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9,(24):21-26
目的研究竹荪多糖诱导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凋亡的效应及分子机制。方法构建荷瘤小鼠模型,检测竹荪多糖的体内抗肿瘤活性,体外实验中通过流式细胞学检测竹荪多糖对MDSC比例及亚群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竹荪多糖处理后MDSCs分子变化。结果竹荪多糖DP15可抑制小鼠体内路易斯肺癌细胞系LLC的肿瘤生长;DP15可显著下调荷瘤小鼠脾脏中MDSCs比例,该效应与上调MDSCs中P53基因及下调Bcl-2基因表达有关。结论竹荪多糖DP15通过促进MDSC凋亡而下调其比例,DP15可作为候选的抗肿瘤生物活性分子。  相似文献   

2.
徐理  李春 《药品评价》2012,(36):17-19
1概述人们很早以前发现在慢性炎症的局部和肿瘤组织中聚集有大量的未成熟髓样细胞(immature myeloid cells)[1],而且,随着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这群细胞在机体的骨髓、脾脏及肿瘤组织中不断增多。由于该群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因此曾被命名为IMCs(immature myeloid cells)和MSCs(myeloid suppressor cells),直到2006年该领域的学者才根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表达情况,并采用Cox多因素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42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另选取同期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MDSCs占单核样细胞百分比,分析MDSCs比例与胃癌病理特征、预...  相似文献   

5.
朱立宁  徐岷  张尤历  李兆申  孔梅  沈琰  姚志新 《江苏医药》2012,38(12):1404-140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MDSC)水平的关联及Hp感染或非感染人群体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129例受试者分为健康组(32例)、慢性胃炎组(48例)、胃上皮内瘤变组(27例)和胃癌组(22例),快速尿素酶检测Hp。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SC、T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 Hp感染能显著增加外周血MDSC的比例(P<0.01),而T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与Hp感染无关(P>0.05)。三组外周血MDSC、T细胞亚群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MDSC比例与CD4+/CD8+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768),与胃癌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856)。结论 Hp感染可导致外周血MDSC比例的升高,并引起人体免疫功能紊乱,在慢性胃炎演变至胃癌的肿瘤逃逸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艳丽  卜庆 《天津医药》2015,43(3):282-284
目的 探索外周 T 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数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 PTCL 患者 23 例,选取 14 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 MDSCs/单核细胞比例, 分析 MDSCs 数量与 PTCL 患者预后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MDSCs 在 PTCL 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所占的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4.59±1.41)% vs (1.36±0.59)%, P < 0.01]。PTCL 化疗后外周血 MDSCs 的表达(1.29± 2.95) %较化疗前明显降低。结外侵犯部位、 骨髓侵犯、 临床分期、 IPI 评分不同的 PTCL 患者外周血 MDSCs 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DSCs 在 PTCL 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提示与肿瘤发生及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7.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D34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CD34抗原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某些临床特征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CD34抗原及髓系与淋系抗原的表达.结果53例初治AML中CD34阳性表达22例,占41.5%.CD34抗原表达与FAB分型无明显相关,但在M3亚型中表达明显低于其它亚型.其它各髓系抗原表达在CD34+组与CD34-组无显著性差异,淋系抗原表达CD34+组明显高于CD34-组.染色体核型异常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CD34+组与CD34-组在年龄、性别、初诊时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与血小板计数、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均无明显性差异.CD34+组完全缓解率为40.91%,明显低于CD34-组的67.75%.结论CD34+AML对常规化疗效果差,检测CDa4抗原对预测AML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原位肝癌模型,检测荷瘤小鼠外周血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的比例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探讨其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原位肝癌模型,分离荷瘤小鼠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荷瘤小鼠不同时间外周血MDSC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荷瘤小鼠血清TGF-β1水平。以同期正常小鼠作对照。结果荷瘤小鼠外周血MDSC比例明显升高:对照组、模型组7、14、21d外周血MDSC的比例分别为(3.5±2.2)%、(9.4±2.6)%、(16.4±5.6)%、(25.3±11.3)%,除模型组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荷瘤小鼠血清TGF-β1水平明显升高:对照组、模型组7、14、21d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4.9±1.4)、(14.1±6.0)、(24.0±3.3)、(9.2±1.2)ng/ml。除模型组21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MDSC的比例与血清TGF-β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64,P<0.05)。结论随着肿瘤的进展,外周血MDSC的比例明显升高,且与血清TGF-β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提示荷瘤小鼠外周血MDSC的比例与肿瘤的生长进展密切相关,MDSC通过分泌TGF-β1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可促进肿瘤的生长与转移。  相似文献   

10.
陈环球  何晓松 《江苏医药》2003,29(8):569-570
目的 检测胃癌患外周血中癌细胞端粒酶活性,以探讨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用PCR-TRAP-ELISA法检测52例胃癌患外周血端粒酶的活性,按照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来分析端粒酶与胃癌的关系。结果 外周血中检测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53.8%,低于相应的胃癌组织阳性率(81.3%),胃癌患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端粒酶相对活性的升高与患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对患判断肿瘤是否转移复发,检测患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要优于检测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人表皮生长因子2(C-erbB-2)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mRNA表达,并评价其在诊断胃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和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56例经病理学确诊的胃癌患者、20例慢性胃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erbB-2和内参基因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的表达水平,分析组间相对表达水平(C-erbB-2/GAPDH)的差异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胃癌组C-erbB-2 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慢性胃炎和健康对照组(26.8%vs.0%和0%)(P<0.01)。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浸润深度相关(P<0.05或P<0.01)。结论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erbB-2 mRNA的表达对诊断早期胃癌及微转移状况是一种敏感且特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RhoC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的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hoC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Rho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RhoC蛋白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及分化程度无关(均P>0.05)。结论 RhoC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肿瘤浸润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s)与外周血白细胞的相关性及对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的影响。方法 收集32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肿瘤浸润MDSCs比例,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MDSCs比例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MDSCs与外周血白细胞的关系。根据MDSCs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MDSCs组(≥4.4%,16例)和低MDSCs组(<4.4%,16例),分析2组患者RFS的差异。结果 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中,仅Ⅲ期乳腺癌患者肿瘤浸润MDSCs比例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肿瘤浸润MDSCs比例与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05、0.408,均P<0.05)。总体分析结果显示,高、低MDSCs组RFS分别为(102.7±9.1)个月、(107.9±8.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1.166,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17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高MDSCs组RFS明显较低MDSCs组缩短[平均RFS分别为(97.4±31.9)个月、(117.8±15.9)个月,Log-rank χ2=5.402,P<0.05]。结论 乳腺癌肿瘤浸润MDSCs比例与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MLR呈正相关,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高MDSCs组RFS更差。  相似文献   

14.
TMSG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MSG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及胃良性疾病的TMSG1的蛋白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完成术后的长期随访。结果 TMSG1的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肿瘤的分级及肿瘤的类型无关(P>0.05),且TMSG1表达阳性患者的总生存期及无病生成期都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多因素COX分析提示TMSG1是患者的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TMSG1在胃癌的疾病进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分析胃癌患者的一个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8例胃癌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意义。胃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受年龄、临床分期、手术与否及肿瘤转移与否的影响,而不受性别的影响。结论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可能成为监测胃癌患者病情进展的动态指标。  相似文献   

16.
Although tacrolimus (FK-506) has been shown to be an effective monotherapy for psoriasis, it does not always work well. Currently, combination therapy is frequently used to manage psoriasis because clinical trials have shown it may provide additive or synergistic benefits and reduce risks of adverse effects.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 have potent immunomodulatory and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in autoimmune diseases. We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MDSCs had protective effects in a murine model of imiquimod (IMQ)-induced psoriasis.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systemic immunomodulatory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effects of MDSC plus FK-506 in an IMQ-induced mouse model of psoriasi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immunomodulatory mechanisms involved. Systemic MDSC plus FK-506 therapy was found to have a significant anti-psoriatic effect in the murine model, to reduce levels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Th1 cytokines (TNF-α and IFN-γ) and Th17 cytokines (IL-17A and IL-23) in serum and skin. However, treatment with MDSCs or FK-506 alone had little impact. Furthermore, the anti-psoriatic effects of MDSC plus FK-506 were associated with histopathological reductions in inflammatory infiltration, epidermal hyperplasia, and hyperkeratosis. In addition, this combined treatment also attenuated IMQ-induced splenomegaly, and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CD4+CD25+FoxP3+ regulatory T (Treg) cells and decreased the proportions of CD4+IFN-γ+ Th1 cells and CD4+IL-17+ Th17 cells in spleen. Taken together, our results show systemic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MDSCs and FK-506 had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in our IMQ-induced psoriasis model than either agent alone, and suggest that this combinatorial therapy might be useful for the management of autoimmune skin diseases like psoriasi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Twist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900法对110例患者的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Twist蛋白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7.3%和9%;Twist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T)(P=0.03)、淋巴结转移(N)(P=0.02)、TNM分期(P=0.009)及肿瘤的复发或远处转移(P=0.009)有关;Twist蛋白阳性是胃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指征(P=0.003),且是独立预后因素,具有比其他临床指标更强的预测作用(HR:2.893,95%CI:1.385~6.044).结论 Twist蛋白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提示预后不良,并可应用于临床,以助于胃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8.
虞炜  蔡善保 《安徽医药》2020,41(2):138-142
目的 探讨人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1(PRDX1)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21例胃癌与相应癌旁组织中PRD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5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PRDX1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PRDX1在胃癌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PRDX1蛋白水平在胃癌组织中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间PRDX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RDX1蛋白的过表达与总生存时间及无病生存时间较短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RDX1是胃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子。结论 胃癌组织中PRDX1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RDX1蛋白高表达可能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做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新型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胃溃疡、胃癌患者及对照者的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进行检测,探索IL-6与胃癌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60例临床确诊为胃癌的患者作为胃癌组,胃溃疡患者60例作为胃溃疡组,以及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抗原抗体反应和荧光量子点免疫层析技术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IL-6水平检测,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癌组的IL-6水平为(207.79±31.24)pg/ml,胃溃疡组的IL-6水平为(56.42±6.17)pg/ml,对照组的IL-6水平为(24.55±2.51)pg/ml,胃癌组的IL-6水平明显高于胃溃疡组和对照组,胃溃疡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可以作为辅助诊断胃癌的血清学指标,有利于胃癌患者的早发现、早治疗,及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