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儿科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护士培训指标体系。方法 以岗位胜任力为指导框架,通过访谈和文献分析法构建儿科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护士的培训指标初稿,遴选20名医疗护理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完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5.24%和100%;专家参与积极性高,权威系数(Cr)值为0.895;各级指标变异系数<0.25,专家协调系数(W)为0.283~0.400(P<0.01)。最终形成4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和58项三级指标的儿科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护士培训指标体系。结论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儿科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护士培训指标体系科学性强,指标全面、实用,可为培养儿科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护理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临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23例应用ECMO救治的病人合理调配护理人员,积累心得经验,做出分析整改,并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管理。[结果]1例病人因氧管脱落,致血氧下降0.5h,其他病人氧代谢情况明显改善,治愈16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严密监测和有效的护理是ECMO救治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体外膜肺氧合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体外膜肺氧合专科护士的培养及考核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及参考相关指南,根据体外膜肺氧合护士角色、核心能力的相关要求,形成初步体系。运用德尔菲函询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体外膜肺氧合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结果 体外膜肺氧合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6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和61项三级指标。两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19和0.860,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02和0.216(均P<0.01)。结论 体外膜肺氧合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作为体外膜肺氧合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测评工具,为体外膜肺氧合专科护士的培训、考核及任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开发ICU建立体外膜肺氧合的护理流程,并探讨该护理流程的有效性.方法 应用行动研究进行2个循环,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制订ICU建立体外膜肺氧合的护理流程,对10例患者实施第1个护理流程循环后汇总发现问题,调整方案后对9例患者实施第2个循环.结果 实施护理流程后,体外膜肺氧合成员到位时间、用物准备正确率、术前准备时间、体外膜肺氧合管路预冲时间、手术时间和物品等待时间均缩短(P<0.01);医生对护理流程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 ICU建立体外膜肺氧合的护理流程通过行动研究实践的修改与完善,以手术进程为导向,分工细化、责任明确,能提供有效和安全的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心外科护士体外膜肺氧合(ECMO)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临床心外科护士的护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的10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我院自制的ECMO护理知识和态度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心外科护士ECMO护理知识掌握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在ECMO护理知识内容中,“出血、抗凝问题与护理措施”“循环系统的护理措施”“管路的管理”回答满分人数比例较高,分别为92.31%、88.46%、84.61%;回答满分人数比例最低的维度为“相关医院感染的防控”,仅为65.38%;回答满分人数总比例为79.81%。不同年龄的护士ECMO护理知识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年限、职位、学历的护士ECMO护理知识和态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t值分别为96.834、12.014、44.726;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工作时间1~3年、学历是心外科护士ECMO护理知识评分差异的影响因素(P<0.05),且两个变量能解释心外科护士ECMO护理知识评分变异的65.7%(R2=0.657,P<0.01)。结论心外科护士ECMO护理相关知识掌握良好,且工作时间1~3年及学历是其评分的影响因素,对于在护理过程中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方面,心外科护士仍需要加强学习和培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肺移植手术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回顾总结45例终末期肺病伴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在ECMO辅助转流下行肺移植术的手术配合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41例术毕24 h内顺利撤除ECMO,另4例术后继续使用ECMO支持。结论 ECMO是肺移植围术期支持的有效手段,可提高肺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手术室护士正确、熟练、高质量的手术配合对手术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早在20世纪30年代,Gibbon等[1]发明了体外循环机,并在1953年成功实施了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从而开创了心脏外科的新纪元。但体外循环机和氧合器对血液会产生严重影响,使用时间超过2~3h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1956年,第1个膜式氧合器的诞生使长时间氧合成为可能。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8例危重心肺疾病患者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方法和效果,时实施病例的适应证、时机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危重患者ECMO的支持适应证及时机选择提供一些可靠经验.方法 对8例不同病因及不同时机患者实施ECMO,年龄26~82岁,体重57~87 kg,采用静脉-动脉转流,辅助流量40~70 ml/(kg·min);ACT 160~200 s.并对8例患者支持适应证、时机选择及结局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ECMO时间9.5~84.1 h.1例未能脱机死亡;2例脱机后38、6 h后死亡;5例成功脱机,康复出院.结论 ECMO是抢救危重心肺功能衰竭、复苏中支持及心脏手术心功能支持的有效方法,其适应证及时机的选择对实施结局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ECMO技术应用于重症呼吸衰竭的适应证、ECMO技术应用于重症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包括循环和生命体征的监测、气道及呼吸机管理、预防感染、氧合器护理等)方面综述了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重症呼吸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2.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又称体外生命支持系统,是指将病人的静脉血引流至体外,经人工肺(氧合器)氧合后再输回病人动脉或静脉的中短期心肺辅助治疗,使心肺得到充分休息,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时间[1]。随着技术不断的改进,已形成了静脉-静脉模式(V-V ECMO),静脉-动脉模式(V-A ECMO)两大应用模式。V-V ECMO可部分替代肺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1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外伤后重症肺栓塞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体外循环技术的延伸。其原理是将静脉血引流至体外,经过氧合后注入静脉或者动脉,使心肺得到充分休息,为心肺功能恢复赢得时间。1971年,Hill首次应用ECMO救治1例因外伤导致ARDS的患者取得成功[1]。本院ICU于2007年9月首次应用ECMO成功救治了1名外伤后肺脂肪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呼吸循环衰竭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8例因心肺功能不全而在术中或术后建立ECMO的患者,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8例患者使用ECMO时间为4~81h,4例患者能顺利脱离ECMO,4例不能脱机,其中2例因心跳停止不能恢复,1例出血不止,1例因怀疑肺栓塞而放弃。结论出血仍是ECMO最主要的并发症,使用肝素涂层的膜肺和管道并合理应用肝素,是减少出血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呼吸衰竭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呼吸衰竭病人,所选病人均通过ECMO进行救治,同时辅助实施临床护理,对其救治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ECMO救治24h之后,病人氧代谢状态明显得到改善,经过15~25d的住院治疗之后,30例病人中23例治愈,7例死亡。[结论]针对呼吸衰竭病人而言,ECMO救治过程中有效的临床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体外循环装置,由血管插管、泵和人工肺组成,可用于严重呼吸和循环衰竭患者的暂时性生命支持。感染是ECMO支持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对预后不利,因此本文就ECMO支持期间院内感染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体外膜肺氧合(ECMO)护士核心知识评价指标体系,提高ECMO护士综合能力。方法 采用ECMO护士核心知识调查问卷,选取6位临床护理专家,2位临床医疗专家,2位护理管理者,2位体外循环专家进行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结果 专家熟悉系数(Cs)0.963,判断系数(Ca) 0.923,权威系数(Cr)0.943,问卷信度0.925,效度分析0.934。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确立了ECMO护士核心知识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5条,二级指标14条,三级指标46条。一级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专业实践能力0.213,评判性思维能力0.204,专业发展能力0.188,沟通协调能力0.200,管理能力0.196。结论 建立了ECMO护士科学、有效的核心知识评价指标体系,可为ECMO护士能力评价、培训、考核、选拔提供可量化指标,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ECMO技术护士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刘相德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5,(1):1-4
近年来,体外生命支持(ECLS)治疗在成人急重症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年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急性呼吸衰竭(ARF)的治疗方法的改进和体外膜肺氧合机生产技术的改进,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临床上的应用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推广。《美国呼吸与重症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最近发表两篇有关ECMO在成人ARF治疗应用以及专家的指南。本文简要介绍ECMO在成人ARF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危重症患者呼吸、循环衰竭支持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0月1日至2009年12月26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及北京地坛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使用ECMO支持治疗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ECMO治疗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26.8±7.0)岁;体质指数(28.3±9.1) kg/m2.2例因循环衰竭行静脉-动脉(V-A)治疗模式辅助心功能,治疗开始后血管活性药物剂量明显减少,心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另7例因感染2009新型甲型H1N1流感伴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无效行静脉-静脉(V-V)模式辅助肺功能,治疗后呼吸机支持条件显著降低,同时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pH值均明显改善.全部患者中5例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6例出现高胆红素血症,4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最终5例成功脱机(其中4例存活出院,1例死亡),2例治疗过程中死亡,2例放弃治疗.9例患者平均输注悬浮红细胞(15.1±9.9)U,ICU住院时间(18.9±15.7)d.结论 ECMO能迅速减轻危重症患者心肺工作负荷,改善心肺功能,并为其提供休息及自行恢复的机会.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成功实施ECMO、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