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必读》2009,(7):28-28
药物性肾损害,是指肾脏对治疗剂量药物的不良反应,或因药物过量或不合理应用而导致的毒性反应。肾脏,作为机体的主要代谢器官之一,除担负着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以外,大多药物的排泄也是以肾脏为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2.
加强临床输血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临床输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只有科学、合理利用血液资源,才能达到安全、有效的输血目的。输血是治疗患者疾病和抢救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大风险。患者可能因输血感染艾滋病、肝炎、梅毒和疟疾等多种传染性疾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可危及患者生命,血液安全问题已是当前全球备受瞩目的社会问题。因此,为了提高输血的安全性,降低输血风险,避免因输血所导致的医疗纠纷的发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以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心脏像一个泵,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血液循环系统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当心脏输出的血液长期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引起组织和器官动脉供血不足或静脉血淤滞,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症状时(即通常所说的“心力衰竭”),就需要“强心药”来帮助。 强心甙(音“代”)是一类应  相似文献   

4.
血液不断流动于循环系统之中,与机体的所有组织均发生联系,且参与机体的各项功能活动,维持机体正常新陈代谢和内外环境平衡。在病理情况下,造血系统的各种疾患,除直接累及血液外,常影响全身组织器官;各组织器官的病变也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血液发生相应的病理变化。因此,血液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依据,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可提供许多重要线索。 血液检验以常规(一般)检验最为多见。所谓常规检验是指对血液中两种主要成分——红细胞、白细胞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临床外科医师在进行重大手术时,常因失血过多需要输血。尤其是创伤所致的大血管破裂或脏器破裂的病人,有时需要输几千毫升甚至更多的血液来挽救病人生命。因为在常温条件下,机体器官和组织时刻需要血液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清除代谢产物。但输血不仅造成巨大社会和经济负担,而且会引起多种血源性疾病。所以,科学家和临床医师正在试图利用超深低温技术,在循环停止无血状态下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6.
输血导致感染主要归因于输血使机体出现免疫抑制,考虑自体输血可以提供与患者完全相容的同型血液,从而减少输血导致感染的风险.我们总结了2004-2011年12月53例参与自体输血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后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7.
军队血站的全程质量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军队血站质控体系现状 军队血站不仅要担负血液的采集、检验、成分分离、储存、供应任务和成分单采,还要担负为临床配血、发血、血液治疗和野战输血等卫勤保障任务。由于编制体制原因,多数军队医院血站没有单独设立质控科(室),也没有专职的质控员来监管质控工作,血液质量控制通常局限于血液检验方面;众所周知,严格的血液质量控制应做到对血液采集、  相似文献   

8.
血液粘稠又称高粘血症即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粘度高,不仅影响机体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而且还容易形成微血栓,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及肢体血栓栓塞等一系列严重疾病。一旦确诊为高粘度血症,必须认真地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综合征,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特征是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因心力衰竭时通常伴有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的被动性充血,故又称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若不积极有效治疗,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正>输血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严重的外伤可以引起肌体急性大出血,导致肌体血量正常有效循环锐减,全身组织器官血液剧减,引起组织器官无氧代谢、组织损伤、从而产生严重的后果。进行有效扩容治疗是治疗急性失血性疾病的关键[1],在肌体处于危机状态时,积极进行应运晶体液和胶体液补充时,尚需输血治疗。现将我院在治疗外伤急性失血患者输用不同血制品后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啸鲁 《山东卫生》2009,(9):27-29
济宁有中心血站作为济宁市唯一一家集血液采集、供应、输血技术研究与推广、教学于一体的采供血机构。担负着所辖10余个县(市、区)800余万人口的采供血任务和输血技术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刘太玲  陈璐 《中国保健》2010,(7):139-139
血液检验是临床检验中应用最广泛,对临床诊断最有价值的一项检验。血液是通过循环系统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密切联系。当机体的某个器官发生病变时或机体自身改变时血液成分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改变。通过这些改变,我们可以判断有关脏器的病理改变。所以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的前提。根据需求,决定采血方法。以下总结了3种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血液是联系全身各器官的液体组织.它通过心脏的推动.有规律地在全身各脏器内不断流动.把各种物质从一个器官输送到另一个器官.与各个组织器官发生密切的联系。当人体任何一个器官发生病变时.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血液成分量或质的改变。所以当机体某一器官发生疾病时.往往需要作血液化验。对于某种特定疾病,有时还要连续多次抽血化验,以观察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总之.血液检验是为了准确真实地反映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病理、生理变化.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玲梅 《现代保健》2009,(32):148-149
过敏性紫癜也称为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或许兰亨诺紫癜,属于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高,血液外渗,产生皮肤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可能与血管的自体免疫损伤有关。临床以皮肤紫癜、关节肿痛、便血和血尿为特征,多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其发病可能与感染、食物(牛奶、蛋、鱼、虾蟹类)、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血液中心济南血站是一所现代化的公共输血服务机构,该站承担着济南市所辖六区、三县、一市医疗机构用血的血液采集、输血研究、临床输血指导与监管及济南市公民无偿献血宣传、组织与发动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略谈药源性疾病(一)中国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110001)赫梅生药源性疾病是医源性疾病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一种,它的概念是由于诊治疾病用药过程中或用药后因药物因素使机体某一或某几种器官或组织受损而导致的症状和体征。就定义来说,药源性疾病也属于药物的不良...  相似文献   

17.
沈权民 《医药与保健》2002,10(11):28-28
输血在临床上为挽救生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抢救生命的同时,由于客观上目前还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能完全杜绝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而自身输血作为一种新的输血方法就能有效地防止因输血引起的疾病传播。所谓自身输血(也称自体输血),是指采集某一个体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并加以妥善保存,在需要时再将其本人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实施自我回输的一种输血治疗方法。目前自身输血的形式主要有预存式、稀释式和回收式三种,这三种方法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合并使用,可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自身输血与同种异…  相似文献   

18.
自身输血也叫自体输血。是指应用病人因创伤、疾病或外科手术时,在手术野或胸腹腔内所丢失的血液或择期手术病人在手术前抽取的自身血液,在手术过程中再输还病人的输血方法。目前常用的自身输血来源有三:(1)麻醉和手术前有计划地采血储存备用;(2)手术前采血,同时进行血液稀释,保持着循环有效血容量,术毕回  相似文献   

19.
病毒感染一直以来是输血传播疾病的主要原因,我国是肝炎的高发区,在人群中HBsAg携带率为9.09%,HBV流行率达60%以上 [1],丙肝抗体阳性也在3.2% [2],梅毒、艾滋病亦在蔓延,威胁着输血安全.多年来国内外输血同行为降低经血液传播导致的病毒感染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如不断增加常规检测项目,不断改进和提高检测方法及技术水平等,但由于病毒感染窗口期的存在及新病毒的不断出现,不可避免的使无症状携带病毒的献血者因漏检而献血,从而造成受血者因输血而发生传染性病毒感染.因此采供血机构,必须切实履行职责,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预防和控制因输血而发生病毒性感染,为临床输血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血液承担着“灌溉”和滋养全身组织器官的重任,一旦血液出现异常,轻者头晕乏力.重者心脏罢工,生命到了尽头。因此,保护血液就是保护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