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脆性X综合征(FXS)产前基因诊断的方法。方法采用三核苷酸重复引物PCR法(TP-PCR)及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S-MLPA)检测2个FXS家系及30例正常对照胎儿样本FMR1基因CGG重复数、AGG排布及FMR 1基因Cp 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正常对照FMR1基因(CGG)n重复数介于23~40之间,频数最大的重复数为29,AGG排布式以9A9A9最为常见。2个FXS家系中前突变等位基因向子代遗传过程中均发生了CGG扩展。正常对照及前突变携带者FMR1基因Cp G岛均为低甲基化状态,全突变患者Cp G岛为高甲基化状态。结论 TP-PCR和MS-PCR联合应用能够检出胎儿FMR1基因CGG重复数和Cp G岛甲基化状态,从而判断胎儿是否为脆性X综合征患儿,为优生干预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非高危胎儿产前心脏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用我院1125例产前孕检的孕妇,通过多普勒超声的多切面检查,获得较为清晰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声像图,检查心脏畸形。结果:检查出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通过产前超声筛查出7例,漏诊2例(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经伦理委员会和家属的同意,对引产后患儿进行尸解证实主要原因是由于母体的羊水少、胎儿体位异常、母体腹壁厚。多普勒超声对非高危胎儿的检出率0.6%,对心脏畸形的检查率是78%,诊断准确率是100%。结论:多普勒超声对非高危胎儿进行产前心脏超声筛查,检查率比较高,能够及时发现心脏畸形和做出相应的干预处理。  相似文献   

3.
中位倍数法及其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医学研究领域中,经常要进行混杂因素条件下同类研究结果的组间比较,寻找一种标准化的方法,以平衡混杂因素的影响。中位倍数(multiple of the median,MoM)法于20世纪70年代末由英国学者提出,是目前较为成熟和公认的用于产前筛查某些疾病如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NTD)、18三体综合征等的一种标准化方法。现将MoM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genetic testing,NIPT)在胎儿性染色体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行NIPT的16119例单胎孕妇中提示21-三体、18-三体、13-三体、性染色体异常和其他染色体异常的阳性率;对比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NIPT示“胎儿性染色体异常”与本院染色体核型结果。结果①NIPT对21-三体,18-三体,13-三体,性染色体异常和其他染色体异常筛查的阳性率分别为0.42%(68/16119),0.10%(16/16119),0.07%(11/16119),0.38%(61/16119)和0.22%(36/16119)。②47例“NIPT示胎儿性染色体异常”者中,确诊为性染色体疾病者26例,阳性预测值55.32%。其中,NIPT对胎儿性染色体数目偏多的阳性预测值为91.30%(21/23),对胎儿性染色体数目偏少的阳性预测值20.0%(4/20),对胎儿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阳性预测值25.0%(1/4)。结论NIPT可作为胎儿性染色体疾病的筛查方法,但由于其对性染色体偏少和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假阳性率较高,检测阳性者仍需要做侵入性产前诊断确诊。  相似文献   

5.
母血胎儿非整倍体筛查是减少和避免缺陷儿出生的有效手段,但其检出率和假阳性率有待进一步改善,以减少羊水穿刺等侵入性检查。以质谱为基础的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为该病相关标记物的发现提供了新的研究平台。通过对比正常与非整倍体胎儿母血蛋白质组的变化就能发现一个或一组候选标记物,有望改良目前的筛查方法或发展一种非侵袭性诊断方法。近年来,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母血和羊水中胎儿非整倍体异常标记物的研究进展迅速,多数研究认为增加新的标记物能明显改善目前的常规筛查方法。然而,为了取得最大的临床诊断效能,应该选择一组潜在标记物在染色体正常与异常的妊娠妇女血液或羊水中进行大样本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NIPT检测的6030例单活胎孕妇(孕12~32周)外周血标本并提取胎儿游离DNA,进行文库构建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学信息分析,推算出胎儿患染色体疾病的风险率。对检测结果提示高风险者建议行羊水或者脐血穿刺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检测结果低风险者进行电话跟踪随访。结果:行NIPT检测的6030例孕妇检出高风险67例,其中21-三体高风险16例,18-三体高风险3例,13-三体高风险5例,性染色体异常高风险34例,其他染色体异常高风险9例。67例高风险孕妇中,10例拒绝进一步产前诊断,余57例均行羊水/脐血穿刺检查,其中确诊胎儿染色体异常34例(21-三体16例,18-三体2例,13-三体2例,性染色体异常12例,其他染色体异常2例);余23例羊水/脐血穿刺结果正常者,继续妊娠。NIPT对21-三体和18-三体的阳性预测值达100.00%和66.67%,但对13-三体、性染色体异常以及其他染色体异常的阳性预测值仅50.00%、42.85%和33.33%。结论:NIPT对21-三体和18-三体的检测符合率较高,但对13-三体、性染色体异常以及其他染色体异常符合率偏低。NIPT是一项筛查技术,测序高风险的孕妇仍需行羊水/脐血穿刺,以保证产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无创产前筛查(NIPT)提示非整倍体高风险胎儿的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1例NIPT提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的孕妇,经羊膜腔或绒毛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CMA分析。对于NIPT提示21-三体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的孕妇根据筛查原因(高龄筛查组、唐筛异常或超声软指标异常组、非高龄筛查组)进行组间NIPT阳性预测值的比较,并对CMA检测提示有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的病例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NIPT对于染色体非整倍体总的阳性预测值为76.3%。NIPT对于21-三体、18-三体、13-三体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0%、88.8%、75.0%和53.3%。经CMA分析确认,在101例NIPT提示21-三体高风险病例中,以高龄筛查组阳性预测值最高(100.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90例NIPT提示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病例中,仍以高龄筛查组阳性预测值最高(61.9%),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12例NIPT提示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经CMA检测存在CNV。结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无创性产前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22977例孕中期妇女进行唐氏综合征筛查,对筛查结果为高风险的1173例孕妇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母体血浆胎儿游离DNA,分析胎儿染色体拷贝数,检测结果为高危的孕妇再做羊膜腔穿刺及脐血穿刺术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173例孕妇中游离胎儿D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出11例染色体高风险胎儿,羊水/脐血核型分析证实其中10例为染色体异常,分别为7例21-三体和2例18-三体,1例13-三体.游离胎儿D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敏感度为100.00%(10/10),特异度为99.91%(1162/1163),假阴性率为0(0/1173),假阳性率为0.09%(1/1173).结论:母体血浆游离D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可用于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异常的检测,有准确性高、假阴性和假阳性率低、无创取样的优点,但由于费用较高,可结合血清学唐氏综合征筛查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孕妇血清学筛查和胎儿超声检查进行18、13三体综合征胎儿产前诊断的有效性。方法:①对78例(A组)产前血清学筛查18、13三体高风险孕妇,拒绝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②对56例(B组)首诊主诉胎儿超声检查有结构异常的孕妇、134例(C组)首诊主诉为产前血清学筛查胎儿18三体高风险的孕妇,于孕18~32周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或脐血管穿刺脐血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结果:A组的18三体筛查高风险孕妇有2例出现B超检查结构异常而放弃妊娠,1例产后检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B组发现18三体3例,13三体3例,其他染色体异常7例,异常发现率23.21%(13/56);其中2例18三体合并有血清学筛查高风险。C组发现胎儿异常4例,其中2例确诊为18三体,异常发现率2.99%(4/134)。结论:孕妇血清生化指标筛查结合胎儿超声检查是产前检出18、13三体综合征胎儿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在双胎妊娠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应用价值,并对胎儿游离DNA浓度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接受NIPT检测的双胎样本617例(辅助生殖双胎284例,自然妊娠双胎333例)为研究对象,同期12688例单胎妊娠样本作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进行检测,对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样本行核型分析,根据Y染色体唯一比对条数对男胎进行胎儿游离DNA浓度计算,使用基于浅深度的母亲血浆DNA测序方法(SeqFF)对女胎进行胎儿游离DNA浓度计算。结果 双胎妊娠检出2例T21和1例T18,未检出T13,T21、T18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单胎妊娠T21、T18、T13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45.45%、25%,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双胎妊娠胎儿游离DNA浓度为10.48%,较单胎妊娠(11.35%)稍低;双胎妊娠首次建库成功率为99.03%,较单胎妊娠(99.9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在孕晚期妇女产前抑郁筛查中的临界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海南省安宁医院收治的孕晚期妇女498例,通过EPDS量表评估妇女抑郁情况,并以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SCID-I/P)中抑郁诊断标准为对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PDS量表对孕晚期妇女产前抑郁筛查的价值。结果本研究中,孕晚期妇女产前抑郁86例,发生率为1.73%;抑郁妇女EPDS量表中情感缺失、焦虑、抑郁等得分及其总分明显高于正常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在筛查孕晚期妇女产前抑郁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方面,情感缺失得分以〉0.75分为临界值时分别为50.00%,48.54%(200/412),48.80%、0.531,焦虑得分以〉3.10分为临界值时分别为46.51%,53.88%,52.61%、0.802,抑郁得分以〉3.50分为临界值时分别为75.73%,73.69%、0.662,总分以〉9.50分为临界值时分别为93.02%,95.15%,94.78%、0.912,总分明显高于情感缺失、焦虑、抑郁等得分,抑郁得分明显高于情感缺失、焦虑等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感缺失、焦虑等得分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DS量表中抑郁得分在孕晚期妇女产前抑郁筛查中具有高效简洁的筛查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在不同妊娠周期产前筛查胎儿畸形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8月行产前检查的160例不同孕周的妇女,均为3个妊娠周期予以检查:孕早期(11~17+6周)、孕中期(18~27+6周)、孕晚期(28~40+6周)。先行二维超声,而后施加四维超声检查予以联合检查,对比分析二维超声检查与二维联合四维超声检查两种手段在不同妊娠周期的筛查精确率。结果二维联合四维超声检查的总检出率为90%,显著高于二维超声检查的5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检查诊断胎儿畸形的精确率较高,且孕中期行产前胎儿畸形筛查的效果相对最佳,临床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及出生缺陷,其产前筛查及诊断是出生缺陷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之一。常见严重或致死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有21-三体(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18-三体(爱德华氏综合征,Edwards Syndrome)和13-三体(帕陶氏综合征,Patau Syndrome),其中以21-三体最常见,发病率为0.7‰~1.5‰[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拷贝数变异测序技术(CNV-seq)在无创产前筛查(NIPT)高风险且超声表现正常胎儿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9月因单纯NIPT高风险且无超声异常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自愿接受羊膜腔穿刺术的168例孕妇,采集羊水样本,同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NV-seq检测,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 168例羊水样本,羊水细胞培养失败3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异常62例(37.58%),其中非整倍体异常47例(75.81%)、结构异常9例(14.52%)、嵌合型异常6例(9.68%)。168例羊水样本,CNV-seq检测结果为致病性/可能致病性69例(41.07%)、临床意义不确定性24例(14.29%)、可能良性/良性6例(3.57%)。62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结果中,CNV-seq检测提示致病性变异61例,其中6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结构异常的病例经CNV-seq检测存在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s)。CNV-seq检测额外检出8例染色体异常,包括致病性微缺失微重复6例和数目异常2例,将总体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提高了4.76%。结论 CNV-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3个马凡综合征(MFS)家系及1例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致病突变,为患者提供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方法:应用高通量Ion Torrent半导体测序技术对3个MFS家系的先证者及1例MFS患者的FBN1基因进行检测,筛选致病突变位点,并用Sanger测序法验证。对1例胎儿FBN1基因相应的位点进行检测,以明确其受累情况。结果:患者P1 FBN1基因检测到c.7125_7126 del TG杂合性缺失突变,为可疑致病位点;家系1患者FBN1基因检测到IVS 27-1G>C(c.3464-1G>C)杂合性突变,为致病突变;家系2患者FBN1基因检测到c.4981G>C(p.Gly1661Arg)杂合性错义突变,为致病突变,胎儿携带同样突变;家系3患者FBN1基因检测到c.1546C>T(p.Arg516Term)杂合性无义突变,为致病突变。结论:应用高通量Ion Torrent半导体测序技术检测到3个MFS家系及1个MFS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为临床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并对1例胎儿进行了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中SOX1及PAX1基因甲基化水平,以期为子宫颈癌筛查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滦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9~12月收治的133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患者,应用特异性多重PCR荧光-探针法对子宫颈脱落细胞中SOX1及PAX1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研究其与DNA倍体分析、HPV分型检测、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及组织病理学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甲基化检测子宫颈高度病变/子宫颈癌的阳性率为88.9%,显著高于DNA倍体分析(44.4%);甲基化检测不同型别HPV感染的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PV33(50.0%)、HPV16(32.7%)、HPV58(30.8%)、HPV18(11.1%)、HPV52(10.5%);在甲基化与TCT检测结果比较中,甲基化检测对正常子宫颈组的阳性率更低(13.3%);在综合诊断性能对比中,甲基化检测相比TCT、DNA倍体分析技术显示出了更高的特异度(84.35%)、阳性预测值(47.06%)与准确度(84.96%)。结论 SOX1及PAX1基因甲基化检测可用于子宫颈癌初筛检测的辅助诊断,对子宫颈癌前病变进行精准...  相似文献   

17.
CDH1基因异常甲基化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DH1基因异常甲基化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辽宁省肿瘤医院妇科1999年至2006年63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原发灶、41例相应的盆腹腔转移灶、10例癌旁卵巢组织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法检测CD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原发灶及相应的盆腹腔转移灶中存在CDH1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28.6%、39.0%,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1)。10例癌旁卵巢组织中1例检测到CD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20例正常卵巢组织未检测到CD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CD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发生率在临床Ⅰ期和Ⅱ期显著低于Ⅲ期和Ⅳ期(P〈0.05),在高分化癌中低于低分化癌(P〈0.05)。结论 CDH1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密切相关,并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转移、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ENPP1基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e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基本的病理生理改变为慢性持续的无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其发生发展机制至今尚不清楚。据统计,育龄妇女发病率高达5%~10%。大量的研究证实胰岛素抵抗与PCOS间存在密切关系,且近50%~60%PCOS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而在普通人群中仅为10%~25%。在PCOS患者中,无论肥胖与否均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可能是PCOS发病的始动因素和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9.
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主要参与调节细胞间的黏附,使肿瘤细胞不易脱离原发灶而抑制转移,同时对肿瘤细胞的迁移和在转移部位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对KAI1/CD82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妇科高转移性肿瘤中的变化规律及意义作一综述.KAI1/CD82在妇科高转移性肿瘤中表达下降或完全不表达,可作为一项预测肿瘤转移及肿瘤治疗的靶目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组织中p16和CDH1基因异常甲基化的变化,评价该指标在宫颈癌中的意义。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CINⅠ40例、CINⅡ~Ⅲ40例、宫颈癌40例组织中p16和CDH1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取正常宫颈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结果:(1)p16和CDH1甲基化在正常组未见表达;(2)p16、CDH1甲基化阳性率:CINⅡ、Ⅲ组明显高于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vs 2.5%,P<0.05; 35.0%vs 5.0%,P<0.05),宫颈癌组高于CINⅡ、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0% vs 22.4%,P>0.05;57.5% vs 35.0%,P>0.05);宫颈癌组高于相应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 vs 2.5%,P<0.05;57.5% vs 5.0%,P<0.05);(3)p16和CDH1甲基化总阳性率(任何一个基因出现甲基化即为阳性):CINⅡ、Ⅲ组明显高于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 vs 5.0%,P<0.05),宫颈癌组高于CIN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0% vs 40.0%,P<0.05)。结论:p16和CDH1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相关,它可能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辅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