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功能简便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对9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待手术者,采用复合法判定其咽鼓管功能,并与声阻抗法检查进行比较。结果示,鼓气测压法和鼓室滴药法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由二者结合的复合法判定结果与声阻抗法的符合率可达96.9%。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引导下激素经导管法咽鼓管吹张给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8年1~6月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治疗的68例(110耳)SO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咽鼓管吹张给药组(A组)和咽鼓管吹张组(B组).A组在单耳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咽鼓管一鼓室气流动态图法(TTAG法)对健康人群咽鼓管功能进行不同亚群分类的临床实用性。方法:对66例(132耳)健康人使用TTAG法采用Valsalva动作检测咽鼓管被动通气功能,并对结果和图形进行分析。结果:TTAG法检测阳性率为93.3%(124/132)。根据曲线特点和吞咽次数将阳性耳分为Ⅰ型77耳,Ⅱ型47耳,两型ET开放时鼻咽腔压力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耳道压力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TAG法对判定健康人群中咽鼓管功能不同亚群状态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导管法咽鼓管吹张经空气压缩泵雾化给药(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1月到2013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且无鼻腔疾病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3例,实验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混悬剂)通过导管法咽鼓管吹张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器吹入患者鼓室内,对照组仅给予传统导管法咽鼓管吹张,两组均口服桉柠蒎肠溶胶囊。结果激素吹张组(实验组)中痊愈36人占83.7%,好转5人占11.6%,无效2人占4.7%。传统导管法咽鼓管吹张组(对照组)中痊愈25人占58.1%,好转14人占32.6%,无效4人占9.3%。结论导管法咽鼓管吹张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器将药物(糖皮质激素)送入鼓室内可有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治疗安全、有效、费用低、疗程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咽鼓管功能障碍会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目前缺乏简单易行的实时检测咽鼓管生理状态下主动开放功能的手段。咽鼓管声测仪器无创又能实时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是很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检查方法。本文从咽鼓管声测仪的发展历史、咽鼓管声测仪在正常人中的测试参数探索及其在咽鼓管开放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三方面来对这项检测技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耳内镜引导下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激素治疗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突发性聋高频下降型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176例患者(185耳)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86例(90耳)和研究组90例(95耳).对照组予以鼓室注射甲泼尼...  相似文献   

7.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法对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检测方法。方法 :比较鼓室导抗图法、Morim itsu法和咽鼓管 -鼓室气流动态法 (TTAG法 )检测 2 0耳咽鼓管异常开放症患者的阳性率。结果 :鼓室导抗图法阳性者 5耳 ,阳性率 2 5 % ,Morim itsu法阳性者 12耳 ,阳性率 6 0 % ,TTAG法阳性者 2 0耳 ,阳性率 10 0 %。结论 :TTAG法是诊断和随访咽鼓管异常开放症最有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咽鼓管导管吹张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因此SOM的治疗方法很多,其中如何改善咽鼓管功能,促进中耳积液排除被受重视.咽鼓管导管吹张为治疗措施之一,但在小儿SOM治疗中,这一方法由于要求技术操作熟练程度高,或者小儿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使咽鼓管导管吹张在小儿(SOM)治疗中实施颇感困难.随着鼻内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不仅能给我们提供直观的检查咽鼓管咽口的手段,而且给治疗带来了方便.2002年2月~2003年8月我们采用小儿鼻内镜引导下进行咽鼓管导管吹张治疗SOM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激素能否改善药物治疗欠佳的分泌性中耳炎的短期疗效。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正规药物治疗2周症状缓解不明显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28例,年龄≥16岁,分为实验组(64耳)和对照组(64耳),实验组治疗方案为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鼻喷激素+口服黏液促排剂,对照组为鼻喷激素+口服黏液促排剂。治疗结束后2周和1个月复查,评估患者主观听力和耳闷等症状缓解情况,耳内镜观察鼓膜相及鼓膜活动度,声导抗检查记录鼓室压力图,纯音听阈测定记录气导及气骨导差(ABG)等用以评估疗效,ETDQ-7咽鼓管功能评分量表评估咽鼓管功能。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58/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50/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χ2=2.000,P =0.154)。ETDQ-7咽鼓管功能评分量表显示两组治疗后咽鼓管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治疗后实验组咽鼓管功能改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2,P =0.023)。结论 对于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激素可有效改善其症状,甚至达到痊愈,从而避免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有创治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及鼓室给药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30例由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的、以鼓膜内陷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鼻内镜引导下行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并经导管吹人泼尼松龙和玻璃酸钠混合液体2ml,隔日1次,共7~lO次,检查咽鼓管功能及鼓膜形态,检测听力.评估耳鸣及耳闭塞感变化。结果30例咽鼓管功能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鼓膜内陷不同程度缓解,无粘连发生。纯音听阈(0.5,1.0,2.0,4.0kHz平均听阈)下降10-30dB28例,无变化2例;耳鸣消失19例,减轻7例,无效4例:耳闭塞感消失26例,明显减轻4例。结论 鼻内镜下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及鼓室给药治疗由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的、以鼓膜内陷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能改善听力,缓解耳鸣及耳闭塞感症状。其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1.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常见疾病,经内镜鼻球囊导管扩张咽鼓管是一种新的手术技术,本研究的目的是回顾性分析这种新技术的演化并报道其适应症、初步结果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2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4月我科采用中耳变压疗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2 8例 ( 39耳 ) ,并与同期行Valsalva法或咽鼓管导管吹张法治疗的 2 2例( 2 8耳 )进行对照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中耳变压疗法治疗 2 8例 (治疗组 ) ,男 15例 ,女 13例 ;年龄 1968岁 ,平均 41岁。双耳 11例 ,单耳 17例。病程 <8周 19例 ,双耳 5例 ,单耳 14例 ;>8周 9例 ,双耳 6例 ,单耳 3例。Valsalva法或咽鼓管导管吹张法治疗 2 2例 (对照组 ) ,男 14例 ,女 8例 ;年龄 1771岁 ,平均 39岁。双耳 6例 ,单耳 16例。病程 <8周 15例 ,…  相似文献   

13.
正常的中耳形态是保持听觉传导通路的基础。维持中耳腔正常生理压力状态的必要条件是正常的咽鼓管功能和中耳腔内各部位通道畅通。咽鼓管功能障碍对任何类型中耳炎症的发生都是重要的因素。鼓室黏膜具有气体吸收和交换以及分泌和排泄功能,正常的咽鼓管功能调节鼓室气体的流通和鼓室压力。中耳气体引流通道有两处狭窄,第一处为咽鼓管,  相似文献   

14.
鼻声反射系统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声反射(acoustic rhinometry,AR)是一种鼻腔通气功能的检测方法,具有精确度高、灵敏性强、重复性好、无痛无创、操作简便、检查迅速等优点,逐渐应用于基础与临床研究,本文将AR在鼻腔功能评价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1978年Kemp首次发现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OAE)。这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源于外毛细胞的主动活动。耳声发射作为一种客观的听觉功能检查手段,依赖于耳蜗整体功能的完整,与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1990年听力学家Collet首次发现了对侧声刺激对耳声发射的影响,即给予人类单侧耳刺激声可引起对侧耳耳声发射幅值的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耳声发射的对侧抑制现象。Grose和Mott在随后的动物实验中同样证明了这个观点。迄今为止,有关耳声发射对侧抑制现象的相关性研究工作已有诸多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