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海拔5200m驻防官兵每天吸氧1h对异常心电图检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驻防喀喇昆仑山海拔5200 m某哨卡官兵每天吸氧1 h对异常心电图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在海拔5 200m对驻防1年,并在驻防的后5个月每天持续低流量吸氧1 h的某哨卡43名官兵作心电图检测(2008年组),并与2005年在该哨卡驻防1年的40名未吸氧官兵的心电图(2005年组)作对比。结果:2008年组异常心电图和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较2005年组降低(P<0.01),右心室肥厚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虽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拔5 000m以上驻防官兵,每天持续低流量吸氧1 h可显著降低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缺氧对高原地区人们心脏状态的影响,以积极预防心肌病变的发生。本文通过分析高原人群血氧饱和度与心电图ST段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评估低氧血症片心肌的影响。作者随机抽查泽当镇(海拔3 500m)50岁~60岁健康居民80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长期驻防不同海拔高原环境对官兵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特定蛋白分析仪,对驻防1年在海拔4000-5000m官兵74例(中海拔组)、5000m以上官兵74例(高海拔组)和1300m官兵76例(对照组)进行C3、C4、IgA、IgM和IgG5项体液免疫指标的测定。结果:中海拔组和高海拔组的C3、IgA和IgG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中海拔组和高海拔组的C3、IgA、IgM和Ig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海拔组的IgM和IgG水平显著高于高海拔组(P〈0.01)。结论:不同海拔环境对长期驻防官兵体液免疫功能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4.
不同时期驻高海拔地区官兵心电图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时期海拔5000m以上地区驻防官兵心电图变化。方法:对2006年10月驻防在海拔5010m、5170m和5380m4个月的127例官兵所做的心电图(2006年组),与1987年10月驻防在相同地点、季节、时间的192例官兵的心电图(1987年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6年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1987年组低(P<0.01);不完全右房室束支传导阻滞、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较1987年组降低(P<0.05,P<0.01)。结论:高原部队设施、医疗条件改善和官兵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使心电图所反映的低氧性损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新疆地处边远,边境线长,驻防条件艰苦,部队官兵群体生活、卫生条件较差,皮肤病是部队官兵的常见病、多发病。2011-06~07巡诊期间对北疆部分边防部队(海拔1000~3000 m)官兵皮肤病诊疗同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相应的对策。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 056例边防官兵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3.2岁。1.2方法:对主诉患有皮肤疾病的官兵进行诊断治疗,并登记(毛周角化症、色素痣、咖啡斑等不统计)。  相似文献   

6.
高原低压、缺氧、寒冷、强紫外线辐射、植被稀少等特殊高原环境会对高原守防官兵造成心理健康上的影响[1,2],但对海拔5000m以上高原军人心理健康具体情况报道较少。为给特高海拔地区官兵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对驻守海拔5 300m地区的边防官兵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现将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驻海拔5 300 m高原男性官兵50  相似文献   

7.
青藏线394名官兵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驻守青藏高原官兵心电图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对394名官兵进行心电图检查,对驻守在3700~5300m不同海拔地区及驻地时间长短进行比较。结果 237名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ST-T异常、电轴右偏、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室肥厚、左前分支阻滞、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等程度不同的心电图改变,阳性率为60.15%。结论长期工作在高原低氧环境下会对官兵心肌电生理产生影响,且海拔越高、居住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滇藏线高海拔条件下汽车部队官兵发病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4年6月滇藏线某汽车部队患者121例,检测并记录部队官兵在不同海拔地点静息状态各项生理数据。结果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分别是上呼吸道感染41例(33.9%),急性高原反应21例(17.4%),急性咽炎17例(14.0%),腰痛12例(9.9%),结膜炎8例(6.6%)。在海拔3700m处,官兵脉搏、舒张压显著增加,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是汽车部队官兵最多发的疾病。海拔3700m以上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海拔5 000 m以上驻防官兵高原卫生保健认知情况,为加强官兵自我保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对高原驻防官兵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健康自我评价、特需药品使用状况及官兵吸氧现状。结果官兵的健康自我评价优良以上人数比例为60.8%,保健认知评价优良以上人数比例仅为29.0%,坚持每天吸氧人数比例为14.8%;能罗列出3种以上高原特需药品的人数比例仅占34.1%。结论海拔5 000 m以上驻防官兵的高原卫生保健认知一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官兵主动保健意识及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进高海拔地区自行车运动员心电图特征。方法:分析21个国家和地区141名年龄17岁~35岁、男性自行车运动员(1~3)天内,从海拔40m~60m地区急进至海拔2265m~3780m地区赛前常规12导同步心电图。结论:急进高海拔地区参赛运动员赛前心电图异常达70.3%,偶有运动员在到达即日可有轻微高原反应,但比赛过程对运动员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期,平原某部队官兵136例从平原(海拔66m)先远程机动至海拔2800m休息10h,然后至海拔3600m处进行适应性训练4天。铁路机动总里程4100km,历时113h。途中海拔3000m以上地域约2000km,4000m以上960km,海拔最高为5213m。某分部驻军医院根据上级指示,抽组5名军医组成医疗专家组,进行伴随医疗保障,负责高原疾病的综合防治,并跟踪采集了驻训官兵各项生理数据,以分析平原部队赴高原驻训官兵生理指标的变化特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高原地区220例青年官兵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拔4700m-5300m 220名一线边防官兵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有126例有不同程度心电图改变,阳性率为57.27%,异常改变31例,阳性率1400%,认为高海拔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是缺氧,缺氧是导致心肌损害,心电图异常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患者心电图改变的特点,评价心电图对该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世居海拔(2 700~3 200)m的78例肺心病患者(高原组)及世居平原海拔400m的80例肺心病患者(平原组)常规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心电图改变对比。结果:1肺心病患者心电图有典型改变特征;2平原组与高原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改变相比较,仅右心室肥厚,肢导联低电压,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肺心病与心电图异常改变具有明显相关性,是临床诊断、治疗肺心病的重要指标之一;2高原肺心病患者与平原肺心病患者心电图改变有相似性,但部分改变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原驻守官兵右心系统相关参数变化特点。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驻守海拔2 800m A组官兵以及驻守海拔4000m以上B组官兵进行研究。结果:1B组官兵肺动脉内径(PA)大于A组官兵(P<0.05),右心房(RA)、右心室内径(RV)无显著差异;2B组官兵的肺动脉持续时间(PVDT)及加速时间(PVAT)明显少于A组官兵;3B组官兵肺动脉平均压力(PAMP)明显高于A组官兵。结论:驻守高海拔官兵PA增宽,PVDT、PVAT缩短,肺动脉平均压力(PAMP)显著增加,RV内径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进驻高原前1月、快速(5d)进入喀喇昆仑山海拔5380m第4d和在该地连续居住1年的同一群体25名青年官兵作了2次结膜微循环检测,旨在探讨超高海拔地区对人微循环的影响程度.1 对象与方法均为汉族男性官兵,平原出生,年龄18~22岁,平均20.1岁,均为初次上高原,上高原前经体检确认健康.第1次检测在原驻地(海拔1400m);第2次为部队快速(5d)进驻海拔5380m处的第4d在高原现场检测(室温16~18℃);第3次为部队已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探讨口服富氧水对初人海拔5200m地区移居青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作者选取年龄在(18-27)岁的36名汉族男性官兵,均为平原出生,进入高原前体检确认健康。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18人,同时乘汽车2天后到达海拔3700m。实验组开始口服用5%葡萄糖注射液制成的富氧水,对照组开始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每次500mL,每日2次,就地休整3天后乘汽车1天到达海拔5200m某哨卡,共服液9天  相似文献   

17.
驻西藏高原武警官兵晶状体混浊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原地区因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眼病发病率据统计明显高于内地 ,西藏白内障的发病率与种族无关 ,而与海拔有关[1] 。屈光系统疾病中晶状体混浊是高原地区武警官兵的多发病。眼的健康与否 ,是高原地区武警部队完成执勤及训练任务的关键。笔者援藏期间对驻西藏高原武警官兵体检普查 1 82人中 ,发生晶状体混浊 72例 1 4 4眼 ,占 3 9.56% ,现调查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驻拉萨市西藏武警官兵 (进藏 1 0a以上或年龄 2 5岁以上的志愿兵、机关和基层干部 )共 1 82例 3 64眼 ,其中男 1 70例 3 4 0眼 ,女 1 2例 2 4眼 ;年龄 :2 5~ 3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训练部队官兵骨代谢的变化 ;方法 :随机选择两个连队 ,官兵 1 1 5名 ,由平原 ( 1 3 0 0m)进驻高原 (海拔 43 0 0m) 2个月后 ,用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法测定尿脱氧吡啶酚排泄率 ,并与返回平原 2个月后进行对比 ;结果 :进驻高原地区 2个月后不同年龄段尿脱氧吡啶酚的排泄率与返回平原后相比 ,2 0岁以下和~ 3 0岁年龄段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40岁和 >40岁以上年龄段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结论 :进驻高原地区的官兵 2个月后与返回平原地区 2月后之间骨代谢异常可能与高原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喀喇昆仑山海拔5000 m以上驻防官兵慢性高原病(CMS)发病情况,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CMS青海标准,对喀喇昆仑山驻防1年的223名官兵进行健康检查,并与2005年的调查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23名官兵中,45人患有CMS,患病率为20.2%.其中海拔5380 m组、5200 m组、5100 m组CMS患病率分别为29.6%、35.2%、30.8%,显著高于海拔4300 m组(4.1%)和海拔3700 m组(7.4%)(P<0.05或P<0.01);海拔5380 m组、5200 m组、5100 m组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196.7±21.0)g/L、(200.0±18.1)g/L、(197.6±17.1)g/L,也显著高于海拔4300 m组(180.1±15.2)g/L和海拔3700 m组(183.6±17.2)g/L(P<0.01).本次调查CMS患病率较2005年明显降低,其中海拔5380 m组由85.7%下降至29.6%,海拔4300 m组由43.5%下降至4.1%(P<0.01).结论 喀喇昆仑山驻防官兵CMS患病情况较5年前明显改善,但海拔5000 m以上驻防官兵的健康保护问题仍需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20.
高原缺氧对心电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武魁 《人民军医》1998,41(4):221-222
最近,我们对驻守在海拔3000m以上的101名官兵进行了健康检查,发现高原缺氧对心电生理有一定影响,现将检查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接受检查的101名官兵均为从事正常工作的健康男性。自述无心血管疾患史,最近无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不适。年龄17~50岁,平均28.7岁。除1人世居高原外,其余均为移居者。移居高原1~35年,以10~20年者居多。1.2 方法 检查仪器是北京美高仪医用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心电工作站综合分析系统”。检查项目有心电图(ECG)、心向量图(VCG)、心频谱图(FCG)和心室晚电位(LVP)。2 结 果2.1 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