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文拉法辛缓释剂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焦虑共病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将181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文拉法辛组)与对照组(帕罗西汀组),进行为期6周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病情严重程度(CGI-S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1.2%,对照组有效率88.9%。文拉法辛起效更快,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抑郁药,可以作为治疗抑郁焦虑共病障碍的第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2.
心脑血管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了解成都市综合医院心脑血管患者中焦虑、抑郁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索。方法采用方便抽样从成都市抽取3个综合医院,同时连续抽样收集心内科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52例,神经内科确诊的脑卒中患者100例。对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9分的患者由精神科医生使用Hamilton量表进一步确诊。结果调查对象抑郁症患病率为5.6%,焦虑症患病率为6.7%;92.9%抑郁患者同时患有焦虑症,76.5%的焦虑患者同时患有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均未曾被诊断为抑郁症并接受相应治疗,仅11.8%焦虑症患者曾被诊断为焦虑症并接受相应治疗;待岗或失业、自觉目前健康状况较差、工作较劳累为抑郁和焦虑的危险因索。结论焦虑和抑郁共患病率高,而焦虑和抑郁症诊断率和治疗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神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5收治的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起始剂量为20 mg/次,1次/d,1周内调整用量至20~4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安神汤治疗,1剂/d,两组均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定疗效,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治疗第1、4、8周末HAMD分别为(25.6±3.5)、(19.5±4.4)、(14.7±5.1)、(9.8±7.3)分,对照组分别为(26.3±1.7)、(21.8±3.2)、(16.5±2.9)、(14.1±7.2)分,两组治疗第1、4、8周末HAMD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1、8周末,治疗组HAM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前、治疗第1、4、8周末HAMA分别为(18.8±3.5)、(15.3±2.2)、(12.2±3.6)、(8.5±9.2)分,对照组分别为(18.2±4.3)、(16.4±4.6)、(14.3±5.4)、(11.7±5.6)分,两组治疗第1、4、8周末HAMA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4周末,治疗组HAM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神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疗效确切,且起效较快,明显优于单用帕罗西汀,临床使用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中学生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2月在项目区(重庆市九龙坡区和梁平区)诊疗的有焦虑抑郁症状的100例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健康指导,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团体认知行为治疗,2组患者均干预10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以及儿童与少年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SCARED及DSRS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CARED及DSRSC评分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患者ISL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SLQ评分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明显改善中学生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林桂珍  黄正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9):2462-2463
目的:探讨妇科门诊中焦虑和抑郁共病的发病率以及社会支持对其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焦虑和抑郁共病患者在自愿的前提下进行筛查。结果:焦虑和抑郁共病在妇科门诊中占有一定的比例(6.00%)。社会的支持和家庭的关心,可使大部分病人的症状得到缓解。结论:焦虑和抑郁共存时是一种不同于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的独特疾病实体,社会支持、家庭的关心和照顾能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并能改善焦虑和抑郁共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正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角色转变的过渡时期, 该时期容易出现多种情绪障碍, 其中焦虑和抑郁最为常见, 且焦虑和抑郁症状具有高度相关性, 通常呈现共病现象。同时, 青少年时期较为突出的行为改变是晚起和晚睡, 昼夜节律开始出现延迟。既往研究显示, 昼夜节律与焦虑、抑郁关系密切, 但昼夜节律紊乱与焦虑抑郁共病的关联尚不清楚。本文就昼夜节律紊乱与青少年焦虑抑郁共病的流行现状、关联及潜在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 为青少年焦虑抑郁共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可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迫症(OCD)共病抑郁的发生率、临床特征以及强迫症状和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入组252名OCD患者,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和强迫维度量表(DY-BOCS)评估强迫症的严重度和症状维度,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抑郁和焦虑症状。结果 252名强迫症患者有79人共病抑郁(占31.3%)。共病者已婚少、发病年龄早、有高的教育水平。共病抑郁者强迫观念分、强迫行为分及其总分,抑郁分、焦虑分均显著高于非共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关性(OR=2.116,95%CI1.550~2.887)、攻击(OR=1.377,95%CI1.088~1.743)、对称(OR=1.655,95%CI1.155~2.370)3类强迫症状维度是OCD共病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 OCD共病抑郁的发生率31.3%,共病者有较多的心理病理症状;与性、攻击、对称相关的强迫症状是OCD共病抑郁的危险症状。  相似文献   

8.
孕产妇抑郁焦虑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孕产妇抑郁焦虑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对孕产妇做随机抽样调查个人问卷。结果:孕产期存在一定比例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抑郁总发生率为10.85%,焦虑总发生率为5.15%,不同阶段的孕产期抑郁和焦虑的发生比率有所不同,以孕早期发生率最高,抑郁发生率为18.22%,焦虑发生率为9.33%;孕产妇抑郁在不同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中的发生率比较,经χ2检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发生率随着不同阶段孕产期发生变化,而经济状况和受教育程度对孕产妇抑郁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现留守中学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发生与留守特征(父母外出情况)的关联,为制定留守中学生抑郁与焦虑症状干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4-6月对江西上饶市鄱阳、广丰等6个县2160名儿童进行调查,最终筛选出13~18岁留守中学生776名.运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和患者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国45岁及以上人群抑郁症状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轨迹的相关性,为中老年人群CMM的预防控制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2015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纳入2015年调查时非CMM的中老年人11 182名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慢性病患病情况和抑郁症状测量情况,CMM变化轨迹信息来自2018年数据。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t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和多分类logit模型分析。结果 2015—2018年,11 182名研究对象中,7 736人(69.18%)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MD)状态未发生变化,1 686人(15.08%)从无CMD发展为1种CMD,645人(5.77%)从无CMD发展为CMM,1 115人(9.97%)从1种CMD发展为CMM。多分类logit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无抑郁症状人群相比,有抑郁症状的人从无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MD)到1种CMD(OR=1.21,95%CI:1.08~1.36),从无CMD到CMM(OR=1.68,95%CI:1.41~...  相似文献   

11.
刘军 《职业与健康》2014,(14):1967-1970
目的探讨高中生焦虑、抑郁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349名高二学生进行测评,记录期中考试文化课成绩,根据成绩分为优秀组、良好组、及格组与不及格组。对有焦虑、抑郁的学生进行2个月的焦虑、抑郁咨询及心理指导后,再次对焦虑、抑郁与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测评。结果第1次抑郁测评有145人有抑郁症状,抑郁发生率占41.55%;141人有焦虑症状,发生率占40.40%。优秀组、良好组的中度焦虑、抑郁高于及格组及不及格组;轻度焦虑、抑郁和重度焦虑、抑郁在及格组及不及格组显著高于优秀组、良好组;经过心理指导后,46人不具有抑郁症状,49人不具有焦虑症状,心理辅导前后抑郁、焦虑测评分显著降低(P〈0.01),成绩显著增加(P〈0.01)。结论高中生的焦虑、抑郁症状较为普遍,焦虑、抑郁程度与学习成绩有关系,适当的心理指导可以减轻焦虑、抑郁程度,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中生抑郁、焦虑、压力与新型毒品尝试行为的关系,为开展高中生禁毒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武汉市某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共1 791名学生,运用问卷调查高中生的个人特征、新型毒品尝试情况、压力、焦虑、抑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新型毒品尝试行为的心理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现状,并评价与父母社会经济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地区5个学校53个班级2 202名在校中学生,于2011年9-10月期间对其进行抑郁自评量表问卷调查.按照评价标准,计算抑郁症状检出率.选取父母职业和最高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收入来评价社会经济状况.结果 实际调查2 032名学生,应答率为92.3%.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47.2%,其中轻度抑郁28.6%,中度抑郁15.1%,重度抑郁3.5%.在控制年龄、性别、初高中等因素后,与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为本科或大专的初中生相比,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为硕士及以上的初中生患抑郁症状的风险较高,是其2.553倍(95%CI:1.140~5.717).结论 南京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父母的社会经济状况对中学生的抑郁症状患病情况有影响,这种影响在控制年龄、性别、初高中等因素后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To determin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and also to present some pertinent comments concerning prevention of depression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This study was deemed important and relevant due to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depression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A sample of students aged 14-19 years from the 6 high schools of 1 district of western Turkey were surveyed. The students selected were all attending the school during March and April 2006. Th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was used as a screening test. RESULTS: During the study, a total of 846 students completed the survey. Of the study group, 51.9% (439) were male and 48.1% (407) female, with an age average of 16.3 +/- 1.1 years. According to the scale,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was 30.7% (n = 260), 22.6% for males (n = 99) and 39.6% for females (n = 161). The most depression was seen in males (22.6%), those with any kind of physical problem (37.3%), those with diseases necessitating the use of medication (51.1%), those with acne vulgaris (35.2%), and those having previously experienced any kind of problem (47.3%).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not only the need for students' parents and teachers to be well informed on the subject of depression in terms of students' health but also the need for more education programs to be aimed at students relating to the problems they may experience during the period of adolescence. Furthermore,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students identified as depressed should be referred for an appropriate diagnosis to specialized psychiatry center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北京市顺义区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流行现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所初中和高中的1 883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与伤害有关的危险行为。结果中学生步行违规率8.2%,骑车带人和骑车双手离把发生率分别为27.2%和15.0%,攀爬屋顶或其他危险地方、在玩滚轴溜冰等时不戴保护装备的发生率分别为49.3%和30.0%,过去12个月故意伤害过自己的学生占15.2%,有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尝试自杀的学生分别占12.1%、6.9%和1.6%。结论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广泛存在,需要相关部门根据不同年龄、年级的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类型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和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为防控中学生抑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大连市城市和农村中学生共3 470名,使用学生健康行为调查表及抑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中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 结果 中学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4.12%,肯定有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6.22%。遭受校园欺凌(OR = 2.748,95%CI:2.257~3.346)、被家长打骂(OR = 2.025,95%CI:1.679~2.433)、学段(职高:OR = 1.883,95%CI:1.286~2.758;高中:OR = 1.242,95%CI:1.001~1.541)、上网时间越长(≥3 h:OR = 1.773,95%CI:1.366~2.302;2~<3 h:OR = 1.525,95%CI:1.190~1.954)、女生(OR = 1.352,95%CI:1.141~1.603)、农村地区(OR = 1.351,95%CI:1.126~1.622)均是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的危险因素;体育课时数多(2 节:OR = 0.685,95%CI:0.504~0.931;≥3 节:OR = 0.583,95%CI:0.425~0.799)、睡眠时间充足(OR = 0.676,95%CI:0.562~0.812)都是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的保护因素;基于以上影响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一致性指数C - index = 0.700,95%CI:0.680~0.721)和准确度(Hosmer - Lemeshow检验χ2 = 2.885,P = 0.941)。 结论 遭受校园欺凌、被家长打骂、职高或高中、上网时间越长、女生、来自农村地区、体育课时数少、睡眠时间不足的中学生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可以利用列线图直观、有效地预测中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对高危群体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中学生焦虑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重庆市中学生焦虑敏感的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应用焦虑敏感问卷中文版、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及特质-状态焦虑量表进行调查,研究对象来自重庆市12所中学58个班级的在校中学生,从初一到高三共计2700人,其中初中生占48.5%,高中生占51.5%;女生占50.8%,男生占49.2%。结果焦虑敏感水平没有显著的年级差异(P=0.49),但有性别差异,女生的焦虑敏感水平高于男生(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学习压力、特质焦虑、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人际关系、某些生活事件(不喜欢上学、失恋、与人打架、遭父母打骂)、状态焦虑等因素影响焦虑敏感水平的发展(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258、0.163、0.112、0.093、0.124、-0.096、0.096)。结论生活事件、性别、自身心理特征等因素可能会影响中学生焦虑敏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中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焦虑的关系。方法 2014年3-4月,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河北省张家口、唐山、保定、石家庄、邢台、衡水6个市的7所中学(其中石家庄2所中学),每个中学随机抽取2个高中班共648名高中生,使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抑郁症状学生 160 人,占24.69%,有焦虑症状的学生26人,占4.01%,既有焦虑又有抑郁症状的学生142人,占21.9%,正常学生320人,占49.4%;回归分析表明,灾难化和沉思正向预测抑郁和焦虑(均P<0.05),积极设想负向预测抑郁和焦虑(均P<0.05);抑郁者比焦虑者较少采用积极调整(11.97±3.84 vs 14.15±2.98,P<0.05)和积极设想(22.83±6.29 vs 27.63±5.28,P<0.05),焦虑者比抑郁者较多采用责备他人(9.80±3.35 vs 8.91±3.12,P<0.05)。抑郁焦虑共病的高中生比焦虑、抑郁者更多采用沉思默想(11.08±2.63 vs 9.55±2.68 vs 8.87±2.47,P<0.05)、自我安慰(6.52±4.29 vs 5.00±2.15 vs 4.77±1.73,P<0.05)和灾难化(12.28±3.80 vs 10.15±4.08 vs 9.27±3.43,P<0.05)。结论 对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认知情绪调节训练可以减轻抑郁和焦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中学生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焦虑情绪的关系及其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问卷、儿童焦虑性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调查1 573名中学生,采用SPSS 26.0和AMO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 中学生焦虑的检出人数有601人(38.2%)。社会支持与焦虑情绪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社会支持对焦虑情绪的直接效应显著(Z = 0.296,P<0.05),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焦虑情绪间的中介效应显著(Z = 0.158,P<0.05),中介贡献率为34.83%。结论 重庆市中学生的社会支持与焦虑情绪相关,应对方式在其中存在中介效应。应加强中学生社会支持性环境的建立和应对方式指导,有效减缓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和分析南京市中学生抑郁症的流行病学分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5所学校53个班级2 202名在校中学生,使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编相关因素调查表对这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际调查2 118人,有效应答率为96.2%。其中初中生占51.7%,高中生占48.3%;男生占49.9%,女生占50.1%。结果 SDS表总粗分为39.26±8.35,标准总分为49.20±10.46。2 118名中学生中检出抑郁症状974人,检出率为46.0%。其中轻度抑郁人622(29.4%),中度抑郁283人(13.4%),重度抑郁69人(3.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习成绩、每周中等强度活动、每天睡眠时间、与家人朋友相处、与同学相处、意外伤害与抑郁症有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学生抑郁症患病率较高,加强中学生心理保健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