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脆性X综合征(FXS)产前基因诊断的方法。方法采用三核苷酸重复引物PCR法(TP-PCR)及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S-MLPA)检测2个FXS家系及30例正常对照胎儿样本FMR1基因CGG重复数、AGG排布及FMR 1基因Cp 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正常对照FMR1基因(CGG)n重复数介于23~40之间,频数最大的重复数为29,AGG排布式以9A9A9最为常见。2个FXS家系中前突变等位基因向子代遗传过程中均发生了CGG扩展。正常对照及前突变携带者FMR1基因Cp G岛均为低甲基化状态,全突变患者Cp G岛为高甲基化状态。结论 TP-PCR和MS-PCR联合应用能够检出胎儿FMR1基因CGG重复数和Cp G岛甲基化状态,从而判断胎儿是否为脆性X综合征患儿,为优生干预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中国孕妇孕中期血清学二联指标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数据库,探讨适合中国大陆孕妇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策略.方法 应用有区域代表性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06年9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等11家医疗单位就诊的、孕周为14~20周+6并同意接受产前筛查的66 132例妊娠单活胎孕妇(平均年龄27岁)行血清甲胎蛋白(AFP)和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亚单位(freeβ-Hcg)二联指标检测,将二联指标测定值输入以高加索人群数据库为基础的唐氏综合征风险计算软件.根据本研究中孕妇的数据重新计算血清AFP和游离B-Hcg的中位数倍数值及胎儿罹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设定1/270为高危切割值,≥1/270确定为唐氏综合征筛查高危.并与高加索人群数据库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染色体核型分析,66 132例孕妇中共诊断唐氏综合征97例.(1)以高加索人群筛查参数计算的结果:66 132例中筛查出高危孕妇5470例,其中诊断唐氏综合征91例,高危孕妇的唐氏综合征检出率为94%(91/97),假阳性率为8.15%,阳性预测值为1.66%(91/5470);筛查低危的60 662例孕妇中有6例产后诊断为唐氏综合征.调整假阳性率为5%时,有70例患唐氏综合征的孕妇筛查为唐氏综合征高危,其检出率为72%(70/97);当校正检出率为60%时,筛查高危孕妇为2785例,其中唐氏综合征孕妇为58例,假阳性率为4.1%.假设所有筛查高危的孕妇都接受羊膜腔穿刺,每检出l例唐氏综合征患儿需要进行60例的羊膜腔穿刺术.(2)以中国孕妇人群筛查参数计算的结果:66 132例中筛查高危孕妇4332例,高危率为6.551%(4332/66 132),其中诊断唐氏综合征88例,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为90%(88/97),假阳性率为6.43%;在筛查低危的61800例孕妇中,有9例经产后诊断为唐氏综合征.调整假阳性率为5%时,有74例孕妇筛查为唐氏综合征高危,其检出率为76%(74/97);校正检出率为60%时,筛查高危孕妇为2541例,其中唐氏综合征孕妇58例,则假阳性率可降至3.8%.假设所有筛查高危孕妇均接受羊膜腔穿刺,每检出1例唐氏综合征患儿需要进行50例羊膜腔穿刺术,低于高加索人群筛查参数计算的结果.结论 中国大陆孕妇人群和高加索孕妇人群之间存在血清学指标的差异,以中国孕妇人群的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孕中期血清学二联指标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可以明显提高筛查的产前诊断效率,获得较令人满意的筛查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携带者筛查及产前诊断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多重PCR联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PCR-DHPLC)技术和Sanger测序法对6616例孕妇(早孕产检孕妇6609例和具有SMA阳性家族史孕妇7例)进行SMN1、SMN2基因筛查与诊断,并对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基因分析。结果:①在6609例早孕产检孕妇中发现123例孕妇(检出率1.86%)可能是SMA的携带者,其中由于SMN1缺失形成的携带者84例(1.27%),SMN1转换成SMN2基因形成的携带者35例(0.53%),SMA携带者为SMN1∶SMN2=1∶0的样本4例(0.06%)。另外,丈夫同为SMA携带者21例(SMN1缺失形成的携带者14例,SMN1转换成SMN2基因形成的携带者7例)。②7例SMA阳性家族史孕妇中发现:2例先证者明确为SMN1基因exon7纯合缺失;4例先证者通过父母基因型推测可能为SMN1基因exon7纯合缺失;另1例SMA先证者通过PCR-DHPLC技术检测出SMN1基因exon7拷贝数为1,同时通过Sanger测序法发现该SMA先证者样本在SMN1基因上也存在c.570 G>A(p.Trp190*)杂合突变,为复合杂合突变。③对28例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分析,其中SMN1基因型异常胎儿6例,胎儿可能为SAM携带者13例,胎儿基因型正常者9例。SMN1基因型异常胎儿6例均引产,16例出生后随访生长发育未见异常,4例继续妊娠,2例失访。结论:PCR-DHPLC技术可以对大部分人群和SMA患者进行筛查与诊断,且能对SMN1和SMN2拷贝数进行鉴定,少数复合杂合突变病例需要结合Sanger测序方法。对高风险家系孕妇行介入性产前基因诊断,对于优生优育、有效预防SMA胎儿的出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对检出重型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胎儿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10年6月5日至2011年10月30日,共有1089例贵阳市户籍孕妇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产科进行地贫产前筛查.采用红细胞指数分析结合血红蛋白电泳检测筛查血液学表型阳性的孕妇,表型阳性者进一步做地贫基因诊断.应用跨越断裂位点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α-珠蛋白基因缺失突变,应用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α-珠蛋白基因点突变,及中国人8种常见和9种罕见的β-珠蛋白基因点突变.携带同型地贫基因的高危夫妇,于妊娠16~22周行羊膜腔穿刺进行产前诊断. 结果 1089例孕妇中筛查出地贫血液学表型阳性者60例,基因诊断确诊为地贫基因携带者53例(4.87%),其中α-地贫20例,β-地贫33例.6对夫妇为同型地贫基因携带者,均行产前诊断,其中1例胎儿确诊为重型β-地贫,经孕妇同意终止妊娠;4例胎儿为地贫携带者和1例正常胎儿,均继续妊娠至分娩,娩出后取新生儿脐带血进行基因检测,结果与产前诊断一致. 结论 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可有效检出重型地贫胎儿,对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4568例孕妇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突变携带者筛查,并对已明确携带者夫妇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了解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变异携带率及SMA产前诊断并分析临床意义。方法:将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分析法及Sanger测序联合应用,对石家庄市第四医院4568例孕妇进行SMN1缺失/点突变检测,进行携带频率统计;对携带者配偶进行筛查并对双方均为携带者夫妇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1)4568例孕妇共检出SMA患者3例,2例SMN1外显子7纯合缺失,1例患者检测出SMN1外显子杂合缺失,拷贝数"1",该患者同时检出SMN1点突变变异位点p.Q164X,临床诊断为"1+1型"SMA患者,发病率0.066%。(2)126例拷贝数异常携带者(SMN1杂合缺失/转换个体),84例为缺失携带者,含SMN1∶SMN 2=1∶1样本35例,SMN1∶SMN 2=1∶2样本49例。35例转换携带者SMN1转换成SM N 2基因,含SMN1∶SMN 2=1∶3样本32例,SMN1∶SMN 2=1∶4样本3例。7例携带者SMN1∶SMN 2=1∶0。(3)126例携带者配偶中25例同为携带者。(4)应用DHPLC联合Sanger测序技术对25例SMA高危胎儿行产前诊断。结果显示3例胎儿SMN1外显子7/8纯合缺失(SMA患者);1例胎儿SMN1外显子7/8杂合缺失(SMA携带者)。余胎儿检测未见SMN1拷贝数异常。Sanger测序1例胎儿携带p.Q164X点突变变异位点,余样本未见SMN异常。结论:本研究检出SMN1变异携带率高于中国南方地区报道,且在北方地区属高携带率地区。DHPLC联合Sanger检测技术可以完成SMA携带者筛查及产前诊断,二者联合应用对于优生优育、有效预防SMA胎儿的出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5年中国12家医院宫颈癌机会性筛查资料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中国不同地区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价值.方法:收集分析2005年全国12家医院门诊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oppommistic screening,OS)的资料,筛查方法包括液基细胞学、巴氏细胞学、高危型HPV检测,以及中国癌症基金会推荐的Ⅰ方案(液基细胞学检查加高危型HPV DNA检测)、Ⅱ方案(巴氏涂片加高危型HPV DNA检测)、Ⅲ方案(醋酸白肉眼检查法);并经阴道镜检查,病理确诊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结果:共收治门诊患者1242952例次,其中接受OS202231例次,占门诊例次16.27%.筛查方法依次为液基细胞学84082例(41.58%),巴氏细胞学79426例(39.27%),Ⅰ方案23658例(11.70%),Ⅱ方案6504例(3.22%),检测HPV筛查者5976例(2.96%);Ⅲ方案2585例(1.28%).最普遍采用的筛查方法是细胞学检查(液基及巴氏方法)占95.76%.检出宫颈癌前病变(CIN Ⅰ+CIN Ⅱ+CIN Ⅲ)共5146例(2.54%),宫颈癌1134例(0.56%).结论:医院内就诊人群宫颈病变检出率高,应高度重视其机会性筛查,及时进行规范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CT、高危型HPV E6/E7 mRNA与hTERC基因扩增联合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5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07例,取其宫颈脱落细胞,所有标本同时行TCT、高危型HPV E6/E7 mRNA、hTERC基因扩增检测及阴道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学分析TCT、高危型HPV E6/E7 mRNA、hTERC基因扩增单一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任意两者联合及三者联合检测宫颈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评价各种组合方案对宫颈癌筛查的价值。结果:单一检测方法中: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敏感度(91.14%)与阴性预测值(70.83%)最高,hTERC基因扩增检测特异度(92.86%)与阳性预测值(96.08%)最高。两两联合检测方案中:TCT联合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敏感度(97.47%)与阴性预测值(87.50%)最高,TCT联合hTERC基因扩增检测特异度(71.43%)与阳性预测值(90.12%)最高。三者联合检测敏感度(98.70%)与阴性预测值(92.86%)高于任意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结论:TCT、高危型HPV E6/E7 mRNA、TERC基因扩增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与阴性预测值较高,此方案可用于宫颈癌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产前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行羊膜腔穿刺术且要求行CMA检测的单胎妊娠孕妇共4430例。根据羊水穿刺的临床指征分为6组:A组:单一高龄组;B组:单一唐氏筛查高风险组;C组:单一超声检查异常组;D组:单一无创产前检测(NIPT)高风险组;E组:超声检查异常合并高龄/唐氏筛查高风险/NIPT高风险两个或两个以上指征,F组:NIPT高风险合并高龄/唐氏筛查高风险/超声异常两个或两个以上指征;G组:其他组。结果:(1)4430例中CMA检测胎儿异常率11.74%,其中非整倍体异常119例(2.69%),CNVs 381例(8.60%),包含致病性拷贝数变异(pCNVs)77例。(2)不同临床指征的羊水CMA检测结果提示,单一临床指征中D组染色体异常总检出率(33.20%),CNVs检出率(19.31%),非整倍体率(10.89%),包括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率(6.93%)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C组的总检出率仅次于D组。E、F组总检出率(19.76%,55.00%),包括非整倍体率(11.01%,42.50%)均显著高于C、D组(P0.05)。(3)77例pCNVs中,31例为染色体大片段缺失和(或)重复,其中8例遗传自平衡易位的父母。46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包括23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性pCNVs和23例神经发育障碍的易感性CNVs。结论:CMA检测是产前遗传学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NIPT和超声检查是筛查羊水染色体异常的有效手段,针对不同种类的胎儿pCNVs,应合理建议核型分析或家系CMA验证的方法确定pCNVs来源和致病性,再结合超声检查、胎儿CMA结果以及双亲表型,为妊娠提供合理的指导意见,并对出生后的胎儿定期做随访,为产前胎儿评估积累更多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一较大的汉族家族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HOKPP)家系的致病突变,为其提供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方法:选择与HOKPP疾病相关的基因CACNA1S、SCN4A、KCNE3的部分外显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和序列分析技术对该家系先证者进行突变筛查。针对检测到的变异,检测家系中其他患者,确定是否为致病突变,并以其为依据为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CACNA1S及KCNE3基因未检测到突变,在先证者检测到SCN4A基因的12号外显子存在错义突变(R672S),对家系中其他患者的序列分析证明均存在该突变,而表型正常者不存在该突变,突变与疾病表型呈共分离。产前诊断证实胎儿未遗传该致病突变。结论:SCN4A基因672位氨基酸的突变是该基因突变的一个热点,可作为该类患者的突变筛查的优选位点。在遗传病基因诊断过程中,根据疾病相关基因的突变特点及热点,选择性进行突变检测,可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石蜡标本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方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适合检测宫颈癌石蜡包埋标本中高危型HPV的方法。方法:用高危型HPV-DNA HC2检测及PCR扩增联合DNA测序法,对25例宫颈癌(宫颈鳞癌23例,宫颈腺癌2例)进行高危型HPV检测。每例取石蜡包埋组织块中的癌组织,21例术前曾于门诊取材(新鲜脱落细胞)行高危型HPV-DNA HC2检洲。结果:(1)21例宫颈癌石蜡标本, PCR扩增法高危型HPV阳性检出率为66.7%;HC2高危型检测阳性检出率为47.6%;(2) PCR扩增法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33.3%,与参照标准的符合率为61.9%,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14.3%;(3)HC2检测法灵敏度为44.4%,特异度为33.3%,与参照标准的符合率为42.9%,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9.1%;(4)石蜡标本保存时间与HPV检出率有关。半年以内标本HPV检出率为92.3%(12/13),半年以上者为33.3% (4/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HPV-DNA扩增(PCR)联合测序法是目前回顾性研究宫颈癌石蜡包埋标本中HPV感染的可行方法;石蜡标本保存时间与HPV检出率有关,石蜡包埋时间越短、标本越新鲜,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综合应用突变引物延伸扩增(MOEA)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β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先用一对外侧引物扩增1.5 Kb β珠蛋白基因片段,再用MOEA技术检测β地中海贫血点突变.结果 完成了6例β地中海贫血高危胎儿的产前基因诊断,其中双重杂合子1例,杂合子3例,正常胎儿2例;经分娩或流产后基因分析验证,结果与产前诊断完全一致.结论 MOEA技术适合于已知点突变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具有快速、简便、安全、准确等优点,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仅次于囊性纤维病的第二常见的常染色体遗传病,中国人群中携带SMA致病突变的几率为1/84~1/54.目前,SMA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属于致残性疾病,进行人群中SMA致病突变携带者筛查,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产前筛查和遗传咨询,减少SMA患儿的出生,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不同女性人群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为制定不同人群宫颈癌筛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门诊体检和就诊的3376例妇女,分为5组:普通人群组770例,妇科疾病患者组106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组560例,不孕症患者组648例,产褥期妇女组329例。采用HPV基因分型技术进行HPV检查,分析HPV DNA亚型感染状况。结果:(1)共检出HPV 22个型别,最常见类型依次为6型(14.81%,500/3376),16型(14.16%,478/3376),52型(12.59%,425/3376),58型(11.91%,402/3376),43型(6.66%,225/3376),未检测出HPV 44型。(2)不同人群HPV总阳性率及高危型阳性率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CIN患者组[89.46%(501/560),85.89%(481/560)],不孕症患者组[66.67%(432/648),58.80%(381/648)],妇科疾病患者组[62.77%(671/1069),55.57%(594/1069)],普通人群组[24.03%(185/770),19.22%(148/770)],产褥期妇女组[13.07%(43/329),10.03%(33/329)]。(3)不同人群中HPV DNA亚型分布有差异,CIN患者组及不孕症患者组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感染HPV型别构成比相似,最常见类型均为HPV16、58、52型,且HPV多重感染百分率高于其他组(P0.01),但妇科疾病患者组总体高危型HPV感染率及多重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及产褥期妇女组。(4)CIN患者组中随CIN病变级别增高,HPV总阳性率及高危型HPV阳性率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总=57.49,P0.01;χ~2高危型=58.40,P0.01)。三重及以上HPV感染在高级别病变(CINⅡ、Ⅲ)中更常见(χ~2=8.96,P0.05),在CINⅡ、CINⅢ组中HPV16型检出率高于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4,P0.01)。结论:不孕症患者及妇科疾病患者是高危型HPV感染及CIN的高危人群,重视机会性筛查是提高CIN检出率的有效手段。不同女性人群HPV感染状态不同,应针对不同女性人群制定特异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江西地区待产孕妇慢性感染的HBV表面抗原"α"抗原决定簇变异特征,探讨HBV母婴传播相关的病毒因素。方法:产前24~48h,收集3948例待产孕妇血清,酶免疫法筛查HBV感染者。抽提HBV阳性血清HBV DNA,PCR扩增HBV S基因并测序。应用Clustal X和Bioedit软件将不同感染者的HBV S基因核苷酸与参考序列进行多重比对,分析"α"抗原决定簇的变异与HBV血清型。在线genotyping软件分析感染的HBV基因型。结果:3948例检测出178例HBV阳性标本,从146例血清标本中成功扩增出HBV S基因,112例感染B基因型HBV,属于adw亚型,感染率为76.71%;34例感染C基因型HBV,属于adr亚型,感染率为23.29%,B基因型和C基因型HBV的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P0.001)。18例S基因序列上检测到"α"抗原决定簇有突变(突变率12.33%),突变分为7种类型,5例T126A、2例P127T/S、2例Q129H/R、2例M132L、3例T140/I、1例T143M和3例G145R。B和C基因型HBV"α"抗原决定簇突变率和"α"抗原决定簇双环之间的突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江西地区孕妇感染的B和C基因型HBV及其"α"抗原决定簇的点突变可能是致母婴传播高度相关的病毒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癌症是一种基因疾病,遗传性或获得性基因缺陷可导致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因而,基因检测技术在妇科肿瘤的筛查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已在宫颈癌筛查中广泛应用,对于遗传性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高危群体,也可通过检测BRCA1/2和MLH1/MSH2突变进行高危人群风险分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产前超声检查胎儿心脏异常表现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为更好地施行产前筛查、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在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因产前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心脏异常而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176例单胎妊娠孕妇,分析心脏异常的类型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结果:176例先天性心脏异常胎儿中,单发心脏异常120例(68.18%),多发心脏异常54例(30.68%);心脏异常合并心脏外异常85例(48.30%),未合并心脏外异常89例(50.57%)。心律失常2例(1.14%)。染色体异常胎儿26例,检出率为14.77%。染色体数目异常12例,染色体微缺失及微重复14例。26例染色体异常的胎儿中,因室间隔缺损为染色体核型分析指征的有9例,心脏强回声为指征的5例,法洛四联症为指征的3例。多发心脏异常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单发心脏异常(24.07%vs 10.83%);心脏异常合并心脏外异常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未合并心脏外异常者(22.35%vs 7.87%)。结论:孤立的心脏强回声不应作为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指征。对室间隔缺损、多发心脏异常和合并心脏外异常者,强烈建议行染色体数目及基因检查,以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一代杂交捕获技术(DH2)在宫颈癌筛查与传统筛查方式的优势比较,探讨HPV16/18分型检测对DH2初筛阳性患者分流管理的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对浙江省慈溪市79847例、81702例、61072例妇女采用巴氏涂片的方法进行宫颈癌筛查,在2015年、2016年分别对浙江省慈溪市35657例、59634例妇女使用DH2检测14种高危型HPV的方法进行宫颈癌筛查。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高危型HPV检测与巴氏涂片在LSIL以上病变的检出率情况。同时对DH2阳性患者进行HPV16/18检测,对照和比较HPV16/18分流策略的检出情况。结果:2013年、2014年、2015年采用巴氏涂片的方法对LSIL以上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0.048%、0.105%、0.134%;2015年、2016年使用DH2检测14种高危型HPV的方法对LSIL以上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0.415%、0.550%。2015年采用DH2检测14种高危型HPV初筛模式,LSIL以上病变在DH2阳性及在HPV16/18阳性中的占比分别为4.644%、15.370%;2016年采用DH2检测14种高危型HPV初筛及初筛阳性患者HPV16/18分流的模式,LSIL以上病变在DH2阳性及在HPV16/18阳性中的占比分别为6.365%、22.430%。结论:使用DH2检测14种高危型HPV的方法比传统巴氏涂片对LSIL以上病变的检出率更高,DH2可作为宫颈癌初筛的可行方法;DH2初筛及初筛阳性患者HPV16/18分流管理模式对宫颈癌高危人群进行风险分层管理,重点关注HPV16/18阳性人群,可以进一步提高宫颈癌筛查中的LSIL以上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孕妇血浆中胎儿DNA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依据孕妇血浆中存在游离胎儿DNA的理论,寻找一种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的新方法。方法提取42例孕14~40周的产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采用引物延伸预扩增(primerextensionpreamplification,PEP)后行PCR,特异性扩增其Y染色体重复序列(DYZ3)基因。同时采用9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tandemrepeat,STR)多态性位点的多重扩增方法以检出血浆中胎儿DNA。结果DYZ3-PCR中,32例妊娠男性胎儿孕妇中有28例血浆中出现基因扩增带,检出率为87.5%,10例妊娠女性胎儿孕妇血浆有2例假阳性结果。性别总符合率为85.7%,STR-PCR中,检测出孕妇血浆中父源性胎儿DNA的存在。结论应用孕妇血浆中胎儿DNA作产前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是一种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早期宫颈癌筛查中的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行妇科体检的女性5 583例,同时检测TCT及高危HPV检测,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多点活检病理检查,TCT与高危HPV阳性患者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5 583例筛查样本中TCT阳性检出率TCT 16.69%(932/5 583),与组织病理学符合率87.02%;高危HPV阳性检出率17.28%(965/5 583),高于TCT阳性检出率(P0.05),与组织病理学符合率90.10%,排名在前4位高危HPV亚型为HPV-16、HPV-52、HPV-18、HPV51,TCT与HPV共同阳性与组织病理学符合率98.14%,明显高于单一TCT阳性或高危HPV阳性的符合率。结论 TCT联合高危HPV检测在早期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作为临床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重要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两个B1型短指(趾)(BDB1)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和产前诊断。方法:提取两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致病基因ROR2的第8外显子和一部分第9外显子进行突变筛查。提取两例孕妇血浆胎儿游离DNA和羊水细胞DNA,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超声检查评估胎儿表型。结果:两家系中发现同一杂合截短突变c.2273CA(p.S758X)。无创产前筛查的结果表明,家系1中的Ⅲ3胎儿不携带c.2273CA杂合突变,家系2中的Ⅲ4胎儿携带c.2273CA杂合突变,该结果与羊水细胞DNA检测、超声检查的结果一致。结论:c.2273CA杂合突变为两个BDB1家系的致病原因,推荐综合使用多个指标进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