓度水蛭素作用于平滑肌细胞后,细胞密度有所减小、排列松散,OD值下降,呈现抑制平滑肌细胞的生长(P<0.05)。结论不同浓度水蛭素对体外培养兔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低浓度水蛭素对体外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中、高浓度水蛭素可抑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纤维蛋白原平板法测定水蛭素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告一种新的水蛭素活性测定方法--纤维蛋白原平板法.方法:以纤维蛋白原作为底物,在纤维蛋白原平板上进行免疫扩散反应,精确测量沉淀圈直径,绘制标准凝血酶活力标准曲线.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凝血酶与水蛭素反应后的剩余凝血酶活力,计算出水蛭素活性.结果:系列活力浓度10、5.0、2.5、1.25、0.625、0.312 5 NIH/ml的标准凝血酶其免疫扩散沉淀圈直径与酶活力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9).结论:采用系列活力浓度的标准凝血酶与被水蛭素抑制后的剩余凝血酶同在一块纤维蛋白原平板上进行免疫扩散反应的方法,实验成本低,操作简便,结果客观,准确度较好.  相似文献   

9.
肿瘤血管是为肿瘤细胞输送氧气及营养物质的通道,也是实现肿瘤转移的重要通道之一。新近发现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在血管新生中作用显著,尤其是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特异表达于肿瘤边缘的血管重建区,参与肿瘤血管新  相似文献   

1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发生于许多严重疾病复杂病理过程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近年来有关DIC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其中采用基因重组水蛭素治疗DIC是一个方向。水蛭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凝血酶特效抑制剂,其作用不依赖于抗凝血酶Ⅲ,抗原性弱,少有过敏反应,在治疗DIC方面具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复方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口服液(COL-TAI)与化疗药物联合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小鼠接种S180细胞后,随机分成对照组,COL-TAI大剂量组,小剂量组以及各种剂量合用化疗药物实验组,10d后观察各组小鼠的肿瘤重量并计算抑瘤率。结果 COL-TAI不仅单独使用可抑制肿瘤生长,抑瘤率为17.83%-26.91%,而且与化疗药物合用有增强抗癌的作用,COL-TAI在体内可明显  相似文献   

13.
血管新生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对血管生成因子分子机制的逐渐研究发现其可以作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案。血管生成的异常是引起许多疾病的原因之一,在病理紊乱条件下可能会引起血管功能不全,如心肌衰弱或引起血管增生类疾病,如血管瘤、银屑病、视网膜病变、子宫内膜异位症、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然而,以病患部位的新生血管为靶点进行血管新生抑制治疗可能缓解或治愈这些疾病。本篇文章主要讨论促进或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的发展前景与为癌症和血管类疾病提供潜在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研究发现血管新生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关系,而新生血管形成因子与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是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机制。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是一种存在于正常组织中的可溶性糖蛋白。它不仅对神经有营养作用,而且对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本文主要综述其在血管新生方面的研究现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口服液(COL-TAI)与化疗药物联合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小鼠接种S180细胞后,随机分成对照组、COL-TAI大剂量组、小剂量组以及各种剂量合用化疗药物实验组,10d后观察各组小鼠的肿瘤重量并计算抑瘤率。结果COL-TAI不仅单独使用可抑制肿瘤生长,抑瘤率为17.83%~26.91%(P<0.05),而且与化疗药物合用有增强抗癌的作用,COL-TAI在体内可明显增强化疗药物的抑瘤效应。单独使用环磷酰胺(CTX)、阿霉素(ADM)和5-氟尿嘧啶(5-Fu)时,抑瘤率分别为41.91%、32.73%和25.90%,三者分别与COL-TAI合用时,抑瘤率分别为57.10%、55.28%和30.24%。结论COL-TAI不仅单独使用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而且与化疗药物合用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研究水蛭素对大鼠缺血皮瓣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取10只SPF级SD大鼠,分别于大鼠背部中线双侧制备缺血皮瓣模型,右侧皮下注射水蛭素2 ATU(实验组),左侧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7 d,对皮瓣组织行HE染色,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后计算血管密度值;术后7 d时,计算皮瓣成活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 l)、p38 MAPK及ERK1/2磷酸化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显示,实验组术后3、7 d时皮瓣组织坏死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新生血管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7 d时皮瓣成活率明显增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术后3 d对照组皮瓣组织表皮层、真皮层均出现明显坏死;术后7 d时,由于对照组皮瓣组织大面积坏死,未观察到成功染色的血管;实验组术后3、7 d时皮瓣组织均未见明显坏死区。实验组术后3、7 d时血管密度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实验术后7 d时血管密度值明显高于术后3 d(P<005)。实验组术后7 d时VEGF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SP 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7 d时p38 MAPK磷酸化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RK1/2磷酸化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水蛭素具有促进大鼠缺血皮瓣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诱导血管内皮生长促进因子VEGF的表达和下调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TSP 1的表达,可能与p38 MAPK、ERK1/2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不同临床阶段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中血管新生因子的水平,分析其与疾病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66例MM(其中新诊断1例,难治/复发1例)和7例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骨髓穿刺,采骨髓5ml,以肝素抗凝,分离血浆.对于新诊断的MM患者,经过6个疗程的积极治疗后,再次进行骨髓穿刺.应用ELISA法测定骨髓中血管新生因子(IL-6、VEGF、bFGF、MMp-2、MMP-9)的浓度.结果 新诊断MM患者与复发/难治患者的骨髓血管新生因子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患者与MGUS;MGUS患者除MMP-9低于缓解患者外,其余细胞因子水平与缓解患者无明显差异.新诊断MM患者经治疗后,有效者骨髓血管新生因子水平下降.结论 促血管新生因子促进血管新生,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抗血管新生或拮抗血管新生因子可以有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水蛭素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取小鼠44只、48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1只、12只。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活化丹,实验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中药水蛭素。连续灌胃用药5天、8天,小鼠尾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使血流速度减慢,腹腔注射绵羊红细胞(SRBC)进行免疫。取血、离心处理后,显微视像循环仪测定小鼠耳廓动脉的血流变化,分光光度计测定HC50值。结果中药水蛭素能加快小鼠耳廓的血流速度,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的水平。结论中药水蛭素具有促进微循环的作用,同时对小鼠的体液免疫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重组水蛭素的抗凝活性,为水蛭素新药开发提高实验依据,方法:家兔iv重组水蛭素前及后心脏采血,应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考察其抗凝活性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结果:重组水蛭素能明显延长TT和APTT,且呈剂量依赖性,但在所试剂量范围内对PT无明显影响,其延长TT和APTT的作用随时间而下降,作用持续约60min,结论:重组水蛭 素具有明显抗凝作用,明显强于现有抗凝药肝素,且其作用强度与同剂量德国产基因重组水蛭素Refludan相同。  相似文献   

20.
目前恶性肿瘤是最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已知肿瘤细胞具有去分化或异常分化的生物学特性,即瘤细胞缺乏成熟的形态与完整的功能,返回原始幼稚状态,与发育过程中的胚胎细胞有许多相似之处,位于肿瘤组织内的新生血管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宿主正常组织的血管亦不同,当属未成熟血管。大量证据表明,肿瘤生长、侵袭、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与新生的肿瘤未成熟血管密切相关。因而对肿瘤新生未成熟血管形态结构的认识及在肿瘤治疗中的抗血管生成疗法的应用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