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三个类型。持续性房颤不能自动转复为窦性心律,电复律是最有效的终止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我院2003年9月~2007年12月对35例持续性房颤病人应用双相波直流电复律器实施了同步电复律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房纤颤是一个最常见的需要治疗的心律失常[1] 。体外直流电复律是紧急复律及药物无效的首选方法 ,具有操作简单安全 ,迅速和高效的特点 ,并可避免抗心律失常药物所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 1999年我科先后对 2 2例病人进行了转律 ,通过强调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病情观察 ,使转律均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均系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住院的持续性房颤患者。 (男性 14例 ,女性 8例 ,平均年龄 6 7± 16岁 )其中 6例孤立性房颤 ,16例结构性心脏疾病 (包括 6例冠状动脉疾病 ;7例高血压性…  相似文献   

3.
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可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减少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提高抢救成功率 ,护理人员应有熟练的业务 ,保持高度警惕性 ,不失时机的对病人进行救护。我科于 1995年 1月~ 1999年 10月共收治快速心律失常病人 31例 ,其中男 2 5例 ,女 6例。年龄最大的 5 6岁 ,最小的 10岁 ,平均年龄 42岁。无器质性室上速 15例 ,预激伴房颤 4例 ,室速 11例 ,房扑 1例 ,伴有心衰 2例 ,伴有休克 1例。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均转复为窦性心律。现将采用体外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复律前的护理1 1 病人准备1 1 1 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直流电复律对风心病房颤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影响房颤转复能否转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0例风心病并房颤患者,乙胺碘肤酮与直流电复律治疗后转归情况。胺碘酮0.23次/日,7天;0.22次/日7-14天,不能转复者给予直流电150-300瓦,秒复律。结果:胺碘酮与直流电治疗后,房颤转复成功率为76.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左房大小、房颤持续时间是转复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结论:胺碘酮与直流电复律联合治疗风心病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龚丽萍  张玉辉 《农垦医学》2011,33(4):355-356
随着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病率的增加,心房纤颤发生的数量逐年上升。长期心房纤颤时可引起患者的不适感甚至恐惧心理,更严重的是可引起心房附壁血栓,致栓塞现象及心力衰竭。从而严重影响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1],因此,积极转复窦性心律是非常必要的。其中,电击复律在房颤患者的治疗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37例房颤患者在我院心内科行直流电复律的护理体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同步直流电复律是治疗心房颤动与心房扑动的一项有效方法,已逐步替代单纯的药物复律。重庆市电击复律协作纽自1974年开始对慢性房颤与房扑应用同步直流电复律疗法,现将1974~1979年治疗的211例房颤、12例房扑的资料进行疗效分析,重点对病例选择,复律前后用药,并发症等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胺碘酮在体外直流同步电复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持续性房颤中的作用.方法 165例瓣膜置换术后的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电复律前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和安慰剂.试验组除常规药物外,加用胺碘酮.两组比较体外同步直流电复律的成功率及复律12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试验终点为电复律后第12个月.结果 体外同步电复律后两组比较,试验组转复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70%),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复律12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试验组(74.11%)大于对照组(51.2%),有显著差异.结论 胺碘酮能提高瓣膜置换术后持续性房颤体外同步直流电复律的成功率及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随着同步直流电转律方法的推广和运用,对房颤已较少运用奎尼丁转律。但是,由于受条件的限制,电转律的运用仍不十分普遍,且电转律前后常需奎尼丁诱导及维持疗效。所以,合理运用奎尼丁治疗房颤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将我们最近用奎尼丁并心得宁、阿托品,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简称GIK液)治疗五例不同病因的房颤病人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房颤从三个方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命。(1)心律不齐引起心悸症状.限制活动。(2)房室律不协调,因而影响心室充盈,降低心室博出量,心功能降低。(3)易于引起心房内血液淤积,发生血栓及栓塞。而直流电复律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具有高速、高效、副作用小等优点,因此对某些慢性房颤患者进行直流电复律是十分必要的。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房颤从三个方面严重影响患的生活质量及寿命。(1)心律不齐引起心悸症状.限制活动。(2)房室律不协调,因而影响心室充盈,降低心室博出量,心功能降低。(3)易于引起心房内血液淤积,发生血栓及栓塞。而直流电复律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具有高速、高效、副作用小等优点,因此对某些慢性房颤患进行直流电复律是十分必要的。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同步电复律治疗持续性房颤的转律即刻成功率和维持窦律的近期效果、并发症.方法:持续性房颤病人25例,常规有效抗凝3周,转律前10天始服用胺碘酮片0.2,3次/日,5天后改为0.2,1次/日.建立输液通道,静推安定10~20mg,待病人入睡后选用100~150J双向波电流同步放电.复律后继续服用华法林抗凝4周,胺碘酮0.2,1次/日,长期服用维持窦律、观察病人症状、心功能分级、栓塞发生率、复发率.结果:本组25例经1次放电转复成功18例,第2次放电转复成功1例,第3次放电转复成功1例,合计20例,成功率80%,心功能好转,观察2~25个月,有5例复发,无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持续性房颤同步电复律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复律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流同步电复律自Lown等[1]首先应用于临床以来,至今仍是房颤转复的首选治疗措施.术后电复律立足于原发病理解剖和血流动力学矫正的基础上,与传统内科复律有本质区别.作者对6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合并慢性心房纤颤患者实施电转复加药物维持窦性心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后房颤复律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PBMV术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房颤患者49例进行复律治疗。结果;药物转复5例,同步直流电转复成功41例,总转复成功率93;8%。认为复律时机宜选在PBMV术后半年进行。临床上可根据PBMV术后左房缩小程度,心功能改善情况,选择性施行电复律。  相似文献   

14.
自1961年 Lown 创制直流电同步转复器并成功地用于临床后,各国相继采用,我国于1965年上海研制了第一台直流电同步去颤器并成功地用于临床后,国内各地相继采用。我院内科第一病房于78年全面开展电复律治疗心律失常,4年多来共治疗房颤、房扑、室上速、室速、室颤100多例次,现将其中房颤54例次临床分析如下。材料  相似文献   

15.
<正> 一般认为同步直流电复律具有安全,迅速,转复成功率高,付作用少等优点,可作为治疗某些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小剂量奎尼丁转复心律仍不能偏废。二年多来,我们共转复了60例次室上性心律失常。本文着重讨论慢性房颤的复律。一、临床资料1.60例次中用电复律者37例次、药物复律者23例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种类药物的转复率、心室率控制情况及药物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对直流电转复治疗的选择进行探讨。方法 总结57例老年人阵发性房颤的临床复律治疗资料,分别给予毛花苷丙(西地兰)及不影响不应期的钠通道阻滞剂类药物普罗帕酮,观察转复及心率控制情况,对合并严重并发症、药物控制无效的患者,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结果 毛花苷丙24 h内急诊转复率28.1%,安静状态下心室率控制满意;普罗帕酮24 h内急诊转复率62.2%,心室率控制满意,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直流电复率组即刻转复率为73.3%,心室率控制不满意。结论普罗帕酮较毛花苷丙的急诊转复率明显提高,对危急患者同步直流电转复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谨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使用伊布利特转复窦性心律(复律)过程中心率、节律变化及并发症,保证用药安全并针对性进行护理。方法42例房颤患者静脉注射伊布利特复律,使用前掌握好适应症,复律过程中、复律后加强观察,有效预防并发症。结果42例房颤患者转复33例,9例未转复,出现室性心动过速2例,低血压1例,头痛呕吐2例。结论房颤患者使用伊布利特复律过程中加强观察和护理,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乙托咪酯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静脉麻醉药物,已在外科、妇产科手术中广泛应用,而在同步直流电复律麻醉时的应用报道较少。我们于1998年10月~2001年8月在同步直流电复律中应用乙托咪酯麻醉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2例为我院连续住院行同步直流电复律的心房纤颤病人,男7例,女15例,年龄39~68岁,平均46.5岁。病因:风湿性心脏病16例,高血压病5例,预激综合征1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体外同步直流电复律联合胺碘酮对持续性房颤患者节律控制的疗效.方法: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联合口服胺碘酮维持治疗6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观察电复律成功后窦性节律维持情况及相关并发症;中长期(>8周)随访房颤复发情况,观察维持组(房颤不复发)和复发组患者的年龄、左房直径及房颤持续时间.结果:59例房颤患者电复律(95.2%)即刻成功,3例(4.8%)复律无效;54例(87.2%)早期有效,早期复发5例(8.0%);晚期有效43例(69.4%,维持组),晚期复发11例(17.7%,复发组);维持组和复发组患者的年龄、房颤持续时间及左房直径比较,维持组明显低于复发组(P<0.05).结论:电复律联合胺碘酮维持治疗对持续性房颤转复及窦性心律维持具有疗效好及风险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葛根素对奎尼丁转复慢性房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研究认为 ,对所有房颤患者应尽可能地给予复律治疗。除直流电复律外 ,药物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的药物维持依然是常用而有效的措施 ,奎尼丁是应用得最多的药物之一。葛根素是葛根 (Puerariapseudohirsata)中的主要有效成分 ,它不但能扩张冠脉 ,降低血压 ,减慢心率 ,降低心肌耗氧量 ,还能显著降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人血浆中儿茶酚胺的含量。为了观察葛根素对奎尼丁转复慢性房颤的影响 ,我们对两组慢性房颤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随机分配的两组慢性房颤患者 ,在年龄、性别、体重、病因、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