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根素对γδT细胞杀伤肝癌SMMC-7721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人γδT细胞杀伤肝癌SMMC-7721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异戊烯焦磷酸法(isopentenylpyrophosphate,IPP)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不同浓度葛根素作用于γδT细胞24,48,72 h,CCK8法检测葛根素对γδT细胞增殖率的影响,FCM检测γδT细胞穿孔素(perforin,PFP)、颗粒酶B(granzyme B,Gra B)及CD107a的表达情况,LDH释放法检测γδT细胞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杀伤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γδT细胞中P-ERK1/2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葛根素作用人γδT细胞48 h后,葛根素1.6~100μmol·L?1浓度组的γδT细胞增殖明显(P<0.05),葛根素12.5~50μmol·L?1浓度组人γδT细胞PFP、Gra B及CD107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葛根素3.125~50μmol·L?1浓度组人γδT细胞P-ERK1/2和Bcl-2表达显著增高(P<0.05),且葛根素3.125~50μmol·L?1浓度组人γδT细胞对肝癌SMMC-7721细胞杀伤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结论葛根素能够促进人γδT细胞增殖,并能够提高γδT细胞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杀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上调γδT细胞表面的PFP,Gra B和CD107a的表达及活化P-ERK1/2和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局部微波凝固治疗肝癌与瘤区细胞免疫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皮局部微波热凝固治疗 (PMCT)肝癌与病灶局部细胞免疫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82例患者的 89个原发肝癌结节接受PMCT。其中 7例患者肝内有多发结节且其中 1个结节与第 1次治疗的主结节不在同一肝叶 ,与主结节远隔的较小癌结节在主结节治疗过程中作为对照组观察 ,观察 1 7d后再行PMCT。在超声引导下于患者PMCT前及后 1 7d时取治疗组和观察组结节组织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治疗前后癌组织内CD3+ 、CD45RO+ 、CD8+ 、CD68+ 、CD56+ 、CD2 0 + 细胞及T淋巴细胞Fas 配体。分析免疫细胞浸润程度与复发率的关系。结果 治疗组 1年和 2年肝内复发率分别为 2 0 4%和 2 8 1 %。PMCT前治疗结节和观察结节内均有少量CD3+ 、CD56+ 和CD68+ 细胞浸润。治疗结节T淋巴细胞Fas 配体阳性率为 8%。PMCT后 ,治疗结节和观察结节内免疫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增加 ,细胞直径明显增大 ,但观察结节不如治疗结节免疫细胞变化明显。治疗组T淋巴细胞Fas 配体阳性率明显增加 ,免疫细胞浸润程度高者的 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浸润程度低者。结论 PMCT肝癌可增强病灶局部的细胞免疫功能。这种增强的细胞免疫有可能是针对被治疗肿瘤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MODS患者40例(年龄40岁~86岁)和非MODS患者40例(年龄27岁~82岁)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Calibuv(美国BD公司)定量测定外周血CD3+T细胞(CD3阳性淋巴细胞)、CD4+T细胞(CD4阳性淋巴细胞)和CD8+T细胞(CD8阳性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CD4+T/CD8+T值。结果:相比非MODS患者,MODS组CD3+T、CD4+T、CD8+T的百分比及CD4+T/CD8+T值均降低(P<0.01)。与MODS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CD4+T的百分比和CD4+T/CD8+T值降低(P<0.05或P<0.01),而CD3+T和CD8+T百分比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DS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损害,死亡组MODS患者损害更为严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MODS患者免疫功能评价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与正常儿童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百分比;比较IMEB病毒(EBV)阳性组与IMEBV阴性组患者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百分比的变化,探讨IM患者急性期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选取资料完整的IM患者39例,同期正常儿童40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CD8+细胞及CD4+/CD8+的变化。另IM组39例分为EBV阳性组32例,IMEBV阴性组7例,比较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CD8+细胞及CD4+/CD8+的变化。结果IM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CD4+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CD8+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CD4+/CD8+明显下降。IMEBV阳性组与IMEBV阴性组比较,CD4+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CD8+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CD4+/CD8+明显下降。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其免疫功能的紊乱程度与EB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惠红霞  石超  薛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16-2617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的比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再障患者治疗前CD4+,CD4+/CD8+,CD4+CD25+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D8+细胞则明显升高(P<0.05);重型再障组与慢性再障组比较CD4+CD25+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CD3+,CD4+,CD4+/CD8+,CD4+CD25+无统计学意义.(2)再障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4+,CD4+/CD8+,CD4+CD25+明显升高(P<0.01).(3)再障患者治疗有效者与无效者比较CD4+,CD4+/CDs+,CD4+CD25+明显升高(P<0.01).结论:再障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及CD4+CD25+T淋巴细胞的异常表达,且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有助于了解再障患者的免疫状态、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T细胞CD25和FOXP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SLE患者(9例为狼疮性肾炎)及10例健康对照组PBMC中CD4+T细胞中CD25及Foxp3的表达.结果 SLE患者CD4+CD25highT细胞中FOXP3+T细胞的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明显负相关(r=-0.514,P<0.01),与补体CA正相关(r=0.362,P<0.05),与ESR及CRP负相关(r分别=-0.23、-0.216,P<0.05),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将SLE患者分为狼疮性肾炎(LN)组及非肾损(SLE-NR)组,两组CD4+ CD25high T细胞及CD4+ CD25lowT细胞中FOXP3+T细胞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 LN组CD4+T细胞中CD25high及CD25low的表达均较SLE-NR组增高(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highT细胞中FOXP3+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而LN患者代偿增高的无FOXP3表达的CD+CD25+T细胞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高培平  关景丽  赵新超 《中国药房》2012,(21):1960-1962
目的:研究硼替佐米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甲氨蝶呤0·5mg·kg-1,3d1次)和硼替佐米低、高剂量组(0·2、1·0mg·kg-1,每日1次),每组10只,后4组用完全弗氏佐剂建立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建模给药后第16天开始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给药15d。评价建模给药后各组小鼠关节炎指数(3d1次),检测建模给药30d后各组大鼠外周血CD3+T、CD4+T、CD8+T细胞含量和CD4+T/CD8+T细胞比例,以及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7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炎指数评分更高,外周血CD4+T、CD4+T/CD8+T细胞比例及血清中IFN-γ、IL-4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硼替佐米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关节炎指数评分更低,外周血CD4+T、CD4+T/CD8+T细胞比例及血清中IFN-γ、IL-17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仅硼替佐米高剂量组IL-4表达明显增加(P<0·05);硼替佐米低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硼替佐米可能通过调节T细胞功能及其释放的细胞因子水平减缓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关节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Bcl-2、Ki-67和C-myc在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 ML)组织中的表达与常规化疗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5例行常规化疗的患者组织切片中Bcl-2、Ki-67和C-myc的表达.Bcl-2、Ki-67和C-myc不同表达患者的生存率统计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结果:Bcl-2表达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细胞来源有关,B细胞来源的NHL阳性率高于T细胞来源的NHL(P < 0.05),Ki-67、C-myc表达与NHL细胞来源、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和B症状等无关.C-myc的表达与常规化疗患者预后无关,Bcl-2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22.22%和55.56%,Ki-67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7.50%和61.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Bcl-2、Ki-67蛋白阳性表达的ML患者,常规化疗后易复发,应实施更加积极的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晚期食管癌患者化疗前后细胞免疫及调节T细胞(tregs)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志愿者及食管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CD4+T、CD8+T细胞及调节T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晚期食管癌患者化疗前外周血CD4+T细胞所占比例和CD4+T/CD8+T均较化疗后低,且二者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晚期食管癌患者CD4+CD25+T细胞和Tregs细胞所占比例化疗后较化疗前有所降低,二者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化疗能明显减轻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肿瘤免疫耐受,改善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10.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4岁.因"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4个月"于2012年2月5日入本院血液科.患者4个月前因"发现全身淋巴结肿大1年,进行性增大2个月"行左颈部淋巴结切除活检术.淋巴结病理:套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CD20:弥漫+,CD5:+,CyclinDl:+,CD10:-,Bcl-6:-,CD23:-,Ki-67:30%;胸腹部CT报告:双侧腋窝、双侧锁骨上、腹膜后及腹腔内广泛的多发肿大淋巴结影,巨脾.骨髓穿刺组织病理:套细胞淋巴瘤累犯骨髓.病程中体质量明显减轻,明确诊断为套细胞淋巴瘤Ⅳ期B组.2011年10月17日行标准剂量R+HyperCVAD[A+B](方案中含糖皮质激素)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皮肤假性淋巴瘤(CPL)的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特点。方法: 对28例皮肤假性淋巴瘤的石蜡包埋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皮损中CD3、CD20和CD45RO的表达情况,并应用PCR进行TCR-γ和IgH基因重排的检测。对照组为10例扁平苔藓患者。结果: 28例CPL组织病理显示真皮浅层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8例皮肤假性淋巴瘤皮损中以CD3及CD45RO阳性表达为主的共13例,为T细胞假性淋巴瘤;以CD20阳性表达为主的共15例,为B细胞假性淋巴瘤。28例CPL中TCR-γ基因重排时,无1例重排阳性,8例出现smear带,20例重排阴性。IgH基因重排时,1例出现smear带,余均为重排阴性。结论: 皮肤假性淋巴瘤组织真皮浅层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主要是表达了CD3、CD45RO的T细胞,和表达CD20的B细胞;TCR-γ和IgH基因重排检测在鉴别CPL良恶性方面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4+CD25+T细胞亚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5例SLE患者(其中活动组20例)及18例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CD4+CD25+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及其CD4+CD25highT细胞与CD4+CD25intT细胞的比率,同时评估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活动组和非活动组SLE患者外周血总CD4+GD25+T细胞、CD4+CD25highT细胞和CD4+CD25int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SLEDAI无相关性.活动组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细胞与CD4+CD25intT细胞的比率与非活动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SLEDAI呈明显负相关.结论:活动性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细胞与CD4+CD25intT细胞的比率降低可能在SLE的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人皮肤间充质干细胞(S-MSCs)对Ha Ca T细胞增殖的作用,为研究S-MSCs在病理状态下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人皮肤20份,均取自我院整形和泌尿外科手术切除的多余新鲜皮肤组织。在体外无菌条件下进行真表皮分离、培养真皮MSCs,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鉴定,多向诱导分化及分化细胞的鉴定,将培养至第5代的S-MSCs与Ha Ca T细胞共培养,并与自然增殖组进行对照,采用实时动态细胞分析技术法进行Ha Ca T细胞增殖检测,培养72 h后用细胞计数法检测Ha Ca T细胞的数量。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健康人S-MSCs的细胞形态呈细长梭形,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CD73、CD90、CD105呈高表达,而CD34、CD45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阴性,并且可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Ha Ca T细胞自然增殖组细胞数为(2.74±0.36)×105,与健康人S-MSCs共培养组细胞数为(2.24±0.28)×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健康人皮肤来源的MSCs可在体外抑制Ha Ca T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
胃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检测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检测胃癌患者的 T细胞亚群 ,并分析其临床价值 ,应用 SP(链霉素 -过氧化酶 )法检测了胃癌患者外周血 T细胞亚群 ,并对其与手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CD+ 3、CD+ 4 细胞及 CD+ 4 /CD+ 8细胞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CD+ 8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 ( P<0 .0 1) ,术后 4周胃癌患者的 CD+ 3、CD+ 4 细胞及 CD+ 4 /CD+ 8细胞比例较手术前明显升高 ( P<0 .0 1)  相似文献   

15.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43例AL初诊(A组)、经化疗完全缓解(CR,B组)25例及20例健康志愿者(C组)外周血中CD4 CD25 T细胞所占比例;荧光定量RT-PCR分析各组外周血中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的表达水平,并逐层分析比较.结果 B组CD4 CD25 T细胞比例及Foxp3含量均明显高于A、C组(P<0.01).A组Foxp3表达明显高于C组(P<0.01).在AL各亚型之间CD4 CD25 T细胞及Foxp3表达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在初治AL或CR患者外周血中比例增加,可能是AL免疫抑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T细胞亚群CD3+、CD4+、CD4+/CDs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体外实验时维生素A体内活性代谢产物视黄酸对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表达及CD4+/CD8+比率的调节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10-12月在空军总医院儿科确诊为MPP的20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例患儿作为病例试验组,另10例患儿作为病例对照组(即未与视黄酸孵育),同期1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患儿及正常对照儿童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 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病例试验组提取其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视黄酸共同培养孵育,再次测定CD4+ CD25+ Treg细胞、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将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 Treg细胞、CD4+/CD8+、CD3+百分比分别为(4.5±1.9)%、(1.3±0.9)%、(38.9±11.4)%,正常对照组儿童分别为(13.2±2.5)%、(7.9±3.0)%、(65.1±8.8)%,病例对照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视黄酸共同孵育后病例试验组以上指标明显升高,分别上升至(9.2±3.8)%、(5.9±2.5)%、(81.3±11.6)%,与病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CD25+ Treg细胞、CD3+T细胞表达明显受抑,CD4+/CD8+亚群比例异常,T细胞亚群数量及功能明显紊乱,而体外试验时维生素A体内活性代谢产物视黄酸干预后能增强淋巴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CD3+ T细胞表达,恢复CD4+/CD8+亚群比例,纠正T细胞亚群功能失衡,从而增强、协调机体免疫、抗感染能力,为维生素A辅助治疗MPP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Bcl-2及Bax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乙肝)患者肝组织中淋巴细胞的表达与T、B淋巴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57例慢乙肝患者肝脏活检组织和20例肝血管瘤患者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正常肝组织淋巴细胞中Bcl-2,Bax的分布及数量的变化,并同时进行CD3和CD2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T和B淋巴细胞数量变化与表达Bcl-2、Bax的淋巴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阳性细胞的计数和分析数据均使用病理图像分析仪获得.结果:随着肝炎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增加,慢乙肝患者肝组织中表达Bcl-2、Bax的淋巴细胞数量增加,同时T、B淋巴细胞数量也增多,均明显多于正常肝组织(P<0.01).结论:Bcl-2、Bax在慢乙肝患者肝组织淋巴细胞中的表达与T、B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有关,并影响慢乙肝患者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组胺对 CD4和 CD8T细胞白细胞介素 - 2 (IL- 2 )产生和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及吸附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 (PBL C) ,采用抗 CD4和抗 CD8抗体分别制备 CD8和 CD4T细胞进行培养 ,然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法 )和四氮唑蓝快速比色法(MTT)测上清液 IL - 2含量及增生活性。结果  1组胺 +CD4(CD8)培养上清液中 IL - 2水平及 MTT增生指数与T细胞自然培养孔比较明显降低 (P<0 .0 5 )。 2组胺 +CD4(CD8) +西咪替丁培养孔上清液中 IL - 2水平及 MTT增生指数明显高于未加西咪替丁孔 (P<0 .0 5 )。 3 CD4T细胞自然培养孔上清液中 IL- 2水平显著高于 CD8T细胞自然培养孔。结论  1组胺可抑制 T细胞 IL- 2产生及增生 ;2西咪替丁可阻断组胺对 T细胞的抑制作用 ;3CD8T细胞也可产生 IL- 2 ,但其功能较 CD4T细胞为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细胞免疫状态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以25例ITP患者(患者组)和1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Th)亚群、活化状态T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结果:患者组较对照组CD3+CD4+/CD3+和CD4+/CD8+(Th/Tc)比例下降,CD3+CD8+/CD3+的比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CD8+HLA-DR+/CD3+、CD8+CD25+/CD3+、CD8+HLA-DR+/CD8+及CD8+CD25+/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Th1/Th2的比值高于对照组,CD4+CD25+CD127dim/CD4+调节性T细胞(Tre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Th、Tc、Th/Tc亚群紊乱,Th1/Th2向Th1细胞极化,Treg细胞减少参与了该病的免疫发病.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演变规律及意义。方法:我院2002年7月~2004年6月收治的16例急性肝炎、40例慢性肝炎及46例重型肝炎病例的抗凝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对不同类型肝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比较CD3 ,CD8 细胞计数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型肝炎组与非重型肝炎组(急性肝炎组与慢性肝炎组)比较CD3 ,CD4 ,CD8 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幼稚的CD4 ,CD8 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的T淋巴细胞亚群有明显差异,乙型肝炎随着病情严重及病程延长,CD3 ,CD4 ,CD8 淋巴细胞逐渐减少,重型肝炎出现大量幼稚的CD4 CD8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以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及免疫状态,对免疫调节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