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经源性高血压又称为原发性或特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全身性心血管疾病.其病因至今未明,治疗效果不佳.自从Jannetta等[1,2]提出了神经源性高血压的学说并认为神经源性高血压是由于异常血管袢压迫延髓以来,外科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为高血压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国内外已较广泛地采用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的方法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神经源性高血压”自20世纪80年代即先后有大量文章发表,不少学者认为,神经源性高血压不论从动物模型实验、临床手术中所见及术后随访均表明,左侧喙端腹外侧延髓(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 oblongata,RVLM)及第Ⅸ、Ⅹ颅神经根进入区受颅底动脉压迫可造成高血压,而微血管减压术可有效根治和控制高血压。目前我国不少医师对此尚认识不足,故对有关问题综述分析如下。1神经源性高血压的发现及探索1902年Cushing首先提出急性颅内压增高可导致动脉高血压,被称为Cushing反应。1941年Meyer等观察到颅后窝肿瘤可伴发高血压。Feigl在1962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的手术适应症、疗效等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1例单纯性神经源性高血压患者,符合手术入选标准,术前MRI影像支持,在全麻下行左侧延髓腹外侧(VLM)和后组颅神经MVD。结果 患者MVD术后血压与术前血压对比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选择合适的患者,左侧VLM和后组颅神经MVD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高血压的病因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679例脑神经疾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左侧、右侧二大组。包括三叉神经痛590例,面肌痉挛74例,舌咽神经痛15例,其中89例病人术前有神经源性高血压。在行脑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的同时,探查同侧的延髓Ⅸ、Ⅹ脑神经人脑子区(rootentryzone,REZ),有血管压迫者,将血管与该区的关系分为附着、压迫、粘连及贯穿型。术中74例行血管减压。结果:左侧组对高血压的治疗有效率为95.3%,右侧组为35.5%。结论:延髓左侧REZ受血管压迫是神经源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行该区血管减压是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神经源性高血压病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MRI采用三维流入血管造影法(3D-TOF)横断面、左右斜矢状面及冠状面扫描;回顾性分析了24例神经源性高血压病人和10例正常人MR表现.结果在神经源性高血压病人组中有22例(91.7%)显示有神经血管压迫,其中17例为延髓左侧腹外侧或左侧迷走神经根部受血管压迫,2例为两侧延髓腹外侧或迷走神经根部均有血管压迫,3例为延髓右侧受血管压迫;在正常人组中有3例显示为右侧神经血管压迫,1例为延髓左侧腹侧椎动脉压迫.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神经源性高血压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后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后纵隔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是常见的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之一,它既有神经系统的临床特征.又有胸部肿瘤的一般表现,我院自1991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8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创伤患并发的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为非心源性的暴发性肺水肿,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患多预后不良,病死率极高。我院自1994年12月-2002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创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34例,现对其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应用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神经源性高血压,约占人群高血压病人中的95%以上,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近20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采用颅内神经微血管减压的方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取得了一些成功。这可能为高血压的病因提供了一条新的理论,也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对此进行综述。1 历史回顾 Walter Dandy最早提出了三叉神经痛是由扭曲的小脑上动脉压迫入脑干区的三叉神经根所致 。Keedy 、Gardner及Miklos等先后提出后颅凹的微血管压迫能引起面肌痉挛。Jannetta发展了此理论,并应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有颅神经压迫症状…  相似文献   

9.
血压异常是帕金森病(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主要包括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和神经源性仰卧位高血压。严重的直立性低血压常常引起患者晕厥、跌倒,是造成PD患者住院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的高血压则会引起心脑等靶器官损害。因此对于PD患者的血压异常早期识别并加以干预尤为重要。本文将对PD患者血压异常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PD患者血压异常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分化及其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培养和分化的特异性。方法 从孕17d的SD大鼠胚胎脊髓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并用血清诱导其分化,通过免疫荧光化学方法研究其特性。结果 在血清的诱导下,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大多数分化成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少数分化为tubulin-β阳性的神经细胞;与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神经细胞相比较,其分化出的神经细胞的突起长度明显延长。结论 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但与脑源性神经干细胞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吞咽障碍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食物不能有效安全地从口腔输送到胃,其中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是指由于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吞咽障碍。神经源性吞咽障碍可导致患者产生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心理障碍甚至窒息死亡等严重后果。目前对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治疗主要以康复干预治疗为主,其中神经刺激技术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目前神经刺激技术可选择的类别较多,关于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尚没有明确的临床指南。现就临床常用的4种神经刺激技术在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康复疗效展开综述,旨在为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提供可供参考的个体化康复措施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伴神经源性损害的非炎性肌病患者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5至2017年我院明确诊断为肌肉疾病且在我院肌电图室完成常规肌电图检查的所有患者,分析伴神经源性损害且诊断为非炎性肌病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结果共收集经基因检测或肌肉活检明确诊断为肌肉疾病患者110例,肌电图出现神经源性损害者为10例,其中出现神经源性损害且为非炎性肌病者4例。上述4例患者分别为1例脂质沉积性肌病、1例中央轴空病、1例包涵体肌病及1例Welander型远端型肌病;肌电图均合并神经源性损害,同时伴或不伴周围神经损害。结论少数非炎性肌病患者肌电图可出现神经源性损害,肌电图不能作为诊断肌肉疾病的单独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1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脑卒中后发生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高危因素.结果 61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发生神经源性吞咽障碍81例,发生率13.26%.女性患者,年龄>50岁,复发,梗死部位位于颞叶、顶叶或脑干,合并高血压、肺炎、血脂异常、颈椎病及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后发生神经源性吞咽困难受多因素影响,在临床工作中应对高危患者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4.
成人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致瘤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成人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致瘤性。方法对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刀豆球蛋白A凝集试验和双层软琼脂培养以探明其是否具有恶性转化细胞的形态特征、表面结构及生长特性的变化:利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端粒酶和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将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接种到裸鼠体内观察其成瘤性。结果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不具有恶性转化细胞的形态特征,在不同刀豆球蛋白A浓度下均未见明显的凝集反应,在双层软琼脂不能形成细胞克隆;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c-myc、c-fos和p53基因均呈阴性表达,而端粒酶逆转录酶呈弱阳性表达:将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6个月未见肿瘤形成,亦未见其它组织形成。结论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保持了正常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体内和体外的各项指标均未提示其具有致瘤性.体外的培养条件没有使其发生恶性转化.从致瘤性方面证实了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临床移植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神经源性肺水肿22例报告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神经源性肺水肿22例报告狄洪震,张仁坤神经源性肺水肿(NPE)又称中枢性肺水肿,多并发于颅内急性病变后,尤以颅脑外伤和脑血管意外后为多见。起病急骤,病情危重,治疗困难,病死率极高,可达90%[1]。本文收集我院1990~1994年收治的神经源性肺水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刺五加注射液对神经源性水肿的疗效。方法:将68例神经源性水肿患者给予刺五加注射液静滴,每日80-100ml不等,20d为一疗程,可应用1-2个疗程。同时,与常规应用丹参针或川芎嗪针治疗神经源性水肿的40例患者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患者患肢消肿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对治疗神经源性水肿疗效确切,无副作用,较临床常规治疗者较佳。  相似文献   

17.
眩晕的病因非常复杂,可由多学科多系统疾病引起,如耳源性、神经源性、眼源性和其他病因等。  相似文献   

18.
背景: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受移植部位微环境、各种生长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实验拟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应用对老年性痴呆鼠行为学恢复及海马线粒体膜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 2006-09/2007-09在重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及细胞实验室完成。 材料:神经干细胞来源于新生1 d龄SD大鼠。Y迷宫筛选对电击敏感并逃避迅速的三四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神经干细胞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联合组移植,每组10只。 方法:分离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参照包新民等的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制备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造模后,神经干细胞组双侧海马区注射神经干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双侧海马区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移植组注射神经干细胞同时持续侧脑室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主要观察指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老年性痴呆大鼠海马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行Y迷宫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中学习记忆能力。 结果:联合移植组老年性痴呆大鼠海马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 并高于神经干细胞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 < 0.05),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神经干细胞组学习记忆能力虽有明显恢复,但与联合移植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还有一定的距离(P < 0.05)。 结论:神经干细胞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应用能能稳定海马线粒体功能,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能改善老年性痴呆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成人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安全性。方法对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上清分别进行无菌试验、支原体检测、热原质检测和异常毒性试验。结果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上清经培养无细菌和真菌生长,PCR检测未扩增出支原体的特异性片断,培养上清的热原质含量符合规定的限度,进行异常毒性试验的动物在观察期内未出现局部和全身异常反应,结论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体系中不含有对人体移植具有潜在危害的因素,整个培养流程和培养体系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或称不明原因高血压患者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患者常常需要三种及三种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来治疗。因此,这部分高血压患者常被诊断为难治性高血压(RHTN)。研究发现,神经病变在难治性高血压中普遍存在,其中很大一部分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有可能使血压恢复正常水平。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是潜在的能够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外科手段。有多个研究结果提示MVD能够控制存在明显神经病变的难治性高血压(refractory hypertension of neurogenic etiology,RHTN-N)。尽管目前对于神经源性高血压(neurogenic hypertension)患者延髓头端腹外侧区的基础研究已相当深入但是仍然需要有说服力更强的临床研究来证实MVD对于RHTN-N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