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肺肠气机升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肺与大肠相表里,二者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临床治疗上常见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然诸多治法当中,不离对肺肠气机运动的调理。文章从气机升降角度出发,探讨肺肠气机运动的理论内涵,提出在肺肠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应当以顺应二者气机运动特性,维护二者升降关系,调动二者升降的内在动力为治疗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重点研究气机升降运动在肺合大肠中的病理关系及应用规律,探讨气机升降运动在肺肠疾患中的临床意义,阐明"肺合大肠"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肺以宣降为本,肠以通降为要。气机升降失常是肺肠同病的病机之一,调理气机升降是治疗肺肠疾病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黄帝内经》开始历经各代医家在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中的不断阐发,内容变得十分繁杂,缺乏系统性。本文将其内涵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经脉络属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基础、升降相因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核心、病理相传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表征、肺肠同治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应用原则四个方面,指出气机升降失常是肺肠病的病机重点之一,调理气机升降是治疗肺与大肠疾病的关键。肺病及肠最常见的症状是便秘,另外还有泄泻、痢疾、脱肛、腹胀等。肠病及肺多表现为肠病致喘、肠病致咳。肺肠同治可以大大提高肺肠疾病的临床疗效。文章旨在为系统认识这一理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楚楚  蒋廷  华鑫  钱素婷  曹泽鹏  刘庆生 《新中医》2023,55(15):180-183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属于中医学泄泻、痢疾、肠澼等范畴。中医认为肺与大肠 在经络、生理以及病理方面关系密切,提出从肺论治肠道疾病。本文从肺与大肠经络相关、气机宣降、津液代 谢及现代肺肠轴理论等方面,论述从肺论治的可行性,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出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气机升降理论和肺肠相合理论均源自《黄帝内经》,都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经久不衰。肺与大肠作为脏腑相表里理论中一对代表性的脏腑,其气机的升降运动的有其独有的特点,肺与肠相合是相表里的内在依据,肺与大肠相表里是相合的生命体现,而肺与大肠气机升降相因又是肺肠相合的内在机制[1]。本文从肺之气机升降、大肠之气机升降、肺与大肠之间气机升降三方面的论述肺与大肠气机升降相因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6.
难治性咳嗽属于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西医以病因治疗为主,效果不理想。本病中医病因病机复杂,如单纯从肺论治效果亦不理想。提桂香教授以气机升降理论为指导,认为气机不利是难治性咳嗽久治不愈的关键所在,而肺气气机不利、宣发肃降失常与多脏腑关系密切,治疗主张从肺论治外,需兼顾调节肝、肾、脾胃、大肠等脏腑气机,提出脾胃健运、肺卫得充,左升右降、调肝泻肺,主根相合、权衡肺肾,肺肠同调、咳嗽易止等治疗思路及策略,其思路灵活常获奇效。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失宣降,肠腑气机郁滞,多伴有肠道功能障碍等症。中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中医临床运用肺肠同治法治疗COPD取得显著疗效。大肠为“传导之官”,是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的重要环节;肠道菌群参与人体营养、代谢功能、免疫调节等过程。肠道菌群结构及丰度影响COPD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并通过胆汁酸、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作用于远端器官,这与肺肠同病等中医理论相吻合。本文从肠道菌群理论的角度揭示了COPD之肺肠同病的病变本质,凸显中医学脏腑相关的理论内涵,使得中医肺肠同治法具有更为前沿的科学内涵,也为COPD等肺系疾病的临床辨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贾英杰教授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治疗肺癌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医理论认为,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互为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在肺、大肠生理、病理等多方面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前人总结出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的治疗原则,并已运用到临床中。贾英杰教授治疗肺癌时非常重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常注重“通腑”并辨证选用宣肺通腑、活血通腑之法,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廖小年  黄柳向 《河南中医》2020,40(7):1004-1007
提壶揭盖法从开宣肺气、调畅全身气机着手,使大肠气机畅利,肠道传导功能恢复正常,则腹胀亦除,最初用于治疗癃闭,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便秘等下焦闭塞性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运用提壶揭盖法治疗功能性腹胀,使上下二焦相辅相成,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等治法,亦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提壶揭盖法常用代表药物有麻黄、升庥、桔梗、杏仁等,均能开宣肺气,使全身气机畅达,大肠正常传导,下焦通,腹胀消。  相似文献   

10.
从《伤寒论》看肺肠相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伤寒论》中虽未明确指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脏腑关系,但在太阳病与阳明病的论述之中,却对其进行了具体地描述和运用。现从气机升降相因与病气上下相传两方面对《伤寒论》条文中肺病及肠,肠病及肺的体现和运用进行分析。冀于加深和促进对肺肠关系的理解及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1.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当中的"肺与大肠相表里",论述了肺肠之间生理病理的关系影响,肺-肠轴在近年研究尤为显著,临床疗效也是有目共睹。所以在临床诊治肺部疾病的过程当中,通常多加入通腑之剂辅助治疗,"通腑以顺肺",从而使得肺部气机通畅条达,与腑气表里相协调。本文以"肺与大肠相表里"为理论基础,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从清肺通腑汤治疗肺系疾病中痰热壅肺型的理论基础、临床研究和作用原理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概括,以期为临床运用清肺通腑汤治疗肺系疾病中痰热壅肺型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2.
莫芳芳  高思华 《中医杂志》2012,53(20):1711-1713
基于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和前人治疗经验的总结认为,肺病多导致便秘、泄泻、痢疾、脱肛、腹痛腹胀、痔疮便血、肠痹等肠病发生;肠病多导致喘证、咳嗽等肺病发生.通腑是肺病治肠的主要手段;理肺、润肺、豁痰是肠病治肺的重要手段.分析发现,在病因特点上,热、燥、寒邪影响肺或大肠,多易发生肺病传肠,或肠病传肺,说明肺与大肠二者有着共同的病因易感性,可反证肺与大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病机传变特点上,导致肺病及肠与肠病及肺的内在病理机制是一致的,表明气机升降与水液代谢是实现肺与大肠之间内在联系的基本途径,反证了肺与大肠的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与大肠主传化糟粕、主津二者相互对应,息息相关.在治疗特点上,通腑、理肺的肺肠互治可反证肺与大肠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同时也证明了“肺与大肠相表里”对临床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脏腑相关的特色理论之一,肺与大肠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相互为用.文章从肺对大便的调节作用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在生理、病理和治疗上的相互影响.肺主要通过对气机和津液的调节两个环节影响着大便,由肺病所致的大便异常,无论便秘或泄泻,均可从肺论治,此法称为“肠病治肺”.“肠病治肺”的具体方法如宣肺肃肺理肺气、补益肺气、补益肺阴等.  相似文献   

14.
邱丽  李国峰 《吉林中医药》2022,42(2):146-149
"肺与大肠相表里"出自于《黄帝内经》,意思是肺与大肠为表里关系,近年来,随着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率的升高,越来越多的证据及文献研究表明UC可导致肺部损伤.同时,肺部损伤又可加重UC病情,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翻阅大量中医古籍及查阅国内外研究成果,系统论述UC在"肺与大肠相表里"中肠病及肺、肺病及肠、肺肠合病的生理病理的联系,并从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微生物、黏膜细胞及细胞因子方面尝试阐述肺-肠轴在UC发病过程中的可能调节机制,进而探究UC与肺部损伤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寻找治疗新方法提供新思路,并更好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胰腺炎属中医脾心痛、胃心痛、结胸等范畴,基本病机为气机郁滞、毒瘀互结,通腑泄下法是中医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之一。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肺、肠关系密切,故可从肺、肠论治。"肺肠合治法"能加强一身气机调畅,增强各脏腑功能的协同性,与通腑泄下法相契合,以其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现代医学对胰腺、肺、肠中炎症因子、P物质、胆囊收缩素的研究则为探讨"肺肠合治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物质基础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相关古代文献的梳理、观察,并应用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手段,对所收集的肺肠合病的相关古代临床文献进行挖掘。对其中的病位、症状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得出肺与大肠在生理和病理信息的表达上存在共振现象。并且这种共振现象是由其他脏腑共同参与作用。其中又与脾、肝关系最为密切。提示临床在肺肠合病的辨证时,应注重其他脏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炎性肠病(IBD)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IBD的全球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具有一定优势。中医将IBD多依据临床症状而命名,多归属“休息痢”“久痢”“泄泻”“痢疾”“肠澼”等范畴,认为IBD病机以脾虚湿盛贯穿疾病发展始终,肺与大肠相合,肺脾气机联动,肺脾气虚,湿热内蕴,瘀血阻络发为本病,从“肺合大肠”角度认为肺肠气机失衡,肺肠津液代谢失常,肺肠营阴受损是IBD发生的主要机制;结合IBD慢性、复发性、弥漫性的主要发病特点和主要临床表现进行分析认为IBD的发生均与“肺肠”密切相关,在治疗思路上可补脾益肺、从肺治肠,一方面补脾祛湿,另一方面补母益子而调肠。参苓白术散为治疗IBD常用经典用方,主为益气健脾,渗湿止泻,更有“培土生金”之功,通过“培土生金”增强肺的功能反过来达到调节肠道的作用,促进IBD恢复。该文重点阐述参苓白术散通过健脾益肺达到调节肠道机制,结合现代研究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与调节炎症因子水平、调节免疫、黏膜修复改善屏障功能、肠道菌群等多个环节发挥治疗IBD作用,为IBD的辨治过程中重视肺-脾-大肠轴调治和后续开展实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消化系统疾病。本文通过肺肠在功能、经脉、菌群微生态等生理、病理方面的联系与影响,阐述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理论,进而探讨与IBS的内在关系,结合名师从肺论治IBS临床经验:采用经方加味,从宣肺、泻肺、补肺等方面论治肠病,为中医临床从肺论治肠病提供一个理论基础及思路,以供学之。  相似文献   

19.
谈便秘从肺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联庆 《山东中医杂志》1996,15(11):485-486
谈便秘从肺论治青岛大学医学院附院(266003)王联庆关键词便秘从肺论治治法临床治疗便秘,多责之脾、胃,以通下论治。然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但与肺脏关系甚为密切,因此对便秘的治疗,并非单纯通下能完全解决,若从肺论治某些便秘疾患,则可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雷威 《河南中医》2009,29(8):768-770
目的:探讨便秘从肺论治的理论及临床依据,并讨论临床常见证候的辨证施治。方法:通过总结历代医家关于“肺与大肠”关系的论述,并结合现代医学、医家的研究,分析便秘的病因病机、大肠与肺的关系以及如何从肺来论治便秘。结果: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但五脏相生相克,相侮相乘,便秘日久,必涉他脏,与肺脏关系甚为密切。结论:对便秘的治疗,并非单纯通下所能完全解决,若从肺论治某些便秘疾患,可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