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护理程序在95例急诊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PCI)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95例行急诊PCI术的患者实施身心全方位的护理。结果27例出现不同程度心律失常,12例伤口出血,5例发生血肿,63例出现腰痛肢体麻木,25例出现排尿困难等并发症,应用护理程序实施护理后,患者并发症及不适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焦虑程度明显减轻,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应用护理程序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为患者迅速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我院2008年4月~2009年10月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55例患者给予术前心理疏导及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等护理程序.结果55例急诊PCI患者术后心电图恢复良好,焦虑程度明显减轻,并发症明显减少,均康复出院.提示认真实施护理程序是减少急诊PCI围术期意外和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措施和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55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我院2008年4月~2009年10月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55例患者给予术前心理疏导及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等护理程序.结果55例急诊PCI患者术后心电图恢复良好,焦虑程度明显减轻,并发症明显减少,均康复出院.提示认真实施护理程序是减少急诊PCI围术期意外和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措施和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术期的护理程序和注意事项.[方法]对9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行急诊PCI的病人实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等围术期护理程序.[结果]实施围术期护理程序后,急诊PCI病人焦虑程度明显减轻,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恢复良好,病人均安全度过围术期,手术获得成功.[结论]严密的心电、血压监护、正确应用抗凝剂,认真落实护理程序各阶段的护理措施,是减少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意外和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关键.应用围术期护理程序可提高急诊PCI的护理质量,对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病人安全度过手术期,尽快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护理对策,以促进康复,预防并发症.方法对16例因AMI行急诊PCI治疗患者进行详细而具体的术前宣教、准备及加强术后的监测、用药指导、康复宣教等护理对策。结果1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CI,预后良好.结论快速而准确的做好术前准备,积极的心理疏导,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加强术后的监测及用药指导,特别是加强术后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出院后的康复锻炼,是保证PCI患者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兰建芸 《全科护理》2014,(26):2432-2433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急诊 PCI 治疗的70例AMI病人给予精心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70例 AMI病人行急诊介入治疗时18例出现并发症的病人均得到积极处理,病人均治愈出院,仅1例因心源性休克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给予急诊PCI治疗AMI病人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改善临床预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的护理。方法对1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与PCI相关的新技术的临床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桡动脉穿刺PCI手术并发症较经股动脉穿刺显著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与欣维宁在急诊PCI术中及术后的应用,以及术前预防性心脏临时起搏器的安装均使AMI病例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结论心血管科护士,尤其是CCU护士应该认识掌握与PCI相关的新技术和新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急诊PCI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减少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李琦  孙勤 《现代护理》2004,10(2):133-134
目的 提高鞍区肿瘤术后患者的护理水平,减少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1998年6月~2002年2月应用整体护理程序对鞍区肿瘤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结果 降低了鞍区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已出现的并发症得到及时的控制和护理,降低了死亡率。结论 正确应用整体护理程序,制定出护理计划并有效实施,可使患者的死亡率降低至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实施降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并发症的循证实践,并观察其对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瘀斑和肿胀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获取最佳证据,并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为理论框架,于2019年12月1日-2020年10月31日,按照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和效果评价4个阶段将循证实践应用于经桡动脉PCI术后患者,比较循证实践应用前后经桡动脉PCI术后患者术肢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经过12条最佳证据的循证实践后,经桡动脉PCI术后患者的桡动脉闭塞、血肿和瘀斑发生率均减少(P<0.05)。结论 循证护理规范了经桡动脉PCI术后的术肢护理,降低术肢并发症的发生,并为PCI围手术期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小青 《华西医学》2014,(1):126-127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治疗与护理配合方法,以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2012年1月-8月收治的32例胃肠道病变患者行ESD治疗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安全、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出现创面少量出血4例,予电凝、氩气刀或止血夹成功止血;术后24h内出现出血1例,予急诊内镜下止血夹成功止血。无穿孔发生。平均随访3~6个月,均未出现复发或食管狭窄等其他远期并发症。结论在ESD术中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护理是顺利进行手术,减少其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将全程护理应用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的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全程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治疗周期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对两种护理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全程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急诊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全程护理模式对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总结与分析了63例急诊PCI术后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包括局部穿刺部位的护理,抗凝及水化的治疗及护理,并阐述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认为急诊PCI术是一种重建冠脉灌注非常有效的方法,可及时、有效疏通血管,保证良好心肌供血,从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高质量全面的术后护理是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鞍区肿瘤术后患者的护理水平,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98年6月~2002年2月应用整体护理程序对鞍区肿瘤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结果降低了鞍区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已出现的并发症得到及时的控制和护理,降低了死亡率.结论正确应用整体护理程序,制定出护理计划并有效实施,可使患者的死亡率降低至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CI)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STEMI急诊行PCI的患者372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186例)与预见性护理组(186例)。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心源性猝死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预见性护理组患者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过敏反应,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尿潴留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STEMI患者PCI术后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和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但如术后出现并发症则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我们共为236例患者施行PCI术,效果满意。现将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施行PCI术患者236例,其中男性130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对急诊PCI术患者情绪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将我院急诊2016年1—12月采用传统护理的53例急诊PCI术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58例急诊PCI术患者设为观察组。PCI术前、术后48 h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焦虑情况,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8 h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使护理措施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对稳定患者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52例ACS患者行PCI,并给予精心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经精心围术期护理,患者焦虑程度明显减轻,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恢复良好,在较短时间内均好转出院.结论:认真落实围术期各阶段的护理措施,是提高PCI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多岗位协作运行模式在急诊PCI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多岗位协作运行模式实施前(2015年1~6月)和实施后(2015年7~12月)于本院接受急诊PCI治疗的11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病例组分别设为对照组(55例)和试验组(55例),对照组接受急诊PCI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多岗位协作运行模式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病例干预后的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评分、门球时间、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将多岗位协作运行模式应用于急诊PCI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实践之中,能够显著降低该类护理对象的焦虑程度,提高护理效果和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早期康复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晶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4):1304-130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早期康复运动程序的护理效果。方法 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按照急诊PCI术后早期康复运动程序进行护理,对照组按照护理常规实施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术后的焦虑症状进行评定,同时观察并比较两组的腰背痛和便秘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SAS分值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腰背痛和便秘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运动对急诊PCI患者安全有效,既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腰背疼痛、降低便秘发生率,又对患者焦虑情绪的调节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术效果、相关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匹配对照法将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36例AMI患者分为对照组( n=67例,入院后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和观察组( n=69例,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行急诊PCI术的治疗效果、相关并发症发生几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至行急诊PCI术时间、住院时间、院内心梗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t=32.556,P=0.000;t=7.628,P=0.000;χ2=4.577,P=0.032);再灌注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6.599,P=0.010)。观察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94%显著低于对照组68.1%(χ2=13.134,P=0.0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5.7%高于对照组86.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0,P=0.118)。结论在AMI患者行急诊PCI术的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明显缩短入院至行急诊PCI术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