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78岁。因胸闷、呼吸困难1w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心房颤动多年。入院诊断:①冠心病;②心力衰竭;③心房颤动。查心电图(见图1A)。给予改善心脏供血,防治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等药物治疗1天,心电监护示心律规整,可见P波,随描记心电图(图1B)示:可见一系列形态、时限正常的QRS波群,R—R间距规整,心率90次/分,且每个QRS波前均有一波酷似“P”波,各P—R间期相等,加倍电压心电图(见图1C)。考虑心房颤动转为窦性心律,但仔细观察发现每一QRS波群后也有一波形态酷似“P”波,且P—P间距相等,频率为280次/分,Ⅱ,Ⅲ,aVF导联,“P”波凸面向上,波形园顿,应该诊为F波2:1下传心室的Ⅱ型心房扑动。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65岁。间歇性胸闷、憋气2年入院。急查心电图(图1)示,未见明显P波,但有不规则纤细的f波,R—R间距不相等,V1导QRS呈rsR’图形,下行QRS波则表现为主波向下的QS波,RR间距相等,频率58次/min,心电图诊断:①心房颤动(Af);②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③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加速的室性逸搏性心律)。  相似文献   

3.
赵东华 《山东医药》2007,47(14):86-86
患者男,68岁。因胸闷心悸黑蒙加重5d,于2003年8月7日来院就诊。临床诊断为冠心病,阿-斯综合征。入院后心电图示P.P间距相等,频率为110次/min,窦性心律,QRS波群为两种形态,一种为较宽呈左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70岁。因心悸、胸闷一年,加重半月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查体:一般情况尚好,血压100/60mmHg,心界向左侧扩大,心率80次/分,心律齐,心尖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两肺无特殊。查24h动态心电图(图1A、B)示:窦性心律。图1A中P—P间距规则、P—R间期小于0.12s,并可见8波,QRS波时限大于0.12s,ST段下垂型下移伴T波倒置。图1B中偶可见P波(P1、P2)、QRS波群有两种形态:一种经窦性下传的QRS波群呈完全性预激综合征图形(R2、4)。另一长R—R间距后的QRS波群(R1、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56岁。因心悸、胸闷半年,加重半月入院。临床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查体:一般情况尚好,血压150/95mmHg,心界向左扩大,呈抬举搏动,心率750:/分,律齐。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律,P波顺序出现,P—P间距相等,奇数的R波其P—R间期0.18s,偶数的R波宽大畸形,其前有“8”波,P—R间期0.06s。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间歇生预激综合征呈“二联律”。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83岁。因在家多次晕厥就诊。查体:患者神志清,精神可。无行动不便及语言不清。体温36.7℃,血压175/90mmHg,心率40次/分,心肌酶及生化在正常范围。查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P—P间距基本规则(含QRS波群的P—P间距短,不含QRS波群的P—P间距长,两者相差大于0.02s),R—R间距规则。P波与QRS波群无关,心房率80次/分,心室率40次/分,R—R间距=2倍的P—P间距。考虑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QRS波时限0.09s。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64岁。既往冠心病史10年。反复胸闷、心悸伴黑曚1年,加重1月,于2002年10月31日入院。入院时查心电图(图1A)示: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快速出现的逆行P^-波,P^--P^-间距及R’-R’间距均齐,P^-波频率107次/分,P^--R间期不固定,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6s,心室率30次/分,Q—T间期0.80s。心电图诊断:①房室交接陛心动过速伴三度房室阻滞;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27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2次/分,P-R间期0.14s。动态心电图(图1A)示:窦性P波顺序出现,心率56次/分,R2、4、7,呈室上性图形,P—R间期0.14s,R,1、3、5、6宽大畸形。其前有P波,P—R间期0.08s。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复查心电图(图1B)示:窦性心律,心率64次/分,间歇性预激综合征(B型)。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64岁。临床诊断为:①冠心病;②乳腺癌。图1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P间距0.56s,频率107次/分,P—R间期0.14s,下传的QRS波形态时限正常。R2,3为连续的室性异位激动。R6以后则呈窦性R波与室性R波交替出现,二者间距基本相等。R9形态介于窦性与室性R波之间,为室性融合波。夹有一个窦性R波的相邻两个异位R′一R′间距1.10~1.14s。R3~R7为1.14s的2倍。R′2-R′3间距0.54s,R4为R3的一次显性折返。偶联间期0.52~0.55s,长短异位R′-R′间距之间有(1.12±0.02)S的倍数关系,变异范围±1.8%。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②偶联间期固定型室性并行心律伴显性折返;③室性融合波。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69岁。因胸闷、心悸3天急诊入院。有冠心病史14年。心电图V1导联(图1A)可见一种提早的QRS波群宽大畸形,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时间0.14s,其前无P波,为室性期前收缩。另一种矮小,时间0.08s,频率相近;其前有一P波,P—R间期不固定,P波未能下传心室,为房室交接区性搏动。两种波形交替出现,偶联间期相等为0.66s,频率相近,相同形态的R—R间期为1.60s,室性期前收缩与前一P波距离为0.70—0.74s。随后心电图(图1B)V1导联可见矮小的QRS波群,其前已无明显P波,QRS形态稍有改变,室性期前收缩的ST段上隐约可见逆行P波重叠在R波下降支末,R—P间期恒等,均为0.14s。相同形态的R—R间期仍为1.60s,两种QRS波群的偶联间期与图1A相同,为0.66s。心电图诊断: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房室干扰。经吸氧及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mg,10min后再次长II导联(图2)示主导心律为窦性及形态与图1完全相同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且联律间期不等,长间歇为短间歇的倍数,符合室性并行心律的诊断。同时发现,当室性期前收缩出现较早时,后面接着就出现交接区性逸搏;当室性期前收缩出现较晚时,后面就出现窦性心律;且交接区性逸搏联律间期无明显差异,不符合并行心律的诊断标准。心电图最后诊断:窦性心律,频发房室交接区性逸搏,逆配对现象造成的配对间期相等的室性并行心律(图1)。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87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1为同次11导联非连续记录。上行窦性nP间距0.94~0.98s,频率61~64次/min。异位R-R间距0.96s,频率6z次/min,QRS波时限0.12s。下行窦性P-P间距0.84~0.94s,异位艮R间距0.96~1.06s,异位R波多数连续出现3次以上。R。形态介入窦性和异位R波之间,为室性融合波。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伴有窦室竞争现象的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  相似文献   

12.
耿学军 《心电学杂志》2006,25(2):101-101
患者男性,35岁。因反复晕厥半年入院。体检:BP100/70mmHg。心界不大,心率30次/min,心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P-P间期相等,频率100次/min,R—R间期长短不一,QRS时间0.16s,R波之前均无相关P波,其中R1-R2、R2-R3、R3-R4、R4-R5、R5-R6间期分别为1.72、1.80、3.63、3.60、1.72s。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伴二度Ⅱ型传出阻滞。经植入永久性VVIR型心脏起搏器后,反复晕厥消失。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23岁。因发热咳嗽、胸痛3天伴黑噱1次入院。体检:BP120/60mmHg,神志清。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右心房、右心室扩大。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律,QRS波群形态正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QRS波群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行动脉导管封堵术后数天植入双腔起搏器(Briotm D-220,心房双极,心室单极)。术中测试起搏参数为心房、心室起搏电压分别为0.5、0.5V,心房、心室阻抗分别为650、500Ω;腔内P波电压3.9mV,R波电压6.0mV,低限频率60次/min,高限频率120次/min。植入3天后动态心电图检查(图1)示A中的前半部分为窦性心律,频率83次/min,窦性P波后紧跟心室起搏,QRS波群增宽,主波向下,T波与心室除极波相反,心室起搏率与心房率相同。中间箭头所示起搏器出现心房感知不良,连续出现3次与前部分不同的“起搏”图形伴“钉样”信号,心室起搏QRS波群主波向上,与前部分不同;B中前半部分和最后两个心搏出现类似A中的起搏心电图,QRS波群主波朝上,中间出现P—R间期0.28s的正常QRS波群。X线胸片显示电极未脱位。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起搏器间歇性心房感知不良,安全起搏和干扰抑制,室性逸搏节律。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75岁。因反复心悸、胸闷40余年于2006年3月就诊。1960年经上级医院诊断为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图1A)示:P波消失,R—R间期匀齐,V1等导联可见大F波,频率320次/min,以2:1下传心室。QRS波群宽大畸形,起始部可见8波。V1-V3呈rS型,V4-V6呈R型,长Ⅱ导联中可见R,12、18。呈室上性型,QRS时间0.09s。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B型,心房扑动2:1下传心室。当日动态心电图检查(图略)示:P波消失,代之F波,QRS波群呈室上性型,R—R间期不规则,F波以2:1—4:1下传心室。其间可见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后有类代偿间歇。动态心电图诊断:心房扑动,室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   

15.
例1患者男性。57岁。因右肺肿块性质待定,行术前检查。查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98次/分,P—R间期0.13s。QRS时间0.09s。提前出现的P波与窦性心律P波完全相同。其QRS波形与窦性心律QRS波群也完全相同,提前搏动至下一个心搏的间隔等于一个窦性周期,即等周期代偿间歇。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频发窦性期前收缩短阵二联律;③T波改变。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55岁。因反复胸闷、晕厥1年入院。查体:血压90/60mmHg,心率33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晰。静息心电图(图1)示:为长Ⅱ导联,P波均位于QRS波之后ST段上,P波直立且缓慢出现,心房率为33次/分,P波、R波频率相同,除P。后见相关的畸形QRS波群外,其余P波后均元QRS相随。心电图诊断:①严重窦性心动过缓;②过缓性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66岁。因反复胸闷、胸痛1月余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血清心肌酶正常。心脏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前间壁局限性变薄,左室肌壁节段性运动不协调。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88次/分,P—R间期0.14s,QRS波群时限形态正常,TⅠ,aVL,V1、V6浅倒置,Tv2、v3,v4,v5双肢对称深倒置,ST段正常。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Wellens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60岁。因风湿性心脏病20余年,心悸、胸闷入院。查体:血压135/83mmHg,心前区稍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节律不齐,二尖瓣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查胸片示:心脏增大。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查心电图(图略)示:P波为窦性P波其后跟随一个提前出现P′-QRS—T波群,P′波与窦性P波不同,QRS波群为室上性,其后连续3个P′-P′间距为0.18s,频率为333次/分,再其后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频率为4207欠/分。R—R间距不等,为心房纤颤(Af)。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房性期前收缩(PAS);③短阵房件心动讨凉伴Af。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66岁。因晕厥后2天伴咳嗽、胸痛入院。查体:血压100/50mmHg,心率80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未闻及啰音。临床诊断:①冠心病;②脑动脉硬化;③高血压Ⅲ期。入院当日急查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各导联P波与QRS波无关,P波的频率为125次/分,QRS波频率为71次/分,房率大于室率,  相似文献   

20.
例1 患者男性,76岁。因视物旋转跌倒在地,家人发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就诊人院。临床诊断:冠心病,4年前曾行PCI手术。查体:血压130/70mmHg,心晃正常高限,心率80次/分,心律略不齐,心前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正常。查动态心电图(图1A)V,导联示:窦性心律,心率80次/分,P—R间期0.16s,窦性下传的QRS波群有两种形态:一种是R1-R3,R7-R9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另一种是R5、6为正常室上型。R4为室性期前收缩。动态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室性期前收缩致右束支韦登斯基易化作用及效应-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