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维生素D干预治疗方案对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10月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或相对缺乏的婴幼儿102例,分为以下用药方案:A组:一次性维生素D 15万IU;B组:一次性维生素D 20万IU;C组:一次性维生素D 30万IU;D组:每日维生素A 3600 IU+维生素D 2000IU,持续1个月.一个月后取清晨空腹血,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A、B、C、D组方案用药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均高于用药前(P<0.01).A、B、C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提升水平均高于D组(P<0.01);C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提升水平高于A、B组(P<0.01).结论:一次性维生素D 15~20万IU的是安全有效干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剂量口服维生素D3治疗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400 IU/d维生素D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一次性大剂量维生素D3 20~30万U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生长速率标准差比值、25-(OH)D水平、临床体征改善时间、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0, 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钙、血清磷、碱性磷酸酶、生长速率标准差比值、25-(OH)D水平分别为(2.47±0.21)mmol/L、(2.24±0.54)mmol/L、(314.34±31.21)IU/L、(2.16±0.35)、(27.19±2.50)nmol/L,均优于对照组的(2.22±0.18)mmol/L、(1.67±0.45)mmol/L、(414.66±31.21)IU/L、(1.76±0.32)、(19.21±3.26)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腕关节X线拍片显示正常时间、鸡胸消失时间、肋外翻消失时间分别为(6.34±1.46)、(5.21±0.24)、(4.78±1.78)个月,均短于对照组的(8.58±1.75)、(7.90±0.56)、(6.72±1.78)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功能发育落后比例10%、乳牙萌出延迟比例2%、身材矮小比例0,均低于对照组的28%、16%、14%,身长标准差比值(-0.85±0.23)高于对照组的(-1.15±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大剂量口服维生素D3 20~30万U治疗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效果良好,可更快更好地改善病情,改善患儿生长发育指标和血清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张锁建  石永兵  冯胜 《江苏医药》2013,39(5):551-553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以及影响25-(OH)D3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 测定138例CKD非透析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并收集其体重指数(BMI)、血白蛋白、24-h尿蛋白和肾小球滤过率(GFR)资料.结果 血清25-(OH)D3为(42.87±20.32) nmol/L.25-(OH)D3不足者(≥37.5 nmol/L且<75 nmol/L)占48.6%(67/138),缺乏者(<37.5 nmol/L)占45.7%(63/138).在BMI≥30 kg/m2、血白蛋白<35 g/L、24-h尿蛋白≥1.5g、估算GFR<45 ml/min患者,25-(OH)D3水平较低(P<0.01或P<0.05).25-(OH)D3水平与估算GFR、白蛋白呈正相关,与BMI、24-h尿蛋白呈负相关(P<0.01).BMI及24-h尿蛋白是25-(OH)D3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BMI、血白蛋白、24 h尿蛋白、估算GFR影响CKD非透析患者25 (OH)D3水平,肥胖及大量蛋白尿是25-(OH)D3水平不足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测定来自广州市的0~6岁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含量,了解本地区该年龄段儿童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为儿童佝偻病的诊治和维生素D缺乏状况的评估及维生素D的补充提供依据.方法 对来我院儿童保健科保健的儿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25-(OH)D.结果 6275例儿童25-(OH)D的平均水平为(72.38±47.62)nmol/L;维生素D缺乏[25-(OH)D<50 nmol/L]993例(15.82%),维生素D不足[50 nmol/L<25-(OH)D<70 nmol/L]2704例(43.09%),维生素D充足[71 nmol/L<25-(OH)D<250 nmol/L]2545例(40.56%),潜在维生素D中毒[25-(OH)D>250 nmol/L]33例(0.53%).结论 接受检测的0~6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接近60%,充足的只占40%,应加强该年龄段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监测,对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儿童应根据其25-(OH)D水平给予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与生长激素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9年至2015年我院收治的肝源性糖尿病患者38例,检测血清25-(OH)D3及生长激素水平,探讨其相关性及肝源性糖尿病的共同作用机制.结果 不同分级肝源性糖尿病血清25-(OH)D3水平分别是(38.74±13)nmol/L、(42.31±9.25)nmol/L、(30.72±13.23)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激素水平分别是(3.02±0.89)μg/L、(4.62±1.02) μg/L、(5.85±1.44)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3与生长激素呈负相关(r=-0.646,P<0.05).结论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降低,生长激素水平升高,并与肝硬化分级程度有关,是其发生发展的协同因素.  相似文献   

6.
补充维生素D可以改善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我们的研究希望找出对于25(OH)D水平低的患者,这种改善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我们对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患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根据25(OH)D的基本水平分为三组。1组和2组(血清25(OH)D <20 nmol/L)给予第一周口服维生素D2 80 000 IU,随后3周每周给予维生素D2 40 000 IU。3组血清25(OH)D为20–30 nmol/L,每周给予维生素D240 000 IU,口服4周。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共111名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为62.21±13.35岁(21–89岁),平均血清25(OH)D为14.67±5.75 nmol/L(4.6–27.5 nmol/L)。在使用维生素D 29.92±2.72天后,各组血清25(OH)D显著升高(P <0.05)。收缩压、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P <0.05),而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无明显降低。三组间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激素(PTH)、钙、磷、碱性磷酸酶浓度,了解不同胎龄新生儿维生素D的状况,为临床补充维生素D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9-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90例新生儿,包括早产儿60例,足月儿30例,其中早产儿按胎龄分为早产儿1组30例(28周≤胎龄≤32周)及早产儿2组30例(32周<胎龄<37周。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新生儿生后7 d内血清25(OH)D3、PTH、钙、磷、碱性磷酸酶浓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早产儿组血清25(OH)D3浓度为(25.74±8.42)nmol/L,低于足月儿组的(61.28±15.02)nmol/L(P<0.05);早产儿1组血清25(OH)D3为(18.53±4.34)nmol/L,低于早产儿2组的(32.95±4.24)nmol/L(P<0.05)。早产儿组血清PTH浓度为(112.80±25.23)pg/m L,高于足月儿组的(50.67±21.42)pg/m L(P<0.05);早产儿1组血清PTH浓度为(180.27±72.97)pg/m L,高于早产儿2组的(144.17±42.11)pg/m L(P<0.05)。新生儿血清25(OH)D3水平与PTH呈负相关。早产儿组血清钙浓度为(2.03±0.23)nmol/L,低于足月儿组的(4.58±9.10)nmol/L(P<0.05);早产儿1组血清钙为(1.92±0.21)nmol/L,低于早产儿2组的(2.15±0.21)nmol/L(P<0.05)。早产儿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浓度为(162.22±61.81)nmol/L,高于足月儿组的(132.90±46.47)nmol/L(P<0.05);早产儿1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浓度为(125.35±26.13)nmol/L,高于早产儿2组(100.26±16.96)nmol/L(P<0.05)。早产儿组血清磷浓度为(2.02±0.25)nmol/L,低于足月儿组的(2.10±0.40)nmol/L(P>0.05);早产儿1组血清磷浓度为(2.00±0.25)nmol/L,低于早产儿2组的(2.04±0.26)nmol/L(P>0.05)。结论:我院新生儿维生素D存在不足及缺乏现象,早产儿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43例透析时间>3个月、病情稳定、已排除急性心血管事件的血液透析患者(MHD组),检测血浆25(OH)D及脑钠肽(BNP)水平,同时应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分析MHD患者血浆25(OH)D水平及25(OH)D缺乏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另选择健康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MHD组25(OH)D水平较对照组降低[(34.74±16.17)nmol/Lvs.(53.23±21.85)nmol/L](P<0.01).以≤50 nmol/L为维生素D缺乏,MHD患者维生素D缺乏患者35例(81.4%).25(OH)D浓度与BNP、LVMI呈负相关,与LVEF值呈正相关.结论 MHD患者维生素D缺乏的患病率较肾功能正常组明显增高,维生素D为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药实践》2013,(10):725-728
目的:探讨血清高剂量维生素D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45例GDM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肌肉注射30万IU维生素D,对照组不给予。测定肌肉注射前及分娩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钙、血清磷及身体质量指数(BMI)、血清25-(OH)D3及甲状旁腺激素(PTH)。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GDM均存在不同程度维生素D缺乏,分别为79.2%和81.9%,干预后两组分别为4.2%和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平均血清25-(OH)D3为62.10 nmol/L,与干预前(24.25 nmol/L)比较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24.10 nmol/L)比较,血清25-(OH)D3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PTH[(2.88±1.06)pmol/L]显著降低,血清钙[(2.47±0.05)mmol/L)]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清磷、BMI及HbA1c在干预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单次予以维生素D 30万IU安全、有效,能快速改善GDM孕妇维生素D水平。  相似文献   

10.
徐霁 《江苏医药》2021,47(8):810-814
目的 分析不同妊娠期女性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方法 维生素D缺乏(血清25-羟维生素D<50 nmol/L)妊娠期女性478例分为妊娠早期组(≤12周,171例)、妊娠中期组(>12周且<28周,139例)和妊娠晚期组(≥28周,168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分析不同妊娠期女性维生素D缺乏...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D是一种治疗儿童佝偻病和老年骨质疏松的重要药物,分为维生素D2与维生素D3.目前,医药市场上出现的维生素D制剂,其成分有的是维生素D2,有的是维生素D3.本综述从维生素D2与维生素D3的疗效、临床应用及其补充途径等方面进行比较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用于快速测定维生素D滴剂、维生素AD滴剂中维生素D含量的柱切换二维液相色谱方法.方法:样品用正己烷溶解后直接注入液相色谱系统,在第一维色谱完成前维生素D3、维生素D3的初步净化;以9 mL大体积的收集流路收集合有前维生素D3、维生素D3的组分,在第二维色谱完成前维生素D3与维生素D3的分离和定量.本方法可以直...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D是一种"被遗忘的神经甾体",它不仅能调节钙磷代谢维持骨骼健康,而且在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报道,维生素D缺乏和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对维生素D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和其可能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D(VD)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近10年的研究显示VD还是一类神经活性甾体,在神经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影响脑内神经递质、促进脑内神经元分化和轴突生长、调控脑内钙信号、抗氧化以及调节脑内神经营养因子等。VD缺乏或代谢异常都有可能导致这些作用发生异常,进而影响脑部正常发育及功能,因而VD在神经发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近年来关于VD对神经发育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营养成分之一,婴幼儿哮喘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维生素D与婴幼儿哮喘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很多,本文就二者之间的关系展开综述,希望给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对维生素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钙、磷代谢的调节作用。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维生素D被证实具有更为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包括参与炎性反应,免疫,糖、脂代谢等病理生理过程,抑制多种类型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分化,调节机体免疫系统,降低一些常见的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心脏病等发生率,已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维生素D的临床研究新进展,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近年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除与骨软化相关外,还与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相关。维生素D在体内经肝脏和肾脏两次羟基化后作用于其受体而发挥生理作用。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维生素D与疾病的关系及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研究现状,阐述检测维生素D常用方法的优缺点,提出检测维生素D的最佳方法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检测的重要性,从而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和酒精性肝硬化(ALC组)患者血浆维生素D水平。方法58例PBC患者,147例ALC患者测定血浆维生素D水平。34例PBC患者,89例ALC患者用Child-Pugh分级法进行肝病严重性评估。结果ALC组与PBC组血浆维生素D〈50nmol/L(85%眠57%,P〈0.001),〈25nmol/L(55%VS.1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维生素D降低与Child-Pugh分级得分增加相关。结论肝硬化维生素D降低加重肝病严重性,ALC组维生素D水平低于PBC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