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帝内经》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不仅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该书所提出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藏象学说,五行理论以及“治未病”的预防思想等医学理论对于干眼的防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当代中医眼科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此外,眼科专著《审视瑶函》记载了五轮学说、眼目疾病的预防保健、历代眼科学的理论以及名家治病经验等与干眼相关的理论,将运气学理论、外治疗法用于眼科的治疗。该文将从中医经典书籍《黄帝内经》及《审视瑶函》中总结其对于干眼的理论和治法进行探讨,为临床上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干眼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干眼是围绝经期女性易患的一种眼科疾病,常表现为眼部干涩、畏光、异物感、眼疲劳、眼痛不适,部分患者还伴有潮热、盗汗、心悸不适、情绪不稳定、记忆力减退、骨质疏松等全身多系统的围绝经期相关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对于围绝经期干眼治疗方法较少,以短时间缓解局部症状为主,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问题。对比之下,中医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且治病必求于本,能在干眼的治疗中较好地兼顾标本,此外还具有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及依从性好等优势。中医治疗围绝经期干眼的优势与中医理论密不可分,在中医理论中“肾为先天之本,女子以肝为先天”,围绕此观点,确认了“肝肾”在围绝经期干眼的发生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肝肾相关理论深刻地影响着围绝经期干眼的辨证论治。从病因病机出发,肾虚为发病之本,肝之藏泄失常为发病重要环节,同时根据“肝肾同源”的相关理论,肝肾两者还在围绝经期干眼发病中相互影响。根据相关的病因病机,临床上总结出基于疏肝养血、滋阴补肾、补益肝肾等相关理论论治围绝经期干眼。文章将从以上几方面出发对围绝经期干眼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临床应用等展开论述,旨在日后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扶阳法是中医学重要治法,其源于《黄帝内经》、法自《伤寒杂病论》、成于明清时期,并为当代医家继承发展,广泛应用于含中医眼科在内的中医临床。本文探索了扶阳法应用于中医眼科的理论渊源,从“神光乃用火之事”角度探讨了扶阳法应用于眼科的理论基础,讨论了五脏之阳与眼的生理病理关系,从脏窍辨证施治角度总结了扶阳法应用于中医眼科的临床法则,提出将扶阳法运用到眼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完素的玄府理论对中医眼科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干眼为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中医将其归纳为“神水将枯”“白涩症”“干涩昏花”等范畴。本文通过分析目与玄府的关系,总结干眼在病因方面以风、湿、热、痰、瘀、虚为主,而玄府闭塞、津液代谢失常、目失濡养是其主要病机。治疗方面,以开通玄府为法,根据虚损、阻滞之不同分别施以补、通之法。用药方面,宜在补益或宣通玄府的基础上佐以辛散通络之品,如麻黄、羌活、荆芥、防风等。本文主要探讨玄府理论在干眼治疗中的应用,以期完善本病相关中医疗法,有效防控其复发。  相似文献   

5.
年龄相关性干眼系指围更年期发生的干眼,属于中医“白涩症”范畴。西医病因概与年龄因素所致的泪液总量、蒸发量及渗透压变化相关,中医学认为围更年期天癸不足,肝肾阴虚,精血失养目系致本病发生。孙河从事眼科临床教学科研近40年,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践,治疗眼科疑难杂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辨证用药独有所长,效如桴鼓。笔者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观察、总结了其治疗年龄相关性干眼的辨证思路和诊疗特色,该临床经验可为今后的眼病诊疗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梁若笳对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辨治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验案等方面阐释梁若笳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及方药特色。结果:梁若笳认为围绝经期妇女体质特点为“阴常不足,阳常有虚”,其病位在冲任,病机为“冲任虚损,精血不足,阴阳失和”,治宜调补冲任、燮理阴阳,临证分为“冲任虚损,阴阳失和”“冲任虚损,月经异常”“阴虚肝旺,心肾不交”“虚火上炎,痰蒙清窍”等四型治疗,治疗特点为中西结合、随症治之和重视情志调养。所举医案获得良好疗效。结论:梁若笳对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辨证独到,用药精当,疗效显著,对指导临床有实用价值,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临证指南医案·目病篇》所载医案记录了叶天士对目病的认识以及其针对目病所采用的特色辨证和治疗方法。叶天士目病辨证的特色主要包括“必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体质辨证,精准施治疗目疾”“平脉辨证,目病见肝脉弦者多”“温病的辨证理论应用于目病”“五轮辨证,目之特色”“抓主症,目赤、脉弦辨从肝肺”。叶天士目病治疗特色以“重视王道、疗目病以扶正祛邪”“目病多郁火,火郁当发之”“三因制宜,治疗目病个性化”为主。本文从辨证方法和治疗特色方面初步探讨《临证指南医案·目病篇》中叶天士治疗目病的思想,以期指导中医眼科临床,解专科固有思维,探眼体辨治之旨。同时为眼底病现代科技结合中医传统理论的未来辨治方向提供初步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黄帝内经》阴阳五态体质学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黄帝内经》阴阳五态体质应以临床为重点,探讨了以《伤寒杂病论》解读《黄帝内经》阴阳五态体质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结合《伤寒杂病论》的相关理论论述,探讨了《黄帝内经》体质学说与《伤寒杂病论》临床辨证论治之间的相关性,为今后应进一步深入研究阴阳五态体质的理论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90-1892
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冲任二脉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文献,从冲任二脉的循行分布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冲任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关系、冲任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现代研究、调理冲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中医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出在围绝经期综合征冲任失调型的辨证太笼统,当有气血阴阳偏盛偏衰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规范围绝经期综合征疾病前驱期的体质分型,形成《"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体系专家共识》。方法:通过中医文献数据检索,并结合专家意见问卷调查、专家论证,提出"围绝经期综合征"体质分型,形成健康状态辨识分类量表。结果:由形成的健康状态辨识分类量表可知,"围绝经期综合征"体质分型主要为肾虚、肝郁、脾虚。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体系专家共识》的形成可为后期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干预治疗做准备,可为中医临床诊疗及中医治未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简版:正文:“杂合以治”理论小自《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云: “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原指将中医药体系中的砭石、九针、中药、艾灸等方法综合应用于患者。要求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节气等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同时要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李忠等”认为, “杂合以治”与现代医学肿瘤“综合治疗”十分相似,主要根据不同肿瘤的不同阶段临床特点,运用中医辨证观和整体观,有计划、合理地应用各种治疗手段,改善患着体内脏腑阴阳失衡状态,提高生存质量,最大限度延长生存周期。……  相似文献   

12.
朝医四象医学体质理论与《黄帝内经》理论体系具有源流关系.自晋唐起,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传入朝鲜,受到朝鲜医学界的高度重视.《黄帝内经》之整体观念、阴阳理论、五脏大小论、养"心"观、体质理论等对朝医四象医学体质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但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与朝医四象医学体质理论在体质分类、心之有形无形、...  相似文献   

13.
<正>临床研究中,痰瘀伏邪致病之说越来越被广大临床医家所接受,探讨伏邪理论在冠心病领域的研究,对临床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施治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临床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中以伏邪理论(伏痰、伏瘀)为指导,在辨证用药中加以祛痰、化瘀之药,往往能收到较好的疗效。现将伏邪理论辨治冠心病的研究搜集整理,现总结如下。1伏邪理论的概念伏邪之说源于《黄帝内经》,如《素问·生气通天论》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均提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素问·金  相似文献   

14.
中医“五态人”理论对心身医学领域的临床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五态人”理论内涵的挖掘分析,综述近现代文献研究概括出:“五态人”的理论内涵与心理学、体质、疾病辨证的关系,及论述“五态人”的调护特点,以助其理论的深化与发展,为祖国传统医学心身理论在临床中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体质是人体的个性化特征,它与个体的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明确体质类型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治和调养都具有重要意义。《黄帝内经》作为中医体质理论的源头,是国内第一本对体质类型和分类方法做出系统分析的书籍,它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为指导思想,以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为方法论,以脏腑理论、气血理论为基础,对体质从多角度进行了分类。本文将《黄帝内经》中的体质分类方法进行总结、解析和评价,以期为现代中医体质分类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阳不入阴”理论源于《灵枢·大惑论》,创立之初即用来阐述失眠的发病原理。失眠是临床上围绝经期女性常见的疾病之一,因其迁延难愈,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围绕“阳不入阴”理论,围绝经期失眠总病机可归纳为阴虚、阳亢、阴阳交互通路受阻三个方面:“阴虚”病机主要责之肝肾阴虚,“阳亢”病机主要责之心肝火旺,“阴阳交互通路受阻”病机则责之血瘀、痰浊阻滞阴阳之正常相交。针对不同病机,临证可采用补益肝肾、清肝降火、活血化瘀、祛痰化浊等方法,以使阴阳相交,夜能安寐。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7.
王泽  韩旭 《中医临床研究》2023,(22):120-124
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其基本特征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这也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准则。中医体质学说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各种体质类型的生理特征及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病变的性质和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学说。现代医家对中医体质分类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还是以《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为基础,分类较全且具有代表性的是王琦的体质九分法。总体来说,中医体质学说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有利于明确疾病的类型及传变趋势,从而有效治疗各种疾病。南京中医药大学韩旭教授在长期研究体质学说的基础上,将辨证论治与辨体质论治相结合治疗多种内科疾病,效果显著。韩旭教授认为,虽然汗证是由机体阴阳失调导致的,但不能盲从阴虚或者阳虚论,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及临床表现论治,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文章通过案例介绍韩旭教授辨体质论治汗证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徐琴教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是由于患者自身体质的偏颇,在围绝经期肾衰精亏时导致阴阳失调。病位在心、肾,与肝、脾相关,临床根据辨病、辨体、辨证三者结合用药是其治疗特色。通过辨病拟定经验方,再辨识体质选用调整体质的方药,最后辨证加减进行治疗。用药同时注重调整患者饮食起居来改善体质,选取典型病案进行解析,展现其治疗特点。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鼻炎属于中医学“鼻鼽”范畴。通过文献整理,从六经辨证立论,结合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梳理总结变应性鼻炎的六经辨证规律,以扩展临床辨证思路。张仲景继承《黄帝内经》理论,著《伤寒论》开创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对变应性鼻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芪明颗粒联合阴阳九针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干眼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于沈阳市中医院门诊眼科就诊的围绝经期干眼患者58例(112眼),予芪明颗粒口服联合阴阳九针针刺,不予局部用药,5周为1个疗程。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自觉症状积分、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58例(112眼)患者中治愈40例(78眼),治愈率为69.64%,有效14例(26眼),有效率为23.22%,总有效率达92.86%。患者自觉症状积分、SIT、BUT、F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围绝经期全身症状亦有改善。结论芪明颗粒联合阴阳九针可改善围绝经期干眼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可以作为有效疗法之一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