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在脊柱手术监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脊柱手术患者术中行CSEP监护,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418例中,10例无变化,其中1例术后出现一侧下肢轻瘫,24小时后恢复如常。38例术中CSEP发生改变,其中30例CSEP改变但波幅下降〈50%,潜伏期延长〈10%;3例波幅下降〉50%和/或潜伏期延长〉10%,其中1例唤醒试验阳性;5例明显改善。结论术中CSEP监护可对医源性脊髓神经损伤及时发出预警,可有效降低手术后肢体瘫痪等神经功能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在脊柱手术中如何及时发现脊髓损伤并判断损伤程度,是有效地预防医源性脊髓损伤、杜绝截瘫的关键.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在脊柱手术中的监护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1],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开始应用于临床.本文对13例患者脊柱手术进行了CSEP监测,现将结果回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护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术中监测在脊柱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EP对25例脊柱外科手术进行术中监护(IOM),记录手术前后及重要手术步骤前、中、后的诱发电位变化并分析原因。结果:排除麻醉因素,7例术中波形出现明显改变;其余18例术前、术中监护、术后波形无明显改变。结论:SEP具有简便、灵敏和及时监护的特点,术中监护可有效提高脊柱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并可客观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对术中脊髓功能电生理监护的价值.方法:对临床18例脊髓、脊柱疾病的患者进行胫后神经刺激,皮层记录的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测.结果:18例中16例在术中和/或手术结束时均获得满意的CSEP值.2例术中及时得到提示,术后无瘫痪发生.结论:CSEP对术中脊髓功能的监护可有效降低脊柱手术术后四肢瘫痪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CSEP)对术中脊髓功能电生理监护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 18例脊髓、脊柱疾病的患者进行胫后神经刺激 ,皮层记录的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测。结果 :18例中 16例在术中和 /或手术结束时均获得满意的CSEP值。 2例术中及时得到提示 ,术后无瘫痪发生。结论 :CSEP对术中脊髓功能的监护可有效降低脊柱手术术后四肢瘫痪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应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的体会。方法:采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护手术,观察手术、麻醉、缺血等条件对CSEP潜伏期及波幅的影响。结果:1例撑开矫形时出现体诱发电位波幅下降60%,1例缺血出现体感诱发电位波幅及潜伏期均超过警戒值。结论:体感诱发电位是目前脊柱矫形术首选的监测方法,起到了预防脊髓和神经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脊柱手术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监护波形分析,了解其变化规律,制定合理的基准和报警标准,降低监护过程中脊髓损伤预报的假阳性事件,提高脊髓监护的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不同类型的脊柱手术术中脊髓监护,将监护期分为预测试期、调整期、重点监护期、报警期,对应基准分别为I期、Ⅱ期、Ⅲ期、Ⅳ期基准,分析诸期的基准特点,由此决定报警标准。按有无神经功能缺陷将76例患者分为A、B两组,对比两组脊髓监护的假阳性率;结果四期基准报警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Ⅳ期基准的报警符合率最高。A与B两组的假阳性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A组假阳性率高于B组;结论术前有神经缺陷较无神经缺陷的脊柱疾患,CSEP假阳性率高,应尽量采用联合监护;报警标准和基准要因时而异、综合分析,不可教条化。  相似文献   

8.
体感诱发电位在脊髓脊柱手术中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脊髓脊柱手术中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监测对脊髓功能的判断作用。方法对14例脊髓脊柱手术前、中、后SEP监测,术中为连续监测。站票摘除椎管内占位病变、脊柱手术中撑开侧弯凹侧、凿除椎管狭窄的推板时SEP出现显著改变,在手术结束前均恢复正常。给哈SEP术中监测有连续、敏感、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小儿脊柱矫形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SEP)结果 与矫形术中、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SEP监测对术中和术后神经功能缺陷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取45次手术中SEP监测结果 ,其预警标准为SEP波幅降低超过50%持续3个波形.对术中SEP监测达预警标准,依技术性因素、麻醉状态及全身性因素和手术进程进行解释并处理.结果 ①接受SEP监测的45次手术中,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结果 分别为3次、6次、34次、1次,SEP监测的灵敏度为75%,特异性为85.4%,阳性预测值33.3%,阴性预测值97.2%.②接受手术的41例患者中,17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椎管内异常,其中10例合并神经系统临床检查异常.在10例合并神经系统临床检查异常的病例中,2例术后出现神经功能缺陷.结论 SEP监测是小儿脊柱矫形术中脊髓功能监测的可靠方法 ,椎管内异常合并临床神经系统检查异常,是术后出现脊髓功能缺陷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和经头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在胸椎结核患者术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对27例胸椎结核患者行术中CSEP+TES-MEP联合监护。术中持续观察CSEP及TES-MEP波幅及潜伏期变化,出现波幅下降50%、潜伏期延长10%或刺激强度高于初始刺激强度100 V仍未引出者,停止手术并对症处理。结果 CSEP监测成功率为100.0%(27/27),TES-MEP监测成功率为92.6%(25/27),联合监测成功率为92.6%(25/27),CSEP阳性1例,TES-MEP阳性7例,其中,CSEP+TES-MEP均为阳性的1例,CSEP阴性而TES-MEP阳性6例,术后神经功能损伤1例。结论胸椎结核患者术中联合运用CSEP和TES-MEP监测,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后,能准确地反映术中脊髓功能状况,提高监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在脊髓髓内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脊髓髓内病变切除术患者术中采用SEP及MEP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与术前预警电位比较,患者术中SEP及MEP波幅多有降低(P<0.05),仅有6例SEP潜伏期延长,其余均没有明显改变;术毕SEP及MEP波幅均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2.
不同程度脊髓牵拉损伤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洪俊  费军  刘宏亮  汪琴 《重庆医学》2008,37(19):2164-2165
目的 探讨脊髓牵拉损伤中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 采用不同重量牵拉大鼠脊髓,模拟医源性脊髓牵拉损伤,测量牵拉后大鼠体感诱发电位诱发波伏期和波幅的变化.结果 牵拉后以及牵拉重量增加1倍后,诱发波的潜伏期和波幅均有明显变化(P<0.05),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牵拉重量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程度相关(P<0.05).牵拉重量增加1倍后,潜伏期的变化较波幅的变化明显.结论 在脊髓牵拉损伤中,潜伏期可能是较波幅更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体感诱发电位在椎管内占位显微手术中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8例椎管内占位手术患者行体感诱发电位(SEP)全程监测,包括脊髓SEP(SSEP)及皮质SEP(CSEP).2例Frankel A级髓外肿瘤患者,术前无SEP,手术结束时出现SEP波形,术后短期内神经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2例Frankel B、C级髓内肿瘤患者,术中SEP波幅下降超过40%,潜伏期延长超过5%,术中及时暂停手术操作,术后出现神经功能轻度可逆性损害.12例D、E级髓内肿瘤患者,8例术中SEP波幅下降接近或达到50%,潜伏期延长接近或达到7%;另4例SEP轻度下降,均在安全范围内,术后脊髓功能无损害加重.说明椎管内占位病变在行髓内肿瘤切除时最易引发SEP波幅降低及潜伏期延长;脊髓手术时行SSEP和CSEP联合监测可及时准确地反映脊髓功能的变化,指导术者操作,并可初步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脊柱侧凸矫形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s)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8月至2002年3月在本院施行矫形手术的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36例,用日本光电MEB2200型诱发电位监测仪在麻醉前、诱导后、插管后、脊柱手术野暴露后及术中进行SEP连续监测.观察手术、麻醉事件对SEP潜伏期及波幅的影响.结果:与SEP改变相关的麻醉事件有芬太尼的单次推注和系统血压的降低,手术事件有钩及棒的植入、撑开、去旋转矫形和节段血管结扎等.结论: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可获得有效的麻醉深度和成功监测SEP.手术事件中导致脊髓的震荡、牵拉、平移、旋转以及一过性缺血者均可引起SEP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油酸急性肺损伤(ALI)兔皮层诱发电位(CSEP)的动态变化.方法: 1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对照组从耳缘静脉缓慢注入0.1 ml/kg体重生理盐水(NS),实验组从耳缘静脉缓慢注入0.1 ml/kg体重油酸(OA),根据注射时间不同又分为OA30、60、90、120 min 4组,检测各组兔皮层诱发电位潜伏期、峰峰时程、正波值、负波值、峰峰值的动态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1)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OA 30 min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与OA30 min组相比,OA60 min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与OA 60min组相比,OA90 min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与OA 30 min组相比,OA120 min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2)峰峰时程:与对照组相比,OA 30、60、90、120 min组峰峰时程明显延长(P〈0.05~0.01),与OA60 min组相比,OA90 min组峰峰时程明显延长(P〈0.05).(3)正波值:与对照组相比,OA90、120 min组正波值明显减少.(4)负波值:与对照组相比,OA 90、120 min组负波值明显减少(P〈0.01),与OA30 min组相比,OA90 min组负波值明显减小(P〈0.01).(5)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OA90 min组峰峰值明显减小(P〈0.01),与OA60 min组相比,OA90 min组峰峰值明显减小(P〈0.05),与OA30 min组相比,OA120 min组峰峰值明显减小(P〈0.05).结论: CSEP的变化可以较早地反映脑功能的变化,可作为监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IONM)中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脑缺血的有效性。方法对70例IONM患者进行术中SEP监测,其中男性63例,女性7例;单侧狭窄53例,双侧狭窄17例,狭窄程度均在70%以上。胫后神经刺激,记录双侧皮层的SEP,将P40波幅下降50%作为脑缺血的预警信号,潜伏期延长3ms作为参考。结果44例无变化,23例波幅下降50%但稳定且略有回升,3例波幅下降50%,且升高血压也无明显改善,1例波形扁平且无恢复。结论SEP监测可提示颈动脉阻断后的脑灌注状态是监测脑血流灌注的理想手段,但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术后可能出现的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和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S)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采用SEP和MDS对53例患者(共57个颅内动脉瘤)手术进行术中监测,根据术中SEP和MDS的变化调整瘤夹。术后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1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术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SEP持续变化。9例(17.0%)应用MDS协助定位动脉瘤或判断载瘤动脉走行,夹闭后3个(5.3%)瘤体内仍存在血流信号,调整瘤夹至无血流信号。6例(11.3%)夹闭后载瘤动脉狭窄,调整瘤夹位置至MDS恢复正常。术后50例DSA检查未见瘤体残留,载瘤动脉与邻近血管通畅,与术中SEP和MDS监测结果一致。术后1个月随访,死亡2例;其余患者GOS 5分者41例,4分8例,3分1例,2分1例。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联合应用SEP和MDS是一种无创、方便、有效的术中监测技术,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