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 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会在颈前部留下瘢痕,严重影响颈部美观,尤其对于年轻女性且有瘢痕体质的患者,会造成较大的心理创伤。腔镜甲状腺手术可经过乳晕、腋窝或胸乳等入路进行病灶的切除,具有隐形疤痕的作用,但有部分观点认为腔镜甲状腺手术因为要建立皮下通道及手术空间,其创伤更大。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比行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指标,进一步评价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外科手术治疗106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采取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腔镜组),54例采取传统开放手术(开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切口美容效果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115.3±22.7)min vs.(87.5±26.4)min,P=0.037];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开放组[(22.3±6.4)mL vs.(45.2±7.1)mL,P=0.009;(25.6±6.5)mL vs.(49.5±12.7)mL,P=0.011];腔镜组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4.52±0.31)d vs.(7.81±0.86)d,P=0.027];腔镜组切口满意度评分高于开放组[(9.33±1.40)分 vs.(3.41±1.24)分,P=0.033];腔镜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1.77±0.34)分 vs.(4.52±0.55)分,P=0.024];腔镜组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6.2% vs. 18.4%,P=0.018)。结论 与开放甲状腺手术比较,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切口小、疼痛轻、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美容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 乳腺癌发病率高,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保乳手术(BCS)是早期乳腺癌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我国保乳率低,传统开放保乳术后切口疤痕仍明显。目前,具有术后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的腔镜微创技术已应用于乳腺外科BCS治疗,但因其手术操作难度大、术中定位难等,导致其在国内开展少,研究数据有限。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腔镜BCS与开放BCS治疗早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探讨腔镜B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2019年1月—2022年12月681例0~Ⅱ期单侧乳腺癌并接受BCS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9例接受腔镜BCS(腔镜组),602例接受传统开放BCS(开放组)。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PSM前,两组间基线资料存在明显差异(部分P<0.05);PSM后,两组各79例,均衡组间差异后,组间各项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均P>0.05)。与开放组比较,腔镜组手术时间延长(Z=-5.415,P<0.001),住院费用增加(Z=-6.042,P<0.001)。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0 d并发症中,两组在术中副损伤、出血、感染、皮瓣坏死、皮下积液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总并发症发生率腔镜组少于开放组(P=0.043)。Breast-Q量表评分结果显示,腔镜组患者在对术后乳房外形的满意度以及身体健康、性健康方面均优于开放组(均P<0.05)。结论 腔镜技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BCS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还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 传统的充气式经腋窝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由于受胸锁乳突肌的阻挡,暴露甲状腺不充分,为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笔者近年来将该手术改良为充气式经腋窝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本研究比较该改良术式与传统术式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于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甲状腺头颈外科进行充气式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行充气式经腋窝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改良入路组),另39例行充气式经腋窝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传统入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术后1、3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满意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入路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颈部恢复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入路组(均P<0.05)。改良入路组术后1、3 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均P<0.05)。改良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5.13%,传统入路组1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入路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入路组(89.74% vs. 66.67%,P<0.05)。结论 充气式经腋窝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操作相对更容易,可以改善手术状况,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术后疼痛感低,并发症较少,患者术后满意程度也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 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有效推动了甲状腺微创外科的发展,目前应用最多是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但其高昂的设备成本限制了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开展。因此,本研究探讨国产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为临床开展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5月—2023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11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2例行图迈 ?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国产机器人组),169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达芬奇机器人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平衡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与术后相关指标。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均未中转开放手术。PSM前,两组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按1∶1进行PSM后,两组各纳入41例患者,两组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达芬奇机器人组比较,国产机器人组平均总手术时间、助手准备时间、术者手术时间明显延长(193.68 min vs. 138.85 min, P=0.00;43.32 min vs.37.9 min, P=0.00;150.37 min vs. 100.95 min, P=0.00),淋巴结清扫数量减少(10.41枚 vs. 8.32枚, P=0.03)。两组患者的淋巴结阳性数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疼痛评分、美容效果满意度及主刀医师评价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国产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有选择性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安全有效,给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硬膜外运动-感觉分离麻醉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中(PETD)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10月—2020年1月,采用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137例,其中77例术中采用硬膜外运动-感觉分离麻醉(分离组),60例采用局部麻醉(局部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并分别记录切开皮肤时、椎间孔成形时及处理后纵韧带时的VAS评分;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腰椎功能。术后3个月随访时统计患者再手术意愿。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分离组随访12 ~ 25(17.33±6.12)个月,局部组随访12 ~ 27(18.56±6.11)个月。分离组手术时间短于局部组,再手术意愿优于局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透视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分离组在椎间孔成形时、处理后纵韧带时的VAS评分优于局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切开皮肤时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硬膜外运动-感觉分离麻醉用于PETD具有患者接受程度高、麻醉效果好等优点,可以有效降低术中疼痛,利于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 目前较为常用的腔镜甲状腺手术入路主要有经腋窝入路、经胸乳入路及经口入路等。经腋窝入路相较于其他术式,其利用颈部肌肉的自然间隙建腔,在颈前带状肌深面显露甲状腺并进行手术操作,对颈部功能影响较小,而且无需充CO2,对心脑血管影响较小,因此近年来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接受。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寻找胸锁乳突肌肌间隙是该术式的一大难点,在此步骤中较多初学者不能准确定位肌间隙,进而增加了手术时间及创伤。为此,笔者中心对经腋窝无充气腔镜甲状腺手术作了一定的改进,降低术中寻找肌间隙的难度。本研究对该改良术式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估,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3年5月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4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接受改良经腋窝入路免充气腔镜下甲状腺手术(观察组),另23例接受常规经腋窝入路免充气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前超声引导下在胸锁乳突肌胸骨部与锁骨部之间的间隙内注水分离,扩大肌间隙,然后缝线定位胸锁乳突肌胸骨部后缘,准确进入肌间隙后,按照常规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方法实施手术。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5.6 min vs. 87.2 min,P<0.05),而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中央区清扫淋巴结数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有1例出现腋窝皮下血肿,经抽液、包扎后改善,余患者均无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手足麻木、饮水呛咳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颈部疼痛评分及颈部损伤指数、吞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口服左旋甲状腺素钠片行个体化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随访期间无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结论 术前行超声引导下胸锁乳突肌缝线定位联合肌间隙注水分离操作方便、实用,便于术中寻找肌间隙,降低了经腋窝无充气腔镜甲状腺手术整体手术难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腔镜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根治切除(NSM)加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的开展逐渐增多。腔镜手术的入路多种多样,目前主要是腋窝入路与侧方入路,然而目前对两种入路手术效果的比较研究仍少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对腋窝入路与侧方入路行腔镜NSM加假体重建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腔镜手术入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2016年1月—2022年10月152例行腔镜NSM加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入路分为腋窝入路组(78例)与侧方入路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侧方入路组手术时间短于腋窝入路组(211.50 min vs. 250.00 min,P<0.001),引流量少于腋窝入路组(300.50 mL vs. 504.50 mL,P<0.001),腋窝入路组行胸肌前假体植入比例明显高于侧方入路组(24.4% vs. 6.8%,P=0.003),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肿、感染、积液、乳头乳晕或皮瓣坏死、包膜挛缩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乳房外形、生活质量情况及术后满意度(腋窝入路:91.0% vs. 侧方入路:9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远处转移、局部复发、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腋窝入路和侧方入路NSM加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的两种入路方式均安全有效,美学效果无差异。腋窝入路适合进行胸肌前假体植入,侧方入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利于保留胸肌筋膜,可进行免补片的胸肌后假体植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3种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中双下肢长度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并介绍1种股骨"肩对肩"解剖定位标记法。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髋关节置换治疗90例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男39例,女51例;年龄65~96(78.0±7.4)岁;全髋56例,半髋34例;骨折按Garden分型:Ⅱ型7例,Ⅲ型63例,Ⅳ型20例。术中根据不同下肢测量方法分3组:健侧对比法(A组)19例,Shuck试验法(B组)28例,"肩对肩"解剖标记定位法(C组)43例。术后通过体外和影像学测量双下肢的长度差,比较3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测量结果:A组(12.9±8.6)mm,B组(10.3 ±4.4)mm,C组(6.8±2.5)mm;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测量:A组(13.2±7.2)mm,B组(8.7±3.5)mm,C组(6.3±2.8)mm;所有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测量结果:A组(12.9±8.1)mm,B组(9.6±4.0)mm,C组(6.6±2.6)mm。经析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63,P<0.01),两两比较显示A组、B组术后双下肢不等长均高于C组(P均<0.05)。全髋、半髋关节置换两种手术方式间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70,P=0.605)。3种不同术中测量方法术后双下肢不等长分别是C组 < B组 < A组,C组的准确性最高。。结论:股骨"肩对肩"的解剖定位标记法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中,可以简单、有效、准确的减少术后双下肢不等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骶部多裂肌退变情况。方法:招募健康志愿者和单侧L4,5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各35例,每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5~55岁。健康志愿者组年龄(35.66±8.73)岁,BMI指数(21.85±1.94)kg/m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组年龄(36.09±7.70)岁,BMI指数(21.50±1.78)kg/m2,VAS评分(4.40±0.88)分,病程(11.2±7.14)个月,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成像分析,观察L4,5间隙腰骶部多裂肌脂肪比例、去脂肪化横截面积比例。结果:健康志愿者左侧多裂肌脂肪比例(0.169±0.035)%、去脂肪化横截面积比例(0.699±0.070)%和右侧多裂肌脂肪比例(0.168±0.031)%、去脂肪化横截面积比例(0.712±0.0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侧多裂肌脂肪比例(0.173±0.021)%、去脂肪化横截面积比例(0.695±0.054)%和患侧多裂肌脂肪比例(0.228±0.027)%、去脂肪化横截面积比例(0.629±0.0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患侧与志愿者左右两侧多裂肌脂肪比例、去脂肪化横截面积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健侧与健康志愿者左右侧多裂肌脂肪比例、去脂肪化横截面积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L4,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侧腰骶部多裂肌存在退变,表现为多裂肌面积萎缩、脂肪浸润。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 腹壁疝修补术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全球每年有200万例左右的腹壁疝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优势明显。然而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POM)与腹腔镜下腹膜外补片修补术(ESR)这两种腔镜术式的优缺点及疗效如何,尚无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证实。因此,本研究通过比较ESR与IPOM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腹壁疝的近远期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湖南省11家医疗机构收治的157例行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4例行ESR(ESR组),33例行IPOM(IPOM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和术后近远期效果。结果 全组无中转开腹病例或围术期死亡病例。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BMI、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例疝环横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疝环闭合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网片固定方式ESR组以自固定和缝线固定为主(91.1%),而IPOM组以钉枪固定为主(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IPOM组(2.4±0.8 vs. 2.8±1.0,P<0.05),住院费用明显低于IPOM组(21 001元vs. 38 437元,P<0.05)。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位随访10.3个月,ESR组无复发病例,IPOM组2例复发(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R是湖南地区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的主流术式之一。由于固定方式和网片选择的不同,ESR较之IPOM而言,术后疼痛更轻微、费用更低、复发率更低,且并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和术后近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腔镜甲状腺手术逐渐普及应用,尤其受到年轻女性患者的青睐。对于中老年患者,临床上仍以开放手术为主,较多患者术后会出现皮瓣下垂,吞咽联动,异物感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经腋窝入路免充气腔镜手术利用颈部肌肉的自然间隙建腔,在颈前带状肌深面显露甲状腺并进行手术操作,对颈部功能影响较小,而且不需要CO2,对心肺影响较小。本研究探讨经腋窝入路免充气腔镜甲状腺手术在中老年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其在中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56例中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接受经腋窝入路免充气腔镜下甲状腺手术(观察组),30例接受传统开放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疼痛状况、颈部损伤指数、吞咽障碍指数、并发症及预后。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手足麻木、饮水呛咳、皮下血肿等并发症,中央区清扫淋巴结数,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控制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27例,按照镇痛方法不同分为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组)和静脉镇痛对照组(C组)。其中F组62例,男19例,女43例;年龄66~95(82.4±7.2)岁;股骨颈骨折2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37例。C组65例,男18例,女47例;年龄65~94(81.4±8.7)岁;股骨颈骨折2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36例。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警觉-镇静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OAA/S)、改良Bromage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患者住院期间情况。结果:F组实施阻滞后30 min、麻醉摆放体位时,术后6、24、48 h的静息及运动VAS低于C组(P<0.05)。F组术前12 h,术后1、3 d的MMSE评分及术后3 d的OAA/S评分高于C组(P<0.05)。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需要额外镇痛人数低于C组(P<0.05)。F组围术期镇痛满意度及住院时间均优于C组(P<0.05)。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患肢Bromage评分及术后30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围术期镇痛效果,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从而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住院期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近端胃癌根治术中,在处理胃短血管时易造成出血和脾脏损伤,尤其在一些脾脏上极脾胃韧带较短的肥胖患者。笔者团队前期采用胃后间隙预先拓展的手术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比较腹腔镜下预先拓展胃后间隙的近端胃癌根治术和常规的近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探讨预先拓展胃后间隙的手术方法在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2019年1月—2021年12月间196例接受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9例采用腹腔镜下预先拓展胃后间隙的近端胃癌根治术(研究组),97例行常规的近端胃癌根治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肿瘤位置、肿瘤分期、手术方式、食管空肠吻合方式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相同,无中转开腹。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平均时间明显缩短[(100.3±25.8)min vs.(130.7±43.2)min,P=0.000]、平均出血量明显减少[(35.0±5.7)mL vs.(44.9±4.7)mL,P=0.000]。对照组术中发生脾脏上极损伤5例(5.2%),研究组无术中脾损伤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预先拓展胃后间隙的手术方法在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中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降低医源性脾损伤的优点,因此,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 腹股沟疝是腹壁疝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随着手术技术和材料科技的发展,腹股沟疝手术效果也逐步提高。腹股沟疝手术方式多样,然而任何一种手术方式都无法避免术后复发的可能,而复发疝的处理也要比原发疝更加复杂。目前,对于腹股沟复发疝的处理仍没有共识。现代外科腔镜技术的发展使经腹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手术方式。本文探讨TAPP治疗各型腹股沟复发疝的效果,为腹股沟复发疝手术治疗提供一定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90例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行TAPP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4例行其他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无中转开腹病例,术中确诊真性复发疝26例(56.5%),假性复发疝20例(45.4%)。两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9.6% vs. 43.1%,P<0.05)。观察组无再次复发病例,对照组再次复发2例,但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各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的手术治疗中,采用TAPP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提早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以及更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各型腹股沟复发疝的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胃左动脉栓塞术后体质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左动脉栓塞术对患者体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上消化道出血而行介入诊疗的74例患者,术中造影明确或高度可疑出血患者34例(栓塞组),对其中17例单纯采用明胶海绵颗粒行胃左动脉栓塞(观察组1),另17例采用微弹簧圈及明胶海绵颗粒行胃左动脉栓塞(观察组2);术中造影未见明确出血,未进行胃左动脉栓塞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体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1、2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恶性肿瘤病史、手术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内观察组1患者体质量平均下降6.93%±3.98%,观察组2下降7.76%±5.3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3,P=0.649);对照组下降2.88%±1.76%,观察组1、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254、3.179,P=0.010、0.002)。结论胃左动脉栓塞术可能导致体质量下降,有望应用于肥胖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前肌注曲马多用于局麻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 自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收治1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观察组59例,男26例,女33例;年龄57~80(67.69±4.75)岁;T11 14例,T12 12例,L1 18例,L2 15例;予PKP术前0.5 h肌肉注射曲马多100 mg。对照组59例,男24例,女35例;年龄55~77(68.00±4.43)岁;T11 19例,T12 11例,L1 17例,L2 12例;予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术前(T0)及术中穿刺时(T1)、放置工作套管时(T2)、球囊扩张时(T3)、骨水泥注入椎体时(T4)、术后2 h (T5)、出院时(T6)的疼痛程度;观察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出院时询问患者对再次行PKP手术的接受度。结果: 118例患者顺利完成经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术,术中均未使用静脉镇静镇痛药物。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T4、T5时的VAS较对照组降低(P<0.05);T6时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6时的VAS较T0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再次行PKP术的接受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0.5 h肌注曲马多用于在局麻下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骨折椎体PKP术的超前镇痛效果明确,可增加患者术中及术后2 h的舒适度,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苗巍  张之智  卢伟  张鑫 《中国骨伤》2020,33(8):730-735
目的:探究糖预处理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快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采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168例患者,男100例,女68例;年龄25~90(52.05±5.73)岁,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对照组术前给予传统禁食水干预,观察组术前给予糖预处理。比较手术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C肽,空腹胰岛素定量(fasting insulin,FINS)水平和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总淋巴细胞计数(total lymphocyte count,TLC)水平,并比较术后口渴、恶心、疲劳、虚汗、胃部不适、焦虑、饥饿、头晕的不适感感受度。结果:168例患者全部随访,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FBG、C肽和FIN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较术前FBG、C肽和FINS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的C肽和FIN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IgG、IgM、IgA、T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较术前血清IgG、IgM、IgA、TLC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口渴、恶心、疲劳、虚汗、胃部不适的不适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焦虑、饥饿、头晕的不适感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前进行糖预处理可缓解胰岛素抵抗,提高免疫力,改变空腹下能量储存,可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帽檐Trocar”在经口腔前庭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经口腔前庭腔镜下甲状腺手术126例病例,其中实验组为单纯使用帽檐Trocar建立空间及手术,对照组为使用悬吊方法,通过介绍帽檐Trocar的制作及使用情况,并统计建腔使用时间,出血量及手术效果作对比。结果78例单纯使用自制帽檐Trocar完成建腔及手术,48例使用悬吊方法,全部手术均无中转开放手术,帽檐Trocar组用3 mmHg二氧化碳低气压、10 mL/min低气流,术中空间显露均良好;辅助悬吊方法使用6 mmHg,20 mL/min气流量,建腔时间两组对比帽檐Trocar组优于悬吊法,出血量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手术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二氧化碳分压帽檐Trocar组低于悬吊组。结论使用帽檐Trocar能减少经口腔前庭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建腔时间及操作,减少二氧化碳积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控制肩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2月至7月,将60例肩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撕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6例,女24例,年龄55~70(62.3±5.5)岁;病程2~36(11.7±1.7)个月;术后关节腔及肩峰下各注射0.5 g氨甲环酸(1 g氨甲环酸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对照组男5例,女25例;年龄56~72(63.4±5.8)岁;病程4~36(10.8±1.4)个月;关节腔及肩峰下各注射生理盐水10 ml。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血红蛋白值,测量术前及术后1、7 d肩关节周径并计算肩关节周径差值,记录皮下瘀血瘀斑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果:术前及术后1 d两组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的观察组肩关节周径(32.9±0.3) cm小于对照组的(35.1±0.5) cm;肩关节周径差值(8.7±0.4) mm低于对照组的(12.3±0.5) mm;但术后7 d,两组肩关节周径及肩关节周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出现皮下瘀斑,对照组6例出现皮下瘀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肩峰下及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能明显减轻肩关节镜术后早期软组织肿胀,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60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72~83岁,平均(66.7±2.5)岁。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传统手术组和椎间孔镜组,每组30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指标、手术切口VAS评分(术后12、24、48、72 h),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24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物例数和住院时间的比较上,椎间孔镜组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后椎间孔镜组切口疼痛程度较传统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60例患者均获得至少24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于术后1、24个月时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椎间孔镜组患者ODI评分改善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患者(P<0.05).结论:腰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微创优越性,对脊柱稳定结构破坏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新的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