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PTCA+支架治疗AMI的近期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AMI患者10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梗死相关血管(IRA),对TIMI血流0~Ⅰ级的86例患者行直接PTCA或PTCA+支架,观察住院期间死亡率,心脏急性事件发生及并发症.结果:100例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19例(19%),双支血管病变27例(27%),三支血管病变47例(47%),左主干病变7例(7%),有侧支循环32例(32%),有钙化43例(43%).IRA共113支,其中前降支50支,回旋支11支,右冠状动脉52支.15支IRA TIMI血流Ⅲ级未干预,对98支IRA行PTCA或PTCA+支架,7例仅行PTCA,全部获得再通;91支PTCA+支架中88支获得完全再通,前向血流TIMI Ⅲ级,成功率96.9%.PTCA或PTCA+支架成功组住院期间无死亡发生,4例(4.8%)有不稳定心绞痛发生.未行PTCA或PTCA 不成功组2例死亡(11.8%),12例有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70.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诊PTCA成功率高.住院期间并发症少,心脏急性事件发生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PTCA和支架术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 :选择 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左主干病变及或合并其它三支冠脉病变的患者 ,其中 3例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 ,3例有恶化劳累性心绞痛 ,2例有心肌梗死史 ,2例合并有高血压病。入院常规心脏彩超检查评价左室射血分数 (LVEF)。术中常规造影 ,正确快速完成PTCA和支架植入术 ,其中 2例行直接支架植入术 ,3例行球囊扩张后 ,再植入支架。术后观察分析临床疗效 ,手术成功率 ,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5例左主干病变的PTCA和支架植入均获得成功 ,手术成功率 10 0 %。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随访 3.5± 0 .5个月 ,无 1例复发或死亡 ,心功能明显改善 ,劳动耐受力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择期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支架术治疗在经验丰富、技术熟练介入医生操作下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直接冠脉内支架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有支架植入指征的A型和部分B型血管病变的冠心病者 ,不用球囊预扩张 ,直接将第二代支架放在病变血管处高压扩张 ,术后重复造影和临床随访。结果 :15例冠心病患者植入支架 15只 (前降支 10只 ,回旋支 2只 ,右冠脉 3只 ) ,手术成功率 10 0 %。靶血管直径从术前平均 (1 0 3± 0 6 8)mm扩大至 (3 0 6± 0 32 )mm ,狭窄程度由术前平均 (82 6±11 3) %减至 (6 4± 4 1) % ,无严重并发症。随访 3~ 2 0 (12± 6 )个月 ,无心脏事件发生。 13例 (86 6 % )心绞痛消失 ,2例心绞痛复发。结论 :直接冠脉内支架术对某些选择性病例具有疗效满意、安全而费用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4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特点、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近4年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病变血管狭窄≥75%且年龄小于40岁的患者,常规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治疗。结果40例患者共47处病变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手术成功率达97.5%,无1例发生血管闭塞等严重并发症。临床随访28例,平均随访时间(8.1±4.3)个月,4例(14.3%)患者复发心绞痛症状,其余24例保持无心绞痛症状,无再发心肌梗死及死亡。支架再狭窄率12.2%。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青年冠心病患者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不同支架治疗策略的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分析27例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结局,其中采用简单支架技术横跨技术(crossover)14例,复杂支架技术包括挤压技术(crush)、T支架术(T-stenting)、V支架术(V-stenting)等13例。结果共植入40枚支架,操作成功率100%,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真性分叉病变复杂支架术组较简单支架术组多(84.6%vs14.3%,P=0.0004),复杂支架术组合并更多多支病变(100%vs57.1%,P=0.0074)。支架植入术后即刻前降支开口残余狭窄复杂支架术组(10.85±5.51)%较简单支架术组(4.29±4.25)%明显增高(P=0.002),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LCX)开口残余狭窄复杂支架术组(4.61±3.01)%较简单支架术组(13.63±11.21)%明显减轻(P=0.009)。出院随访2~53个月,心绞痛复发3例(11.1%),靶病变血运重建(TLR)2例(7.41%),MACE2例(7.41%)。二组心绞痛复发率(7.1%vs15.4%,P=0.59)和TLR发病率(0%vs15.4%,P=0.13)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各种支架植入技术均能取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心绞痛2例病人经常规内科治疗包括抗凝等心绞痛不能有效控制,后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临床治愈。2例病人PTCA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以左前降支狭窄(99%)为主的多支病变,成功PTCA及支架术后狭窄消失,经随访未再发作心绞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与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的常规支架术相比较,分析冠状动脉直接支架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89例行冠脉介入治疗并置入金属裸支架的患者,分为A、B两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中A组187例患者的214处病变施行了直接支架术.B组202例患者的276处病变施行了预扩张置入支架术.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征相似,将两组的介入治疗结果相比较.结果:A组187例患者中181例成功施行直接支架术,技术成功率96.8%:6例患者换为常规支架术而顺利置入支架,介入手术成功率100%.两组患者支架置入成功率无差异,A组手术操作时间较短、球囊导管用量较少(P<0.01)、X线暴光时间较短、造影剂用量较少、手术费用较低(P<0.05).A、B两组分别有3例(1.6%)和17例(8.4%)术中发生血管撕裂夹层(P<0.05).术后12~36个月随访显示,A组有10例患者(5.3%)心绞痛复发,9例患者经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证实有心肌缺血复发,这19例复发患者经CAG复查示14例(7.5%)为支架内再狭窄:B组有26例患者(12.9%)心绞痛复发,6例患者活动平板试验心肌缺血复发,复查CAG显示其中20例(9.9%)为支架内再狭窄.临床随访期内A组心绞痛复发率低于B组(P<0.05).结论:直接支架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易行的冠脉介入治疗技术,其术中血管并发征及术后心绞痛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395例PTCA,共扩张464支血管及527处病变,总成功率为90.99%。不成功36例,其中22例因导引钢丝不能通过或球束未能达到狭窄部位,10例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死亡3例,紧急冠状动脉搭桥术(ECABG)7例。血管病变狭窄≥99%共132处,PTCA 成功率为78.8%,44例放置冠状动脉内膜支架(stent),这是治疗 PTCA 所致冠状动脉内膜剥离的有效方法,是防止血管急性闭塞和后期再狭窄的有效措施。PTCA 失败需 ECABG 者应尽快施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PTCA及支架术的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冠心病 (CHD)年龄≥6 5岁 5 3例 (老年组 )和年龄 <6 5岁 2 8例 (非老年组 )PTCA和 /或支架术的临床病灶特点、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及近中期临床疗效。结果 :老年组行PTCA和或支架植入术的总成功率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93.4 %vs97.1% ,P >0 .0 5 ) ;老年组死亡率 (1.88% )与非老年组死亡率 (0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间冠状动脉、外周血管并发症无明显差异 ;老年组冠脉病变较非老年组重 ,支架植入率高于非老年组 (0 .6 5VS 0 .4 3)。随访 6~12月 ,两组间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TCA及支架术是安全的 ,其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及近中期疗效与非老年患者比较无差异。PTCA和或支架植入同样是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冠状动脉血管狭窄 >90 %及完全闭塞性病变 ,根据造影结果选择合适的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结果 42例 5 1个血管段的 PTCA及支架置入术。急性心肌梗死梗死相关血管单纯 PTCA7例 ,8个血管段病变狭窄 <90 %直接置入支架。 42例 ACS患者共置入 5 5个支架 ,支架置入成功率 10 0 % ,支架置入后管腔残余狭窄程度 ( 0± 10 ) % ,病变成功率为 96.1% ( 49/5 1处 )。 2例因引导钢丝未通过 C型病变而失败 ,无一例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冠脉搭桥、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 ,术后主要并发症为穿刺部位出血。术后随访 1~ 12月 7例再发心绞痛 ,1例因再狭窄行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治疗 ,无症状及经造影证实靶血管通畅率为 82 .5 % ( 33/4 0例 )。结论 ACS患者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重建可降低冠心病事件 ,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PTCA+支架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 支架植入术(PTCA 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疗效。方法:分析2002年10月~2004年12月接受PTCA 支架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以标准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手术成功标准为:残余狭窄<20%,TIMI血流3 级,且无围术期严重并发症(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215例274处冠状动脉病变内植入260只支架,植入成功率94.9%,术后随访效果良好。结论:择期PTCA 支架术对CHD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老年冠心病患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老年和50例非老年冠心病患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老年冠心病患的冠脉病变特点和病变血管支数与非老年冠心病患无显差别,支架植入比例和成功率无区别;老年组和非老年组PTCA治疗的病例成功率分别为95.8%和94.0%,围手术期的并发症老年组未见增加。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接受PTCA和支架植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 22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血管狭窄70%-100%,其中完全闭塞2例。共扩张27支血管的30处病变,术后定期随访包括症状、生活能力、动态心电图等。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95.5%,1例导丝无法通过完全闭塞病变。随访平均15个月(6-24个月),临床有效率95%,1例复发心绞痛,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术成功率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TM支架)预防再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29例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接受PCI治疗:其中接受CypherTM支架治疗18例,普通金属裸支架11例。比较两组支架术的即刻疗效和临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平均随访(10.3±7.6)个月,随访率96.6%,CypherTM组心绞痛复发率(11.1%vs27.3%)、再次住院率(22.2%vs36.4%)、支架内再狭窄率(0%vs18.2%)均显著低于裸支架组,P均<0.05。结论:应用CypherTM支架治疗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优于普通金属裸支架。本文旨在总结我科应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TM)支架治疗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的初步经验,进一步了解CypherTM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29例冠心病并糖尿病患者,剔除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直接介入治疗、补救性介入治疗及再次血运重建。CypherTM支架组18例;同期行普通金属裸支架术1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和支架植入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总结 68例已行PT CA和支架植入的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 ,其中 82处病变进行PTCA术 ,76处病变植入支架 ,2例术后 1个半月至 4月再发心绞痛 ,1例术后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及下腹腔血肿 ,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 :PTCA和支架植入术是冠心病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简单主支血管和主、分支血管均植入支架技术治疗冠脉分叉处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间我院共完成97例主要冠脉分叉处病变。其中74例采用仅在冠脉主支血管行支架植入术为A组(仅主支血管支架治疗);23例采用Y型支架技术、T型支架技术、V型支架技术、Culottes术及Crush技术,分别在主、侧支血管内植入支架的方式为B组。结果双组患者之间基础临床情况及造影血管特征无显著差异。A组支架成功率为100%。住院期间发生2例亚急性血栓,3例心绞痛,1例心源性死亡。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心绞痛、再次血管重建)发生率为8.1%。半年后复查冠脉造影26例,其中支架内再狭窄3例,分支影响2例,发生率占19.2oA;B组支架成功率为100%。住院期间发生心源性死亡1例,亚急性血栓4例。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为21.7%。半年后复查冠脉造影9例,其中支架内再狭窄7例,发生率占77.7%。结论主、侧支血管均植入支架在治疗冠脉分叉处病变的疗效并不优于仅主支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17.
李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4):3445-3445
2007—01/2008—06我们对65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7例,女18例,年龄43~75(平均59.8)岁;急性心肌梗死28例,心绞痛37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0例,双支病变27例,三支病变18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4例,右冠状动脉25例,回旋支6例。患者均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2004年2月~2005年12月,我们共为102例冠心病患者PTCA治疗中植入了156支不同类型的血管支架,经围术期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2例,男79例,女23例,47~66岁,平均56岁。其中心绞痛58例,心肌梗死44例;单支病变66例,双支病变29例,多支弥漫病变7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年6月至2000年4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手术成功20例(成功率为95%).PTCA成功者均获TIMI 3级血流,平均症状出现至血管开通时间为7.6±5.4小时.21例置入20枚冠状动脉内支架,支架置入率为95%;1例支架脱落在左主干与回旋支交界处,经用双钢丝技术撤出.1例心源性休克患者PTCA后成功置入支架,术后因顽固性室速、室颤而死亡.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6天.结论:急诊PTCA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少,可使梗死相关血管(IRA)充分有效地开通,缩短住院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胸外科住院的病例6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正常26例,肌桥3例,单支病变15例,双支病变13例,三支病变3例。发现病变50处,处理29处其中置入支架20枚。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