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滋水涵木”法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干眼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干眼患者40例,计算机随机法分为2组,分别给予人工泪液治疗(对照组)或针刺(主穴为太溪、太冲、三阴交、足三里、睛明、承泣、丝竹空透鱼腰)+人工泪液治疗(治疗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分别观察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量(SIT)。并对患者的主观症状评分及视觉相关生存质量评分(VRQOL)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治疗后14d的SIT、BUT、主观症状评分、VRQOL总评分、VRQOL情绪状况评分等均优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仅治疗后14d的SIT及VRQOL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此外组间比较提示治疗14d后试验组SIT、VRQOL评分及VRQOL情绪状况评分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泪液替代治疗和针刺治疗均可改善围绝经期干眼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与单纯泪液替代治疗比较,增加针刺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基础泪液分泌量及视觉相关生存质量,对患者情绪的改善作用亦较为明显,提示针刺配合泪液替代治疗是治疗更年期女性干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络脉学说论治脓毒症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脓毒症是感染、休克、烧创伤等危急重症的严重并发症。本文从络病的学说认识脓毒症,提出“正虚毒损,络脉闭阻”是脓毒症的基本病机的观点;机体正气不足之时,外来毒邪与内生毒邪客于络脉,使络中毒热、瘀血、痰浊内生,令多脏器功能受损。扶正解毒通络、分层扭转是脓毒症的主要治则。  相似文献   

3.
络脉系统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络脉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络脉病变是多种内伤杂病和外感重症发生、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络脉学说肇始于《内经》。《内经》对络脉的生理特点、病理变化以及在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等内容已有较完备的记载,奠定了络脉学说  相似文献   

4.
干眼是眼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眼科疾患,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干眼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等情志问题。干眼和郁证在中医病因病机方面具有相关性,主要与肝失疏泄,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气机运行失常有关。两者在分子机制方面也具有相关性,主要体现与多种性激素水平共同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免疫功能失调有关。两者在中医治法上皆可适当使用疏肝理气和心理疏导法,再根据患者病情辨证基础上酌情使用疏肝理气药或引经药可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5.
李丽英  沈立台  陈强  冯金红  陈宝珍 《新中医》2022,54(18):159-163
通过对目内络脉的特点、目中真气及气络的生理、病理的阐述,探讨络脉病变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之间的关系,认为CSC与络脉-气络密切相关。CSC的主要病机为正气亏虚,气络失和,气滞水停;气络失和,络脉郁滞可致CSC迁延;脾肾亏虚,络气乏源,气络不振易致CSC复发。急性期治以解郁和络、利水祛湿,可随证选用柴归汤、柴苓汤、柴胡三仁汤等;迁延期预防络积之变,可辨证选用苓桂术甘汤、真武汤等,还可加用子仁类药物以补益肝肾、活血明目;愈后防复发宜注意顾护脾胃、调畅情志。  相似文献   

6.
张霆 《福建中医药》2007,38(1):48-49
认为络脉是肺癌发病的关键,疏通络脉是肺癌之正治。治疗中要紧紧把握住疼痛、病久、瘀血三个关键环节,正确使用虫类药、化瘀药、辛味通络药。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舌下络脉形态、颜色等变化与糖尿病存在相关性,舌下络脉的改变对于判断糖尿病病情、所处阶段、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临床价值.本文从舌下络脉与糖尿病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合现代技术2个方面归纳舌下络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便秘作为常见的一种临床并发症,严重困扰甚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导致便秘的出现,而便秘又是导致血糖难以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两者互为因果,促进发展,进一步加重病情。中医学认为,糖尿病便秘的病机为消渴日久,气血阴阳亏虚,脾失健运,肠失温煦,推动无力,以致糟粕排出无力,发为便秘。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是在兼顾患者疾病本源的基础上强调机体各脏腑之间的联系,从症状上认识疾病,通过准确的辨证随证治之,其治疗效果即体现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过程中,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便秘具有独特优势,常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现代医家使用滋阴之法治疗糖尿病便秘,方药多以滋肾阴、肝阴为主,滋水涵木法或多或少涉及,大多取得了较好疗效。文章从五行、脏腑、阴阳等多角度进行论述,介绍了“滋水涵木”治法的理论基础以及运用范围,以糖尿病便秘的病因病机作为切入点,进一步联系“滋水涵木”治法,从治法角度探讨治疗糖尿病便秘的相关性与可行性,通过准确辨证,以“滋水涵木”为治疗大法随证治之,以期为糖尿病便秘的临床认识及标本兼治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舌下络脉望诊是中医舌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舌下络脉望诊不是一项具有特异性的诊断标准,但对于慢性肝病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可通过观察舌下血管系统的变化,为肝硬化的诊断及预测疾病的转归预后提供重要依据.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肝硬化舌下络脉相关研究文献,总结肝硬化舌下络脉特征及相关研究,对肝硬化舌下络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中医杂志》2016,(9):768-769
叶天士认为中风的病机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治疗上强调肝病治疗三法,无非治用治体。治肝不应,当取阳明。三法者,不外辛以理用,酸以治体,甘以缓急。同时兼顾肝胃同治之法,辩证看待左血右气理论。认为人身气机升降合乎天地自然,肺气从右而降、肝气由左而升的理论认识在辨治中风时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君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0):121-122
舌下络脉是指位于舌下系带两侧纵行的静脉。舌下络脉诊法是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从舌腹面观察舌下络脉和细络等的变化,侧重判断人身气血的瘀畅,与传统舌诊主要从舌背观察舌质、舌苔、舌态等相辅相成,共同为辨病、辨证提供重要诊断信息。舌下络脉主干的宽度、长度和颜色可作为观察人体气血、津液盈亏和瘀畅的指征,与各病种的病程及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本研究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CNKI,1980~2010年)对舌下络脉诊法研究,探索舌下络脉诊对疾病转归以及确立治则和判断预后、分析疗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海英  崔鹏黎 《北京中医药》2011,30(10):781-782
目的 探讨病位在大肠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眼部白睛络脉的分布规律.方法 观察病位在大肠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眼部白睛上出现的络脉的不同颜色、形态和部位的变化,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其分布规律.结果 结论根据分布规律来推断眼针分区定位的理论依据,分析眼部白睛络脉变化与病机、疾病的关系;分析眼部络脉出现的部位与脏腑辩证的关系、眼...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络病理论探析脓毒症的病理机制。脓毒症主要表现为络脉的气络损伤和血络瘀滞,二者相互影响,产生初期的免疫炎性反应(络热)、微循环内皮功能障碍(络痰)和凝血功能障碍(络瘀)、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与晚期炎症介质等(络毒),最终导致脓毒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干眼为当前最常见眼表疾病之一,当前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多有影响.五轮八廓是眼科传统宝贵学说,对于临床诊治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在眼科疾病的诊治具有其他辨证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谢立科根据当代干眼中医发病机制,将传统医学经验与其三十年临床经验相结合,创造性提出肝郁阴虚为本病痛机,采用疏肝养...  相似文献   

15.
金海浩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6):897-898,902
滋水涵木法所主病症以头晕和视物不清为主要症状,以弦、细、数脉为主要脉象,同时常伴有虚、软等虚损不足的脉象.使用药物上,熟地黄、白芍、麦冬、当归、生地黄、菊花、茯神、牡蛎、枸杞子、山茱萸肉、茯苓、牡丹皮、山药、五味子、阿胶、酸枣仁、牛膝、石斛、石决明、龟版等的重要度超过0.6.从用药归经看肾经载荷0.892,肝经载荷0.891,肾经载荷略高于肝经.  相似文献   

16.
闫思琪  冯利民 《河北中医》2023,(1):129-132+153
原发性高血压病程漫长,治愈困难,还可引起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微循环障碍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关系密切。中医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中医的络脉理论与西医的微循环有相似之处,中医所讲的络病发病机制也与原发性高血压有相通之处,因此本文从络脉与微循环的联系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以求为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张超  韩丽华  王振涛  袁彬  张会超 《新中医》2022,54(11):25-29
舌下络脉诊法作为络脉诊法的重要分支,其用于疾病的诊查有着悠久的历史。现从中医学中的“三因制宜”“治未病”思想切入,列举了现代医学病理研究和临床观察的最新发现,并考虑了冠心病危险因素与舌下络脉之间的联系,概述了舌下络脉诊法与冠心病的密切相关性。以期为临床中舌下络脉用于冠心病的诊查提供一定参考,并期推动科学的冠心病舌下络脉诊查标准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壮医药在历史上客观存在,并且至今在壮族地区,壮医药仍然发挥其防病治病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壮医药没有能够较早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理论体系来指导医疗实践.直至20世纪后期,黄汉儒主编的《壮族医学史》和《中国壮医学》等著作中最先提出了壮医独特的理论体系,确立了壮医药的学术地位[1].三道、两路学说是黄汉儒提出的壮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所谓的两路是指龙路、火路,它们是壮医对人体虽未直接与大自然相通,但却是维持人体生机和反映疾病动态的两条极为重要的内封闭通路的命名.  相似文献   

19.
年龄相关性干眼系指围更年期发生的干眼,属于中医“白涩症”范畴。西医病因概与年龄因素所致的泪液总量、蒸发量及渗透压变化相关,中医学认为围更年期天癸不足,肝肾阴虚,精血失养目系致本病发生。孙河从事眼科临床教学科研近40年,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践,治疗眼科疑难杂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辨证用药独有所长,效如桴鼓。笔者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观察、总结了其治疗年龄相关性干眼的辨证思路和诊疗特色,该临床经验可为今后的眼病诊疗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视网膜静脉阻塞即络损暴盲属于中医络病范畴。观察两种中医通络法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有效病例73例。分为4组:(1)中药1组、中药2组:给予单纯中药治疗,中药1组主要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中药2组主要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2)联合1组、联合2组:联合1组和联合2组是分别在中药1组、中药2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VEGF治疗1次。疗程为1个月,于治疗前、疗后10 d和疗后30 d,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RT)和黄斑旁中心凹厚度(PFT)变化。结果 (1)BCVA:治疗10 d,联合1组和联合2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t联合1组=3.824,P=0.001;t联合2组=3.228,P=0.007)。治疗30 d,联合1组和联合2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t联合1组=6.129,P=0.000;t联合2组=4.50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与对应联合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