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行根治性手术的胃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胃癌术后的患者临床资料,以性别、年龄、肿瘤病理组织分型、是否术后辅助化疗、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有癌栓、TMN临床分期、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前血CEA是否升高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胃癌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癌栓、肿瘤浸润深度、TMN临床分期、术后辅助化疗、术前血CEA升高、淋巴结清扫个数为胃癌预后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术后辅助化疗、术前血CEA升高、淋巴结清扫个数、TNM分期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经COX模型分析,术后辅助化疗、术前血CEA升高、淋巴结清扫个数、TNM分期为影响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评价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择2003-2008年首次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胃癌患者58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进行生存比较,检验进行组间对比,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示:术前CEA、肿瘤大小、大体分型、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术后辅助化疗、病理分期9个因素是胃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则对3年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EA、肿瘤大小、大体分型、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病理分期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胃癌预后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可根据术前CEA、肿瘤大小、大体分型、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病理分期判断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完整随访2005年1月~200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 340例患者(Ⅰ~Ⅲ期),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辅助化疗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340例患者目前存活956例,死亡384例,总体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7%?63%?52%?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直径?脉管神经侵犯?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数目及TNM分期是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 < 0.05)?结论:年龄?肿瘤直径?脉管神经侵犯?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数目及TNM分期能为临床判断胃癌预后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1 年1 月—2012 年4 月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200 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 例胃癌患者 中,根治术后1 年生存175 例,3 年生存134 例,5 年生存113 例,生存率分别为87.5%、67.0%、56.5%。患者 不同年龄、手术类型、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术后病理、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神经侵犯、脉 管癌栓及术前白蛋白水平的1、3 和5 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显示,胃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肿瘤直径[Rl ^ R=1.688(95% CI :1.266,2.250)]、浸润深度 [Rl ^ R=1.583(95%CI :1.262,1.986)]、淋巴结转移[Rl ^ R=1.584(95% CI :1.340,1.872)]。结论 影响胃癌 根治术后患者预后效果的相关因素包括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神经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 PNI)与胃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2002年日本肿瘤协会公布的JGC-TNM分期标准),研究神经侵犯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胃癌预后的意义。结果χ2检验结果显示:胃癌神经侵犯与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PNI(+)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及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NI(-)组患者(P=0.018),与胃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神经侵犯不是影响胃癌术后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238)。结论胃癌神经侵犯与胃癌患者预后有关,并提示预后不良,但不能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胃癌根治术患者疗效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08年3月收治的24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r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研究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240例患者3年生存率为67.5%(162/240),5年生存率为39.6%(95/240),影响术后生存率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肿瘤大小、PTNM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是否接受辅助化疗等因素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经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4个影响胃癌根治术预后的独立因素,按照其价值大小排列(Wald值):淋巴结转移度、浸润深度、远处转移、肿瘤大小。根据表中相对危险度可得出:淋巴结转移度、浸润深度、远处转移、肿瘤大小每增加1个等级,胃癌根治术患者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增高3.381倍、2.375倍、1.657倍、1.570倍。结论经过胃癌根治术患者淋巴结转移度、浸润深度、远处转移、肿瘤大小及PTNM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影响胃癌术后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中伟  曾菁  孙举来  崔杰 《安徽医学》2007,28(6):482-484
目的研究分析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6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128例胃癌手术患者,采用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其预后与P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根治程度和辅助化疗均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P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胃癌的病理特征是评价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有目的控制危险因素有助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7,(8):1041-1042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前CEA值等因素对胃癌根治术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胃癌TNM分期、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术前血清CEA值与胃癌根治术预后有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胃癌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术前血清CEA值为影响胃癌根治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胃癌根治术预后的诸多因素中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术前血清CEA值为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制定个体治疗方案,对胃癌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比较采取不同肿瘤分期方法对预后评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70例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3种不同的肿瘤分期方法对胃癌独立预后因素的影响。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术前血色素、血CEA、血CA199、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输血、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数(N分期)、远处转移情况(M分期)、TNM分期与胃癌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当采用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远处转移情况来表示肿瘤分期时,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远处转移情况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当采用简单的TNM分期(Ⅰ、Ⅱ、Ⅲ、Ⅳ期)来表示肿瘤分期时,简单TNM分期、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手术时间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而当采用细致的TNM分期(ⅠA、ⅠB、ⅡA、ⅡB、ⅢA、ⅢB、ⅢC、Ⅳ期)来表示肿瘤分期时,仅细致TNM分期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肿瘤分期是影响胃癌手术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细致的TNM分期更有助于对胃癌手术患者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219例胃癌患者进行2年以上的随访调查,依据患者术后2年内是否发生早期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n=93)、无复发组(n=126);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胃癌家族史、肿瘤部位、Lauren分型、Berman分型、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 node metastasis,TNM)分期、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浆膜浸润、神经受浸、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辅助化疗等因素分布;然后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法筛选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19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2年内早期复发率为42.47%(93/219),多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两组间的胃癌家族史、Lauren分型、Berman分型、TNM分期、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浆膜浸润、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辅助化疗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包含TNM分期(OR=4.568)、肿瘤直径(OR=3.149)、浸润深度(OR=2.651)、浆膜浸润(OR=3.927)、淋巴结转移(OR=3.343)等,而淋巴结清扫范围(OR=0.349)、术后辅助化疗(OR=0.288)则为保护因素。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有很高的早期复发率,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且影响其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重视这些高危因素,早期进行预防和治疗,降低早期复发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胃癌穿孔患者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胃癌穿孔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Cox模型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61例胃癌穿孔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20 d。1、3、5年生存率分别是31.15%(19/61)、3.28%(2/61)和0。对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Ⅱ期胃癌比较,Ⅲ期(OR=4.875,P=0.040)和Ⅳ期(OR=9.386,P=0.006)胃癌穿孔患者的预后差。与一期根治术相比,行单纯修补术(OR=3.937,P=0.008)和姑息性胃切除术(OR=2.347,P=0.031)患者的预后较差。此外,合并疾病也是预后的危险因素(OR=4.337,P=0.002)。结论胃癌穿孔患者术后的预后不良,与胃癌TNM分期的关系最密切,手术方式首选一期根治术;而是否患有合并疾病是机体能否耐受手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胃体癌选择不同切除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17例诊断为胃体癌且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全胃切除术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17例胃体癌患者中,行全胃切除术者85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者32例。全胃切除术组的5年生存率为48.2%,低于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组的68.8%,但两组中同一临床分期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体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胃切除方式并不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切除方式不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胃体癌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7):53-56
目的 评估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使用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的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内62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基础上联合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观察并评估两组患者的相关毒性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和肝肾功能指标血肌酐(Cr)、血尿素(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26%和38.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患者术中采用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相对安全可靠,并没有增加患者的相关毒性指标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患者出院后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及原因。方法:回顾性收集497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及术中资料,根据出院后是否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分为再入院组(61例)和非再入院组(4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术中资料,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再入院组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胃癌根治术后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率为12.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术前合并症、切除范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术前合并症(OR=2.56)、切除范围(OR=1.78)、术后并发症(OR=3.24)是出院后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合并症、切除范围、术后并发症是胃癌根治术患者出院后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危险因素,非计划再入院最常见的原因为胃排空延迟和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7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术后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方法分析。结果:全组术后1、3、5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7.7%、67.9%和84.4%,中位复发时间为31.7个月。其中局部复发占29.1%,腹膜复发占52.6%,血源性复发占18.3%。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8.2%、54.5%和36.7%。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切缘情况及是否接受辅助放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切缘情况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切缘情况是进展期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D2根治性切除进展期胃癌结合辅助性放化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王敬 《中国现代医生》2013,(27):27-28,31
目的探讨影响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行胃癌根治性手术的2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病理组织学类型、pTNM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患者生存率有显著性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以上五项因素对生存率均有独立影响。结论 Borrmann分型、病理组织学类型、pTNM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作为独立危险因素。综合评估影响因素可以对患者的术后治疗、评估预后和复发转移监测提供科学准确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65例,其中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138例,行开腹手术胃癌根治术患者127例。按照不同切除范围将所有病例资料分为远端胃癌根治术和全胃根治性切除术两个亚组,在全胃根治性切除术组及远端胃癌根治术两个亚组内分别比较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手术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理学检查结果及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 ①两组一般资料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LADG)亚组术后8例(9.5%)发生并发症,传统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Open distal gastrectomy,ODG)亚组术后8例(11.1%)发生并发症,腹腔镜辅助组与开腹手术组术后并发症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并发症按照Clavien-Dindo系统划分后再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②腹腔镜辅助全胃根治性切除术(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total gastrectomy,LATG)亚组术后共有6例(11.1%)发生并发症,传统开腹全胃根治性切除术(Open total gastrectomy,OTG)亚组共有6例(10.9%)发生术后并发症,腹腔镜辅助组与开腹手术组术后并发症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并发症按照Clavien-Dindo系统划分后再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在治疗进展期胃癌时,具有相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多因素预后分析。方法 选择20个可能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非重复特征的临床病理因素,通过计算机,采用累计生存率及COX多因素分析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预后分析。结果 在选取的20个因素中,月经状况、初潮年龄、病程、活检方式、术后内分泌治疗、活检时间与生存率相关,但多因素分析则无关;而妊娠次数、肿瘤大小、手术方式、内乳淋巴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