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为提高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岳阳市云溪区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纯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治疗)和研究组(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每组30例。两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卵巢功能指标,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痛经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均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与术前比,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痛经评分均逐渐降低,且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后,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卵巢功能,缓解痛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病灶切除术治疗,对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同时行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烧灼术,合并盆腔粘连者同时行粘连松解术,观察术后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等变化。结果:术后月经量减至术前的(47±17)%,30例(60%)痛经完全消失,13例(26%)痛经明显缓解,7例(14%)痛经部分缓解。术后疼痛评分和痛经分级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2.8%。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病灶切除术是一种易被患者接受的、有效、安全的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整理我院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对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将患者的术前临床指标作为对照组,术后的临床指标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月经量、痛经情况等资料。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月经量、贫血情况、子宫体积以及痛经情况均明显由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月经周期和经期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在保留子宫的前提下治疗患者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中心体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子宫大小如2+月孕,无生育要求且具有明显痛经和经量增多的子宫腺肌症和/或腺肌瘤患者13例,行腹腔镜下子宫中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了解痛经和经量改善情况. [结果]13例患者术后经量均明显减少.10例术后痛经症状明显改善,其中3例于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痛经症状(症状轻于术前),经药物治疗后改善.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中心体切除术可尽可能剔除子宫腺肌瘤及腺肌症病灶,是子宫腺肌瘤和腺肌症患者保留子宫血管手术治疗的方法之一.但手术的远期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术前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s,GnRHa)对子宫体积≥孕12周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影响及GnRHa联合腹腔镜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青岛市立医院收治的子宫体积≥孕12周的子宫腺肌病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术前予GnRHa(戈舍瑞林)皮下注射2~3针(1针/28 d),停药15~30 d综合评估后进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记录药物治疗前后的子宫腺肌瘤体积、血红蛋白水平、血清(cancer antigen 125,CA 125)水平及手术完成情况。术后自愿接受GnRHa继续治疗的18例患者为研究组,未接受GnRHa继续治疗的16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3、6、9、12月监测痛经程度、月经量、子宫体积、血清CA 125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及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34例患者术前在GnRHa治疗后腺肌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CA 125水平显著下降(P0.05)。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经量过多及痛经改善情况在随访12月时、子宫体积在随访9、12月时、CA 125水平在随访6月时出现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需反向添加治疗患者11例,添加治疗后,潮热出汗、骨关节痛等围绝经期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在子宫体积≥孕12周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中,术前使用2~3月戈舍瑞林可以显著提高血红蛋白水平,缩小腺肌瘤体积,有利于腹腔镜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前后连续使用GnRHa较单纯术前用药可获得更好的疗效,推迟疾病的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病灶剔除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5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病灶切除手术的59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剔除术后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组(A组)26例,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孕三烯酮组(B组)33例。均于术后3、6、12、18、24个月观察子宫大小、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段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子宫体积、痛经评分和月经量评分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18个月、24个月B组比A组子宫体积小,术后12、18、24个月B组与A组相比痛经评分较低,术后18个月和24个月B组月经量比A组月经量评分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药物孕三烯酮比单纯采用病灶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更好,能更有效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超声引导腹腔镜辅助微波消融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腹腔镜下腺肌病灶挖除术)57例及观察组(经超声引导腹腔镜辅助微波消融术)30例。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痛经程度、月经量、子宫体积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6、12个月痛经、月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子宫体积大于(215.51±53.71 cm3)对照组(169.91±29.04 cm3)(P<0.05),术后6个月两组子宫体积无差别(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127.07±20.65 cm3)子宫体积小于对照组(145.47±23.69 cm3)(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72.5min)、术中出血量(12.5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5h)、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及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引起疼痛的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05年8月对北大医院1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加宫骶韧带切断术,随访术后病人的痛经缓解情况,月经量、腹痛、性交痛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前13例患者痛经均消失或者明显减轻,术后重度痛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前,术前6例合并慢性腹痛患者,术后亦得到减轻。随访最长为15月。无明显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可以明显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U"形子宫切除成形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8月至2014年10月在海门市人民医院妇科住院手术且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118例,根据病灶范围及患者个人意愿分为3组:研究组(58例)患者接受"U"形子宫大部切除术;对照组1(28例)接受局部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对照组2(32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分别测定3组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及卵巢间质动脉血流,记录研究组和对照组1治疗前后的痛经情况及经量变化。结果研究组术后痛经消失或缓解率及经量减少值均高于对照组1(P0.05)。研究组、对照组1卵巢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及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治疗后6个月的卵巢血流RI及PI值明显较术前增高(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1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术后血清雌二醇明显降低,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形子宫切除成形术能更大限度地切除浸润的腺肌病灶,缓解痛经症状,且对女性内分泌功能影响小,不改变术后盆底组织结构,满足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要,是治疗子宫腺肌病有价值的保守性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治疗方式对高龄子宫腺肌病患者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1日-2016年12月1日本院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有生育要求的35~45岁子宫腺肌病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子宫腺肌瘤局灶切除术52例为经腹组,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局灶切除术64例为腹腔镜组,同期住院分娩的未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腺肌病合并妊娠患者78例为对照组。比较妊娠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116例经手术治疗后,术后2年内妊娠65例(56.0%),但经腹组与腹腔镜组术后6个月、1年及2年妊娠及复发率无差异(P>0.05);术后妊娠组年龄<40岁、术后未复发、术后病灶未残留及术后应用辅助生殖技术等占比高于未妊娠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术后未应用辅助生殖为术后妊娠的危险因素(OR=3.580、4.927,P<0.05),术后未复发、术后病灶未残留为妊娠的保护因素(OR=0.220、0.173,P<0.05)。手术后妊娠组早产(9.2%)、流产(13.9%)、低体重儿(10.7%)、前置胎盘(6.2%)、分娩感染(7.7%...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痛经患者采用腹腔镜病灶切除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 (PGE2)及β-内啡肽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吉县妇幼保健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40例子宫腺肌症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病灶切除术,联合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病灶切除联合GnRH-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PGF2α、PGE2及β-内啡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联合组患者的血清PGE2及β-内啡肽水平高于对照组,PGF2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前两组患者的痛经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手术后3、6、12个月联合组患者的痛经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月经增多率4. 2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 71%及月经正常率90. 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 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子宫腺肌症痛经患者采用腹腔镜病灶切除联合GnRH-a治疗较单纯的病灶切除术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痛经症状,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彭凤云  李桂林  付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555-155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骶骨韧带切除术联合病灶电灼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方法:对2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行腹腔镜下骶骨韧带切除术联合病灶电灼术治疗,对合并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和子宫腺肌瘤患者同时行囊肿剥除术和子宫腺肌瘤电消融术,盆腔局部病灶予以电灼,术后观察痛经程度。结果:16例(76.2%)痛经完全消失,4例(19.0%)痛经明显缓解,1例(4.8%)痛经部分缓解。术后疼痛评分、分级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腹腔镜下骶骨韧带切除术联合病灶电灼术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新方法,治疗痛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对有合并症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观察治疗后血红蛋白、月经、痛经、子宫体积等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月经量、疼痛强度评分、影响活动程度评分及痛经程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血红蛋白由治疗前的(75.6±7.8)g/L,恢复为(112.7±10.2)g/L(P<0.01);子宫体积由治疗前的(176.2±33.4)cm3,恢复为(120.3±28.5)cm3(P<0.01);月经周期和经期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患者接受程度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病灶局部切除术配合皮下埋植炔诺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优势。方法:对大庆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09年9月21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实施病灶局部切除术配合皮下埋植炔诺酮治疗,与单纯手术切除组比较术后治疗效果。结果:与单纯病灶切除术比较,病灶局部切除术配合皮下埋植炔诺酮治疗子宫腺肌症在治疗痛经、缩小子宫体积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局部切除术配合皮下埋植炔诺酮治疗子宫腺肌症,既解除了患者子宫腺肌症痛经、月经增多及子宫体增大等主要临床表现,又满足了年轻有生育要求患者妊娠分娩的需求,而且皮下埋植较之曼月乐节育器及口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费用低廉,兼有避孕及治疗双重功效,手术简单方便,远期疗效也十分肯定,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05年1月~2010年1月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定期随访,研究其痛经、月经量、子宫体积的变化及对妊娠的影响。结果:78例患者术后半年内痛经缓解率达100.0%,术后1、3、6个月和1、2、3年痛经消失和明显缓解的患者分别为68例(87.2%)、72例(92.3%)、66例(84.6%)、53例(68.0%)、31例(39.7%)和20例(25.6%),随着术后时间延长,痛经缓解率逐渐降低(P<0.05)。术后1、2、3年分别有7例(9.0%)、12例(15.4%)和13例(16.7%)复发,多为术前严重痛经或病灶弥漫者。56例月经过多患者中,47例术后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复查彩超提示患者子宫体积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37例术后有生育要求或未避孕者中27例妊娠,25例自然受孕(67.6%),16例(59.3%)发生在术后1~2年内,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受孕率降低,孕期合并自然流产7例(26.0%)、早产2例(7.4%)、子宫破裂1例(3.7%),孕足月者13例(48.1%),均以剖宫产方式分娩。结论:经腹腔镜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对痛经及月经过多等近期疗效确切,能提高不孕患者受孕率,对年轻、未生育或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值得应用;但病灶弥漫、广泛者术后痛经等症状易复发,妊娠期并发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V-Loc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剥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妇科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剥除术的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1-0 V-Loc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和对照组(采用1-0普通可吸收线VCP345)各32例,均采用棒球缝合法。比较两组患者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剥除后瘤腔及创面缝合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缝合瘤腔时间[(11±4.1)min]、手术总时间[(54±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8±5)m L]均少于对照组([(27±3.8)min、(82±11)min、(60±6)m L],(P0.05);术后住院天数[(3.0±0.5)d、(3.2±0.9)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剥除术中采用V-Loc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关闭瘤腔和缝合创面,能明显缩短缝合时间和总的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Ⅴ-Loc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剥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妇科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剥除术的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1-0 Ⅴ-Loc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和对照组(采用1-0普通可吸收线VCP345)各32例,均采用棒球缝合法.比较两组患者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剥除后瘤腔及创面缝合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中缝合瘤腔时间[(11±4.1)min]、手术总时间[(54±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8±5)mL]均少于对照组([(27±3.8) min、(82±11) min、(60±6)mL],(P<0.05);术后住院天数[(3.0±0.5)d、(3.2±0.9)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剥除术中采用Ⅴ-Loc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关闭瘤腔和缝合创面,能明显缩短缝合时间和总的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高虹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704-2705
目的:研究不同术式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和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腺肌症患者134例,根据患者的要求,其中86例行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48例行子宫次全切术,随访术后病人的痛经缓解情况、月经量、腹痛、性交痛情况和卵巢功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子宫次全切术组术后的血清E2水平明显下降,痛经症状完全消失,无复发。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组术后的血清E2水平无明显变化,痛经症状明显缓解,但有部分复发。结论: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可以明显改善症状,且不影响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付敏  李桂林  彭凤云  周强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302-430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电消融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电消融术治疗,对合并子宫肌瘤或卵巢巧克力囊肿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或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合并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者行粘连分离及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灶电灼术。术后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等变化;测定手术前后血癌抗原(CA125)、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水平。结果:术后月经量减至术前的(48.7±18.5)%,14例(77.8%)痛经完全消失,3例(16.6%)痛经明显缓解,1例(5.6%)痛经部分缓解,术后疼痛评分、分级均明显降低(P(0.01);子宫体积明显缩小;术后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及EMAb阳性率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电消融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近期疗效显著,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与清宫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0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61例CSP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采用宫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的31例为研究组,采用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的3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膨宫液使用量、住院时间),随访患者3月,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恢复正常时间]。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74.59±13.61)min]、手术失血量[(69.52±17.48)m L]、住院时间[(6.21±1.03)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15.24±27.45)min、(90.41±20.53)m L、(9.14±1.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阴道流血时间[(16.34±3.12)d]、月经恢复时间[(30.69±4.73)d]、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21.32±7.14)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24.57±8.26)d、(41.72±8.15)d、(33.65±12.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治疗CSP疗效显著,与清宫术相比,手术时间更短、失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