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将68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组)。所有病例在术前和术后第1、5、8 天各进行血清生化和免疫水平检查。临床观察营养状况、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提示治疗8 d各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均有增高。EN组免疫水平明显高于PN组,t=2. 12,P<0. 05,临床观察E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均显著缩短,t=2. 36,P<0.05,且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一种较肠外营养更有效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 将62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共342例,PN组286例,分别于术后24 h内开始行EN与PN,考察两组术前1天与术后10天的体重、血常规及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及营养支持费用情况.结果 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EN组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下降的幅度均小于PN组,作为免疫指标的淋巴细胞计数EN组较PN组恢复升高更快(均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EN组较PN组明显提前,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支持费用均小于PN组(均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EN安全、可靠且较PN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及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老年食管贲门癌术后营养支持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找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理想途径。方法将220例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监测所有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4、11天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及IgA、IgG、IgM,留取24 h尿测定尿素氮,计算氮平衡,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记录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及消化道不良反应等,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10 d后各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均有增高,但EN组水平明显高于PN组(P<0.01);临床观察EN组肛门排气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P<0.05),术后并发症减少,平均住院时间缩短。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肠功能恢复,显著改善营养状况,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较肠外营养更有效,更适用于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和贲门癌手术后肠道内外营养方法疗效有无差别。方法 221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手术后随机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尽早即予以肠内营养。PN组术后予以周围静脉营养支持。监测两组患者其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出现瘘管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所需费用。结果两组间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所需费用方面EN组明显优于PN组(P〈0.01),术后瘘管并发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予以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营养,减少并发症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6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EN和60例术后肠外营养(PN)的对照研究,分析两种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患者主要生化指标、机体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防治情况的影响。结果EN组EN支持1周后,血清白蛋白(ALB)升高显著,肠道功能恢复提前,对术后出现的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治疗,EN组有明显优势。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EN安全、可行、有效,对患者术后体力恢复和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胸腹腔镜根治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老年食管癌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0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术后采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恢复饮食时,以及术前及术后7 d的营养相关状况指标白蛋白(ALB)、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和体质量指数(BMI),免疫功能相关指标CD3+、CD4+、CD8+、CD4+/CD8+,观察两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ALB、TP、PA、BMI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足三里注射胃复安对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58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第二天即行双侧足三里注射胃复安各10mg,每日1次,对照组为空白对照不做任何处理,观察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平均约24h),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胃瘫综合症发生率(1.3%)明显低于对照组(5.1%),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63〉0.05)。结论:足三里注射胃复安能有效促进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使患者进食时间提前,并可能减少术后胃瘫综合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术后自然杀伤细胞表达水平及对营养状态、全身炎性反应、术后恢复状态的影响。方法:126例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实验组)62例,肠外营养组(对照组)64例。实验组术中经改良方法将三腔管置入理想位置,保证维持减压通畅且可行空肠营养,术后第1天滴注温生理盐水并静脉给予全肠外营养,第2天开始以三腔空肠营养管持续滴注肠内营养混悬液(SP),对照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营养支持共7天。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营养指标、炎性反应指标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白蛋白、球蛋白变化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第7天自然杀伤细胞高于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炎症反应较对照组轻。结论:食管癌术后经三腔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患者耐受程度高,有利于蛋白合成代谢,能减轻术后的全身炎性反应,增加自然杀伤细胞分化,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对减少术中、术后肿瘤细胞转移有一定的影响。是值得推广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9.
耿勇  周波 《陕西肿瘤医学》2012,(10):2127-212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时机、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51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26)和肠外营养组(PN组,n=25)。肠内营养组(EN组)采用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肠减压管,术后12小时开始进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PN组)采用术中仅放置胃肠减压管,术后常规"三升袋"静脉高营养。两组分别监测术后第1天、第10天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A、G、M)、白细胞总数、早期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EN组术后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水平较PN组恢复迅速,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EN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PN组缩短。EN组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与减少住院费用方面也较PN组具有优势,差异显著(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时机上是安全、恰当、可行的,对改善术后早期机体营养状态具有显著作用,同时明显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与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42例食管癌患者(A组)术中经幽门后至空肠上段留置胃管(鼻空肠管)(EN组),对照组(B组)42例患者未进行肠内营养(PN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营养支持费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食管癌患者术中顺利留置胃管营养管,EN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体重、人血白蛋白水平术后第7d、第21dEN组明显高于PN组(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明显减少(P〈0.05);术后第7d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EN组明显高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胃管在幽门后一空肠上段行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其康复,能减少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手术成功率提高,是1种既经济又简单、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行胃癌根治性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肠内营养组(EN 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平均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予以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观测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情况以及术前及术后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前蛋白。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EN 组患者术后体质量以及8d 后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前蛋白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 PN 组(P <0.01);EN 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 PN 组(P <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对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相比于肠外营养支持更加有效、经济和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大多数营养不良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禁食使机体营养不良加重,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发生 率、死亡率明显上升。本文探究围手术期 EN 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我院接受 手术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EN 组和PN 组,前者完成40 例,后者完成39 例。EN 组患者从术前5 天开始,在正常饮食基 础上加服肠内营养(瑞能)600ml/d,术后 24小时内开始经空肠营养管或鼻肠管滴注肠内营养液。 PN组患者术前5天开始, 在正常饮食基础上加用PN(能量为750kcal/d),术后常规静脉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 白变化,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和排便恢复时间,感染、吻合口瘘发生例数,心血管事件发生例数。结果  EN 组肛门排气恢复 时间和排便恢复时间比 PN 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前后 EN 组的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计数降低 值比PN 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N 组术后感染、吻合口瘘发生例数比PN 组少,但腹胀发生例数多。结 论  围手术期 EN 优于 P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转归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也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贲门癌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将47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24例和常规输液组(对照组)23例,分别比较营养支持前后两组病例的生命体征、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体重、血浆蛋白、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但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在肠内营养支持1周后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EN组患者的免疫功能也在肠内营养支持后明显改善(P<0.01)。结论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有明显的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中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例,一组术后接受早期肠内营养(FTS组),另一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营养状态、肝肾功能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术后两组均未发现吻合口漏,FTS组1例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1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发生尿路感染,1例发生肺部感染,均对症处理后好转。FTS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营养指标,肝、肾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符合生理要求,促进肠功能恢复,可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加速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以及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收集胃癌手术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于术后24h开始进行肠外营养,观察组于术后24h起进行肠内营养.比较2组排气和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检测2组腹胀发生情况.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2组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和生长激素(GH)水平.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排便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和48 h观察组的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优良率为53.33%,对照组为28.8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d,观察组患者血清PA、ALB和G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 对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分别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和常规营养,观察2组患者出现早期肠梗阻、延长型肠梗阻、后期肠梗阻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早期肠内营养组早期肠梗阻发生率为3.3%,延长型肠梗阻发生率为3.3%,后期肠梗阻发生率为6.7%,总发生率为1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术后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能够降低早期、延长型、后期肠梗阻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后的首次排气、排便,缩短其ICU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 48例消化道肿瘤并行根治性切除病人随机分为三组 :对照组 ,EN组和PN组。比较其术前术后机体参数蛋白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变化、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费用。结果  (1)机体参数及蛋白术后均明显下降 ,对照组较EN组及PN组下降更为显著 (P <0 .0 5 )。 (2 )免疫功能变化无差异。 (3 )EN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及PN组 (P <0 .0 5 ) ,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N组。结论 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 ,并可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十二指肠营养管促进患者恢复及防治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12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术中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PN组术后早期经静脉予以营养支持。术前、术后监测两组患者的体重、氮平衡、血浆清蛋白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对比体重、血浆清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582,P>0.05;t = 0.463,P>0.05),氮平衡、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372,P<0.05;t = 2.754,P = 0.001;t = 2.542,P<0.001)。结论 十二指肠营养管可明显改善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陈刚  徐旭东  叶波 《肿瘤学杂志》2012,18(8):615-617
[目的]观察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辅以中药四君子汤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9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四君子汤联合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单纯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以及营养、炎症、免疫状态。[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平均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第7dPALB和TRF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第3、7dCRP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3、7dCD3+、CD4+和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联合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炎症、免疫状态,加快其康复速度,是临床围手术期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强  周星明  江洪 《肿瘤学杂志》2008,14(12):1001-1003
[目的]比较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N组50例,PN组50例,术后分别采取EN和PN支持。两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3d、8d检测白蛋白(ALB)、淋巴细胞(TLC)、尿素氮(BUN)值、血红蛋白(Hb)值及前白蛋白(PA)值以及两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N组肠蠕动恢复较快,其肛门排气时间大多为3d左右,但术后发生腹泻患者多于PN组。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均有所改善,所有患者术后3dALB值及TLC值均明显下降(EN组下降约15%,PN组下降约16%);经过一段时间营养支持治疗,两组患者ALB及TLC值(术后8d)较术后3d均有所升高(EN组升高约10%,PN组升高约11%),且术后8d两组患者TLC值EN组明显高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EN支持较PN支持更具优越性.可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