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因素。方法对2001-2003年成功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进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长度及血管直径参数的影响。结果104例病人的138处病变植入152个支架,再狭窄率为35.5%。再狭窄组病变血管植入支架的长度(22±6)mm明显大于非再狭窄组(18±6)mm,(P<0.001)。短支架的再狭窄率显著小于长支架及植入多个支架者(P<0.01)。再狭窄组直径小于3.0mm中小血管的比例明显多于非再狭窄组。BX支架的再狭窄率最高,达46%,Supra-G的再狭窄率最低,为10.5%。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与支架长度、构型等因素有关,小血管内植入支架仍须慎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PC支架治疗小直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手术成功率、术后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再狭窄率。方法 观察我院 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5月 4 5例小血管 (血管直径 <2 8mm)患者冠心病患者植入PC支架的手术成功率、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再狭窄率。随访 1个月至 3年 ,其中 2 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复查。结果 手术成功率 10 0 % ,支架全部顺利置入。血管狭窄率由 (82± 10 ) %改善至术后的 (0± 5 ) % (直径法 )。术后 30d随访 ,1例支架内 5 0 %狭窄。 1例术后第 2 2天因急性左心衰死亡。术后 6个月随访 38例。 1例支架完全闭塞 ,1例原支架内及近远端多发性狭窄 ,考虑合并其他血管病变 ,给予搭桥术。 35例随访时间 3年。完全无症状 2 6例。 2例随访过程中支架内狭窄 ,1例术后第 2年因心血管事件死亡。术后第 3年 ,有 2 8例在行冠脉造影复查 ,PC支架植入的 30处 ,6处发生支架内再狭窄 (狭窄 >5 0 % ) ,2例出现支架近端狭窄。冠脉造影再狭窄率为 2 6 6 7% ,总再狭窄率为 2 5 5 %。结论 小血管PC支架术手术成功率高 ,术后即刻效果好 ,术后远期生存率较高 ,再狭窄率接近大血管 >3 0mm普通裸支架  相似文献   

3.
药物涂层支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解决冠状动脉腔内狭窄的一种新型手段,但其有30%左右的再狭窄率.药物涂层支架通过其药物基质混合物对支架涂层,实行抗血栓涂层、抗炎症涂层、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涂层,从而达到抑制新生内膜增殖,进一步减少PTCA术后冠状动脉血管内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西罗莫司洗脱支架(CypherTM支架)和Pixel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2003年3月至2005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67例小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4例接受CypherTM支架治疗,B组33例接受Pixel支架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再狭窄率及晚期管腔丢失等指标。结果两组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均为100%,无残余狭窄或残余狭窄<10%,无任何并发症。A组有30例、B组有29例患者在术后约9个月复查了定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期间,A组中有2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导致临床心绞痛复发;B组有7例复发心绞痛,其中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支架内再狭窄所致;两组均无一例死亡。A组的造影再狭窄率为6.7%,B组为20.7%(P<0.05);A组的晚期管腔丢失为0.19±0.58mm,B组为0.63±0.61mm(P<0.01);A组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为6.7%,B组为20.7%(P<0.05)。结论CypherTM支架和Pixel支架治疗小血管病变均安全、有效,但CypherTM支架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Pixel支架。  相似文献   

5.
支架内再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支架内再狭窄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56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经PTCA或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即刻和术后随访结果.支架内再狭窄治疗前后行冠脉造影,并于术后5.7±3.8个月复查冠脉造影.结果 156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PTCA或支架术治疗均获成功,其中134例(144支血管)行PTCA治疗,占86.7%;22例(22支血管)行再次支架置入术,占13.3%.156例经再次PTCA或支架术治疗后随访平均6个月的再狭窄率为24.3%.40处弥漫性支架内再狭窄经PTCA处理后18处(45%)再次再狭窄,而96处局限性支架内再狭窄中有17处再次再狭窄(18%),弥漫性支架内再狭窄经PTCA治疗后,再次再狭窄率明显高于局限性支架内再狭窄(P<0.01).支架内狭窄严重程度(>75%)也是影响PTCA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对于大多数支架内再狭窄(70%)采用PTCA治疗安全有效,术后再狭窄率与首次支架置入术相似.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6个月后的再狭窄率却高达20%~30%,其中大约有10%的患者需要再次置入支架。目前发现有诸多因素影响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如病变血管情况、术后残余狭窄程度、支架的类型和直径大小、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情况、炎症反应等。其中药物洗脱支架(DES)的问世以及临床应用,使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再狭窄率明显降低。近年来针对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做了许多研究。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6个月后的再狭窄率却高达20%~30%,其中大约有10%的患者需要再次置入支架.目前发现有诸多因素影响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如病变血管情况、术后残余狭窄程度、支架的类型和直径大小、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情况、炎症反应等.其中药物洗脱支架(DES)的问世以及临床应用,使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再狭窄率明显降低.近年来针对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做了许多研究.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再狭窄作为支架置入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临床应用.目前,有关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可能与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以及炎性反应有关.文章对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预测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预测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并随访冠脉造影的病例 6 2例 ,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再狭窄组 33例 ,无再狭窄组 2 9例 ,并分别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特点、血管病变特征及术后即刻血管并发症。结果 再狭窄组病人合并有糖尿病史比例较无狭窄组明显增多 (30 3%∶6 9% ,P <0 0 5 ) ;再狭窄组前降支及开口病变比例均明显高于无狭窄组 (81 8%∶5 9 4% ,P <0 0 5 ;2 1 7%∶6 3% ,P <0 0 5 )。再狭窄组的长支架 (≥ 30mm)、单支血管多支架及小支架比例均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 (2 2 7%∶5 0 % ,P <0 0 1;40 5 %∶15 6 % ,P <0 0 5 ;2 7 2 %∶2 5 % ,P <0 0 5 ) ;再狭窄组病人的支架边端残余狭窄≥ 2 0 %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2 4 3%∶3 1% ,P <0 0 5 )。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术病人合并糖尿病史、前降支、开口病变、长支架、单支血管多支架、小支架及术后即刻支架残余狭窄可能是术后再狭窄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内皮功能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在支架术后6个月随访的患者中选择11例再狭窄及15例非狭窄病例,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两组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百分比(FMD),比较两组患者的内皮功能.结果 两组基础肱动脉内径(D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狭窄组的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D2)小于非再狭窄组[(4.26±0.10)mm和(4.42±0.12)mm,t=-3.59,P=0.001],再狭窄组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绝对值(ΔD)小于非再狭窄组[(0.23±0.09)mm和(0.34±0.11)mm,t=-2.83,P=0.009],再狭窄组FMD低于非再狭窄组(5.74±2.17和8.48±2.80,t=-2.70,P=0.013).FMD与再狭窄的偏相关系数为0.47(t=0.04).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患者的内皮功能较非再狭窄患者明显减退,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与支架置入术后的再狭窄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介入手段之一,置入的支架能够支撑血管壁,使狭窄或者闭塞的血管再通。但是置入部位容易发生内膜增生性改变,导致支架内再狭窄,影响患者预后。早期应用的是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术后6个月内再狭窄率为20%~30%。后来研发的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能够抑制平滑肌增生,使再狭窄率进一步降低(10%以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症状性MCA狭窄并且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TCD、DSA随访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率。狭窄率判定标准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的方法,术后MCA狭窄率〉50%为再狭窄。按MCA狭窄长度分为〈5mm、5~10mm、〉10mm;按置入支架类型分为裸支架与药物支架。分析MCA狭窄长度、置入支架种类及危险因素与再狭窄的相关性。对有、无相关危险因素再狭窄率的差异显著性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113例患者有161处狭窄,置入支架129枚。术前MCA平均狭窄率为(80.8±8.8)%,术后即刻平均狭窄率为(3.7±8.2)%。随访89例患者(78.8%),平均随访时间为(28.7±16.4)个月(3个月至5年)。TCD随访63例;随访26例。16例(16/89,17.9%)出现〉50%的再狭窄,其中病变长度〈5mm者再狭窄4例(4/39。10.2%),5~10mm者11例(11/47,23.4%),〉10mm1例(1/3)。置入裸支架后再狭窄15例(15/80,18.8%),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1例(1/9)。16例再狭窄患者伴糖尿病11例、高血压10例、高脂血症6例、糖尿病+高血压4例、吸烟9例、饮酒5例及冠心病2例。有、无相关危险因素的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术后再狭窄原因可能与支架类型有关,不除外与糖尿病有关。其他影响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沧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64例,均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并随访6个月,记录其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史、病变部位、术前椎动脉直径、支架类型、支架直径、支架长度及术后狭窄长度,分析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血管内支架置入术,随访期间18例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组),46例未出现再狭窄(无再狭窄组),再狭窄发生率为28.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病变部位、支架直径、支架长度及术后狭窄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患者吸烟史阳性率高于无再狭窄组,术前椎动脉直径短于无再狭窄组,采用药物支架者所占比例低于无再狭窄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β=0.098,OR=2.648,95%CI(1.159,4.674),P=0.001〕、术前椎动脉直径〔β=0.956,OR=2.614,95%CI(1.134,6.022),P=0.007〕为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药物支架〔β=-0.612,OR=1.837,95%CI(1.086,4.597),P=0.029〕为保护因素。结论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高,有吸烟史、术前椎动脉直径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药物支架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脑心通胶囊对血管支架成型术后再狭窄预防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脑心通胶囊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效果.方法 以48例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服用脑心通胶囊;对照组25例应用噻氯匹定(抵克力得)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计算机定量测定血管病变的直径狭窄程度(QCA ).结果 治疗组参照血管直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支架段血管直径差异不明显(2.22 mm±0.21 mm与2.18 mm±0.25 mm,P>0.05).血管直径减少指数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0.50 mm±0.16 mm、0.51 mm±0.11 mm(P>0.05).治疗组再狭窄率(17.4%) 及再介入率(13.1%)与对照组(20%、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治疗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脑心通胶囊干预可降低血管内支架成型治疗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且有较少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内超声评价支架再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的机制.方法5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接受65个支架置入术,10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成像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支架再狭窄组(26个支架)和无支架再狭窄组(39个支架),分别对其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进行定量测量分析.同时观察支架内再狭窄的方式.结果血管内超声定量测量发现支架再狭窄组最小血管内膜腔面积和支架最小截面积[分别为(2.5±1.2)mm2和(4.2±1.8)mm2]明显小于无支架再狭窄组[分别为(5.2±1.4)mm2和(6.8±1.7)mm2](P分别<0.001和<0.01),但两组新生内膜截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1.7±1.0)mm2和(1.5±0.9)mm2,P>O.05].支架内再狭窄以局灶性狭窄为多见(69.2%).结论支架扩张程度是决定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因素,而支架内内膜增生并不明显.支架内再狭窄以局灶性狭窄为多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支架通畅情况对支架近远端5mm以外的节段血管节段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支架置入术后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患者78例,分为支架无狭窄组与支架再狭窄组,收集两组支架两端5mm以外血管节段的粥样硬化进展情况。结果:支架无狭窄组,支架近端5mm以外血管节段的Gensini积分小于远端血管节段[53.2(27.6,75.1)vs.70.1(32.1,83.1)分,P<0.01];而在支架再狭窄组,两者无明显差异[54.7(23.1,74.2)vs.59.3(24.6,80.1)分,P>0.05]。同时支架无狭窄组,支架近远端5mm以外血管节段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于支架再狭窄组(50.6%vs.23.1%;P<0.05)。结论:支架远端5mm以外血管节段粥样硬化较易出现于无狭窄时,且远端狭窄程度多大于其近端。  相似文献   

17.
Jin ZN  Chen YD  Lü SZ  Song XT  Zhu HG  Li H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1093-1096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概率的预测模型,为中国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的合理使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分析我院2002-2004年1126例冠状动脉内非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患者(2376处病变),使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比较术后出现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数据和造影资料,并使用上述数据库建立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概率预测表。结果在889例(78.9%)有6个月随访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的患者中,151例(17%)有糖尿病。再狭窄定义为支架内及前后5mm范围内狭窄≥50%参考管腔直径。在非糖尿病组(738例),再狭窄的发生率为21.2%,糖尿病组(151例)再狭窄的发生率为35.9%(P〈0.001)。多元逻辑分析结果显示参考血管直径(≤3.0mm),病变长度(〉15mm)和胰岛素治疗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再狭窄的可预见危险因素(P〈0.05)。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概率的预测表结果显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再狭窄发生概率首要依赖于参考血管直径。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概率显著增加。参考血管直径、病变长度和需要胰岛素治疗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可预见危险因素。非糖尿病患者合并短病变(〈15mm)而无论参考血管直径,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大直径血管(〉3.0mm)合并短病变(〈15mm)预期再狭窄发生率〈15%,可以考虑使用金属裸支架。除此之外,建议使用药物洗脱支架。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对分支血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观察不同药物洗脱支架及普通支架置入术后分支血管的自然发展情况,探讨分支血管闭塞及再通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接受支架置入术并进行造影随访的183例患的病例资料及术前、术中、术后的造影光盘资料,分析支架覆盖的所有分支血管。结果支架术后分支血管的闭塞率是8.9%,其中Cypher药物支架组为10.5%,Taxus药物支架组为11.1%,普通支架为7.8%,72.0%的闭塞分支在随访时再通,其中Cypher组是90.9%,Taxus组为66.7%,普通支架组为66.7%;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支开口狭窄和起始部位有病变是分支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类型及分支情况等都不会影响闭塞分支的再通。结论不同类型的药物支架和普通支架在对分支血管的影响方面基本一致;分支开口狭窄和分支起始部位病变是分支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闭塞的分支血管自然预后良好,大部分会自行再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对椎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探讨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和临床事件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0月在绍兴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的椎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46例(48枚支架)。根据支架内是否再狭窄分为ISR组8例和无ISR组38例;又根据临床事件发生情况分为临床事件组8例和无临床事件组38例,分析支架置入术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46例患者中,术前血管狭窄程度(80.7±14.2)%,残余血管狭窄程度(3.0±8.4)%,术前血管狭窄长度(7.7±4.6)mm,术后血管造影平均随访时间(31.6±20.8)个月,ISR 8例(17.4%),而临床平均随访时间(53.8±27.0)个月,有8例(17.4%)患者出现临床事件。生存分析显示,ISR主要出现在最初20个月;同时在87个月时有50.0%患者未发生临床事件。ISR组再狭窄长度明显高于无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0±2.00)mmvs(2.76±4.14)mm,P=0.003]。临床事件组支架直径明显小于无临床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3±0.93)mmvs(4.18±0.67)mm,P=0.024]。结论椎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长期预后可能受到再狭窄长度和支架直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已成为动脉狭窄复发脑卒中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1-2]。然而,再狭窄是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并且与相应脑动脉供血区域的脑卒中发病显著相关[3]。研究显示,重度脑血管狭窄患者即使规范应用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2年内同侧脑卒中累计复发率高达38.2%[4-5]。既往的临床研究发现,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中位随访期再狭窄的概率为30%[6]。自膨式支架的再狭窄率更高[7-8]。因此,对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