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支气管肺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重症肺炎的早期诊断及判断病情变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呼吸病区,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住院的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108例和2018年1~12月住院非重症肺炎患儿204例,合计312例。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对重症组和非重症组患儿进行1∶1匹配,使组间一般人口学特征均衡。匹配后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小儿重症支气管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儿一般人口学资料均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季节、早产、免疫缺陷、先天性心脏病、血小板计数5个变量与重症肺炎存在统计关联。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免疫缺陷(OR=19. 746,95%CI:5. 401~72. 187)、先天性心脏病(OR=15. 329,95%CI:3. 098~75. 851)和佝偻病(OR=5. 600,95%CI:1. 021~30. 699)是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与春天比,秋天小儿发生重症肺炎的风险降低了67. 4%(OR=0. 326,95%CI:0. 111~0. 955)。结论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或佝偻病三种基础疾病为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同时需做好儿童冬春季肺炎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的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11月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88例腺病毒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利用PSM法均衡组间变量,匹配后两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基于PSM法进行1:1匹配,共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指导围术期治疗.方法 收集我科2016年9月至2019年8月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资料,将术后死亡患者50例纳入死亡组(已排除3例资料不全患者),另从4 078例心脏瓣膜手术治愈患者中随机选择150例治疗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对两组患者(死亡组、对照组)进行配对,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中肝素用量、术中最低体温、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n pump,IABP)、手术过程、瓣膜类型、术后血气分析结果等临床特征,分析心脏瓣膜术后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结果 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出46对患者,死亡组失血量、IABP植入率、术后二氧化碳分压、术后乳酸均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术后氧分压、术后红细胞比容、术后血氧饱和度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高乳酸血症是心脏瓣膜术后患者死亡危险因素(P<0.05),术后乳酸及二氧化碳分压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8、0.793,术后乳酸与二氧化碳分压的临界值分别为7.55 mmol/L、49.50 mmHg.结论 高乳酸血症及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是心脏瓣膜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术后治疗应该维持充足氧供,改善组织灌注状况以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脑疝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55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有无脑疝形成将其分为脑疝组(n=58)和非脑疝组(n=97)。运用PSM以1∶1比例匹配两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致伤原因。比较脑疝组和非脑疝组匹配前后的基线资料,匹配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STBI患者脑疝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匹配前,脑疝组和非脑疝组患者性别、BMI、饮酒史、糖尿病史、致伤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SM后,脑疝组、非脑疝组均得到50例STBI患者,脑疝组和非脑疝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致伤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脑疝组和非脑疝组损伤类型、血肿位置、颅底骨折、脑脊液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疝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低于非脑疝组(P<0.05),入院时体温、发病至就诊时间及入院时低血压、入院时低钠血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合并感染、脑积水、早期未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占比均高于非脑疝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低、入院时低血压、入院时低钠血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发病至就诊时间长、早期未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均为STBI患者脑疝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PSM均衡协变量后,入院时GCS评分低、入院时低血压、入院时低钠血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发病至就诊时间长、早期未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均为影响STBI患者脑疝形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目的 探讨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急诊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21例急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2例,未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49例。匹配完成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急诊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匹配前,除性别、高血压史、饮酒史、呼吸机管路污染外,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体温、休克、气道基础疾病、吸烟史、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重复插管、误吸、气管切开、插管方式、抗生素使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钙离子(Ca+)、D-二聚体分布不均衡(P<0.05);2组患者按照1∶1配比进行倾向性匹配后,56例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急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成功与56例未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急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匹配,且除气道基础疾病、GC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HbA1c、WBC计数、CRP、Ca+外,匹配后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体温、休克、高血压史、...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HBsAg与HBV-DNA阳性孕妇发生宫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有效阻断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HBsAg阳性同时HBV-DNA阳性的孕妇191例,将191例孕妇分为感染组(病例组)和未感染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宫内感染危险因素。结果:191例孕妇中,发生宫内感染17例,HBV宫内感染率为8.9%(17/191)。单因素分析发现产程、HbeAg定量、孕期HBIG应用、HBV-DNA定量是HBsAg阳性孕妇分娩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HBV-DNA含量是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独立性相关因素(P<0.05),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结论:HBsAg与HBV-DNA阳性孕妇及早发现及正确治疗干预对于降低HBV宫内感染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我县及周边的女性性工作者(FSWs)的艾滋病(AIDS)感染情况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该病的防控策略与干预措施提供借鉴.方法: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采用随机抽样法对该县及周边地区的娱乐场所的110名 FSWs进行一对一不记名问卷调查,对其文化程度、从事商业性行为时间、是否坚持使用安全套使用状况,婚姻状况等进行对比,并抽取静脉血样做HIV检测.结果:参与研究的110名FSWs中,HIV阳性检出数为11人,感染率为1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感染者有1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感染者有10人;从事商业性行为2年及以上的感染者有9人,从事商业性行为2年以下的感染者有2人;不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感染者11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感染者为0人,已婚感染者4人,未婚感染者7人.结论:文化程度低,从事商业性行为时间长,不坚持使用安全套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应作为该病预防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BAV)与三叶主动脉瓣(tricuspid aortic valve,TAV)患者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术后中期疗效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 相似文献
17.
18.
朱莎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4,45(10):940-946
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并发血管性痴呆(VD)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提出预防建议措施。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258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有无发生VD分为VD组和无VD组两组,匹配前,VD组54例无VD组204例;匹配后,VD组52例无VD组52例。比较匹配前后两组一般资料;基于PSM匹配两组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匹配后ACI并发VD的影响因素。结果 258例患者中54例发生VD,VD发生率为20.93%;匹配前,VD组患者受教育年限短于无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患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脑梗死病史、额叶脑梗死、脑白质疏松构成比及入院时NIHSS评分高于无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患者脑梗死面积大于无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患者ACI发病至入院时间长于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患者出院后康复治疗构成比低于无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VD组患者受教育年限短于无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患者高血压、额叶脑梗死构成比及入院时NIHSS评分高于无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患者脑梗死面积大于无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患者ACI发病至入院时间长于无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患者出院后康复治疗构成比低于无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受教育年限、高血压、额叶脑梗死、脑梗死面积、出院后康复治疗是ACI并发VD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基于PSM法发现受教育年限、高血压、额叶脑梗死、脑梗死面积、出院后康复治疗是ACI并发VD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通过检测丙型肝炎抗体与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的方法对广东地区44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发生HCV重叠感染的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与输血及血制品的关系。结果显示慢性HBV感染患者中HCV重叠感染率为9.73%;其发生主要与治疗性输用血浆有关。与不输血制品相比,输血蛋白、输血浆和输血浆加白蛋白引起HCV重叠感染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13,122.57和125.84。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