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AD与AMI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45例AD患者及随机抽取的4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例AD患者血D-二聚体明显升高,而AMI患者血D-二聚体不高或仅轻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病变越严重,D-二聚体水平越高。结论 AD患者血D-二聚体明显升高,若D-二聚体水平正常可基本排除AD。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D-二聚体在不同类型和病期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中的含量,为动脉夹层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治疗前后D-二聚体检测,同时与急性心肌梗死、动脉肿瘤、心肺类疾病患者作对照。结果: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增加,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不同类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具有显著性差异,对患者采用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会对血浆D-二聚体含量产生影响。结论:不同类型和病期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指标与血浆D-二聚体指标具有密切的关系,研究不同类型与病情主动脉夹层患者D-二聚体检测结果对治疗主动脉夹层具有明显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D-二聚体在不同类型和摒弃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中的检验情况,对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水平进行测定,为动脉夹层疾病的诊断提供医用价值。方法 对广东省人民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4月入院接受治疗的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临床检验,对患者症状进行影像分析,分别对患者主动脉夹层急性期与慢性期D-二聚体含量水平进行测定,并采用介入治疗方法对患者主动脉腔进行隔绝治疗,在患者接受治疗后的1~7d对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再进行测定,患者对照组中,以急性心肌梗死(B组)、动脉肿瘤(C组)、心肺类疾病(D组)患者作为对照组,除28例动脉夹层观察组患者外,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对不同病症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进行测定和对比。结果 患者在出现急性主动脉夹层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增加,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不同类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差异,在对患者采用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后也会对血浆D-二聚体含量产生影响。结论 不同类型和病期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指标与血浆D-二聚体指标具有密切的关系,研究不同类型与病情主动脉夹层患者D-二聚体检测结果对治疗主动脉夹层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主动脉夹层患者29例为治疗组,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32~75岁,选择同期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4~68岁,对所有患者在住院时的C-反应蛋白、D-二聚体以及肌钙蛋白I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的血D-二聚体水平比对照组高,而肌钙蛋白I阳性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D-二聚体诊断灵敏度高达86.21%。结论对于记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D-二聚体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76 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于入院当日取静脉血2 mL,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常规检查血肌酐等生化指标及血常规,记录患者血白细胞(WBC)、肌酐水平、主动脉CT 造影结果以及住院期间休克和死亡发生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评估D-二聚体对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ROC 曲线D-二聚体的理想截断值为2 988.6 μg/L FEU,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70.5%,据此将患者分为A 组[D-二聚体< 2 988.6 μg/L 纤维蛋白原当量单位(FEU),45 例]和B 组(D-二聚体≥2 988.6 μg/L FEU,31 例)。B 组发病时间和主动脉壁间血肿比例低于A 组,累及升主动脉比例和住院死亡比例高于A 组(均P<0.05)。2 组休克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时间短、累及升主动脉、无主动脉壁间血肿均为D-二聚体水平≥2 988.6 μg/L FEU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发病时间长、未累及升主动脉、壁间血肿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围术期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与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符合入组条件的AAD患者共53例,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和选择性脑灌注下行主动脉弓替换及象鼻支架置入术(孙氏手术).根据术前是否发生ALI分为术前ALI组(A组,22例)组和术前非ALI组(C组,31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发病时间、合并症、术中出入量、ICU呼吸机治疗时间等资料.选取术前12 h(T1)、麻醉诱导后(T2)、术毕(T2)和术后12 h(T4)4个时点测定氧合指数、D-二聚体和FDP.2组结果比较采用独立因素t检验,各因素与氧合指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A组T1、T2、T3、T4时点氧合指数分别为189 ±65、193±62、131 ±40、105±32;C组T1、T2、T3、T4时点氧合指数分别为366±57、362±46、300±48、249±48.A组T1、T2、T3、T4时点氧合指数均明显低于C组(均P<0.05).A组T1、T2、T3、T4时点D-二聚体值分别为(2 952±1040)、(3 061±1 395)、(4 040±1 216)、(4 084±1 863)μg/L;C组T1、T2、T3、T4时点D-二聚体值分别为(1 428±486)、(1 493±554)、(2 507 ±638)、(2 628±556) μg/L.A组T1、T2、T3、T4时点D-二聚体值均高于C组(均P<0.05).A组T1、T2、T3、T4时点FDP值分别为(18±5)、(17±6)、(27±10)、(23±9) mg/L;C组T1、T2、T3、T4时点FDP值分别为(6±3)、(7±4)、(12±6)、(12±8)mg/L.A组各时点FDP值均高于C组(均P<0.05).与T1比较,2组中T3和T4氧合指数均下降而D-二聚体和FDP上升(均P<0.05).手术失血量和ICU呼吸机治疗时间比较,A组均明显高于C组[(1 524±458)ml比(1 175±327)ml,(27 ±8)h比(17 ±7)h,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0.620,P<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急诊胸痛疑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采用胸部CT与D-二聚体结合的方式进行诊断,对其价值进行分析。方法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因急性胸痛在我院就诊的患者中选择88例纳入研究对象,该88例经CT血管成像(CTA)证实均为主动脉夹层,对其进行胸部CT平扫,视为参照组,再此基础上进行D-二聚体检测,视为研究组。对比两组诊断准确度。结果其中研究组诊断出主动脉夹层的比率98.7%,参照组诊断出主动脉夹层的比率88.6%,研究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参照组,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含义。结论在对急诊胸痛疑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采用胸部CT结合D-二聚体进行诊断,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D-二聚体的定量检查在筛查常规急性胸痛病变中的意义.方法 取自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院就诊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人150例,均进行D-二聚体检查,将相关检查结果数据进行分类分析,再与患者最后确诊诊断进行对比分析,得出D-二聚体与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等相关疾病的关联大小.结果 D-二聚体定量值与常见血管病,例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有一定相关性,其中,急性心肌梗死D-二聚体定量值最低,主动脉夹层次之,肺动脉栓塞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 在常规的急性胸痛患者中,急查D-二聚体对初步筛查常见血管病变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主动脉夹层(AA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9例AAD患者(AAD组),以同期住院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对照组(AMI组),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D-二聚体、C反应蛋白和肌钙蛋白Ⅰ(TNI).结果:AAD组的血D-二聚体水平高于AMI组,TNI阳性率低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诊断AAD的灵敏度为86.21%.结论:D-二聚体的检测有助于急性AAD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总结30例AA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30例AAS中,主动脉夹层28例,主动脉壁内血肿和胸主动脉瘤破裂各1例;77%为老年男性;57%有高血压病史;90%有胸痛症状,可向腰、背和腹部放射;91%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阳性;20%行外科手术治疗,均存活;住院病死率23%.结论 AAS以主动脉夹层为主,尚包括主动脉壁内血肿、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和症状性主动脉瘤.后三者临床特征与主动脉夹层相似.MRI能明确显示AAS中4种不同病变,与其他检查手段相比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强;AAS依据病变部位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近端病变以外科手术为主,远端病变则以内科保守治疗主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对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诊断的影像学特点及AD破裂或慢性渗漏时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27例患者24例有高血压史.全部患者均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作表面阴影显示(SSD)及二维多平面重建(2DMPR).结果 按DeBakey分型:Ⅰ型3例,Ⅱ型8例,Ⅲ型16例.平扫显示点片状钙化内膜片内移11例,增强扫描后查见真、假2腔27例,其中2例真腔外侧血管壁又有撕裂呈3个腔2个内膜片.AD撕裂内膜呈螺旋形上下伸展.不强化之附壁血栓位于假腔8例,真、假腔均有5例.5例急性或慢性AD破裂渗漏均有主动脉周积液或轮廓不规则,2例胸主动脉夹层伴有纵隔、心包和双侧胸腔积液,3例腹主动脉夹层有弥漫性腹膜后纤维化,双腰肌、肾周间隙有网束影,形态不规则,双侧肾旁筋膜增厚.结论 CT扫描对AD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以及其病理特征的显示具有重要价值.AD慢性渗漏所致腹膜后纤维化有其独特表现与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联合Daniel心电图评分在急性肺栓塞(AP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58例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阳性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根据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分为急性肺栓塞组(急性肺栓塞患者)和对照组(无急性肺栓塞患者),每组79例。两组均进行Daniel心电图评分。比较两组Daniel心电图评分,并应用ROC曲线评估其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急性肺栓塞组的Daniel心电图评分(3.97±2.1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2±1.4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标准误为0.033),面积95%CI=(0.767,0.897),Daniel心电图评分越大诊断肺栓塞的可能性越大,最佳界值为2分,在该处敏感性和特异度为最大,以≥2分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为82.28%,特异度为75.95%。结论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联合Daniel心电图评分在急性肺栓塞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腹血管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临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9月在该院影像科接受检查的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胸腹主动脉联合扫描,根据手术结果评价诊断结果,计算灵敏度及特异度,并对不同CTA扫描方式对诊断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T)等后处理,48例较好地显示了真假腔和主动脉夹层内膜瓣、破口位置和分支血管受累情况。胸腹血管CTA诊断的敏感度96.0%,特异度96.0%,与手术探查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gt;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扫描方向、对比剂用量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回归分析发现,足—头侧扫描及对比剂用量90 mL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腹血管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手术探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敏感度、特异度高,诊断结果主要受扫描方式及对比剂用量的影响,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合理调整诊断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主动脉夹层18例患者的资料。结果超声心动图提供DeBaKeyI型10例, DeBaKeyII型1例, DeBaKey III型7例。中度或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6例,有4例假腔内附壁血栓形成。9例可见左心室内径扩大,3例合并左室收缩功能减低。4例可见少量心包积液。结论在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中,超声心动图具有方便、快捷、可重复对照等特点,对识别困难的胸痛或腹痛提供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同时可以评估主动脉夹层对主动脉瓣、左室大小及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对分支血管的累及情况。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伴腹痛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误诊原因及早期诊断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伴腹痛AAD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首诊确诊8例,误诊13例(61.9%),其中误诊为胰腺炎7例。治愈18例,死亡3例。结论:伴腹痛AAD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容易误诊。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香 《海峡药学》2009,21(10):93-96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试验进行分析,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检索2004~2008年国内发表的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试验的相关文献,利用RevMan4.2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的效应值OR值为4.06,95%可信区间为〔2.88,5.72〕。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可能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