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235例输血反应发生情况及其预防、处理方式进行总结分析,为临床减少输血反应,有效处理输血反应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输注各类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情况、处理情况。结果 26873例受血者中发生输血反应的235例,总的反应发生率为0.87%,其中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和过敏性输血反应(ATR)占97.02%。不同的血液成分中,输注悬浮红细胞、冰冻血浆和血小板的输血反应所占比例分别为23.4%、26.8%和49.8%。其中首次输血发生反应31例,2次或2次以上输血发生反应204例。结论输血反应主要以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和过敏性输血反应为主,明确输血反应的种类并对症治疗,是处理输血反应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临床输血过程中,由于患者过敏体质、体质弱,病情重等因素而发生输血反应,是治疗中所常见的。我科自采用耳针预防输血反应以来,取得效果较为满意。为提供临床参考选择108例输血患者,分设观察组与对照组加以观察。观察组46例,其中有30例过去输血时屡有反应,16例则间有反应。经采用耳针预防反应后,有44例无输血反应,有效率为95.6%;对照组62例均未采用耳针预防措施,输血中35例无反应,27例有反应,无反应者占  相似文献   

3.
《新医学》1970,(5)
输血在战伤救治和临床各科中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寒战、高热、皮疹等是常见的输血反应。为了预防输血反应,通常使用口服或肌肉注射抗过敏药物或用普鲁卡因静脉注射。为了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我们试用了新针来预防和治疗输血反应。预防输血反应,我们采用输血前针足三里(双侧),轻度捻转。耳针取肾上腺穴,留针  相似文献   

4.
输血前应用地塞米松预防输血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预防输血反应的效果。方法 对370例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输血前用地塞米松预防输血反应有显著的效果。结论 输血前用地塞米松预防输血反应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输血是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输血反应至今仍不少见,国内有报道达2~10%。输血反应不仅给病人增添痛苦,还给临床治疗实施带来阻碍。因此,对输血反应寻求有效的预防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预防输血反应,除严格遵守输血操作规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近年来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为临床减少输血反应、有效处理输血反应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患者的急性输血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有37 857人次输注了108 543 U的各种血液成分;结果158例患者发生159次急性输血反应,反应发生率为0.38%(415/108 543),其中FNHTR和ATR占97.48%,两者分别为46.54%(74/159)和50.94%(81/159);不同血液成分中输注红细胞悬液、血浆和血小板的急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43%(225/52 554)、0.33%(166/50 456)和0.57%(24/4237);既往输血次数为0、1、2、3次和大于3次的构成比分别为21.38%(34/159)、7.55%(12/159)、10.69%(17/159)、12.58%(20/159)和47.80%(76/159)。结论急性输血反应主要是FNHTR和ATR,以输注血小板的反应发生率最高,发生急性输血反应的病例中输血次数超过3次的比例最高;合理输血、减少血液输注、自体输血是目前预防输血反应最好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输血反应的诊断与处理输血反应发生率:据美国病理学会1976年的报道,输血反应占输血总单位数的0.94%。溶血反应占输血反应中的0.74%,过敏反应占输血反应中的63.23%,细菌感染输血反应占输血反应中的1.08%。新近国内文献报道在2043例次输血中,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15.8%,单位血液成分反应发生率为7.4%。其中发热反应占64.7%,过敏反应占35.3%。与国外文献报道有明显差异。常见的输血反应有:  相似文献   

8.
陈铃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4):3247-3248
选取我院2010年1-12月各类输血成分进行分析,比较输血前常规用药能否预防输血反应,并通过120例输血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总输血反应率为2.3%,各类血液成分输血反应率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用药组与非用药组比较,其输血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百服宁等药物在FNHTR治疗中效果明显,非那根治疗效果不明显,但与扑尔敏等药物治疗输血过敏反应有效。输血前使用药物来预防输血反应的效果并不明显,了解输血反应种类并对症下药才是处理输血反应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99例输血反应原因及其治疗与预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99例输血反应患者进行免疫血液学实验室检查,治疗免疫性输血反应,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对大连地区9家医院99例输血反应患者进行检查,应用改良Polybrene、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SEPSA)等新技术,进行同种特异性抗体的筛选、鉴定及交叉配型试验,并对其治疗。结果检出引起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共38例,其中抗-D引起的6例,抗-E引起的13例;引起过敏反应15例,其中有血浆蛋白抗体的7例;发热反应46例,其中14例有白细胞抗体,1例有血小板抗体。结论在输血前或出现输血反应时全面开展免疫血液学实验室检查,能有效诊断、预防和治疗免疫性输血反应,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指排除血型不合之外的输血反应,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细菌污染反应等。部分医院因条件有限,不能对患实施成分输血,因此对有2次以上输血史的多次输血患,其输全血过程中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时有发生。笔注意到供血空腹状态所献全血与餐后所献全血对患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影响不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细胞因子与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与细胞因子、补体、抗体等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细胞因子与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的关系,并对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的预防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对输血患者使用TA-CRF1型去白细胞输血过滤器,可有效清除所输血液的白细胞,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R)。认为NHFR和其他输血反应常与供血者的白细胞不相容性有关,使用上述过滤器是预防反应的较好方法。并安全、简便,适于临床推广应用。去白细胞输血器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应用观察$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350003@蚁少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350003@魏开建$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350003@何东娟$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福州350003@张贞铿  相似文献   

13.
临床常见输血反应为溶血反应、过敏反应、发热反应等,笔者在临床输血中发现l例因缺钙引起的输血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各类成分血液输血反应发生频率和输血反应类型的调查分析,以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反应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方法对某院2005年1月~2010年2月各种成分输血后所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139 852单位输血中,共发生输血反应143次,总输血反应率为0.10%,输注全血反应率最高为0.99%,红细胞悬液0.14%,冰冻血浆0.07%,血小板0.05%,滤白红细胞0.01%,自体输血无输血反应。输血单位为1,2,3,4和≥5单位的构成比分别为0.03%、0.06%、0.31%、0.41%和1.12%。血液内科、其他科室与外科患者反应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血反应表现类型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最多见,占62.94%,其次是过敏反应,占32.16%。结论自体输血和去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能有效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对多次输血的患者,应输注去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以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预防性用药可减少轻度的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5.
聂桂英 《江西医学检验》1989,7(2):F004-F004,42
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措施,全血和成份输血的广泛应用,对临床治疗、手术、抢救病人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创伤性或失血性疾病患者尤为重要。但是,在输血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除可以传递疾病如肝炎、梅毒、疟疾外还约有2-10%的病人发生不同程度的输血反应(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等。有的甚至危及生命。据一九六○年某中心血站报导,每供血20000-250000单位的血(每单位500毫升)就有一人死于输血反应。美国过去每年3000-30000人死于输血反应。世界上输血死亡率最高可达0.5~1%。为了达到输血安全的目的,除严格掌握输血的适应症外,积极的预防各种不良反应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 non-ha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FNHTR)是输血反应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反应.它是指患者在输血中或输血后体温升高≥1℃,并以发热与寒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能排除溶血、细菌污染、严重过敏等原因引起发热的一类输血反应.通常每输注一个单位的成分血液制品发生FNHTR的概率为0.5%~1.5%[1],特别是在输注多人份血小板浓缩液(PCs)时概率可能更高.FNHTR在多次输血或多次怀孕妇女中尤为多见.本文就引起FNHTR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7.
一、输血反应和HLA 输血引起的免疫学付作用大致分为溶血性反应和非溶血性反应。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一般认为并非因相应红细胞同种抗原的抗体所致,  相似文献   

18.
推广成分输血,提高输血疗效,减少输血反应,是当今输血技术的一大进步。浓缩红细胞(Red Blood Cell Concentrate,RCC)和少白细胞红细胞(Leukocyte-Poor Red Blood Cell,LP-RBC)是目前血站供给临床使用较多的血液成分制剂。随着血液质量的提高,临床上细菌性发热反应和ABO血型不合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已很少发生,约90%的输血反应系非溶血性、非细菌性输血反应,这些反应大多与输入的白细胞有关,因白细胞抗体的产生而造成输血失败。为此笔者对RCC和LPRBC制剂在临床使用时发生输血反应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两种血液成分与输血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预防输液、输血反应,我们参考《基础护理学》介绍的耳针“肾上腺穴、神门穴”留针预防输液、输血反应的方法,经过临床实践,从1981年6月开始共观察60人次,均收到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溶血性输血反应,是输血后红细胞在受血者体内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可分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两类.2011年6月,本院发现疑似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后经多项溶血试验检测排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